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广陵思古编(繁体竖排)
定价:85.00元
作者:(清)汪廷儒编纂,田丰点校
出版社:江苏广陵书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12-1
ISBN:9787806947968
字数:416000
页码:44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标识:22632652
内容提要
《广陵思古编》是清初至道光年间扬州学者、作家所作古文的一部总集。
辑纂者汪廷儒,生于嘉庆九年(1804),卒于咸丰二年(1852),字醇卿,又字莼青。扬州府仪征县人。其父汪绅,字笏庭。幼孤贫,靠亲戚资助而成家立业。这种经历使他养成乐于助人的美德,对贫苦的亲友“竭力助之无所吝,乡里称长者”’。汪廷儒早年远比父辈幸运,宽裕的家境使他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奠定他日后成就学业、进入仕途的基础。道光二十年(1840)中举,二十四年(1844)成进士,以长于文学、书法得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二十六年(1846)任江西乡试同考官,咸丰元年(1851)任恩科顺天乡试同考官,选拔得人,为士林称赞。次年,病故于京城寓所。
目录
整理说明
序一
序二
序三
自序
凡例
卷一江都县
鸾啸堂诗集序(江都宗元豫子发)
与何雍南论史书(江都宗元豫子发)
与冷又湄书(江都宗元豫子发)
与陆县圃论文2书(江都宗元豫子发)
变徵堂诗集序(江都宗元豫子发)
南陔堂诗集序(江都宗元豫子发)
唐诗援序(江都宗元豫子发)
答李映碧廷尉书(江都宗元豫子发)整理说明
序一
序二
序三
自序
凡例
卷一江都县
鸾啸堂诗集序(江都宗元豫子发)
与何雍南论史书(江都宗元豫子发)
与冷又湄书(江都宗元豫子发)
与陆县圃论文2书(江都宗元豫子发)
变徵堂诗集序(江都宗元豫子发)
南陔堂诗集序(江都宗元豫子发)
唐诗援序(江都宗元豫子发)
答李映碧廷尉书(江都宗元豫子发)
余先生诗序(江都宗元豫子发)
乔孚五诗序(江都宗元豫子发)
余先生涂子山合传(江都宗元豫子发)
汪六门先生传(江都宗元豫子发)
挂剑台记(江都宗元豫子发)
思嗜轩记(江都宗元豫子发)
宗忠简公墓新建享堂记(江都宗元豫子发)
游龙洞山记(江都宗元豫子发)
..
卷二江都县
卷三江都县
卷四江都县
卷五江都县
卷六江都县
卷七江都县
卷八江都县
卷九江都县
卷十江都县
卷十一甘泉县
卷十二甘泉县
卷十三仪征县
卷十四仪征县
卷十五仪征县
这本《广陵思古编》简直是历史爱好者的福音!它没有那种干巴巴的年代罗列,而是用一种近乎文学散文的方式,娓娓道来广陵(扬州)自古以来的风流与沧桑。我特别喜欢作者处理历史事件的角度,他仿佛是一个时间的旅人,穿梭于唐宋元明清的街巷之中。比如,书中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那段的描绘,没有过多渲染暴政,而是深入挖掘了这条“黄金水道”对地方经济和文化融合产生的深远影响,那种对历史复杂性的精准把握,让人读来拍案叫绝。田丰先生的文字功力令人叹服,他似乎能将那些尘封的典故重新赋予生命力,让读者仿佛能闻到古城酒肆里的桂花香,听到桨声灯影里的吴歌小调。特别是他对广陵诗人群像的刻画,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李白、杜牧等大家在扬州留下的足迹和心境,那份遗世独立的才子气,读来让人心驰神往。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很有古韵,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一种珍藏的价值感。对于想真正了解一座城市灵魂的读者来说,这绝不是一本普通的“地方志”,它更像是一部浸润着历史墨香的文化史诗。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处理得相当巧妙,不是简单的时间线索,而是围绕着“文化符号”进行放射状展开。比如,它会用一整章的篇幅来探讨广陵的“禅宗渊源”和“文人雅集”,然后自然过渡到与这些精神活动相关的建筑遗存。田丰的文笔属于那种内敛却力量十足的类型,不追求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句子都像精准的刻刀,在历史的木头上留下清晰的痕迹。我必须强调它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完全没有传统史著的晦涩感。它能引导你思考,在那个特定的地理坐标上,是如何孕育出那种独特的“兼容并蓄”的文化基因的。读完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广陵并非一个孤立的城市,它是整个中国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和放大镜。作者在对比古今兴衰时,那种不动声色的惆怅感,远比直白的感慨更具穿透力,让人在掩卷长思时,对“历史的必然性”产生更深的理解。
评分我向来对那种“地方名人轶事集锦”式的书籍持保留态度,但《广陵思古编》完全是另一番境界。田丰先生的笔触非常克制和审慎,他专注于挖掘“不变”的东西——即支撑起一座千年古城的内在精神内核。他没有过多渲染宫廷的恩怨情仇,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市民阶层和地方精英的生活细节上,比如市井间的商业交易、节庆习俗的演变,这些才是构成一个城市肌理的真正要素。书中的一些细节描写,比如对古籍善本的收藏风气,或是某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如何处理地方事务,都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献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读起来感觉就像是跟随一位博学的长者,走在一条布满历史印记的青石板路上,他一边走一边为你讲解脚下砖石的故事,让你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生命的韧性。这本书的阅读价值在于,它能激发你对“地方性”的尊重,并引导你去思考,究竟是什么,让一个地方能够穿越时空的洗礼,依旧保持其独特的风骨。
评分初拿到这本《广陵思古编》时,我本以为会是一本偏学术的、需要查阅大量注释才能勉强读下去的古籍整理。然而,实际阅读体验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田丰先生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老辣,他成功地将那些宏大的历史背景“接地气”了。我最欣赏的是其中关于“盐商文化”的剖析。以往读到的多是盐商如何富可敌国,但这本书深入探讨了这种财富如何在广陵催生出独特的审美和生活方式——从园林建筑的精巧到戏曲艺术的繁荣,无不打上了盐业资本的烙印。作者的考据之精细,从地方志到私人笔记,信手拈来,却又毫不堆砌。语言风格极为鲜活,有时候读到妙处,忍不住会心一笑,仿佛与作者在对弈般。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让你看到历史并非一成不变的铁板一块,而是由无数鲜活的个体和偶然事件编织而成。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繁华落尽”之后的沉思,那种历史的厚重感,让人在感叹昔日辉煌的同时,也对当下多了一份敬畏之心。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对地方史书不太抱有期待的读者,总觉得它们难免有歌颂或拔高的嫌疑。但《广陵思古编》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更像是一部充满个人情怀的“人文地图”。田丰先生似乎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去探访那些被时间磨平的历史遗迹。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广陵漕运枢纽的地位变化那一章所吸引。他没有停留在地理或经济层面的分析,而是着墨于“水”对这座城市精神气质的影响——如何塑造了其开放包容又略带漂泊的性格。文字间那种深沉的眷恋,让我这个外地读者都能感受到那份对广陵的深情。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去想象作者描述的场景:长江与运河交汇处,船只往来如织的繁荣景象,以及在太平盛世之下,士人们如何借酒浇愁、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了多少新史料,而在于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让冰冷的历史瞬间变得有血有肉,值得反复品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