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在宇
政商观察家,资深记者。曾深度采访多起重磅新闻,饱览政商两界精英之兴衰成败,发表多篇深度报道,引发强烈社会反响。身处愈演愈烈的资本时代,深感每一个人都是投资者。为使同道者事业顺遂,少走弯路,便将自己多年来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许多投资故事写成小说,小到投资理财知识,大到商场博弈之术,应有尽有。
作品有长篇小说《掌舵》系列,赢得千万读者口碑推荐。
新作《金牌投资人》已改编成同名金融商战青春大剧,正在湖南卫视热播。
楔子:财富没有神话
初春的上海,笼罩在一片雾霾之中。天地灰蒙蒙的,把世界都浸润在里面。
雾霾仿佛一堵墙,把每个人与远处的世界分开,让你不知道另一边发生了什么。又觉得像打翻了一瓶墨水,墨水溢散在人的身体上,让裸露的皮肤有一种黏糊糊的感觉,肺里总觉得装着什么,想呼出去却不行,浑身透着不舒服。
毗邻外滩的一座酒店内,一场新书发布会即将举行。酒店的大功率空调,让室内暖意浓浓。封闭的环境,隔绝掉了雾霾的侵袭。与会者齐齐面对一个方向而坐,那里,一把靠背椅、一张小圆桌,桌上架着贴有各家媒体标志的话筒。
主角终于落座。一身规矩而熨帖的黑色西装,没打领带,灰色衬衫上面的一个扣子没有系,领口略略随意地敞开着——他就是荣鼎资本上海公司的投资副总监方玉斌,也是新书《财富没有神话》的作者。
方玉斌大约一米七五的个头,脸庞上一对浓眉尤其引人注目。浓眉之下,闪动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鼻梁高挺,嘴唇略厚。或许是头一次面对这么多听众与记者,他显得有些紧张,两只手不停搓着。
主持人介绍说:“方玉斌先生是投资界资深人士,他所供职的荣鼎资本是国内负盛名的投资公司之一。方先生利用工作之余,写就了这本《财富没有神话》。在充斥着各类财富神话的时代,方先生的书却力图告诉读者,财富都是靠智慧与努力获得的,甚至是有规律可循的。将用才华与汗水写就的财富故事当成天马行空的神话来读,反而是一种误解。”
主持人继续说:“尽管这本书是方先生的处女作,但众多专家却评价,该书立论严谨,求证扎实,是难得一见的佳作。普通读者又认为,这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作品,不像一般的经济学著作,会给人艰涩难懂的印象。”
主持人话音刚落,就有听众举手发问。接过话筒,一名女士说道:“方先生,你的新书里有一章叫作投资英雄谱,盘点了许多投资界的风云人物。在这么多人物中,令你印象深的是哪一位?”
“索罗斯。”方玉斌不假思索地答道。
“为什么呢?”提问者追问道。
谈及自己熟悉的话题,方玉斌的紧张情绪缓解了许多,他不疾不徐地说:“对于索罗斯的行事风格,外界褒贬不一。但有一点,我想没有人会否定,索罗斯用自己的实践,颠覆了已有两百多年传统且风靡全世界的西方经济学。”
方玉斌侃侃而谈:“18世纪,英国天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写就皇皇巨著《国富论》,这本书,被后世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曾提出经济人的假设,就是说经济活动中的个人,应当两个特点:自私与理性。这个观点,一直被世人奉为圭臬。”
“但是,”方玉斌话锋一转,“并非金融专业科班出身,大学就读于哲学系的索罗斯却提出质疑。索罗斯认为,人一定是自私的,但并非理性。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假设就是不靠谱的。接下来,他把自己的理论运用到了实践中。”
见听众都被自己的话语吸引,方玉斌信心更足:“其他投资者只会埋头分析经济模型,但索罗斯还会揣摩人性。这一点,在1992年的英镑汇率阻击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方玉斌接着说:“当时,索罗斯以一人之力与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对峙。在下属们忙着分析英国的经济数据时,索罗斯却在关注英国首相梅杰的电视讲话。索罗斯发现,每次在公开场合谈及英镑汇率时,梅杰不但经常眨眼睛,而且手臂环抱于胸前。”
“眨眼睛的人,不自信。手环抱于胸前的人,在下意识保护自己。”方玉斌接着说,“索罗斯因此下决心,将豪赌继续下去。他在一天之内抛出了40亿英镑卖单,把身家性命押了进去。后的结局是,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净赚近10亿美元,英国损失了77亿美元。”
另一名提问者站了起来:“方先生,你在书中说,资本才是经济领域的决定性力量。然而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起初并不拥有资本,白手起家获得成功的创业者。对此,你怎样看?”
方玉斌答道:“对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我们都充满敬意。但请不要忽略另一个事实,真正成功的创业者,往往在起步阶段就与资本力量结合在了一起。是资本,给他们插上了成功的翅膀。”
方玉斌反问道:“众所周知,腾讯、百度、阿里巴巴是中国成功的三家互联网企业,有关马化腾、李彦宏、马云的创业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但你们知道,谁才是这三家企业的大股东吗?”
见众人睁大了眼睛,方玉斌笑了笑说:“腾讯 CEO马化腾多次跻身胡润IT富豪榜的头名,然而,他却并不是腾讯的大股东。自打上市以后,腾讯的大股东始终是来自南非的投资集团MIH,MIH持有腾讯33.93%的股权,马化腾持股10.22%,还不及MIH的三分之一。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也不是公司的大股东,百度从创办到上市,一共经历过三轮融资,来自美国的投资基金德丰杰都是主要投资人。德丰杰的持股比例已经达到25.8%,李彦宏夫妇的持股比例合计为20.78%。”
“还有如今的电商教父马云,”方玉斌接着说,“他在阿里巴巴的股份约为7%,甚至公司所有管理层的持股加在一起也没有超过15%。日本的投资集团软银,却持有阿里巴巴30%的股份。”
“原来国内三大互联网企业的大股东,全是西方投资集团!”“国外的投资人,才是大老板呀!”台下听众忍不住交头接耳。
又一名提问者拿过话筒:“你在书中提到,自己是一名历史爱好者。而从投资与经济的角度来读历史,会有趣得多。能否进一步解释一下?”
方玉斌拧开桌上的矿泉水瓶,抿了一口:“因为篇幅所限,许多案例没有在书中呈现。趁着今天的机会,倒是可以与诸位分享。比方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何到了后期德军一溃千里,英美军队势如破竹?除了军事实力,其实也和双方的财经政策直接相关。囊中羞涩的希特勒在战争中想到一个馊主意,发行‘军队紧急货币’,并将其作为军饷发给士兵,德军官兵也把这种货币称为军票。但是,军票是不能汇回国内的,只能按照汇率在占领国兑换为当地货币。这种军票回国就成了废纸,换成实物又很难运回家。”
方玉斌接着说:“盟军士兵虽然也使用地方货币作为军饷,但士兵可以用地方货币按官方汇率兑换美元。因此,他们经常以黑市价格换取地方货币,却以官方汇率兑换美元,再到黑市换地方货币。几个循环下来,就发财了!两军对垒,德军整日在数废纸,盟军却利用美元的强势地位大赚差价,军心士气的差别便可想而知。”
一名戴眼镜的提问者站了起来:“投资这种事,是否离普通人太远了?我们可不能像索罗斯那样,同英国中央银行打一场汇率战。”
方玉斌笑了笑,说:“投资离每个人的生活不仅不遥远,而且息息相关。我们去购买股票、房屋,乃至于对子女的教育,其实都是一种投资,并且在用投资的思维来做决定。比方说吧,高考填报志愿时,一家人不得坐在一起,分析一下某个专业未来几年的就业形势。”
“中国以前是多妻制,古人在娶妻纳妾时都会运用投资思维。”方玉斌又说,“不是有句话,叫‘娶妻娶德,纳妾纳色’吗?就是说老婆要找贤惠的,小妾得找漂亮的。针对不同标的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如今的投资公司不也是这么做的吗?”
台下响起一片笑声。笑声过后,一名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举手提问:“方先生,你在书中写了很多成功的投资家,从摩根、洛克菲勒到索罗斯、孙正义,却没看到一个中国人。在投资领域,中国人就这么没出息吗?”
会场顿时安静下来。隔了几秒钟,方玉斌开口道:“现代意义上的投资公司出现在二战以后,如今在全世界影响力的大型投资公司,几乎是清一色的西方企业。这些投资公司不仅实力雄厚,而且形成特色鲜明的竞争模式。譬如说:黑石基金偏好成长型企业,通常不会进行恶意收购;凯雷投资集团擅长利用政界人士的影响力攻城略地;橡树资本以眼光独到著称,专挑濒临破产的企业下手,被封为‘华尔街的秃鹫’;德州太平洋习惯于在行业低谷出手……”
方玉斌接着说:“中国投资公司的实力,自然还无法与这些国际大鳄相提并论。但蕴藏在东方文化中的投资智慧,向来为人们津津乐道。比如说,中国战国时代有个叫吕不韦的商人,他的投资眼光与胆略让后世仰慕不已。吕不韦投资的企业叫异人,虽然没有上市,却登基成了秦国的国君。这样的投资回报率,几乎趋近于无限大。”
“还有一个叫胡雪岩的商人。”方玉斌继续说,“当他还是钱庄伙计时,有一日泡在茶馆,认识了穷困潦倒的王有龄。胡雪岩发现,王有龄的谈吐气质与他的衣着穿戴十分不匹配。如果按照现在的投资观点,胡雪岩发现了一家潜力巨大的高增长企业。”
方玉斌说:“身为伙计的胡雪岩,居然从钱庄里私自拿出五百两银子,资助王有龄去官场谋个一官半职。数年后,两人重逢。此时胡雪岩的事业依旧没有起色,而王有龄已贵为杭州知府。当年的投资,开始产生回报,胡雪岩随即掘到人生。”
“可为什么吕不韦与胡雪岩后都没有好下场?”刚才的提问者大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
沉吟片刻,方玉斌答道:“西方现代投资模式,除了考验投资人的眼光与魄力,还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退出机制。企业成功上市后,投资人可以套现离场。而这一点,是吕不韦、胡雪岩们无法想象的。”
方玉斌又说:“吕不韦、胡雪岩投资的是一种叫作权力的稀缺资源。尽管收益趋近无限大,但权力的特性又注定你一旦绑上这辆战车,就不再有套现离场的机会。吕不韦无法退出,只好用一杯毒酒了结生命。胡雪岩也无法退出,随着左宗棠在政争中失势,他的商业帝国灰飞烟灭。”
又一名提问者站了起来:“方先生,我们知道你是荣鼎资本上海公司的投资副总监,因此想问一个的问题。荣鼎投资的金盛集团上市后表现抢眼,股价翻了几倍。你对这家公司的前景如何看,荣鼎会在什么时候选择退出?”
台下又响起一片笑声,提问者略带尴尬地解释说:“对不起,我知道这是新书发布会。不过我买了金盛的股票,实在关心企业的情况。”
“该说对不起的是我。因为这个问题,我确实无法回答。”方玉斌笑着说,“荣鼎资本是国内实力的投资公司之一,企业总部位于北京,旗下拥有多家分公司。我只是荣鼎资本上海公司的投资副总监。荣鼎与金盛集团的合作规划、何时会选择退出等问题,需要公司高层领导拍板,我实在无可奉告。”
还有提问者踊跃举手,主持人却起身说道:“因为时间关系,发布会到此结束。”
方玉斌离开座位,习惯性地从皮包里掏出手机。一瞧,竟有好几个未接来电。手机刚才处于震动状态,因而没听到。
打来电话的是荣鼎资本总裁助理兼上海公司总经理袁瑞朗。顶头上司召唤,方玉斌立刻回拨过去。电话通了,袁瑞朗一副很生气的样子:“金盛集团的股票是怎么回事,今天又拉一个涨停?”
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在人物塑造上的细腻程度,简直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这些角色都不是扁平的符号,他们有自己的软肋、深藏的渴望以及在压力下的真实反应。我经常会为其中某位配角的选择感到纠结,因为他们的动机完全可以理解,即使那些选择带来了负面的后果。作者非常擅长捕捉人性的灰色地带,让读者在评判是非时产生迟疑。特别是主角在面临重大抉择时的内心独白,那份真实感让我仿佛穿越了书页,直接进入了他的灵魂深处。这种深度挖掘使得整个故事的张力倍增,不再是简单的正邪对抗,而是关于人性复杂性的探讨。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好像认识了几个活生生的朋友,他们的命运牵动着我的情绪,久久不能释怀。
评分语言风格上,这本书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成熟与老练。它时而如涓涓细流,描绘情感的幽微变化,细腻入微;时而又如惊涛拍岸,在关键时刻爆发出强大的冲击力,文字的张力拿捏得恰到好处。作者的遣词造句极富画面感和音乐性,很多句子本身就值得被单独摘录下来细细品味。它没有过度堆砌华丽辞藻,而是追求在精准中蕴含力量。尤其是在表达内心挣扎或激烈冲突时,那种凝练而有力的表达方式,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节奏感和代入感。这种高级的文字驾驭能力,让阅读过程本身变成了一种享受,而非仅仅是接收信息的过程。
评分这本书的背景设定和细节考据工作量,绝对是惊人的。它构建了一个真实可信的世界观,无论是宏大的时代背景描述,还是微小到场景中物件的摆放,都透露出作者扎实的功底。阅读过程中,我完全没有出戏的感觉,仿佛身临其境地体验着书中所描绘的一切。那些专业领域的术语或行业内幕的描绘,非但没有让人感到枯燥,反而增添了故事的厚重感和真实感。很多场景的描写,那种光影、气味、氛围的捕捉能力极强,使得画面感呼之欲出。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很多小说难以企及的,也正是我如此钟爱它的原因之一。它成功地将知识性、趣味性和故事性熔于一炉。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艺娴熟的魔术师,在关键时刻总能精准地抛出引人入胜的悬念。我尤其喜欢那种层层剥茧,将复杂局面逐步清晰化的过程。它不是那种让你一口气读完就丢在一边的作品,而是那种读完后,你会忍不住在脑海里反复回味那些精妙的设计和人物的挣扎。情节的转折点处理得极为自然,没有那种为了制造冲突而刻意为之的生硬感。每一次反转都像是水到渠成,让你在恍然大悟的同时,又对作者的布局能力感到由衷的佩服。那种主角在困境中不断摸索、最终找到突破口的感觉,带给读者的阅读快感是无与伦比的。可以说,这本书的结构美学,是其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让人在沉浸于故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叙事结构本身的魅力。
评分我必须强调这本书的“后劲儿”。很多书读完就散了,但这本书的探讨的主题,会一直盘旋在你的脑海中,促使你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类似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娱乐性的故事,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运行的某些深层规律和人际交往中的微妙法则。它成功地将虚构的叙事提升到了具有某种哲学思辨的高度。这种既能提供精彩故事,又能引发深度思考的作品,是极其难得的。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书中人物的选择是否符合逻辑,以及我的立场会如何。这份持久的影响力,是衡量一部优秀作品的重要标准,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