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国教育围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目标,进入全面攻坚阶段。
● 本书重点关注了基础教育治理与新高考改革,研究了中小学生减负、校外培训机构规范与治理、新高考改革经验与反思等热点议题,盘点上海与山东的区域教育管理改革、两岸教育创新动态等创新实践,讨论了农村教育出路、高校“双一流”建设、高职教育发展等重要问题。教师眼中的教育、中小学生自杀问题、城乡教育分化下农村学生的教育获得等报告勾勒出年度教育调查的丰富面貌。
● 本书所涉内容多为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建议,具有较高的资政价值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本书重点关注了基础教育治理与新高考改革,研究了中小学生减负、校外培训机构规范与治理、新高考改革经验与反思等热点议题,盘点上海与山东的区域教育管理改革、两岸教育创新动态等创新实践,讨论了农村教育出路、高校“双一流”建设、高职教育发展等重要问题。教师眼中的教育、中小学生自杀问题、城乡教育分化下农村学生的教育获得等报告勾勒出年度教育调查的丰富面貌。
杨东平,男,1949年9月生,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自然之友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现代化理论、教育公平、高等教育、教育公共政策等研究,曾任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总策划。关注中国教育改革、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传统文化继承和改造、教育公平等问题并参与实际行动。
Ⅰ 总报告
1 中国教育改革攻坚和谋篇布局【熊丙奇】/001
Ⅱ 特别关注
·专题一 基础教育治理·
2 从“衡中模式”透视我国的“超级中学”现象【王 帅】/012
3 上海市中小学生“减负”新政:反思和建议【刘 虹 张端鸿】/025
4 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失范与治理【王晓鹏】/036
5 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柴纯青 唐晓勇】/053
·专题二 新高考改革·
6 沪浙新高考改革:问题与建议【熊丙奇】/067
7 上海高考综合改革:实践与思考【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079
8 师范类院校综合评价招生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以浙江省高校为例【翁灵丽】/091
·专题三 农村教育·
9 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出路——一场由罗斯高的发言引起的讨论【杨东平】/108
10 农村学生的教育获得:基于城乡教育分化视角的分析【余秀兰】/122
Ⅲ 教育新观察
11 管办评分离改革的“浦东探索”【刘文杰】/138
12 山东增加中小学教师编制破解“超编缺人”难题【龙文进】/149
13 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及需要防范的问题【席酉民 张晓军】/162
14 “一带一路”倡议与来华留学教育【文 雯 陈 强 吴圣楠】/171
15 近二十年来我国教育经费变动情况述评【胡瑞文 崔海丽】/187
16 省域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以陕西为例【胡建波】/203
17 公立教师离职潮透析【施 济】/212
18 实验教育在台湾【任怀鸣】/225
Ⅳ 教育调查
19 “教师眼中的学校教育”调查报告【刘胡权 刘 叶】/240
20 我国中小学生自杀问题的现状分析【杨 旻 陈昂昂】/257
21 中国创新小微学校调查报告【杨 晋】/272
22 中国“在家上学”发展的新动向【王佳佳 王 斌 武翠红】/291
Ⅴ 附录
23 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306
24 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315
25 2017年十大教育热点/318
26 农村教育如何突围?听听改革践行者的声音【梁瑛鉴】/319
27 大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暑假,八成孩子上“班”,六成家长听“课”!【《中国教育报》】/325
28 中国为什么缺少托儿所【梁建章】/330
29 社会创伤与媒体记忆——近五年来的媒体虐童报道【林子莹】/334
30 回不去的家|流动儿童观察【向 芯 黄妙珊】/339
对于我这种终身学习的倡导者来说,获取最新的知识输入至关重要。教育领域的变化速度之快,常常让人应接不暇,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新的社会需求层出不穷。我购买这类年度报告,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确保自己的知识库能够与时俱进。我非常好奇,在2018这个时间节点,报告会对人工智能、教育信息化等新兴议题给予怎样的定性和预判。它不仅仅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教育形态的一种“预言”与“导航”。它就像一张藏宝图,指引着关注教育发展的人们,在未来几年的探索中,避开暗礁,直奔富有价值的知识宝藏。这份前瞻性和指导性,是其他任何单篇论文或新闻报道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阵容简直是教育研究领域的“梦之队”,杨旻老师和黄胜利老师的名字,在教育界那是如雷贯f贯耳的存在。他们长期深耕于中国教育政策与改革的前沿,每一次发声都代表着对行业最敏锐的洞察和最扎实的实证研究。我一直关注着两位老师的学术动态,他们对宏观教育格局的把握,以及对微观政策执行效果的穿透式分析,是我非常敬佩的。因此,光是看到这两位大家联袂呈献这份年度报告,我就知道,这绝不是市面上那些浮于表面的教育观察集,而是经过反复推敲、数据支撑的硬核研究成果。这份沉甸甸的期待,源于对作者专业素养的绝对信任,我仿佛已经能预见到,阅读过程中会不断有“原来如此”的顿悟时刻。
评分说实话,我更关注的是这类“蓝皮书”所带来的宏观视野和历史纵深感。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基石,要理解当前中国教育的痛点与发力点,必须跳出日常碎片化的信息噪音,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看待。我期待这份报告能提供一个清晰的时间轴,梳理出过去一年间,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国家层面有哪些重大的战略调整和政策风向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应该能揭示这些政策背后的逻辑和驱动力,帮助我们这些身处教育生态中的人,更准确地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毕竟,每年一本的系统性梳理,是对一个年度教育实践的“年度体检报告”,它提供的不是孤立的事件报道,而是一套完整的、相互关联的分析框架。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太有心了,拿到手里沉甸甸的,那种纸张的质感一看就知道是精品。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上烫金的标题字样,一下子就给人一种权威和严谨的感觉,非常符合“蓝皮书”系列的调性。我特别喜欢它排版上的用心,字体选择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不失学术的庄重感。书脊的处理也很讲究,即便是放在高高的书架上,也能一眼被识别出来。而且,作为一本年度报告,它能做到如此精美的实体呈现,足见出版社在制作上的投入和对内容的尊重。翻开内页,那种清晰的图表和数据可视化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展示,让人在阅读复杂信息时也不会感到晦涩难懂。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对书中内容的深度和专业性充满了期待,光是捧着这本书,就觉得自己的知识体系仿佛都提升了一个档次。
评分我个人的职业背景让我对数据的可靠性和分析的严谨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很多市面上的教育类书籍,在数据引用上往往比较含糊,或者选择性展示对自己论点有利的部分。但“蓝皮书”系列的公信力,通常建立在海量、规范收集的统计数据之上,这才是真正能体现学术良心的标志。我非常期待看到报告中关于教育公平性、区域发展差异,以及教育投入产出效率等核心议题的最新数据呈现。特别是那些经过复杂模型处理后得出的结论,往往能揭示出许多人凭直觉难以察觉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如果报告能配上详尽的数据来源说明和方法论介绍,那简直是锦上添花,能让我的研究工作事半功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