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丛书 典藏版 张青莲 科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丛书 典藏版 张青莲 科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青莲 著
图书标签:
  • 无机化学
  • 化学
  • 张青莲
  • 科学出版社
  • 教材
  • 典藏版
  • 高等教育
  • 专业书籍
  • 化学学科
  • 无机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诺鼎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63804
商品编码:2669269950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3-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无机化学丛书 典藏版 作者 张青莲
定价 998.00元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030563804 出版日期 2018-03-01
字数 页码
版次 3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28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无机化学丛书》是一套由中国化学会和我社组织出版的中型的无机化学参考书,于1982年起陆续出版,于1993年初写齐。丛书分十八卷,共四十一个专题。其中,前十卷为各族元素分论,后八卷为无机化学若干重要领域的专论。现将丛书前十卷整理为《无机化学丛书'典藏版》。

   作者简介

   目录

   编辑推荐
《无机化学丛书》是一套由中国化学会和科学出版社组织出版的化学参考书,1978年决定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改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担当该书主编,全书于1998年全部写齐。全书共十八卷,包括41个专题,前十卷为各族元素分论,后八卷为无机化学各重要领域专论。由近百位作者通力完成,总篇幅过万页,洋洋大观。

   文摘

   序言

冶金工业的基石与前沿:当代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 一部深度剖析现代冶金工艺、材料性能与未来发展的权威著作 本书简介: 本书系为高等院校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及其相关专业师生及科研人员精心编撰的综合性教材与专业参考书。它不仅系统梳理了冶金工业自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理论基础与核心技术,更聚焦于当前冶金材料领域最具挑战性与创新性的前沿课题。全书结构严谨,内容详实,力求在深度与广度上达到一个高水准的平衡,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深入且与时俱进的冶金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 冶金原理与基础热力学:从微观到宏观的视野 本部分奠定了整个冶金工程的理论基石。我们不再停留在传统教科书中对基础热力学定律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探讨了冶金过程中的非平衡态热力学及其在快速凝固、粉末冶金等现代工艺中的应用。 先进计算热力学方法:详细介绍了使用计算热力学软件(如Thermo-Calc等)进行复杂多相体系相图预测、反应平衡常数计算及热力学驱动力分析的方法论。特别关注了稀土元素、高熵合金体系的相稳定性分析。 反应动力学与传输现象的耦合:超越了经典阿伦尼乌斯活度理论,深入解析了在高温、高真空或高压等极端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的控制步骤。重点阐述了电化学方法在冶金过程(如湿法冶金中的电解沉积)中的动力学机制,以及质量、动量和能量在复杂反应器(如流化床、等离子体反应器)中的耦合传输模型。 界面化学与冶金反应:界面现象是冶金过程效率的关键。本部分详尽论述了熔渣-金属界面张力、界面反应能垒的精确测量与理论建模,以及表面活性剂(如硫、氧)对界面性质的调控作用,这对钢的精炼和夹杂物控制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 钢铁冶金的革新与超净钢技术 钢铁工业是现代工业的支柱,本书对钢铁冶金的论述紧扣“超净化”和“高性能化”两大主题。 炉外精炼的深度解析:不再局限于真空处理和吹氩搅拌,我们重点探讨了LF-VOD串联工艺的优化控制。详细介绍了先进的真空脱气动力学模型,如何精确控制氢气、氮气的脱除效率,同时避免合金元素的过度烧损。对精细夹杂物控制,如非金属夹杂物的形态学演变、稳定化处理(如用稀土或钙处理)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新型连铸技术与凝固控制:涵盖了电磁制动连铸(EMBR)、超薄板连铸等前沿技术。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控制电磁场梯度和冷却速率场,实现对铸坯内部组织(如中心偏析、晶体结构)的实时和在线调控,以提高最终产品的性能均匀性。 高强韧钢的微观结构设计:结合计算材料学,详细分析了贝氏体钢、马氏体相变钢(TRIP/TWIP)的相变过程和强化机制。探讨了如何通过精确的相变温度控制和热机械复合(TMCP)工艺,在保证良好焊接性的前提下,实现超高强度和高韧性的协同提升。 第三部分 有色金属冶金的高效与绿色发展 本部分聚焦于铜、铝、钛、镁、镍以及稀有金属的现代提取与回收技术,强调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湿法冶金的电化学工程:深入研究了选择性浸出、溶剂萃取与离子交换分离技术。特别针对复杂矿石(如低品位、难选矿石)的处理,阐述了多组分体系中萃取剂分子动力学模型的应用,以优化萃取效率和选择性。对高性能电解槽的设计、电流效率的提高及电积液的循环利用进行了详尽论述。 火法冶金的能源效率与污染控制:重点分析了闪速熔炼、电炉炼钢的能耗优化策略。在环保方面,详述了SO2回收的湿法/干法工艺集成,以及重金属(如汞、镉)在冶炼烟气中的捕集技术,确保达到最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 轻金属与特种金属的制备:对钛、镁等活泼金属的氯化、还原及真空精炼过程中的氧、氮杂质控制进行了专门论述。探讨了镁合金的蠕变行为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应用的潜力与挑战。 第四部分 先进金属材料的制备与加工 本部分超越了传统冶金的范畴,迈入了先进材料科学的交叉领域。 粉末冶金与增材制造(3D打印):详细比较了雾化法、等离子体制备超细金属粉末的技术路线。在增材制造方面,重点分析了选区激光熔化(SLM)中的热影响区(HAZ)控制、孔隙率的形成机理及其与残余应力的关系。针对航空发动机叶片等关键部件,阐述了如何通过优化激光参数实现近近致密度材料的制备。 快速凝固与非平衡态材料:探讨了快速凝固技术(如旋转电极法、雾化法)如何打破传统铸造的固溶度限制,制备出非晶态金属(Metallic Glasses)和纳米晶材料。分析了非晶合金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过冷液态区宽度及其在阻尼材料、高弹性器件中的应用。 高温合金与功能材料:深入研究了镍基、钴基高温合金的微观强化机制(如γ'析出相的控制),以及对热腐蚀、高温疲劳的抵抗能力。此外,还引入了金属基复合材料(MMC)的制备技术,如原位反应法和粉末冶金法,以提升材料的耐磨性和比强度。 结语:面向未来的冶金工程 本书在每一章的末尾都设置了“前沿展望”栏目,探讨了人工智能(AI)在冶金过程的智能控制、大数据在材料性能预测中的应用,以及碳中和背景下冶金工业的深度脱碳技术路线(如氢冶金、生物冶金)的最新进展。本书旨在培养读者具备解决复杂冶金工程问题的能力,成为下一代冶金工业的创新者与领导者。

用户评价

评分

从版本收藏的角度来看,这套典藏版无疑是极具价值的。纸张的厚重感和装订的考究,都体现了出版社对经典作品的尊重。我尤其欣赏它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同时,对某些图例和公式进行了现代化的优化处理,使得即使是跨越时代的知识,也能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在查阅过程中,无论是需要快速定位某个特定反应,还是需要系统回顾某个分支领域,这套书的目录设计和索引系统都表现出色,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对于有一定年资的化学工作者而言,翻阅这些熟悉的章节,更像是一次与老朋友的重逢,其中蕴含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是一代科学人的精神传承。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没得说,拿到手沉甸甸的,内页纸张的质感也很好,一看就是精心制作的典藏版。排版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虽然内容是关于无机化学的,但作为一套丛书,它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让人印象深刻。很多重要的化学反应和理论都有详细的阐述,图表和插图的质量也很高,帮助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扎实的入门基础;对于有一定基础的研究者来说,其中的深度和广度也足以让人受益匪浅。尤其是那些经典实验的记录和分析,写得非常详尽,仿佛能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总的来说,这是一套值得收藏和反复研读的经典著作。

评分

坦白说,初次接触这套书时,我有些担心它会不会过于陈旧,跟不上现代化学发展的步伐。然而,事实证明,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规律。书中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即使在今天依然是无机化学的基石。当然,对于最新的合成技术和理论前沿,它可能不会像最新的期刊那样即时,但它提供的坚实理论基础,是任何快速迭代的知识都无法替代的。我发现自己经常在阅读最新的研究论文遇到困惑时,回过头来翻阅这本书的相应章节,总能找到清晰的逻辑起点和深入的解释。这种回归本源的体验,是任何快餐式的学习资料都无法给予的。

评分

读完这套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对无机化学领域的理解之深刻和系统性。它不仅仅是罗列知识点,更像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基础的元素性质到复杂的配位化学、固体化学等前沿领域,脉络清晰,层层递进。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论述复杂问题时,总是能够用非常精炼且准确的语言去概括,避免了冗长和晦涩。这种行文风格非常适合需要高效获取信息的读者。其中关于晶体结构和对称性的讨论,尤其令人拍案叫绝,将数学的严谨性与化学的实践完美结合,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对于那些想要深入研究无机化学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宝库,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指引。

评分

我以前总觉得无机化学有些枯燥,充满了大量的元素周期表和反应方程式,但这套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用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描绘了物质世界中那些精妙的结构和转化规律。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没有那种强烈的“教科书式”的压迫感。作者似乎很懂得如何引导读者的好奇心,通过引人入胜的案例来阐释深奥的原理。特别是对一些稀有元素和新材料的研究进展的介绍,不仅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更融入了作者独到的见解,让人对无机化学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这套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所承载的知识,更在于它所激发的那份探索未知、理解自然的求知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