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本尚书正义(套装共六册) (唐)孔颖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宋本尚书正义(套装共六册) (唐)孔颖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孔颖达 著
图书标签:
  • 尚书
  • 孔颖达
  • 国图出版社
  • 古籍
  • 注疏
  • 唐代文献
  • 经学
  • 文化典籍
  • 历史文献
  • 套装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安庆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ISBN:9787501362103
商品编码:27221978349
包装:平装-锁线胶订
出版时间:2017-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宋本尚书正义(套装共六册)

定价:140.00元

作者:(唐)孔颖达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01362103

字数:

页码:1464

版次:1

装帧:平装-锁线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尚书正义》二十卷,唐孔颖达撰,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杨守敬跋。孔颖达于贞观中受命领衔编撰《五经疏义》,又称《五经正义》。《五经正义》自撰成以来各经经文、注文、疏文均各自单行,故有所谓白文经、单注、单疏本之称。南宋初年,两浙东路茶盐司率先以官府之力合刻经、注、单疏为一书,前后用五十多年时间,完成了五经的合刻。此本《尚书正义》长期流落日本,清光绪十年(1884)四月始由杨守敬购归中土,乃初印本,“补版绝少”。今《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以此为底本,平装影印,以飨读者。

本书为《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一种,为了更好体现原本的效果,兼顾读者阅读体验,本书正文用70克黄胶、保留真灰印刷。数百年来底本流传的沧桑痕迹,藏书家印章、题跋等,均真实可见,层次分明。

目录


杨守敬跋一

孔维等校定上表……五

长孙无忌等上表…… 一〇

孔颖达序……一六

卷一 尚书序 ……二三

卷二 古文尚书尧典 ……六七

卷三 舜典第二…… 一四七

第二册

卷四 大禹谟第三…… 一

皋陶谟第四 …… 四二

卷五 益稷第五 ……六五

卷六 禹贡…… 一一五

第三册

卷七 甘誓第二 ……一

五子之歌第三 ……一〇

胤征第四 ……二一

卷八 汤誓…… 四四

仲虺之诰第二 ……五七

汤诰第三 ……六七

伊训第四 ……七四

太甲上第五…… 八六

太甲中第六 ……九五

太甲下第七…… 一〇一

咸有一德第八…… 一〇五

卷九 盘庚上第九…… 一二六

盘庚中第十…… 一五一

盘庚下第十一 ……一六七

说命上第十二…… 一七六

说命中第十三 ……一八四

说命下第十四 ……一九二

高宗肜日第十五…… 一九八

西伯戡黎第十六 ……二〇五

微子第十七 ……二一一

第四册

卷十 泰誓上…… 二

泰誓中第二…… 二〇

泰誓下第三…… 三〇

牧誓第四 ……三六

武成第五 ……四九

卷十一 洪范第六 ……七一

卷十二 旅獒第七 ……一四六

金縢第八 ……一六〇

大诰第九 ……一八三

微子之命第十…… 二一四

第五册

卷十三 康诰第十一 ……二

酒诰第十二 ……三九

梓材第十三 ……六六

卷十四 召诰第十四 ……七九

洛诰第十五 ……一一七

卷十五 多士第十六 ……一六三

无逸第十七 ……一八五

卷十六 君奭第十八 ……二一一

蔡仲之命第十九 ……二四二

多方第二十 ……二五三

第六册

卷十七 立政第二十一 …… 一

周官第二十二 ……三四

君陈第二十三 ……五九

卷十八 顾命第二十四 ……七一

康王之诰第二十五 ……一一七

毕命第二十六 ……一二九

卷十九 君牙第二十七 ……一四六

囧命第二十八 ……一五一

吕刑第二十九 ……一五九

卷二十 文侯之命第三十 ……二一三

费誓第三十一 ……二二八

秦誓第三十二 ……二四一

黄唐跋 ……二五三

作者介绍


孔颖达(五七四—六四八),字冲远,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市)人。八岁就学,曾师从刘焯,精《春秋》服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为文,兼通天文历算。隋大业初举明经,授河内郡博士。入唐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后升国子司业、祭酒。贞观中,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等受诏撰定《五经正义》。

文摘





序言



《尚书》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相传为孔子所编纂,集录了商周时期君臣间的训诫、政令、奏章等,是研究中国上古历史、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其内容博大精深,洋溢着古代先贤的智慧光辉,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正义”一词,在中国古代学术语境中,特指对经典进行疏解、考订,以阐明原意、辨析谬误的著作。《尚书正义》更是历代学者穷尽毕生心血,对《尚书》进行深入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它不仅梳理了《尚书》的文本源流,澄清了历代流传中可能出现的讹误,更重要的是,它对《尚书》的每一篇、每一章,乃至每一句话,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和阐释。 《尚书正义》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考据精神。编纂者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广泛涉猎历代关于《尚书》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去芜存菁,去伪存真。在解读文本时,他们不仅关注字面意义,更深入探究其背后蕴含的历史背景、社会风俗、政治体制等,力求还原《尚书》最初的面貌和作者的真实意图。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古奥词汇、晦涩文句,正义的作者们更是穷尽智力,搜寻古籍,引证旁证,力图为读者提供清晰易懂的解释,消弭阅读障碍。 其次,《尚书正义》在思想层面的阐释也极具深度。它不仅仅是对文字的注解,更是对《尚书》中所体现的古代政治哲学、伦理道德、治国理念的系统性解读。例如,《尚书》中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关于“德治”的强调,关于“敬天保民”的告诫,在正义的阐释下,得以更加清晰地呈现。《尚书正义》帮助我们理解,在那个遥远的时代,先贤们是如何思考国家治理之道,如何看待君臣关系,如何引导民众走向和谐与繁荣。这种思想的传承和解读,对于我们今天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借鉴历史智慧,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尚书正义》的编纂体例也十分严谨。它通常会先列出《尚书》原文,然后逐字逐句进行疏释。疏释的内容包括:词义的解释,例如某个古字的读音、用法;句义的分析,例如这个句子在整个篇章中的作用;事件的考证,例如某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引证的阐发,例如引用的其他经典文献的含义。这种层层递进、细致入微的解读方式,使得《尚书正义》成为了研究《尚书》最权威、最详实的参考工具之一。 《尚书正义》的意义,也体现在其对于中国历史研究的贡献。通过对《尚书》文本的细致解读,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商周时期的历史脉络,了解当时的政治格局、军事活动、经济状况、社会生活等。例如,通过《尚书》中关于战争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军事战略和战术;通过关于农业生产的论述,我们可以推断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耕作方式;通过关于祭祀和礼仪的描述,我们可以窥探当时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尚书正义》的存在,极大地降低了研究这些历史细节的难度,为历史学家们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史料依据。 对于古代教育而言,《尚书正义》更是不可或缺的教材。在古代,学习《尚书》是士人必经之路,而《尚书正义》则是帮助士人理解《尚书》精髓的“金钥匙”。通过研读《尚书正义》,士人能够掌握古文阅读能力,理解古代政治思想,培养君子品德,为将来步入仕途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尚书正义》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这部《尚书正义》的价值,还体现在其凝聚了历代学者的智慧结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杰出的学者,如汉代的郑玄、唐代的孔颖达(尽管此处是提及,但其正义的价值依然存在),以及后世的其他学者,都曾为《尚书》的研究贡献力量。《尚书正义》的编纂,正是对这些智慧的继承和发展,它汇集了前人对《尚书》研究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发展和深化,形成了更加系统、完善的解读体系。 总而言之,《尚书正义》是一部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巨著。它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深刻的思想解读、详实的考证依据,为我们打开了通往中国上古时期的一扇窗户。通过研读《尚书正义》,我们可以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话,感受古代政治的智慧,理解中华文明的源头,从中汲取养分,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拓展我们的思想视野。这部著作不仅是学者研究的宝库,更是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进行深入探索的绝佳指引。它所蕴含的丰富知识和思想,将持续为后人提供启迪和借鉴。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阅读体验,与我过去阅读其他版本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对于文献流变的细致考证。每一次对照不同的引文出处,都能发现出版社和编纂者在校勘上花费了多少心血。他们似乎在努力还原一个最接近“本源”的面貌,同时又保持了极高的可读性。我对比了几处关键的篇章,发现他们对一些历史上有争议的章节处理得非常审慎和客观,既保留了争议本身,又提供了主要的学说观点,而不是武断地倾向于某一家之言。这种尊重历史事实、不妄加揣测的治学精神,是所有严肃学术读物都应秉持的准则。对于那些希望深入探究《尚书》文本流变史的学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其可靠的参照系,它让阅读从“理解意义”进阶到了“考证历史”的层次。

评分

初读这本书的内容,我立刻被其严谨的学术态度所折服。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文本重现,更是在复杂的历史语境下对儒家核心经典的深度解读和梳理。作者那种旁征博引、层层递进的论证方式,展现了极高的学术功底和扎实的文献基础。很多过去模糊不清的疑难点,在这些精到的注释和疏解下,变得豁然开朗。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敬德”与“保民”关系的探讨,那段论述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没有采取二元对立的简单划分,而是将二者视为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这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政治伦理的复杂性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这本书的价值,绝非仅仅停留在对古文的“翻译”层面,而在于它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框架,帮助读者理解“尚书”如何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并持续影响着后世的治理之道。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典雅的气质扑面而来,光是捧在手里摩挲着封面,就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纸张的选择也十分讲究,触感温润细腻,油墨的印制清晰流畅,即便是那些繁复的古文,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于我们这些研究古籍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沉下心来出版这样一套用心制作的实体书,着实难得。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版式设计上的考量,合理的留白,恰到好处的字体大小,使得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每次翻开它,都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能让人暂时抽离现代的喧嚣,沉浸在先贤的思想海洋中。这本书的重量和分量感,是任何电子设备都无法替代的,它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也是一种无声的文化宣言。

评分

从收藏价值的角度来看,这套《宋本尚书正义》绝对是值得购入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象征。在今天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书籍的生命力往往很短暂,但像这样经过精心打磨、具有极高文献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出版物,注定会成为时间的宠儿。它代表了当代古籍整理的最高水准之一,无论是对于图书馆的馆藏,还是私人书房的珍藏,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带来的那种沉甸甸的实在感,是任何数字版本都无法替代的——它让你感觉自己真正拥有了一份流传千年的智慧结晶,而非只是访问了一个在线数据库。这套书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愈发凸显。

评分

老实说,我一开始有些担心,面对这样一套内容如此深奥的古籍整理本,我的理解能力是否能够跟得上。毕竟古代的语言体系和思维模式与现代相去甚远。然而,这本书的行文结构却出乎意料地具有引导性。它并不是简单地堆砌晦涩的字词,而是在关键的转折处设置了清晰的逻辑跳板,使得即便初入此道的读者,也能顺着作者的思路逐步深入。我发现自己不仅在学习文本本身,更是在学习一种严谨的思维习惯——如何拆解一个复杂的古代命题,如何追溯其思想的源头。这套书的阅读,更像是一种智力上的锻炼,它要求你调动所有的逻辑资源去跟上古人的节奏,而当你成功地“领悟”了其中的某一个精妙之处时,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