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廣陵思古編(繁體竪排)
定價:85.00元
作者:(清)汪廷儒編纂,田豐點校
齣版社:江蘇廣陵書社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11-12-1
ISBN:9787806947968
字數:416000
頁碼:44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標識:22632652
內容提要
《廣陵思古編》是清初至道光年間揚州學者、作傢所作古文的一部總集。
輯纂者汪廷儒,生於嘉慶九年(1804),卒於鹹豐二年(1852),字醇卿,又字蒓青。揚州府儀徵縣人。其父汪紳,字笏庭。幼孤貧,靠親戚資助而成傢立業。這種經曆使他養成樂於助人的美德,對貧苦的親友“竭力助之無所吝,鄉裏稱長者”’。汪廷儒早年遠比父輩幸運,寬裕的傢境使他有條件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奠定他日後成就學業、進入仕途的基礎。道光二十年(1840)中舉,二十四年(1844)成進士,以長於文學、書法得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二十六年(1846)任江西鄉試同考官,鹹豐元年(1851)任恩科順天鄉試同考官,選拔得人,為士林稱贊。次年,病故於京城寓所。
目錄
整理說明
序一
序二
序三
自序
凡例
捲一江都縣
鸞嘯堂詩集序(江都宗元豫子發)
與何雍南論史書(江都宗元豫子發)
與冷又湄書(江都宗元豫子發)
與陸縣圃論文2書(江都宗元豫子發)
變徵堂詩集序(江都宗元豫子發)
南陔堂詩集序(江都宗元豫子發)
唐詩援序(江都宗元豫子發)
答李映碧廷尉書(江都宗元豫子發)整理說明
序一
序二
序三
自序
凡例
捲一江都縣
鸞嘯堂詩集序(江都宗元豫子發)
與何雍南論史書(江都宗元豫子發)
與冷又湄書(江都宗元豫子發)
與陸縣圃論文2書(江都宗元豫子發)
變徵堂詩集序(江都宗元豫子發)
南陔堂詩集序(江都宗元豫子發)
唐詩援序(江都宗元豫子發)
答李映碧廷尉書(江都宗元豫子發)
餘先生詩序(江都宗元豫子發)
喬孚五詩序(江都宗元豫子發)
餘先生塗子山閤傳(江都宗元豫子發)
汪六門先生傳(江都宗元豫子發)
掛劍颱記(江都宗元豫子發)
思嗜軒記(江都宗元豫子發)
宗忠簡公墓新建享堂記(江都宗元豫子發)
遊龍洞山記(江都宗元豫子發)
..
捲二江都縣
捲三江都縣
捲四江都縣
捲五江都縣
捲六江都縣
捲七江都縣
捲八江都縣
捲九江都縣
捲十江都縣
捲十一甘泉縣
捲十二甘泉縣
捲十三儀徵縣
捲十四儀徵縣
捲十五儀徵縣
這本書的結構處理得相當巧妙,不是簡單的時間綫索,而是圍繞著“文化符號”進行放射狀展開。比如,它會用一整章的篇幅來探討廣陵的“禪宗淵源”和“文人雅集”,然後自然過渡到與這些精神活動相關的建築遺存。田豐的文筆屬於那種內斂卻力量十足的類型,不追求華麗的辭藻,但每一個句子都像精準的刻刀,在曆史的木頭上留下清晰的痕跡。我必須強調它的閱讀體驗——非常流暢,完全沒有傳統史著的晦澀感。它能引導你思考,在那個特定的地理坐標上,是如何孕育齣那種獨特的“兼容並蓄”的文化基因的。讀完後,我最大的感受是,廣陵並非一個孤立的城市,它是整個中國曆史變遷的一個縮影和放大鏡。作者在對比古今興衰時,那種不動聲色的惆悵感,遠比直白的感慨更具穿透力,讓人在掩捲長思時,對“曆史的必然性”産生更深的理解。
評分說實話,我是一個對地方史書不太抱有期待的讀者,總覺得它們難免有歌頌或拔高的嫌疑。但《廣陵思古編》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它更像是一部充滿個人情懷的“人文地圖”。田豐先生似乎帶著一種近乎虔誠的態度,去探訪那些被時間磨平的曆史遺跡。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廣陵漕運樞紐的地位變化那一章所吸引。他沒有停留在地理或經濟層麵的分析,而是著墨於“水”對這座城市精神氣質的影響——如何塑造瞭其開放包容又略帶漂泊的性格。文字間那種深沉的眷戀,讓我這個外地讀者都能感受到那份對廣陵的深情。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去想象作者描述的場景:長江與運河交匯處,船隻往來如織的繁榮景象,以及在太平盛世之下,士人們如何藉酒澆愁、抒發懷纔不遇的感慨。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提供瞭多少新史料,而在於它成功地搭建瞭一座連接古今的橋梁,讓冰冷的曆史瞬間變得有血有肉,值得反復品味。
評分初拿到這本《廣陵思古編》時,我本以為會是一本偏學術的、需要查閱大量注釋纔能勉強讀下去的古籍整理。然而,實際閱讀體驗完全齣乎我的意料!田豐先生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其老辣,他成功地將那些宏大的曆史背景“接地氣”瞭。我最欣賞的是其中關於“鹽商文化”的剖析。以往讀到的多是鹽商如何富可敵國,但這本書深入探討瞭這種財富如何在廣陵催生齣獨特的審美和生活方式——從園林建築的精巧到戲麯藝術的繁榮,無不打上瞭鹽業資本的烙印。作者的考據之精細,從地方誌到私人筆記,信手拈來,卻又毫不堆砌。語言風格極為鮮活,有時候讀到妙處,忍不住會心一笑,仿佛與作者在對弈般。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讓你看到曆史並非一成不變的鐵闆一塊,而是由無數鮮活的個體和偶然事件編織而成。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繁華落盡”之後的沉思,那種曆史的厚重感,讓人在感嘆昔日輝煌的同時,也對當下多瞭一份敬畏之心。
評分這本《廣陵思古編》簡直是曆史愛好者的福音!它沒有那種乾巴巴的年代羅列,而是用一種近乎文學散文的方式,娓娓道來廣陵(揚州)自古以來的風流與滄桑。我特彆喜歡作者處理曆史事件的角度,他仿佛是一個時間的旅人,穿梭於唐宋元明清的街巷之中。比如,書中對隋煬帝開鑿大運河那段的描繪,沒有過多渲染暴政,而是深入挖掘瞭這條“黃金水道”對地方經濟和文化融閤産生的深遠影響,那種對曆史復雜性的精準把握,讓人讀來拍案叫絕。田豐先生的文字功力令人嘆服,他似乎能將那些塵封的典故重新賦予生命力,讓讀者仿佛能聞到古城酒肆裏的桂花香,聽到槳聲燈影裏的吳歌小調。特彆是他對廣陵詩人群像的刻畫,寥寥數筆就勾勒齣瞭李白、杜牧等大傢在揚州留下的足跡和心境,那份遺世獨立的纔子氣,讀來讓人心馳神往。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很有古韻,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有一種珍藏的價值感。對於想真正瞭解一座城市靈魂的讀者來說,這絕不是一本普通的“地方誌”,它更像是一部浸潤著曆史墨香的文化史詩。
評分我嚮來對那種“地方名人軼事集錦”式的書籍持保留態度,但《廣陵思古編》完全是另一番境界。田豐先生的筆觸非常剋製和審慎,他專注於挖掘“不變”的東西——即支撐起一座韆年古城的內在精神內核。他沒有過多渲染宮廷的恩怨情仇,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市民階層和地方精英的生活細節上,比如市井間的商業交易、節慶習俗的演變,這些纔是構成一個城市肌理的真正要素。書中的一些細節描寫,比如對古籍善本的收藏風氣,或是某一時期文人士大夫如何處理地方事務,都體現齣作者深厚的文獻功底和敏銳的洞察力。讀起來感覺就像是跟隨一位博學的長者,走在一條布滿曆史印記的青石闆路上,他一邊走一邊為你講解腳下磚石的故事,讓你感受到曆史的厚重與生命的韌性。這本書的閱讀價值在於,它能激發你對“地方性”的尊重,並引導你去思考,究竟是什麼,讓一個地方能夠穿越時空的洗禮,依舊保持其獨特的風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