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沙漠之狐隆美尔(上、下)
定价:86.00元
作者:宋宜昌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5-01
ISBN:97872090526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一位身材不高但很结实的德国将军创造的沙漠坦克战奇迹至今无人,他就是隆美尔。北非作战中,兵力、火力、后勤补给,甚至与友军的关系,隆美尔都远远不如对手,但英军就是打不过他。隆美尔逐渐成为德军中“战神”一般的传备英雄,英国第八集团军无奈地称他为“沙漠之狐”。
作为部中国人自己写的北非战记,透过阿拉曼的滚滚沙尘,穿越托卜鲁克的枪林弹雨,一个专横抗上、战绩显赫的“二十世纪的汉尼拔”跃然纸上。
目录
沙漠之狐隆美尔(上)
一 者
二 埃尔温·隆美尔
三 昔兰尼加
四 托卜鲁克之战
五 英语帝国的反击
六 相持
七 “十字军”战役
八 反扑
九 困难的时刻
十 仲夏夜之梦
十一 高卢之星
地图目录
地中海地区略图
利比亚和埃及略图
托卜鲁克略图
轴心国军队态势图(1941年11月17日)
隆美尔反击示意图
贾扎拉战役示意图(1942年5月27日)
沙漠之狐隆美尔(下)
十二 崩溃
十三 马耳他要塞岛
十四 阿拉曼
十五 伯纳德·蒙哥马利
十六 阿拉姆哈勒法之战
十七 胜利
十八 点燃“火炬”
撤退
二十 卡萨布兰卡会议
二十一 在迦太基的废墟上
二十二 西西里登陆
附录
主要人物索引
地图目录
马耳他大港周围各古要塞
1942年7月1日双方军队部署示意图
阿拉姆哈勒法之战示意图
阿拉曼之战正面突破示意图
阿拉曼之战示意图
突尼斯略图
西西里岛略图
作者介绍
宋宜昌,1948年出生,山东莒县人,中国科普作家、军事专家,当代军事文学作家。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中国作协会员。 20世纪80年代,宋宜昌以多部海战史及二战军史小说闻名全国。主要作品有《燃烧的岛群》、《沙漠之狐隆美尔》、《北方的孤独女王》、《北极光下的幽
文摘
序言
4. 时代的悲剧性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看完上册,再读下册,我深刻感受到了一种无力感。这不是一个关于胜利者的颂歌,而是一曲关于时代悲剧的挽歌。作者并没有把人物塑造成一个纯粹的“战神”,而是将其置于一个宏大而不可逆转的历史洪流之中。他的每一次辉煌胜利,都似乎预示着最终的覆灭。这种强烈的宿命感贯穿始终,让人在敬佩其军事才能的同时,也对其最终的结局深感唏嘘。书中所体现的军人荣誉感与政治现实的冲突,以及个人能力在意识形态对决面前的局限性,引发了我对“服从”与“良知”的深刻反思。这套书不仅是关于二战历史的记录,更是一部探讨个体在巨大历史机器前如何自处的哲学思考录。
评分1. 历史的尘埃与人性的光辉 读完这套书,我仿佛跟着作者的笔触,穿越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书中的叙事不仅仅是对战役细节的复盘,更是对那个时代背景下复杂人性的深刻挖掘。作者非常擅长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那些在残酷战争中做出的艰难抉择,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信念在现实面前的摇摆,都刻画得入木三分。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战场环境的细致描摹,那种干燥、炙热、充满沙尘的北非战场,仿佛触手可及。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文字,而是一场场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戏剧。同时,作者在引用史料和个人解读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既保证了历史的严谨性,又充满了文学性的感染力,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一个“英雄”的定义究竟是什么。
评分2. 战术布局的精妙与战略视野的局限 这本书在军事层面的分析无疑是精彩的。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偏向于个人崇拜的传记,但事实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作者对于隆美尔在北非的军事部署、战术创新,尤其是对装甲部队的运用,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剖析。那些教科书式的进攻和防御策略,在实际的战场上是如何因地制宜地被调整和执行的,看得我心潮澎湃。然而,作者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其战略层面的短板。这种客观的评价方式非常难得,它让我们看到,即便是天赋异禀的指挥官,也可能受制于更高层面的决策失误和资源短缺。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忍不住在脑海中模拟那些关键时刻的决策点,思考如果是我在那个位置,又会如何应对。这种沉浸式的思考,正是优秀历史读物的魅力所在。
评分3. 史料的扎实与叙事的张力 要写好一部人物传记,史料的功力是基石。这套书在这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准,可以看出作者在搜集资料上花费了巨大的心力。引用的电报、信件、回忆录等原始材料,为整个故事提供了坚实的骨架。但更难得的是,作者没有让这些史料束缚住叙事。他巧妙地将那些冷峻的档案信息,编织进富有张力的故事线中。尤其是在描述关键转折点时,作者的笔力陡然增强,节奏的把控堪称一绝。有时是紧凑如机关枪扫射般的短句,推进冲突;有时又是缓慢如沙漠日落般的长句,用于抒发人物的沉思。这种节奏的交替运用,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流畅度和情感冲击力。
评分5. 细节的考据与叙事风格的演变 我注意到,作者在描述早期北非战役时,语言风格偏向于雄浑、充满力量感,很符合那种初期的胜利者的姿态。而随着战局的逆转,尤其是在进入后期的艰难撤退和最终的审判阶段,文字明显变得更加内敛、冷静,甚至带有一丝悲悯的情绪。这种风格上的自然演变,与人物命运的起伏完美契合,显示出作者对文本驾驭的炉火纯青。对于一些非核心人物的侧面描写也十分到位,比如那些与隆美尔共事的下属或对手,他们各自的动机和立场都描绘得立体而可信,使得整个历史场景更加丰富饱满,避免了“脸谱化”的单调。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需要慢下来细细品味的鸿篇巨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