基本信息
书名:百花工笔画集
定价:128.00元
作者:荣宝斋出版社 编
出版社:荣宝斋
出版日期:2007-04-01
ISBN:9787500303732
字数:
页码:181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内容提要
以木版水印精印的一部诗书画印“四绝”的高质量画册《百花齐放》在1962年正式问世。为了更适于今天读者的需求,荣宝斋出版社重版此书,并作了些必要的修改,将画幅改为依原作彩版胶印,使更为逼真,书名相应改为《百花工笔画集》。这是一部经典性名作,普及到广大的美术青年中去,可以成为他们学画的范本,接受传统画法,提高传统修养,在这个基础上开拓创新,走向现代化。
序言
目录
工笔百花图
1牡丹—— 于非闇
2榆叶梅——田世光
3梨花——田世光
4樱花——田世光
5十样锦——田世光
6荷包牡丹——田世光
7打破碗花花——俞致贞
8蒲公英——俞致贞
9山茶花——田世光
10水仙花——于非闇
11仙客来——俞致贞
12白兰花——田世光
13丁香花——田世光
14马蹄莲——田世光
15麝香豌豆——俞致贞
16玫瑰花——田世光
17牵牛花——田世光
18美人蕉——俞致贞
19晚香玉——田世光
20睡莲——田世光
21西府海棠——俞致贞
22迎春花——俞致贞
23十里香——俞致贞
24死不了——田世光
25芍药——田世光
26玉簪花——田世光
27黄瓜花——俞致贞
28短日照菊——田世光
29月季花——俞致贞
30石榴花——田世光
31桃花——田世光
32玉兰——俞致贞
33春兰——于非闇
34二月蓝——田世光
35萱草——田世光
36扫帚梅——俞致贞
37郁金香——俞致贞
38石蒜——俞致贞
39南天竹——田世光
40大山朴——俞致贞
41蒲包花——俞致贞
42夹竹桃——俞致贞
43月光花——俞致贞
44铁杆海棠——俞致贞
45三色堇——俞致贞
46栀子花——俞致贞
47杜鹃花——俞致贞
48玉蝉花——俞致贞
49洋槐——田世光
50茶花——俞致贞
51令箭荷花——田世光
52桔梗花——田世光
53李花——田世光
54紫荆花——田世光
55一品红——俞致贞
56杏花——俞致贞
57腊梅花——俞致贞
58夜来香——俞致贞
59木芙蓉——俞致贞
60石楠花——俞致贞
61昙花——田世光
62紫茉莉——田世光
63雁来红——田世光
64鸡冠花——田世光
65百合花——俞致贞
66攀枝花——田世光
67虎刺——田世光
68梅花——田世光
69柱顶红——田世光
70决明——田世光
71洋绣球——田世光
72僧鞋菊——田世光
73木笔——田世光
74风信子——田世光
75千叶石竹——田世光
76凤仙花——田世光
77淡竹叶——田世光
78十姊妹——俞致贞
79桂花——田世光
80吊金钟——田世光
81凌霄花——田世光
82荷花——俞致贞
83紫藤——田世光
84单色堇——田世光
85菜子花——田世光
86紫薇花——田世光
87山丹丹——俞致贞
88含羞草——田世光
89罂栗花——俞致贞
90茉莉花——田世光
91向日葵——田世光
92柳穿鱼——田世光
93棣棠花——田世光
94马缨花——俞致贞
95天鹅蛋——田世光
96凤凰花——俞致贞
97蜀葵花——田世光
98茶縻——田世光
99大丽花——田世光
100绣球——田世光
101其他一切花——田世光
附编
105——159工笔白描花卉
160——161勾勒花卉法(技法祥解}
162——181花卉设色法(步骤技法详解}
由工笔花鸟画大师于非闇、田世光、俞致贞配画,以木版水印精印的一部诗书画印“四绝”的高质量画册《百花齐放》在1962年正式问世。 为了更适于今天读者的需求,荣宝斋出版社重版此书,并作了些必要的修改,将全部画幅改为依原作彩版胶印,使更为逼真,书名相应改为《百花工笔画集》。将这部经典性名作,普及到广大的美术青年中去,成为他们学画的范本,接受传统画法,提高传统修养,在这个基础上开拓创新,走向现代化。
俞致贞(1915-1995)汉族,北京人。自幼学习古文、书画,师承著名画家于非闇、张大千。曾任中央工艺美院教授、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
俞致贞1937年进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在于非闇先生的指导下,研究宋元工笔花鸟及绘画理论,并在此任教5年。后又随师张大千去四川学画,游历四川名山大川,写生名花珍禽,为其工笔花鸟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放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执教多年,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美术人才,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认真研究中国工笔画的传统技法,汲取精华。授课之余深入生活,搜集素材,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她的创作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构图清新、繁简得当、色彩秀丽、浓淡相宜,用笔刚柔相济,巧拙自如,显示了她精湛的功力和颇深的艺术造诣,是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家的佼佼者。
代表作有:《百花争艳》《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塘清趣》等。于非闇(1888—1959),20世纪工笔花鸟画的杰出代表,现代瘦金体书法第一大家。早年随王润暄学画。1912年,入满蒙高等师范学堂。1930年起,任教于华北大学美术系、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1935年,始画工笔花鸟,初学陈洪绶,继而研究宋元诸家,对赵佶工笔花鸟画法用功尤深。1949年后,历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画院副院长。代表作有《玉兰黄鹂图》、《红杏山鹧图》、《和平鸽图》、《临写生珍禽图》等。著作有《非闇漫墨》、《于非闇工笔花鸟画选》、《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等。田世光,(一九一六——一九九九)号公炜,北京人,一九三七年毕业于北平京华美术学陆军,同年考入北平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任馆员、讲师,拜典宾虹,于非暗,张大千为师,专攻花鸟、山水画,发掘并掌握了失传三百年的“宋元画派”双钩重彩工笔花鸟画的优良技法,使此画风重现于世。他曾任国立艺专讲师、京华美专讲师,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中面工艺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画研究院院委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多年来,研究、探索、创作出个有民族风格和时代感的花鸟山水画。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览。并被美术馆、博物馆等多处收藏,出版有《田世光花鸟画选集》、《田世光画集》等。
修订版前言
序
概述
第1章 中国画构图学的基本原理
一 传统人文思想的影响
二 观察方法的运用
三 透视与空间
四 布白
五 造化与心源
六 创造意境
第2章 中国画构图的形式美
一 视觉心理
二 S型律动
三 起承转合
四 开合呼应
五 三线交叉效应
六 画眼与构图中心
七 幅式变化
八 综合运用
第3章 中国画构图的物象布置
一 开合叠压
二 穿插变化
三 虚实疏密
四 奇偶聚散
五 张敛藏露
六 清浑互助
七 色墨相辅
八 动静相依
九 均衡合度
十 起伏参差
十一 边角处理
十二 伸、引、回、堵、接、泻
附:折枝法与截取法
第4章 款钤印与中国画构图的关系
一 题款的形式
二 题款的方法
三 印章的分类及其使用
第5章 中国画构图的常与变
一 借古开今
二 引西益中
结束语:关于传统与创新
后记
《百花工笔画集》简直是一本令人惊艳的视觉盛宴!田世光、于非闇、俞致贞这三位大家的作品,每一幅都堪称国画中的瑰宝。我最爱的是里面对于各种花卉的细腻描绘,无论是富丽堂皇的牡丹,还是淡雅别致的兰花,亦或是怒放的月季,都被画家们用极其精湛的笔法和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常常沉浸在其中,仔细观察每一片花瓣的纹理,每一根花蕊的形态,甚至是每一只蝴蝶或飞鸟的羽毛细节,都处理得 so 真实, so 生动。这种极致的细腻,却又丝毫不显得呆板,反而充满了生命力。我曾经尝试过临摹一些工笔花鸟,但总觉得画面缺少那种“活气”。这本画集让我看到了真正的工笔画应该是什么样子,它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书中的构图也十分讲究,虽然是工笔画,但依然可以看到“经营位置”的巧思,花叶的穿插、枝干的延伸,都充满了韵味。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季节的花卉描绘,从春天的生机勃勃,到夏天的繁盛热烈,再到秋天的静谧清雅,每一个季节的韵味都被恰到好处地捕捉到了。我感觉自己的审美情趣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更加坚定了在中国画领域深入钻研的决心。
评分《百花工笔画集》简直是美的极致体现!田世光、于非闇、俞致贞这三位大师的作品,每一幅都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我尤其喜欢其中对花卉的刻画,无论是盛放的牡丹,还是含苞待放的莲花,抑或是娇嫩的桃花,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能闻到花香,触摸到花瓣的质感。他们的用笔细腻入微,色彩的运用也恰到好处,既有自然的真实感,又充满了艺术的感染力。我经常会反复翻阅,仔细揣摩大师们的每一笔勾勒、每一处渲染,从中学习他们对物象形态的捕捉能力、对色彩的驾驭能力,以及对画面整体意境的营造。我曾经尝试过临摹一些工笔画,但总觉得画面缺少那种“神韵”。这本画集让我看到了差距,更让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除了花卉,书中对鸟儿、昆虫的描绘也同样精彩,每一只都仿佛活灵活现,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这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次艺术的熏陶,它让我对中国工笔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我打算将画册中的一些经典作品作为临摹的范本,力求能够从技法上有所突破。
评分《中国画构图艺术》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构图小白”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画画最难的不是笔触,也不是色彩,而是如何把画面安排得既有主次,又和谐统一。这本书从最基础的“点、线、面”开始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虚实、疏密、轻重、开合”等更复杂的构图原则。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是枯燥地罗列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的图例,将抽象的构图概念具象化。我特别喜欢它对“留白”的讲解,以前我总是觉得画面留白越多越空,现在才明白,适当的留白,反而能突出主体,增强画面的呼吸感和意境。书中的一些构图法则,比如“黄金分割”、“对称与均衡”、“对比与统一”,都被解释得非常透彻,并且给出了如何在国画中运用的具体方法。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对自己的一些习作进行构图上的调整,发现画面立刻变得更有章法,主次关系也更加清晰。这本书让我明白,构图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需要根据画面的内容和想要表达的情感来灵活运用。它教会了我如何用画面“说话”,如何引导观者的视线,如何营造氛围。我感觉自己的构图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画画也变得更有条理和信心了。
评分当我拿到这套书时,第一个吸引我的就是那本《百花工笔画集》。田世光、于非闇、俞致贞这三位大师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中国工笔画的最高水准。翻开画册,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极致的细腻与鲜活。每一朵花、每一片叶、每一只鸟儿,都仿佛拥有生命一般,在纸上栩栩如生。我特别喜欢里面对花卉形态的捕捉,无论是盛放的牡丹,还是含苞待放的梅花,亦或是雨后初绽的荷花,都被画家们用精湛的笔法描绘得淋漓尽致,色彩的运用也恰到好处,既有自然的层次感,又不失艺术家对色彩的情感处理。我曾经尝试过临摹一些工笔画,但总是觉得缺少那种“神”韵,画面显得干瘪。这本画集让我看到了差距,更让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尤其是对一些细节的处理,比如花瓣的脉络、叶片的纹理、鸟儿羽毛的光泽,每一处都处理得一丝不苟,却又不是机械的复制,而是带着艺术家的生命体悟。看着这些画,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百花齐放的春天,听到了鸟儿的啁啾,闻到了阵阵花香。这不仅仅是一本画集,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我重新认识到中国工笔画的魅力,那种宁静、典雅、精致的美,是多么令人沉醉。我打算将画册中的一些经典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学习大师们的用笔、用色和构图方式,希望能够从中汲取灵感,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
评分这本《中国画构图艺术》对我而言,简直就是一座宝藏。我一直对中国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常常在构图上遇到瓶颈,画面总是显得有些松散,缺乏重点。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它从最基础的“点、线、面”的构成原理讲起,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理解“虚实、疏密、主次、呼应”等核心概念。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经营位置”的深入剖析,这是一种在落笔之前就对画面整体进行全局性规划的能力,它教会我如何通过物象的安排来引导观者的视线,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纵深感。书中大量的范图分析,让我得以窥见大师们的构图智慧,例如山水画中山脉的连绵起伏、云水的虚实变化,花鸟画中枝叶的穿插掩映、鸟儿的顾盼姿态,都蕴含着深刻的构图规律。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对自己的一些习作进行构图上的调整,发现画面立刻变得更加紧凑、生动,主次关系也更加鲜明。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好的构图能够极大地提升画面的表现力,甚至能够决定一幅画的成败。它不仅教会了我构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一种对画面整体性的感知能力。
评分《中国画构图艺术》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为我揭示了中国画构图的奥秘。我一直对中国画的写意精神着迷,但常常在构图上感到束手无策,画面总是显得散乱、缺乏焦点。这本书从最基础的“点、线、面”讲起,然后深入到“虚实、疏密、主次、呼应”等核心构图原则,让我豁然开朗。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经营位置”的讲解,它教会我如何从整体上把握画面,如何通过物象的穿插、遮挡来营造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书中丰富的图例和深入的分析,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一个构图技巧的应用。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对自己的习作进行构图上的调整,发现画面立刻变得更加紧凑、生动,主次关系也更加清晰。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好的构图能够极大地提升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甚至能够决定一幅画的艺术生命。它不仅教会了我构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一种对画面整体性和韵律感的感知能力。我感觉自己的绘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也对未来的创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情有独钟,但常常在构图上感到力不从心,画面总显得有些散乱,缺少一种“气”的贯通。而这套书,尤其是《中国画构图艺术》的部分,简直就是为我解开了困惑。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画构图的精髓,从“意在笔先”到“经营位置”,再到“虚实相生”,每一个概念都阐述得非常到位。书中不仅理论讲解清晰,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海量的经典范图,并进行细致的分析。我尤其喜欢它对山水画中“山峦起伏”、“水流曲折”的构图处理的讲解,以及花鸟画中“枝叶穿插”、“顾盼呼应”的巧妙安排。它教会我如何利用线条的走向来引导视线,如何通过物象的遮挡和穿插来营造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以前我画画,总是画到哪里算哪里,现在则会在动笔之前,就对整个画面的构图有一个初步的设想,考虑好主次关系、疏密布局,以及最重要的“气”的流动。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好的构图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画家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它让我看到了中国画构图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比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我感觉自己的画作从“匠气”向“书卷气”迈进了一大步。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中国画构图艺术的一扇新大门!我一直对中国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自己在构图方面总是抓不住核心,画面总显得有些松散或者死板。翻开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构图并非简单的元素堆砌,而是一门深邃的学问,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对自然万物的深刻理解。书中的案例分析极其到位,从山水画的“虚实相生”、“疏密有致”,到花鸟画的“经营位置”、“顾盼呼应”,再到人物画的“留白”、“断续”,每一个概念都解释得清晰明了,并且辅以大量的经典范图进行讲解。我尤其欣赏它对于“气韵生动”在构图中的体现的阐释,这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意境的营造。读完这本书,我开始尝试重新审视我临摹过的每一幅画,去体会作者在构图上的匠心独运,那种“计白当黑”、“以少胜多”的妙处,真的需要细细品味。书中还提供了很多练习方法,引导读者从模仿到创作,逐步掌握构图的规律。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建议,对着几幅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拆解分析,发现自己对画面空间布局、物象穿插、线条引导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以前画画,总是在画完之后才发现哪里不对劲,现在则能在落笔之前就对整体构图有更清晰的规划。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提供技法,更在于它帮助我建立了一种新的观察世界和理解艺术的视角。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将学到的构图原理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创作出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作品。
评分《中国画构图艺术》这本书,是我学习中国画的“启蒙书”。我一直对中国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常常在构图上感到力不从心,画面总是显得有些平淡,缺乏张力。这本书从最基础的“形”的构成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意”的表达,让我明白构图不仅仅是元素的排列组合,更是画家思想情感的载体。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虚实相生”和“疏密有致”的讲解,这两种构图原则在国画中至关重要,它们能够极大地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韵律感。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图例,并对每一个构图技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对自己的习作进行构图上的调整,发现画面立刻变得更加生动、有层次,主次关系也更加明确。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好的构图能够极大地提升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甚至能够决定一幅画的艺术价值。它教会了我如何“经营位置”,如何利用线条、墨色和色彩来引导观者的视线,如何在画面中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意境。
评分当我拿到《百花工笔画集》时,就被里面精美绝伦的画作深深吸引了。田世光、于非闇、俞致贞这三位大师的作品,每一幅都堪称国画的精品。我特别喜欢其中对花卉的刻画,无论是雍容华贵的牡丹,还是清丽脱俗的梅花,亦或是生机勃勃的荷花,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色彩鲜艳而不失雅致,细节处理更是无可挑剔。看着这些画,我仿佛能闻到扑面而来的花香,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我曾经尝试过临摹一些工笔画,但总觉得画面缺少那种“神韵”。这本画集让我看到了真正的工笔画应该是怎样的,它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书中对鸟儿、昆虫的描绘也同样精彩,每一只都仿佛有了自己的生命,栩栩如生。这本画集不仅是一次视觉的享受,更是一次艺术的熏陶,它让我对中国工笔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我打算将画册中的一些经典作品作为临摹的范本,力求能够从技法上有所突破,并且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工笔画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