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传:人生不过是一场绚烂花事

李清照词传:人生不过是一场绚烂花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李清照
  • 宋词
  • 婉约派
  • 传记
  • 文学
  • 女性文学
  • 宋代文学
  • 古典诗词
  • 文化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沁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ISBN:9787516908716
商品编码:26665616062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容简介

  一千年前,以才貌双全闻名当世的奇女子,婉约词风的“一代词宗”。
  她那婉约清丽的辞章,透过泪水叠成的悲凉,透过生命无尽的感伤,透过历史尘封的苦难,荡成涟漪,化成波澜,在千年后的今天,依然让人感动,令人迷恋。

目录

卷一◎东邻少女乐悠游
闺中烂漫,豆蔻年华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惜花伤春,绿肥红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恋心上秋,乐不知愁 浣溪沙(湖上风来波浩渺)
年少才显,文墨生香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春光涤荡,暖阁生烟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寂寞让我如此美丽深闺寂寂,借酒消忧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卷二◎和羞连理并双枝
惊鸿一瞥,佳偶天成 点绛唇(蹴罢秋千)
丽质天生,花中一流 庆清朝(禁幄低张)
奴面花颜,教郎比看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伉俪情深,离人何在 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

卷三◎此情无计可消除
星桥鹊驾,别恨难穷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为伊销魂,人比花瘦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春到长门,重返汴京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卷四◎欲说还休寄幽怀
青州屏居,赌书泼茶 鹧鸪天(桂花)
梅迹可扫,情深难拂 满庭芳(小阁藏春)
离怀别苦,更添新愁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东莱寻夫,惜别姊妹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泪湿罗衣脂粉满)
武陵人远,幽怨情浓 感怀(寒窗败几无书史)

卷五◎角声催断梦悲离
避难江宁,身怀家国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临风咏菊,遥忆东篱 多丽(小楼寒)
征鸿过尽,心事难寄 念奴娇(萧条庭院)
叶叶心心,故乡何处
添字丑奴儿·芭蕉(窗前谁种芭蕉树)

卷六◎吹箫人去玉楼空
思怀项羽,巾帼豪情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
空梦长安,春似人老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永夜恹恹欢意少)
一别永诀,比翼失伴 声声慢(寻寻觅觅)
花月如旧,杞妇悲深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人间天上,无人堪寄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卷七◎物是人非事事休
颠沛流离,失尽遗珍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赏梅堪忧,两鬓生华 清平乐(年年雪里)
病中再嫁,彩凤随鸦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离异系狱,坦对谤语
摊破浣溪沙·山花子(揉破黄金万点轻)

卷八◎风住尘香花已尽
避乱金华,欲语泪流 武陵春(风住沉香花已尽)
往事堪哀,对景难排 永遇乐·元宵(落日熔金)
酴醾落尽,人事全非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容颜易老,聚散匆匆 殢人娇(玉瘦香浓)
一代词宗,万古流芳 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精彩书摘

  《李清照词传:人生不过是一场绚烂花事》:
  闺中烂漫,豆蔻年华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倘若可把人的一生对应这世间的四季,少年时光一定是新嫩柔软的春。陌上姹紫嫣红,人间春风满怀,一众少年少女的脸色也如沐浴风中的三月桃花,其色灼灼,姿态玲珑。
  每一个错过少年时光的人,回首往日,脸上莫不是带着流连的神情,难忘彼时的率性纯真,想今日的你我莫不是整天为柴米油盐困顿,稍有闲暇,亦会望着窗外久违的暖阳,轻轻地在心底问询一声,“嗨,那个单纯明媚的自己去哪里了呢?”摸索这些年的成长,直到有天惊觉,竟不知自己是何时向岁月缴械投降——究竟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这世界改变了我们?却原来,少不更事的时光,才是一辈子温暖的过往。
  ——然而,懂得的人都已成长。
  许多年前,也是在这样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山东章丘明水镇的一户李姓人家,一条鲜活的小生命降生了。然而,全家人没有想象中的喜逐颜开,却是个个愁眉不展,远远的石阶下,几个侍女还在嘤嘤啜泣,小心地用手绢擦拭眼泪。原来,女婴的娘亲因为难产,在婴儿降生的过程中身体过度虚耗,此时已是奄奄一息。有传言,清照的母亲王氏原是当朝宰相王拱辰的孙女。
  新生命的降生如此不易,李家更视襁褓里的小女娃为掌上明珠。父亲李格非是一介文章名流,为小女取名清照二字,寓意为“被阳光所照耀着的清泉”。
  半年之后,清照生母王氏果然无力回天,撒手人寰。
  可怜尚未浸透人世的小小女婴,不足周岁便没有了娘亲的关照。女儿出生时,父亲李格非仍在郓州做官。
  他是进士出身,很有学问。这天,李格非升官被调任京城。想到前途未卜,且从山东赶往京城一路又需要舟车劳顿,李格非不忍女儿吃苦,便决定将她留在章丘老家,拜托给清照的祖父母代为照料。
  章丘的山明亮坚韧,水却是的柔软清澈,时光在这里洒落一地缤纷,四季如画,温暖如春。
  童年的小清照是十分快活的,虽然自幼失去了母亲,但祖父母对她百般疼爱,任是一点小小的磕碰也不允许的。书香门第,自古就有“贤惠”之风,沐浴在这股非凡脱俗的门族风气下,小清照从小就流露出优于常人的聪慧才情。五岁那年,按照家族惯例,祖父母特意安排了七月七日“乞巧”的仪式,这与现代人为观小儿志向所举行的“抓周”如出一辙。那日,在院子里搭起五彩的棚,房檐上高高地挂起通红的灯笼,屋子正中摆上一张八仙桌,桌上摆满了时鲜瓜果和鲜花。对于当时的大门大户来说,“乞巧”的仪式不吝于每年的“除夕”,十分热闹红火。
  到了暮色时分,大人们点了红烛,分发给几个女孩每人一枚七孔银针和彩线,让她们闭上眼睛,在心中默念心愿。红红的火苗有些亢奋地跳跃着,将女孩儿们的脸蛋衬得喜洋洋。就在这时,祖母看到小清照笑而不语,便上前询问,“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针线活呀?”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女娃竟屏息笑答,“我想读书写字,像哥哥那样”。一语既毕,倒是惊得祖母半晌没接话,仪式进行完毕后,她将清照的话原原本本说给丈夫听。“好,好啊,我这孙女真不愧是堂堂的相门之后!”从此,清照便在祖父母的安排下,与从兄们一起读书。
  李家家中藏书较多,加之清照的伯父李辟非尚未“知凤翔,麟游县事”,此时仍旧在老家勤学苦读,于是便负担起清照的学习。“左手诗书礼仪,右手针线女红”,童年的清照是勤学技艺,两不相误。
  ……
《盛唐气象: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的社会变迁》 导言: 盛唐,一个光芒万丈的时代,一个被无数文人墨客所歌颂的黄金时期。它不仅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巅峰,更是一个充满内在矛盾与剧烈转折的复杂时期。本书将以时间为轴,以社会结构、经济活动、文化思潮和军事动态为经纬,深度剖析从唐玄宗天宝初年的“开元盛世”的鼎盛,到“安史之乱”爆发及其对帝国产生的深远影响这一关键历史阶段。我们试图超越对盛唐表面繁华的浪漫想象,直抵其繁荣背后的结构性张力与最终的崩塌之谜。 第一章:盛世的基石——天宝前的权力与制度重构 本章聚焦于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的政治遗产整合与制度创新。我们将详细考察“先天之治”如何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 中央集权与宰相制度的演变: 分析姚崇、宋璟等贤相如何通过精妙的权术与制度设计,实现了对皇权的有效制衡与对官僚体系的整肃。重点剖析“参知政事”制度的成熟及其对行政效率的提升作用。 户籍与赋税改革的脉络: 详述杨炎推行“两税法”前的土地兼并趋势和既有赋税制度(如租庸调)的内在弊端。研究前期如何通过清查隐匿、限制土地兼并来维持财政基础,并探讨这些措施在短期内取得巨大成功的社会原因。 军事部署与边疆治理: 考察唐朝对西域的控制力达到顶峰的历史背景。重点分析节度使制度的起源与早期职能定位——作为中央政府在边疆的军事代表,其职权范围如何界定,以及这一制度在稳定边境安全方面扮演的关键角色。 第二章:开元遗风: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与城市文明的兴起 “开元”不仅是年号,更是社会活力与经济活力的代名词。本章着重描绘这一时期物质生活的富裕与文化思想的开放。 农业技术的进步与人口增长: 研究唐代耕作工具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建对粮食产量的提升。结合人口普查数据(虽有缺失,但可从米价、税收额度推算),量化盛唐时期的人口基数增长及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丝绸之路的黄金时代与对外贸易: 探讨长安、洛阳、扬州等大都市的国际化程度。详细描述来自波斯、大食、日本、新罗的商贾、僧侣和留学生带来的文化与商品交流。分析唐朝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如何转化为经济优势。 长安城的空间结构与市民生活: 深入描绘长安城“坊市制”下的空间布局。研究东市(商业中心)和西市(国际贸易中心)的运作模式,以及在坊墙之内,市民阶层(士、农、工、商)在物质享受和娱乐生活上的具体表现。 第三章:思想的交锋与文化的多元整合 盛唐的文化光辉,是建立在思想兼容并蓄的基础之上的。 儒学复兴与科举制度的深化: 考察盛唐时期对儒家经典的重新解读,以及科举考试如何成为社会阶层流动的核心途径。分析“诗赋取士”对文人群体审美倾向的影响。 道教的兴盛与佛教的鼎盛: 探讨唐玄宗尊崇道教的政治意图,以及佛教(尤其是禅宗)在民间和士大夫阶层中的广泛传播。对比分析两者在社会教化和信仰体系中的不同侧重。 文学艺术的里程碑: 重点分析唐诗的巅峰状态。研究盛唐诗人(如王维、李白、杜甫早期作品)如何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山水自然、社会现实相结合,形成豪迈奔放、气象万千的独特风格。 第四章:繁荣背后的阴影——体制的僵化与矛盾的积累 盛世并非铁板一块,内在的腐蚀与结构性矛盾正在悄然累积,最终为后来的动荡埋下伏笔。 土地兼并的隐蔽化与农民负担的加重: 尽管表面上执行着均田制,但豪强地主和寺观通过各种手段侵占土地,使得大量自耕农沦为佃户,国家税源受到侵蚀。 藩镇割据的萌芽与军事权力的高度集中: 详细分析唐玄宗晚年为应对边疆战事而大规模设立节度使的过程。重点论述节度使集军、民、财大权于一身的制度缺陷,及其对中央集权的削弱。 玄宗晚年的政治转向与“小人”当道: 剖析玄宗后期沉迷享乐、怠慢朝政的现象,特别是李林甫专权时期对官僚体系的清洗和朋党之争的激化。研究这一政治环境如何阻碍了对已显现的社会问题的有效应对。 第五章:安史之乱——导火索与历史的断裂 本章是全书的高潮,旨在深入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必然性及其对唐朝中晚期的决定性影响。 高仙芝与哥舒翰的困境: 探讨边将的政治地位与其军事实权之间的矛盾。分析高仙芝等非汉族将领在朝中受到的排挤,以及这如何影响了边防的协调性。 “渔阳鼙鼓动地来”: 还原史实,详细描绘天宝十四载叛乱爆发的直接诱因(玄宗对安禄山的猜忌和处置失当)。分析叛军的动员能力、军事路线选择(如不攻潼关,直接取洛阳)的战略意义。 战火下的社会瓦解与文化流散: 描述战乱对中原地区社会结构的毁灭性打击,包括人口锐减、经济中心南移的加速。分析这场灾难如何深刻地改变了唐诗的基调,催生了如“三吏”“三别”等充满现实主义关怀的伟大作品。 结论:一个时代的谢幕与新时代的开启 盛唐的终结,不仅是一场军事叛乱的失败,更是一次帝国核心权力结构和经济基础的全面重塑。本书认为,安史之乱是前期制度缺陷、土地兼并、边防军制失衡在特定历史节点上的总爆发。它标志着唐朝由开放、自信的“天下共主”时代,转入内向、保守、地方势力坐大的新阶段,为中晚唐的藩镇割据与中央衰微埋下了不可逆转的伏笔。通过对盛唐的细致梳理,我们得以理解,即便是最辉煌的时代,也无法逃脱历史周期律的制约与内在矛盾的爆发。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在书架上发现一本名为《人生不过是一场绚烂花事》的书,虽然我尚未深入阅读,但其书名本身就散发着一种诗意的 melancholia。李清照,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传奇色彩,仿佛总笼罩在一层朦胧的薄雾之中。我常常在想,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才能孕育出她那些如此细腻、又如此深邃的词句?是初嫁的喜悦,还是丧夫的哀恸?是靖康之变的动荡,还是晚年的孤寂?《人生不过是一场绚烂花事》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她词中所描绘的那些明媚的春光,如“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又或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些画面都如同一朵朵盛开的花,短暂而又绚烂。但我更想知道,在这“花事”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风雨,怎样的隐忍,怎样的不屈?这本书,或许能为我揭开那层层叠叠的帷幕,让我看到那个真实的李清照,一个在时代洪流中努力寻找自己位置的女性,一个用文字抵抗命运的灵魂。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更深刻地理解她的人生轨迹,以及她词作中那种独属于她的、既哀婉又豁达的艺术魅力。

评分

最近读到一本关于李清照的书,书名是《人生不过是一场绚烂花事》。作为一个对宋词情有独钟的读者,李清照的名字总是让我心生敬意。她的词,总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既有大家闺秀的细腻婉约,又不失一位饱经风霜的女性的深刻洞察。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生命体验,能够让她写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样直抵人心的句子,又能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中,展现出别样的风采。这个书名,将她的一生比作一场“绚烂的花事”,我觉得非常贴切。我想,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生平叙述,更会是一种情感的解读,是对她人生中那些如花般绽放的瞬间,以及最终凋零的无奈,进行一次深刻的剖析。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看到一个更加鲜活、更加立体、更加有血有肉的李清照,一个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用她的才情和坚韧,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传奇。

评分

我最近淘到一本关于李清照的书,书名叫做《人生不过是一场绚烂花事》。说实话,我一直对这位宋代女词人的人生经历充满好奇,总觉得她的词里藏着太多故事。每次读她的词,都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精致而又哀伤的世界,那些花、那些月、那些雨,都像是她内心的投射。这个书名,恰恰抓住了我心中对她形象的理解——一场轰轰烈烈、又终将消逝的“花事”。我脑海里勾勒出的李清照,并非是那个刻板印象中只会抒发哀情的女子,而是一位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有着独立思想、敢于表达情感的女性。这本书的名字,让我期待它能深入挖掘李清照的内心世界,去探究她那些充满才情的诗句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人生际遇和情感起伏。她如何从一个锦衣玉食的大家闺秀,走到风雨飘摇的乱世之中?她又如何在一次次的失去与离别中,保持那份独属于她的清丽与坚韧?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将如何描绘她那“绚烂”的“花事”,以及在这场花事过后,她留下了怎样的绝世风华。

评分

我最近在书店里注意到一本关于李清照的书,名字叫《人生不过是一场绚烂花事》。这书名一下就吸引了我,感觉很有画面感,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李清照那充满诗意又带着些许忧愁的人生。我一直觉得,李清照绝不仅仅是一位才女,她更是一位时代的见证者,一个在命运的波折中依然努力绽放自己光彩的女性。这个书名,似乎在暗示着,她的人生如同花朵一般,虽然短暂,却有着极致的绚烂,也伴随着不可避免的凋零。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去描绘她生命中的那些“花事”?是少女时代的纯真爱恋,是中年丧夫的孤寂悲伤,还是国破家亡的颠沛流离?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对她词作背后情感和人生经历的深入解读,去理解她为何能在那样一个时代,写出如此打动人心的篇章。我期待这本书能带领我走进一个更真实的李清照,一个有她自己的喜怒哀乐,有她自己的坚持与无奈的女性。

评分

最近偶然翻到一本关于李清照的书,书名很有意思,《人生不过是一场绚烂花事》。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但单看这个名字,就足以勾起我对这位宋代女词人的无限遐想。我一直对那个时代的风情画卷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女性。李清照,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她的词,我零星读过一些,总觉得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愁绪,又带着一丝坚韧的生命力。这个书名,似乎将她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比作了那短暂却又极致美丽的“花事”,既有盛放时的绚烂,也有凋零时的凄美。我想,这本书或许会带领我走近那个鲜活的李清照,了解她是如何在那个男权至上的时代,用她的笔触书写自己的命运,如何经历从闺阁少女到国破家亡的颠沛流离,又是如何在一个又一个的“花事”中,沉淀下她独有的词风。我期待着,在这本书里,能看到一个更立体、更饱满的李清照,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女性形象,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课本上那些冰冷的诗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