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S320 C6000 DSP結構原理與硬件設計

TMS320 C6000 DSP結構原理與硬件設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於鳳芹 著
圖書標籤:
  • TMS320C6000
  • DSP
  • 嵌入式係統
  • 硬件設計
  • 處理器
  • 數字信號處理
  • C6000架構
  • 微處理器
  • 控製工程
  • 電子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悅讀時代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齣版社
ISBN:9787811244274
商品編碼:26392935087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08-09-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TMS320 C6000 DSP結構原理與硬件設計

定價:48.00元

作者:於鳳芹

齣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81124427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4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介紹TI公司的TMS320 C6000係列DSP的結構原理和硬件設計方法,主要以定點C62X和浮點C67X為描述對象, 全麵剖析高度並行的CPU內核、分層次的存儲器結構和豐富的集成外圍模塊,詳細分析CPU、存儲器,EDMA、EMIF、HPI、McBSP、McASP、I2C總綫,GPIO、定時器、擴展總綫、PCI總綫、鎖相環和節能邏輯等部分的結構原理與使用方法,並給齣基於C6713 DSP的實際應用係統的硬件設計實例。
  本書可作為電子信息、通信工程、計算機應用及自動控製等專業高年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也可供從事DSP應用係統設計的科技術人員使用。

目錄


章 TMS320 C6000係列DSP簡介
 1.1 概述
 1.2 C6000 DSP的定點和浮點係列及代碼兼容性
 1.3 TMS320 C6000 DSP技術特徵
  1.3.1 高度並行的CPU結構
  1.3.2 靈活的存儲器配置
  1.3.3 豐富的外設模塊
 1.4 本書的結構安排與導讀
第2章 中央處理單元CPU工作原理分析
 2.1 CPU的組成單元
 2.2 CPU的程序執行機構 數據通道
  2.2.1 通用寄存器組A和B
  2.2.2 功能單元與指令映射
  2.2.3 寄存器組交叉路徑
  2.2.4 數據存儲器的讀取和存儲路徑
  2.2.5 數據地址路徑與尋址方式
 2.3 CPU的取指、譯碼與分配機製水綫操作
  2.3.1 取指階段
  2.3.2 譯碼階段
  2.3.3 執行階段
 2.4 控製寄存器
 2.5 中斷控製與中斷選擇
  2.5.1 中斷類型與優先級
  2.5.2 有關中斷的控製寄存器
  2.5.3 中斷服務錶
  2.5.4 中斷選擇
第3章 C6000 DSP內部存儲器結構分析
 3.1 C6000 DSP的存儲器映射
 3.2 C620X/C670X DSP片內存儲器結構
  3.2.1 片內程序存儲器的管理與工作模式
  3.2.2 C620X/C670X DSP的片內數據存儲器
 3.3 C621X/C671X DSP片內分層的存儲器結構
  3.3.1 級數據緩存LlD
  3.3.2 級程序緩存L1P
  3.3.3 第二級存儲器L2
 3.4 存儲器的控製寄存器
 3.5 高速緩存的管理
第4章 增強的直接存儲器訪問EDMA結構與原理
 4.1 EDMA概述
  4.1.1 直接存儲器訪問
  4.1.2 增強型直接存儲器訪問
 4.2 EDMA基本結構
  4.2.1 EDMA的組成
  4.2.2 參數RAM體說明4.3 EDMA控製寄存器
  4.3.1 EDMA事件選擇寄存器ESE1
  4.3.2 EDMA優先級隊列狀態寄存器PQSR
  4.3.3 EDMA通道中斷掛起寄存器CIPR
  4.3.4 EDMA通道中斷使能寄存器CIER
  4.3.5 EDMA通道鏈接使能寄存器CCER
  4.3.6 EDMA事件寄存器ER
  4.3.7 EDMA事件使能寄存器EER
  4.3.8 EDMA事件清除寄存器ECR
  4.3.9 EDMA事件設置寄存器ESR
 4.4 EDMA的傳輸過程
  4.4.1 EDMA的初始化與啓動
  4.4.2 EDMA傳輸的同步控製
  4.4.3 EDMA傳輸的類型
  4.4.4 單元大小和汁數更新
  4.4.5 源地址/目的地址更新
  4.4.6 鏈接和終止一個EDMA傳輸
  4.4.7 EDMA的性能分析
 4.5 快速直接存儲器訪問工作原理
  4.5.1 初始化一個QDMA傳輸
  4.5.2 QDMA寄存器
  4.5.3 QDMA性能分析和優先級
 4.6 EDMA應用實例
  4.6.1 單元同步的一維到一維數據傳輸
  4.6.2 陣列同步的二維到二維數據傳輸
  4.6.3 塊同步的一維到二維數據傳輸
第5章 外部存儲器接口EMIF結構原理與使用
 5.1 EMIF概述
 5.2 EMIF接口信號與說明
 5.3 EMIF的控製寄存器
  5.3.1 EMIF全局控製寄存器GBICTL
  5.3.2 EMIFCE空問控製寄存器CECTI.0~3
  5.3.3 EMIF SDRAM控製寄存器SDCTI
  5.3.4 EMIF SDRAM時序控製寄存器SDTIM
  5.3.5 EMIF SDRAM擴展寄存器SDEXT
 5.4 EMIF與存儲器的接口及時序說明
  5.4.1 存儲器寬度
  5.4.2 EMIF存儲請求優先級
  5.4.3 EMIF的SDRAM接口及時序說明
  5.4.4 EMIF的SBSRAM接口及時序說明
  5.4.5 EMIF的ASRAM接口
 5.5 EMIF使用實例
  5.5.1 EMIF與異步FIFO存儲器的接口實例
  5.5.2 EMIF與FLASH存儲器接口實例
第6章 主機接口HPI的結構原理與應用
第7章 多通道緩衝串行口McBSP結構原理與應用
第8章 多通道音頻串行口McASP結構原理與應用
第9章 定時器結構與工作原理
0章 12C模塊的原理與使用
1章 通用目的輸入輸齣GPIO的功能分析
2章 外圍設備互連PCI接口原理
3章 擴展總綫XBUS的原理和應用
4章 鎖相環控製器和節能模式的工作原理
5章 C6000 DSP應用係統的硬件設計
附 錄 TMS320 C6713 DSP分組信號描述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嵌入式係統嵌入式係統嵌入式係統》 概述 《嵌入式係統嵌入式係統嵌入式係統》深入探討瞭現代嵌入式係統設計的方方麵麵,從基礎理論到實際應用,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全麵、係統的知識體係。本書聚焦於嵌入式係統的核心原理、關鍵技術以及在各個行業中的實際落地,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閤。讀者將學習如何從零開始設計、開發、調試和優化高性能、低功耗的嵌入式設備,從而掌握構建下一代智能係統的必備技能。 第一部分:嵌入式係統基礎理論與架構 這一部分將奠定讀者對嵌入式係統堅實的基礎認知。 第一章:嵌入式係統導論 1.1 嵌入式係統的定義與特點: 詳細闡述嵌入式係統作為“嵌入式”在通用計算機係統中的獨特地位,分析其“專用性”、“實時性”、“可靠性”、“功耗受限”等核心特徵,並列舉汽車電子、工業控製、消費電子、醫療設備、通信基站等典型應用場景,說明嵌入式係統在現代社會中的普及程度和重要性。 1.2 嵌入式係統的構成要素: 剖析嵌入式係統通常由硬件和軟件兩大部分組成。硬件部分將深入介紹微處理器(MCU)、微控製器(MPU)、專用集成電路(ASIC)、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存儲器(RAM、ROM、Flash)、輸入/輸齣(I/O)接口、傳感器、執行器以及通信模塊等關鍵組件的功能、選型原則及相互關係。軟件部分則涵蓋瞭嵌入式操作係統(RTOS)、驅動程序、中間件、應用程序以及固件的層次結構和作用。 1.3 嵌入式係統發展曆程與趨勢: 迴顧嵌入式係統從早期簡單控製器到如今復雜智能係統的演變過程,分析驅動這一進程的關鍵技術突破,如微處理器性能提升、通信協議發展、傳感器技術進步、無綫技術普及(Wi-Fi、Bluetooth、LoRa等)以及人工智能(AI)的融閤。展望未來,本書將探討物聯網(IoT)、邊緣計算、5G、人工智能在嵌入式係統中的應用前景,以及對係統設計提齣的新挑戰和機遇。 第二章:微處理器與微控製器架構 2.1 微處理器(MPU)與微控製器(MCU)的區彆與聯係: 明確MPU和MCU在功能集成度、外圍接口、應用領域上的差異,以及它們如何協同工作以構建完整的嵌入式係統。 2.2 典型嵌入式處理器架構解析: 介紹ARM、RISC-V等主流嵌入式處理器指令集架構(ISA)的設計理念,包括流水綫(Pipeline)、緩存(Cache)、分支預測(Branch Prediction)、指令集特點、寄存器組織等,並分析這些架構如何優化性能和功耗。 2.3 存儲器係統設計: 詳細講解嵌入式係統中常用的存儲器類型,如SRAM、DRAM、NOR Flash、NAND Flash,分析它們的讀寫速度、成本、存儲密度、擦寫壽命等特性,並討論存儲器接口設計、地址映射、內存管理單元(MMU)、內存保護單元(MPU)在嵌入式係統中的作用。 2.4 總綫結構與通信協議: 介紹嵌入式係統中常見的總綫類型,如AMBA(AHB、APB)、AXI,分析它們的帶寬、延遲、拓撲結構等特點,並深入講解I2C、SPI、UART、CAN、USB、Ethernet等常用通信協議的工作原理、接口特性及其在嵌入式設備互聯中的應用。 第三章:嵌入式係統硬件設計基礎 3.1 電源管理設計: 探討嵌入式係統中的電源需求,包括電源的生成(DC-DC轉換、LDO)、分配、濾波和保護。重點講解低功耗設計技術,如動態電壓頻率調整(DVFS)、時鍾門控(Clock Gating)、電源門控(Power Gating)以及低功耗模式(Sleep Mode, Deep Sleep Mode)的應用。 3.2 時鍾與復位設計: 分析時鍾源的選擇(晶振、PLL)、時鍾樹的生成與分配,以及時鍾信號的穩定性對係統性能的影響。講解復位電路的設計,包括上電復位(POR)、外部復位、看門狗復位,並分析復位時序和同步復位的重要性。 3.3 輸入/輸齣(I/O)接口設計: 詳細講解通用輸入/輸齣(GPIO)接口的配置、控製和中斷機製。介紹模擬/數字轉換器(ADC)和數字/模擬轉換器(DAC)的工作原理、參數選型及其在傳感器數據采集和信號輸齣中的應用。 3.4 信號完整性與電磁兼容性(EMC)設計: 強調在高速數字信號傳輸中,信號完整性(SI)的重要性,討論串擾、反射、過衝、振鈴等信號失真現象的成因及抑製方法,如阻抗匹配、端接、走綫優化。同時,介紹電磁兼容性(EMC)設計的原則,包括輻射發射(RE)、傳導發射(CE)、抗擾度(RS、CS、DTS)等,以及PCB布局、屏蔽、濾波等工程實踐。 第二部分:嵌入式係統軟件開發與操作係統 這一部分將聚焦於嵌入式係統的軟件開發流程、工具鏈以及核心的操作係統技術。 第四章:嵌入式軟件開發流程與工具鏈 4.1 嵌入式軟件開發生命周期: 詳細介紹嵌入式軟件開發的各個階段,包括需求分析、係統設計、編碼實現、單元測試、集成測試、係統測試、部署與維護,並分析每個階段的關鍵活動和産齣。 4.2 交叉編譯與調試環境: 講解交叉編譯的概念,即在宿主機(Host)上開發運行在目標機(Target)上的程序。介紹常用的交叉編譯器(如GCC for ARM)、匯編器、鏈接器,以及生成可執行文件、符號文件和調試信息的流程。深入闡述調試器(如GDB)的使用,包括斷點設置、單步執行、查看變量、內存分析、寄存器查看等,以及仿真器(Emulator)、在綫仿真器(In-Circuit Debugger, ICD)和邏輯分析儀(Logic Analyzer)、示波器(Oscilloscope)等硬件調試工具的應用。 4.3 版本控製與代碼管理: 介紹Git等版本控製係統在嵌入式項目中的應用,包括代碼提交、分支管理、閤並衝突解決等,以確保團隊協作的效率和代碼的可靠性。 4.4 嵌入式軟件構建係統: 講解Make、CMake等構建工具如何自動化編譯、鏈接過程,生成最終的固件。 第五章:嵌入式實時操作係統(RTOS) 5.1 RTOS概述與核心概念: 解釋為什麼需要RTOS,其與通用操作係統的區彆(實時性、確定性)。講解多任務(Task/Thread)、任務調度(Schedule)、任務狀態(就緒、運行、阻塞、掛起)、任務同步與通信(信號量、互斥鎖、消息隊列、事件標誌)、中斷處理、內存管理(靜態分配、動態分配)等核心概念。 5.2 典型RTOS分析: 深入介紹FreeRTOS、RT-Thread、VxWorks、RTEMS等主流RTOS的架構、API接口、調度算法(如固定優先級、輪轉)、內存管理策略以及在實際項目中的應用案例。 5.3 中斷與異常處理: 詳細講解中斷的産生、中斷嚮量錶、中斷服務例程(ISR)的設計原則、中斷優先級、中斷嵌套以及異常的處理機製,分析中斷與任務之間的協作關係。 5.4 任務間通信與同步機製: 深入剖析信號量、互斥鎖、消息隊列、事件標誌組、郵箱等RTOS提供的通信與同步機製,講解它們的使用場景、優缺點以及如何避免死鎖、競態條件等問題。 第六章:嵌入式設備驅動程序開發 6.1 驅動程序的作用與分層: 解釋驅動程序是連接硬件和操作係統的橋梁。介紹驅動程序的分層模型,如設備模型、總綫模型、平颱設備模型等,以及它們如何提高驅動的復用性和可移植性。 6.2 字符設備驅動程序: 講解如何開發字符設備驅動,例如LED、按鍵、串口等,重點分析文件操作函數(open, read, write, ioctl)的實現以及與用戶空間程序的交互。 6.3 塊設備驅動程序: 介紹塊設備驅動程序的設計,如SD卡、eMMC,重點關注緩衝區管理、I/O調度和與文件係統的集成。 6.4 網絡設備驅動程序: 講解網絡設備驅動的開發,如以太網卡、Wi-Fi模塊,包括數據包的收發、DMA(Direct Memory Access)的應用以及與TCP/IP協議棧的接口。 6.5 總綫設備驅動程序: 介紹針對特定總綫的驅動程序開發,如I2C、SPI、USB等,分析總綫通信時序和數據傳輸方式。 第三部分:嵌入式係統高級技術與應用 這一部分將深入探討更高級的嵌入式係統設計技術,以及在不同領域的實際應用。 第七章:嵌入式係統通信協議棧 7.1 TCP/IP協議棧在嵌入式係統中的實現: 介紹TCP/IP協議棧的層次模型(應用層、傳輸層、網絡層、鏈路層),以及lwIP、uIP等輕量級TCP/IP協議棧在資源受限的嵌入式設備上的應用。 7.2 物聯網(IoT)通信協議: 詳細講解MQTT、CoAP、HTTP等在物聯網設備間通信中的作用和實現方式,分析它們的特點、適用場景以及在雲平颱集成中的應用。 7.3 工業通信協議: 介紹Modbus、CANopen、EtherCAT等在工業自動化領域常用的通信協議,分析其在實時性、可靠性、拓撲結構等方麵的特點。 7.4 無綫通信技術: 講解Wi-Fi、Bluetooth(Classic & BLE)、Zigbee、LoRa等無綫通信技術的工作原理、協議棧以及在嵌入式係統中的應用,如設備組網、數據傳輸。 第八章:嵌入式係統性能優化與功耗管理 8.1 性能分析與瓶頸識彆: 介紹常用的性能分析工具,如性能計數器(Performance Counters)、探針(Probes)、性能分析器(Profilers),以及如何通過代碼優化、算法改進、硬件加速來提升係統吞吐量和響應速度。 8.2 內存優化技術: 講解如何有效利用緩存、減少內存訪問次數、優化數據結構、使用內存池等方法來提高內存訪問效率,降低內存占用。 8.3 功耗分析與管理策略: 深入分析嵌入式設備的功耗來源,包括CPU、內存、外設、通信模塊等,講解各種低功耗模式(睡眠、深度睡眠)的實現,以及動態電壓頻率調整(DVFS)、時鍾門控、電源門控等技術在降低功耗中的作用。 8.4 實時性保障與中斷優化: 分析如何通過優先級設置、中斷處理機製優化、避免長時間運行的ISR以及使用非阻塞操作來確保係統的實時性。 第九章:嵌入式係統安全設計 9.1 嵌入式係統安全威脅與挑戰: 分析嵌入式係統麵臨的典型安全威脅,如物理攻擊、軟件漏洞、通信竊聽、身份僞造等,並討論資源受限和長期部署帶來的安全挑戰。 9.2 加密與認證技術: 介紹對稱加密(AES)、非對稱加密(RSA)、哈希函數(SHA)等基本加密技術在嵌入式設備中的應用,以及TLS/SSL協議在安全通信中的作用。講解數字簽名、證書驗證等認證機製。 9.3 安全啓動(Secure Boot)與固件更新: 闡述安全啓動的重要性,如何通過硬件信任根(Root of Trust)和代碼簽名來確保隻有經過授權的固件纔能被加載。講解安全可靠的固件更新機製,如OTA(Over-The-Air)更新。 9.4 訪問控製與內存保護: 介紹基於用戶ID、權限組的訪問控製機製,以及內存保護單元(MPU)或內存管理單元(MMU)在防止非法內存訪問方麵的作用。 第十章:嵌入式係統典型應用領域 10.1 消費電子應用: 智能手機、智能穿戴設備、智能傢居(音箱、照明、安防)、高清播放器等設備的嵌入式係統設計要點,包括用戶接口(UI/UX)、多媒體處理、無綫連接、功耗優化。 10.2 汽車電子應用: 車載信息娛樂係統(IVI)、高級駕駛輔助係統(ADAS)、發動機控製單元(ECU)、車身控製模塊(BCM)等。重點關注汽車通信協議(CAN, LIN, Ethernet)、實時性要求、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功能安全(ISO 26262)。 10.3 工業自動化與控製: 可編程邏輯控製器(PLC)、分布式控製係統(DCS)、人機界麵(HMI)、工業機器人等。關注實時性、可靠性、冗餘設計、工業通信協議以及現場總綫技術。 10.4 醫療健康設備: 監護儀、血糖儀、助聽器、便攜式醫療設備等。強調精確性、可靠性、數據采集的準確性、功耗效率、生物兼容性以及醫療法規要求。 10.5 通信與網絡設備: 路由器、交換機、基站、網絡攝像頭等。關注高速數據處理、網絡協議棧的實現、高吞吐量、低延遲以及穩定性。 附錄 附錄A:常用開發工具與資源列錶 附錄B:嵌入式係統設計術語錶 附錄C:參考設計與案例分析 《嵌入式係統嵌入式係統嵌入式係統》通過係統性的講解和豐富的實例,引導讀者掌握嵌入式係統設計的全貌,無論您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經驗的開發者,都能從中受益,為實現各種創新的嵌入式産品和解決方案奠定堅實的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剛拿到這本書,就被它沉甸甸的質感吸引瞭。翻開目錄,一眼就看到瞭“TMS320 C6000 DSP”這個熟悉的名字,這可是嵌入式領域赫赫有名的數字信號處理器傢族啊。這本書的標題——《TMS320 C6000 DSP結構原理與硬件設計》,光是聽起來就讓人覺得內容會非常紮實,非常硬核。我對C6000係列DSP一直很感興趣,它在高性能計算、圖像處理、通信係統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而本書似乎正是要帶領我們深入瞭解這個傢族的“前世今生”,從最底層的結構原理到實際的硬件設計,一條龍式的剖析。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詳細講解C6000係列獨特的VLIW(超長指令字)架構,以及它如何通過並行指令執行來達到驚人的運算速度。另外,關於其指令集、寄存器組織、內存管理等方麵的深入解析,也是我非常關注的部分。畢竟,理解這些基礎纔能更好地駕馭它。對於我這樣希望在DSP領域有所建樹的工程師來說,一本高質量的、涵蓋原理與設計的書籍,無疑是寶貴的學習資源。我迫不及待地想進入書中的世界,去探索C6000 DSP的奧秘。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雖然樸實,但卻透露齣一種專業和嚴謹的氣息,非常符閤我對技術書籍的期待。我一直對DSP在嵌入式係統中的應用充滿好奇,尤其是像TMS320 C6000係列這樣在性能上占據領先地位的處理器。這本書的標題,直指“結構原理與硬件設計”,讓我看到瞭深入探索的路徑。我非常希望書中能夠清晰地闡述C6000係列DSP的內部結構,比如其獨特的流水綫設計、多功能單元的配置,以及如何利用這些特性實現高效的信號處理。同時,硬件設計這部分內容,更是吸引我的關鍵。我渴望瞭解如何將C6000係列DSP集成到實際的硬件係統中,包括外圍接口的設計、時鍾係統的配置、電源管理策略,甚至是PCB布局上的考量。對於我這樣一個希望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産品的工程師來說,掌握這些實操性的知識至關重要。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在我通往DSP硬件設計道路上點亮瞭一盞明燈,讓我看到瞭前進的方嚮和方法,我期待它能為我提供紮實的技術支撐。

評分

第一眼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瞭。《TMS320 C6000 DSP結構原理與硬件設計》,這個名字就充滿瞭技術深度和實用價值。C6000係列DSP在高性能計算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在圖像處理、雷達信號處理、以及通信基帶處理等應用場景中,它的強大性能得到瞭充分的體現。我一直希望能夠深入理解其獨特的架構,比如它所采用的VLIW(超長指令字)指令集架構,以及其多功能計算單元是如何協同工作的。這本書似乎正是要為我揭開C6000係列DSP的神秘麵紗,從最底層的結構原理齣發,逐步深入到實際的硬件設計層麵。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講解C6000係列DSP的內部總綫結構、內存層次以及中斷處理機製。同時,在硬件設計方麵,我更希望它能提供關於如何進行DSP係統集成、外設接口擴展、以及PCB布局優化的指導。一本能夠提供如此全麵且深入信息的DSP書籍,絕對是我提升技術能力的重要助力。

評分

拿到這本書,我第一感覺就是它非常厚重,光是翻閱幾頁就能感受到內容的豐富和翔實。標題《TMS320 C6000 DSP結構原理與硬件設計》直接點明瞭本書的核心內容,對於我這樣想深入理解C6000係列DSP原理並進行相關硬件開發的人來說,簡直就是“量身定製”。我尤其看重“結構原理”這部分,希望它能詳細解析C6000係列DSP的精髓,比如它為何能實現如此高的運算效率,它的指令流水綫到底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的 Cache 機製和內存訪問策略又有哪些獨特之處。如果能輔以清晰的圖示和詳細的解釋,那就再好不過瞭。而“硬件設計”部分,則是我更側重於實際應用的部分。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關於如何基於C6000係列DSP進行係統級設計的指導,包括如何選擇閤適的開發闆,如何配置和使用 JTAG 接口進行調試,以及如何進行低功耗設計、信號完整性分析等高級話題。一本能夠涵蓋從底層原理到實際應用的DSP書籍,是我夢寐以求的學習資料。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雖然簡潔,但卻精準地概括瞭其內容的核心。TMS320 C6000係列DSP,作為業界高性能DSP的代錶,其架構和設計一直是許多工程師關注的焦點。我一直對DSP在處理海量數據和實現復雜算法方麵的能力感到驚嘆,而C6000係列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這本書《TMS320 C6000 DSP結構原理與硬件設計》,恰恰滿足瞭我對深入瞭解這一係列DSP的渴望。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剖析C6000係列DSP的特有指令集,比如其SIMD(單指令多數據流)特性,以及如何通過指令集來優化算法的執行效率。同時,“硬件設計”這部分也是我非常期待的。我希望能學習到如何將C6000係列DSP應用到實際的硬件項目中,包括如何進行係統總綫的設計,如何選擇和配置各種外圍接口(如ADC、DAC、EMIFA等),以及如何進行嵌入式係統的功耗管理和散熱設計。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DSP硬件設計領域的大門,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從中汲取知識。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