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兰花名品珍品鉴赏图典(修订版)
定价:98.00元
作者:刘清涌
出版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33551469
字数:
页码:25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006年,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兰花名品珍品鉴赏图典》。该书收录1300余种兰花名品。每一品种均附有一照片,用星号表示其欣赏价值,并以扼要的文字予以点评。全书以兰花类别(春兰、莲瓣兰、春剑、蕙兰、建兰、墨兰、寒兰)为分类依据,在此基础上,再按瓣形花、色花、蝶花、奇花、叶艺品等归纳编排。该书出版后受到广大兰友的欢迎,一版再版,被誉为“养兰赏兰必备工具书”“兰花名品金典”。考虑到近10年,兰花新品名品迭出,作者对该书做了深度修订,删去了500余种品种较低的品种,换上500余种高品位的新品珍品,使该书焕然一新。修订后的本书,品种档次提升了,观赏性、时尚性、代表性、实用书更强了,反映了现代兰花品种的概貌和鉴赏潮流。
目录
作者介绍
刘清涌,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著名赏兰家、兰文化学者。现为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副会长。曾长期担任《中国兰花》杂志主编,《兰》杂志执行副主编。著有《兰花——一个文化符号》《赏兰实用全书》等10余种图书。长期担任全国性和各地兰展评委,熟知各地兰花品种的概况。刘清涌具有深厚的兰花鉴赏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兰花鉴赏体验,对于兰花鉴赏有独到的见解。
说实话,我手里关于园艺的书不少,但很多都流于表面,要么是过度美化,要么是技术过于晦涩难懂。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倒是很平易近人,尽管它涉及的知识点非常专业,但作者似乎很懂得如何将复杂的生物学和园艺学知识“翻译”成普通爱好者也能理解的语言。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病虫害防治那一章,它没有采用那种笼统的介绍,而是分门别类地列举了常见的兰花疾病,比如叶斑病、根腐病等,每种病害都配有清晰的症状照片,这一点在其他兰花书籍中是很少见的。更绝妙的是,在描述治疗方案时,它不仅推荐了化学药剂,还提供了许多利用自然材料和调整环境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土方”,这种平衡的视角让人感觉非常可靠,不像某些书籍只知道推销昂贵的进口产品。读完这一部分,我不再是简单地“希望”我的兰花不生病,而是有了一套清晰的预案和应对策略。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虽然朴实,但细节之处彰显出品质。纸张的厚度适中,即使用墨水笔做笔记也不会洇墨,这对于需要频繁查阅和标记的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杂交育种”的一些基础介绍部分,虽然这部分的内容相对硬核,但我发现作者在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在兰花杂交中的应用时,使用了大量的示意图和流程图,将抽象的遗传概念具象化了。这使得我这个半路出家的爱好者也能大致窥见育种的奥秘。总的来说,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只为追求视觉效果而牺牲实用性的“花架子”,它是一本真正为爱兰、养兰、钻研兰的人准备的案头宝典,实用性、参考性和启发性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平衡点,值得反复研读和收藏。
评分这本关于兰花的书,光是书名就让人感到厚重和专业,但实际翻阅后发现,它的内容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侧重于那种高雅的、纯粹的品种鉴赏,像一本精美的画册,但这本书显然更像是一本实战手册。它对不同兰科植物的习性分析得极为透彻,尤其是对于新手来说,那些关于土壤配比、通风换气的细节描述,简直是救命稻草。我记得书里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不同季节的光照强度来调整兰花的摆放位置,那种细致到“上午九点到十一点之间,朝东窗户的光线最适合蝴蝶兰的苗期生长”的程度,让我感到作者对兰花的理解已经到了骨子里。而且,书中的插图虽然清晰,但更重要的是图下的文字注释,它们不仅仅是标识品种名称,更像是给每株兰花写下的“病历”和“健康报告”,哪里需要注意,哪里是关键生长期,都交代得明明白白。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没有停留在“美”的层面,而是深入到了“养”的本质,真正做到了工具书的实用性。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想解决我那几盆老桩君子兰总是开花稀疏的问题,本以为这本“兰花”大全可能帮不上什么大忙,但没想到,它里面关于“休眠期管理”和“促花剂的科学使用”的章节,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启发。虽然君子兰和兰花分属不同科,但书中对植物激素调节和季节性环境模拟的论述,是具有普适性的园艺原理。作者在讲解如何通过控水、降温来诱导某些兰花“休眠”以积蓄能量开花时,我立刻联想到了我的君子兰。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跨越具体品种限制的养护思维框架,它在教授你如何养兰的同时,其实在提升你作为一个园艺爱好者的整体水平。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工具书不是告诉你“做什么”,而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根据情况灵活变通”。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是极其讲究的,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图谱,更像是一套完整的学习路径规划。从最基础的兰花入门知识,到高级的组培技术介绍(虽然不是重点,但有涉及,足见其全面性),再到不同地域的兰花养护差异,它层层递进,让人在阅读时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特别欣赏它对“品种鉴赏”部分的处理,它没有堆砌那些听起来很高深的术语,而是用一种近乎文学的笔调来描绘不同名品的风韵,比如描述某种建兰时,会细致到它的“幽香如何随温度变化而浓淡”,这种细腻的观察力,让我对兰花的喜爱又增添了一层精神层面的享受。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养活它们,更是如何去“品味”它们,如何理解兰花文化背后的那种东方美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