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合金熔炼配料计算(第2版)

铸造合金熔炼配料计算(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文富,张力著 著
图书标签:
  • 铸造
  • 合金
  • 熔炼
  • 配料
  • 计算
  • 金属材料
  • 工艺
  • 工程
  • 冶金
  • 配方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高邮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26605
商品编码:26905858646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3-01
页数:235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铸造合金熔炼配料计算(D2版)
定价 39.00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版次 2
出版时间 2016年03月
开本 16开
作者 张文富,张力 著
装帧 平装
页数 235
字数 0
ISBN编码 9787111526605


内容介绍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 铸造合金熔炼配料计算(D2版)
作者: 张文富 开本:
定价: 39
页数:
现价: 见1;CY=CY部 出版时间 2016-03
书号: 9787111526605 印刷时间: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作者从事铸造事业四十多年,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精彩导读 目录

目录

D2版前言

D1版前言

DI一篇铸铁熔炼的配料计算方法

DI一章铸铁熔炼配料计算的基本知识1

DI一节铸铁牌号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力学性能1

D二节合金元素对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7

D三节铸铁熔炼设备对化学元素增减的影响9

D二章铸铁熔炼配料计算对原辅材料的要求11

DI一节金属炉料11

D二节燃料19

D三节熔剂21

D三章铸铁熔炼的配料计算23

DI一节铸铁熔炼所需热量消耗的计算23

D二节冲天炉熔炼铸铁过程的热平衡计算24

D三节冲天炉熔炼底焦、层焦、层料(每批铁料)、熔剂、风量和风压的计算30

D四节石灰石需要量计算35

D四章冲天炉熔炼铸铁的各种配料计算37

DI一节配料计算步骤和配料计算方法37

D二节配料计算用公式和配料计算例题37

D五章中频感应炉熔炼铸铁的配料计算60

DI一节中频感应炉熔炼灰铸铁的配料计算60

D二节中频感应炉熔炼球墨铸铁的配料计算61

D三节中频感应炉熔炼蠕墨铸铁的配料计算72

D二篇铸钢熔炼的配料计算方法

D六章电弧炉熔炼碳素钢的配料计算82

DI一节配料计算的意义、注意事项及原辅材料82

D二节熔炼碳素钢的配料计算方法83

D七章电弧炉熔炼合金钢的配料计算90

DI一节采用氧化法熔炼高合金钢的配料计算90

D二节电弧炉熔炼合金钢的配料计算方法和实例94

D八章熔炼合金钢还原期调整成分的配料计算120

DI一节还原期补加合金的计算公式和例题120

D二节采用杂乱合金钢屑返回料熔炼不锈钢的配料计算134

D三节查表配料计算法简介140

D九章中频感应炉熔炼铸钢的配料计算143

DI一节中频感应炉熔炼碳素钢的配料计算143

D二节中频感应炉熔炼合金钢采用新料的配料计算144

D三节中频感应炉熔炼合金铸钢采用返回料和新料的配料计算151

D四节中频感应炉熔炼合金铸钢调整成分的配料计算158

D三篇有色合金熔炼的配料计算方法

D十章有色合金熔炼用金属炉料165

DI一节回炉料、新金属和中间合金165

D二节配料计算应注意节省新金属和贵重合金173

D十一章有色合金熔炼设备简介175

DI一节有色合金熔炼设备的基本任务和要求175

D二节有色合金熔炼设备175

D十二章铜合金熔炼的配料计算180

DI一节常用铸造青铜和黄铜的化学成分180

D二节采用新料熔炼铜合金的配料计算181

D三节采用回炉料熔炼铸造铜合金用新金属调整合金元素的配料计算方法184

D四节采用回炉料加中间合金和新金属的配料计算190

D十三章铝合金熔炼的配料计算196

DI一节常用铸造铝合金的化学成分196

D二节熔炼铝合金配料计算例题198

D三节铝合金熔炼调整成分的配料计算206

D四节熔炼铝合金元素含量超标用冲淡法的配料计算209

D十四章铸造镁合金和铸造锌合金熔炼的配料计算212

DI一节铸造镁合金和铸造锌合金化学成分212

D二节铸造镁合金熔炼的配料计算213

D三节铸造锌合金熔炼的配料计算220

D十五章铸造钛合金熔炼的配料计算225

DI一节铸造钛合金熔炼特点225

D二节铸造钛合金的化学成分和配料计算225

D三节铸造钛合金熔炼配料计算例题227

附录化学元素周期表236

参考文献237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关联推荐
适读人群 :铸造领域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炉前操作工,以及技工学校、大专院校师生
  这是一本FC实用的有关铸造合金熔炼配料计算方面的专业书,作者以从事配料操作人的视角,详细地介绍了各种铸造合金材料的配比及计算过程,内容FC实用接地气。本书D一版得到了读者的HP与认可,D二版比D一版更易读,逻辑性更强,内容更加准确。


目录
D2版前言
D1版前言
D一篇铸铁熔炼的配料计算方法
D一章铸铁熔炼配料计算的基本知识1
D一节铸铁牌号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力学性能1
D二节合金元素对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7
D三节铸铁熔炼设备对化学元素增减的影响9
D二章铸铁熔炼配料计算对原辅材料的要求11
D一节金属炉料11
D二节燃料19
D三节熔剂21
D三章铸铁熔炼的配料计算23
D一节铸铁熔炼所需热量消耗的计算23
D二节冲天炉熔炼铸铁过程的热平衡计算24
D三节冲天炉熔炼底焦、层焦、层料(每批铁料)、熔剂、风量和风压的计算30
D四节石灰石需要量计算35
D四章冲天炉熔炼铸铁的各种配料计算37
D一节配料计算步骤和配料计算方法37
D二节配料计算用公式和配料计算例题37
D五章中频感应炉熔炼铸铁的配料计算60
D一节中频感应炉熔炼灰铸铁的配料计算60
D二节中频感应炉熔炼球墨铸铁的配料计算61
D三节中频感应炉熔炼蠕墨铸铁的配料计算72
D二篇铸钢熔炼的配料计算方法
D六章电弧炉熔炼碳素钢的配料计算82
D一节配料计算的意义、注意事项及原辅材料82
D二节熔炼碳素钢的配料计算方法83
D七章电弧炉熔炼合金钢的配料计算90
D一节采用氧化法熔炼高合金钢的配料计算90
D二节电弧炉熔炼合金钢的配料计算方法和实例94
D八章熔炼合金钢还原期调整成分的配料计算120
D一节还原期补加合金的计算公式和例题120
D二节采用杂乱合金钢屑返回料熔炼不锈钢的配料计算134
D三节查表配料计算法简介140
D九章中频感应炉熔炼铸钢的配料计算143
D一节中频感应炉熔炼碳素钢的配料计算143
D二节中频感应炉熔炼合金钢采用新料的配料计算144
D三节中频感应炉熔炼合金铸钢采用返回料和新料的配料计算151
D四节中频感应炉熔炼合金铸钢调整成分的配料计算158
D三篇有色合金熔炼的配料计算方法
D十章有色合金熔炼用金属炉料165
D一节回炉料、新金属和中间合金165
D二节配料计算应注意节省新金属和贵重合金173
D十一章有色合金熔炼设备简介175
D一节有色合金熔炼设备的基本任务和要求175
D二节有色合金熔炼设备175
D十二章铜合金熔炼的配料计算180
D一节常用铸造青铜和黄铜的化学成分180
D二节采用新料熔炼铜合金的配料计算181
D三节采用回炉料熔炼铸造铜合金用新金属调整合金元素的配料计算方法184
D四节采用回炉料加中间合金和新金属的配料计算190
D十三章铝合金熔炼的配料计算196
D一节常用铸造铝合金的化学成分196
D二节熔炼铝合金配料计算例题198
D三节铝合金熔炼调整成分的配料计算206
D四节熔炼铝合金元素含量超标用冲淡法的配料计算209
D十四章铸造镁合金和铸造锌合金熔炼的配料计算212
D一节铸造镁合金和铸造锌合金化学成分212
D二节铸造镁合金熔炼的配料计算213
D三节铸造锌合金熔炼的配料计算220
D十五章铸造钛合金熔炼的配料计算225
D一节铸造钛合金熔炼特点225
D二节铸造钛合金的化学成分和配料计算225
D三节铸造钛合金熔炼配料计算例题227
附录化学元素周期表236
参考文献237

在线试读

本书于2013年5月出版了D1版,系统详细地阐述了铸铁、铸钢、有色合金熔炼配料计算内容和例题。该书上市后很受读者欢迎,但在书中存在几处配料计算数据错误,并在熔炼合金钢还原期调整成分配料计算内容不足。而且熔炼高合金钢含多种合金元素,在熔炼还原期调整成分是保证熔炼优质成分合格高合金钢的Z终关键一环。因此,在D2版中修改了有误的地方并补充了部分配料计算内容和例题。
  本书可供铸造专业技工学校,大专院校教学参考用书,同时可供铸铁、铸钢、有色合金熔炼工程技术人员及生产工人在生产中参考。
  由于编者知识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铸造界专家、学者指正,在此敬谢。
  编者D1版前言D1版前言铸造是机电装备制造业中铸件生产的工艺过程。铸造合金熔炼是将固体金属熔炼成液体金属,浇入特制的砂型或金属型及由其他材料特制的铸型中,待液体金属冷凝后从铸型中取出,经过清理成为铸件。在机电装备中,铸件质量占其总质量的50%~80%。在国家高端重型设备、机床、高铁轨道交通机车车辆、汽车、农机、船舶、军工国防、航空航天、化工、电力等工业,每年需要供给GN外大量铸铁、铸钢、有色合金铸件。其中生产铸钢的电弧炉已向大容量、超高功率方向发展。我为北方重工设计的铸钢厂房达8万m2,采用双层重型起重机,安装40t电弧炉和50tLF、50tVOD精炼炉双联,并预留安装80t电弧炉和100tLF钢包精炼炉。
  我国是铸件生产大国,年产铸件3500万t以上,全国约有两万家铸造厂(公司)。但针对D前铸造行业能熟练掌握铸造生产的能工巧匠匮乏,严重影响铸件质量的提高。铸造合金熔炼是铸造生产工艺过程中J为重要的核心工艺环节,掌握铸铁、铸钢、有色合金熔炼配料计算方法是获得化学成分合格铸件的关键;运用好配料计算方法对节约金属材料和燃料、降低能耗、低碳减排、降低铸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实际意义。为此,编写通俗易懂的、易掌握的、有实际生产应用价值的、有一定XJ技术理论水平的铸造合金熔炼配料计算方法的技术书,以促进铸造行业人才技术进步、培养能工巧匠、振兴铸造行业,是编者多年的衷心夙愿。
  编者多年在铸钢、铸铁等生产D一线生产劳动,做过大量配料计算,也曾为民营企业用冲天炉、小型中频感应电炉生产铸铁件进行过技术服务,将多年在铸造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技术知识,以及收集的大量技术资料加以整理,汇编成《铸铁和铸钢熔炼计算汇编》,在太原科技大学《铸造设备研究》杂志社编辑部王录才教授和游晓红教授等大力帮助下于2008年2月出版。在此深表感谢。由于属于内部发行,编者先后到过多家铸造工厂、大专院校,去交流推广本书。其中大连交通大学陈玉玺教授、刘赵铭教授对本书提出了增加有色合金等修改建议,在与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交流时得知他们偏向有色合金新材料研究。为此在原编著的配料计算的基础上,按新标准进行大量修改增补有色合金内容,因此又收集大量ZX出版的XJ的铸铁、铸钢、有色合金等,尤其是有色合金熔炼和配料计算文献资料,并根据配料计算公式又做出大量的配料计算例题,与原编著《铸铁和铸钢熔炼计算汇编》汇集在一起,加以整编,汇编成新的《铸造合金熔炼配料计算》。在编写有色合金部分时也得到太原科技大学游晓红教授的指导和帮助,并得到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知识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学者赐教指正。
  编者


《铸造合金熔炼配料计算(第2版)》图书简介 本书是深入探讨铸造合金熔炼领域,特别是配料计算方法的一部力作。作者凭借多年的行业经验和严谨的学术研究,为读者呈现了一套系统、实用且详尽的配料计算理论与实践指南。本书第二版在原有的扎实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更新与拓展,旨在为铸造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提供最前沿、最精准的指导。 核心内容概览: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各种合金的配方,而是着重于“计算”这一核心环节,教授读者如何根据具体需求、原材料特性以及熔炼工艺,独立、科学地推算出最优的配料方案。全书围绕铸造合金熔炼的各个关键要素展开,力求从理论到实践,层层递进。 第一部分:铸造合金基础理论与配料原理 铸造合金的组成与性能关系: 详细阐述不同铸造合金(如灰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铸钢、铜合金、铝合金、镁合金等)的典型成分范围,以及各元素(如碳、硅、锰、磷、硫、镍、铬、钼、铜、镁、稀土元素等)对合金的组织、性能(强度、塑性、韧性、耐磨性、耐腐蚀性、热稳定性等)的影响机制。 深入剖析合金化原理,例如固溶强化、沉淀强化、晶界强化、相变强化等,为理解配料的科学依据奠定基础。 介绍合金相图的阅读与应用,特别是与铸造工艺相关的共晶、共晶体、相变温度等关键点,以及如何在实际生产中利用这些信息指导配料。 配料计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明确配料计算的目标:满足合金的化学成分要求、控制杂质含量、优化熔炼过程、降低生产成本。 系统介绍常见的配料计算方法,包括: 化学计量法: 基于元素配比和目标成分进行精确计算。 经验系数法: 结合历史数据和工程经验,通过调整系数进行估算。 计算机辅助计算法: 介绍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复杂配料计算的原理与操作。 讲解如何处理原材料的实际成分、纯度以及熔炼过程中的元素损耗、氧化、吸收等问题,并将其纳入配料计算的考量范围。 强调“元素平衡”在配料计算中的核心地位,即投入与产出的元素总量需要达到平衡。 第二部分:常用铸造合金的配料计算实操 本书将针对各类主流铸造合金,提供详尽的配料计算案例与解析。 铸铁类合金的配料计算: 灰铸铁: 计算球化元素(如镁、稀土)的加入量以获得特定形态的石墨。 根据抗拉强度、硬度等力学性能要求,计算碳、硅、锰等基体元素的比例。 考虑孕育处理的必要性和孕育剂的加入量。 讨论废钢、生铁、铁合金的配比选择与计算。 球墨铸铁: 重点讲解球化处理的理论与实践,包括镁的加入方式、收得率计算、以及如何通过球化处理获得球状石墨。 计算基体元素(碳、硅)对球墨铸铁性能的影响,以及调整锰、镍、钼等合金元素的比例以获得高强度、高韧性的球墨铸铁。 介绍球化剂(如镁、稀土合金)的配料计算,考虑球化效率、吸收率以及成本。 蠕墨铸铁: 分析蠕墨铸铁形成机理,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微量元素(如钛、铝)的加入量来控制石墨形态。 计算蠕墨铸铁基体元素的配比,以及抗拉强度、硬度的控制。 特种铸铁(如耐磨铸铁、耐热铸铁): 根据特定性能需求,计算强化元素(如铬、钼、钒、镍、铜)的加入量。 讨论显微组织对性能的影响,并通过配料进行调控。 铸钢类合金的配料计算: 普通碳素铸钢: 根据钢种的强度、塑性等要求,计算碳、锰、硅的比例。 考虑废钢、生铁、铁合金的配比,并计算各批次投入的成分。 低合金结构铸钢: 介绍铬、镍、钼、钒等合金元素对铸钢性能的强化作用。 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各类合金元素的加入量,并考虑其在熔炼过程中的损耗。 讲解奥氏体、马氏体、贝氏体等不同基体组织形成所需的合金元素及其配比。 不锈钢铸件: 详细介绍不锈钢的分类(奥氏体、铁素体、马氏体、双相不锈钢),以及各类不锈钢的典型成分。 计算铬、镍、钼、氮等关键元素的加入量,以获得优异的耐腐蚀性、耐高温性或力学性能。 讨论铁合金(如硅铁、锰铁、铬铁、镍铁)的配料计算。 高锰钢、耐磨钢等特种铸钢: 分析特定元素(如锰、铬、钼、钒、钨)对耐磨性、冲击韧性等性能的贡献。 计算这些元素的配料,并指导如何控制显微组织。 铜合金铸件的配料计算: 青铜(锡青铜、铝青铜、磷青铜等): 计算锡、铝、磷等主合金元素的加入量,以及铜的消耗量。 介绍如何根据力学性能、耐磨性、耐腐蚀性等要求进行配料。 黄铜(普通黄铜、特种黄铜): 计算锌、铝、锰、镍等元素的加入量,以获得不同强度的黄铜。 讨论影响铸造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微量元素。 铝青铜: 重点计算铝的加入量,并讨论镍、铁、锰等元素的协同作用。 讲解其在耐腐蚀和高强度应用中的配料策略。 铝合金铸件的配料计算: 纯铝与低合金铝: 计算硅、铜、镁、锌、锰等元素的加入量,以满足铸造性能和力学性能要求。 介绍常用的变形铝合金元素(如Si, Cu, Mg, Zn, Mn, Ni, Fe, Ti, Zr, Cr, B等)的加入量计算。 高强度铝合金(如锻铝、硬铝): 重点计算形成沉淀强化相的关键元素(如Cu, Mg, Si, Zn)的比例。 讲解时效处理与配料的关联性。 变质处理与晶粒细化: 介绍钠、锶、钛、硼等变质元素的加入量计算,以细化晶粒,改善铸件的力学性能和铸造性能。 镁合金铸件的配料计算: 常见镁合金(如AZ系列、AM系列、ZK系列): 计算铝、锌、锰、稀土、锆等主要合金元素的加入量。 讲解镁合金的易燃性特点,以及在配料与熔炼过程中的特殊注意事项。 讨论提高镁合金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阻燃性的配料策略。 第三部分:高级配料技术与优化 熔炼过程中的元素损耗与回收: 详细分析各种元素在不同熔炼方法(感应熔炼、电阻炉熔炼、电弧炉熔炼等)中的氧化、挥发、烧损机理。 指导如何根据损耗率进行配料补偿,以确保最终成分的准确性。 介绍废料、边角料的回收利用,并将其成分纳入配料计算。 杂质控制与优化配料: 分析有害杂质(如磷、硫、氢、氧、氧化物夹杂)对铸件性能的影响。 指导如何通过选择合格的原材料、调整熔炼气氛、使用净化剂等手段,将杂质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在配料计算中,优先考虑使用低杂质含量的原材料,或通过加入特定元素进行“解毒”。 经济性配料与成本控制: 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介绍如何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原材料组合。 通过优化配料方案,降低合金元素的消耗量,减少浪费。 探讨利用市场价格波动,灵活调整配料策略的可能性。 配料计算软件的应用与开发: 介绍市面上成熟的铸造合金配料计算软件的原理、功能和使用方法。 分享如何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开发或定制适合自身需求的配料计算工具。 质量控制与配料反馈: 强调化学分析结果与配料计算的对照分析。 如何根据实际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对配料方案进行反馈和修正。 本书特点: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每一部分的理论讲解都贯穿于具体的合金和计算案例中,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理论知识如何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系统性与全面性: 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高级应用的各个层面,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配料计算知识体系。 实用性强: 大量的计算实例和操作指导,能够帮助读者快速掌握配料计算的核心技能。 权威性与前沿性: 作者深入研究了国内外铸造合金领域的最新进展,确保内容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易于理解: 采用清晰的逻辑结构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即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逐步掌握。 适用读者: 铸造厂的技术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熔炼车间技术人员。 冶金、材料、机械设计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 从事铸造合金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的科研人员。 对铸造合金熔炼配料感兴趣的行业从业者。 《铸造合金熔炼配料计算(第2版)》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它将引导读者在复杂的铸造合金世界中,精准计算,精益熔炼,最终铸就出性能卓越、品质可靠的铸件。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确实不错,封面设计很有质感,纸张的触感也很好,让人拿到手里就觉得是本有分量的专业书籍。我一直对金属材料领域很感兴趣,特别是那些经过精细冶炼才能获得优异性能的合金。在工作中,我经常会接触到各种铸造合金,但对于如何精确配料,以达到预期的成分和性能,总感觉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指导。市面上相关的书籍不少,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年代久远,跟不上最新的技术发展。我特别希望找到一本既能讲解基础原理,又能提供实用计算方法,并且案例能够贴近实际生产需求的读物。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就充满了期待,因为它直接点出了我最需要的“熔炼配料计算”这个核心内容。我设想这本书会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种常见铸造合金的成分特点,以及不同元素在熔炼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清晰、易于理解的配料计算流程,包括如何根据目标成分、原料成分、损耗率等因素进行精确的计算,甚至是一些辅助计算的工具或表格。如果书中能包含不同类型铸造合金(如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等)的典型配料方案,并对计算过程进行详细演示,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而且,考虑到实际生产中的复杂性,书中是否能提及一些影响配料计算的非理想因素,例如原料纯度差异、氧化烧损、挥发损失等,以及如何对这些因素进行修正,也会大大提升本书的实用性。

评分

这本书的定价虽然不菲,但冲着“第2版”的字样,我还是果断入手了。我是一位材料科学的研究生,目前的研究方向涉及高性能铸造合金的开发与应用。在实验室进行合金成分的设计和制备时,准确的配料是实验成功的基石。我深知,微小的成分偏差都可能导致材料性能的大幅波动,甚至实验的失败。因此,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提供全面、深入、且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的配料计算书籍。我设想这本书的理论部分会非常扎实,会从热力学、动力学等宏观和微观角度解释元素在熔体中的行为,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合金的凝固过程和最终的组织结构。然后,我会期待书中能展示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配料计算公式和方法。例如,对于一个复杂的合金体系,如何一步步地确定各种原料的加入量,以达到精确的目标成分。我也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计算实例,能够演示如何应对原料成分不确定、以及熔炼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如果书中能够涉及一些现代化的配料优化技术,比如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甚至机器学习的配料模型,那将是锦上添花,对我未来的研究方向也会有很大的启发。

评分

《铸造合金熔炼配料计算(第2版)》这本书,从书名上看,就充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我是一名材料学的爱好者,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但我一直对金属的冶炼和合金的形成过程非常着迷。我喜欢动手实践,也喜欢钻研背后的原理。在尝试制作一些简单的合金时,我常常会遇到配料上的困扰:同样的原料,不同的配比,最终的产物就有天壤之别。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的是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套系统性的、能够指导实际操作的配料计算方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最基础的元素知识讲起,解释为什么某些元素会被添加到合金中,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然后,我期待书中能够逐步深入到计算层面,讲解如何根据目标合金的性能要求,反推出所需的元素含量,再进一步根据现有原料的成分,计算出每种原料需要添加的比例。我希望这本书的语言能够通俗易懂,即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读懂。当然,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图表、流程图,或者一些经典合金配料的案例分析,那将极大地增强我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效果。我还会好奇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关于原料质量、熔炼环境对配料精准度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调整,这些细节会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加贴近真实世界。

评分

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铸造厂技术主管,多年来一直从事铸造生产管理工作。虽然对铸造合金的性能和工艺有深入的了解,但在配料计算方面,总觉得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特别是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我们经常需要开发新的合金牌号,或者优化现有合金的成分以适应特定的应用场景。这时候,一套科学、严谨、并且能够快速响应的配料计算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它直接点明了“配料计算”这个核心技术点,并且是“第2版”,这说明它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且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和内容的迭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更加系统化、标准化的配料计算流程,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合金的配料工作。书中能否包含不同金属基体(如铁基、铜基、铝基、镁基)下,各种合金元素的加入原则、配伍性以及它们对合金性能的影响,这些基础知识是配料计算的基础。同时,我最看重的是书中能否提供详细的计算方法,例如如何考虑原料的有效成分、如何估算熔炼过程中的烧损和挥发损失,以及如何进行成分微调以达到目标要求。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实用的工艺参考,比如不同熔炼设备、熔炼气氛对配料的影响,那将是对我们生产实践非常有价值的补充。

评分

这本《铸造合金熔炼配料计算(第2版)》在我看来,是一次对行业痛点的深度挖掘。我是一名铸造工艺工程师,在日常工作中,精确的配料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过去,我们很多时候依赖经验和一些简化的计算公式,但随着新合金的不断涌现和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对配料的精准度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一直希望有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配料计算逻辑,并提供先进计算方法的书籍。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希望。我特别关注书中的“第2版”这个字眼,这意味着它很可能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可能包含了最新的合金体系、更先进的计算模型,甚至可能引入了数据化、智能化的一些配料思路。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不同铸造合金(如高性能铝合金、特种铜合金、高强度镁合金等)的配料基础理论,例如元素间的相互影响、固溶强化、沉淀强化等原理在配料中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我迫切需要书中能够提供一套严谨的、可操作的配料计算方法,能够涵盖从原料选择、成分调整到损耗估算的全过程。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实用的计算软件或表格模板,或者讲解如何利用Excel等工具进行高效的配料计算,那对我的工作将是巨大的帮助。我还会关注书中是否对常见熔炼过程中的损耗(如氧化、挥发、夹杂等)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提供了相应的修正方法,这对于提高金属收得率、降低生产成本至关重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