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经济2040 (
定价:79.00元
作者:梁国勇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30023364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面对全球变局,中国的发展道路应该怎么走?中国经济的命运将会怎样?
著者积10年研究之功,对中国经济做出独到和前瞻性的解答
关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跨越两个30年的宏大叙事和深刻思辨
对重要数据进行全面梳理和全新解读,重构对国际经济和发展的理论认知
内容提要
此书汇集了著者过去10年来对世界经济新版图和中国发展新路径的研究成果,兼具宏大视野、深度思考和前瞻性建议。在构建一个基于大历史观的观察维度之后,本书探讨了全球化与中国发展的关联,分析了两者共同面临的变局、动态和前景。着眼于长期转型和增长,本书选取国际金融、贸易、投资等主要“接口”,探讨了世界经济呈现的新格局和中国经济面临的新问题。后,著者将视野拓展到经济之外,展望了一个可能到来的“中国世纪”。跳出中国看中国,立足世界看中国,希望此书能帮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和我们面临的道路。
目录
引言 从2010到2040:中国经济走向之路
第1章 中国发展:大历史观
第2章 全球化与中国经济:30年之变
1. 经济全球化简史
2. 全球化时代的全球失衡
3. 强势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的崛起
4. 金融危机重塑了全球化和中国经济
5. 全球化新动力:从“美式”到“中式”
6. 世界经济治理新结构:中国的“布雷顿森林时刻”?
第3章 后危机时代的经济转型与增长
1. 中国发展的变与应变
2. “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
3. 面对经济增长的新环境
4. 寻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5. 传统转型的深化
6. 新转型的突破
第4章 新货币政策范式下的国际金融
1 .全球货币政策新范式
2. 汇率:从单边升值到双向波动
3. 国际化:从中国货币到“世界货币”
4. 国际收支:“双顺差” 时代的终结
5. 国家金融安全与资本项目开放
6. 国际金融体系的完善
第5章 新区域主义崛起中的国际贸易
1. 世界贸易重新洗牌
2. 新竞争,新失衡:全球挑战与中国战略
3. 保护主义:“世界问题” 还是“中国现象”?
4. 新区域主义崛起与全球贸易体制变局
5. 自贸新思维:构建面向下一个30年的制度架构
第6章 引进外资:全球化由强变弱之际的新契机
1. 中国利用外资的冲击和转机
2. 外资新政:和国际两方面的政策挑战与创新
3. 反思外资:量与质两方面的再认识
4. 提高外资贡献度:本土化和竞争的关键作用
5. 产业版图:“国进民退”还是“内进外退”?
第7章 海外投资:推动全球化由弱转强的新动力
1. 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中国海外投资
2. “一带一路”:中国发展模式和路径的国际拓展
3. 海外投资、产业升级和全球“新雁阵”
4. 成功的企业国际化战略
5. 海外投资政治学
第8章 货币霸权的削弱与外汇资产管理
1. “美元霸权”与中国巨额外汇财富的形成与挑战
2. 外汇储备还是主权财富:外汇资产管理的变革
3. 外汇资产助力企业“走向全球”
第9章 展望“中国世纪”
作者介绍
梁国勇
博士,联合国贸发会议经济事务官员,旅居海外的知名学者。他一直站在研究和间事务等实务工作的前沿,自2005年以来是年度《世界投资报告》主笔之一。其研究重点兼及战略管理和公共政策,尤其在国际经济和发展领域著述颇丰,学术成果发表于《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外重要刊物。师承约翰邓宁教授等学者,梁国勇在国际投资的发展影响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研究,相关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文摘
序言
读到《中国经济2040》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关于未来的画面。我想象中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经济分析报告,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未来发展愿景的“路线图”。它或许会从人口结构、科技创新、能源转型、城镇化进程等几个关键维度,系统地描绘出2040年中国经济的可能形态。我非常期待它能深入探讨中国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前沿科技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以及这些技术如何重塑产业生态,创造新的商业模式。这本书会不会也关注到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角色变化?例如,中国是否会成为全球创新中心,其在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的影响力又将达到怎样的高度?我猜想,作者也会审慎地探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比如如何平衡环境可持续性与经济增长,如何有效化解金融风险,以及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关系。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研究,或者通过对话、访谈的方式呈现不同专家的观点,那将更加生动有趣。它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中国社会变迁的描绘,比如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发展,以及这些如何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
评分一本关于未来的中国经济,光是这个标题就足够让人浮想联翩。想象一下,2040年的中国,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是欣欣向荣,科技驱动,还是面临着我们现在无法预见的挑战?这本书,我相信一定能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未来画卷。它或许会探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比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清洁能源等领域将如何深刻改变产业结构和社会形态。是那些曾经的“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创造”,在高端科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还是会揭示中国在人口结构变化、资源环境压力等方面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跳出简单的乐观或悲观,而是以一种审慎而富有洞察力的视角,深入剖析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潜在风险。或许,它会分析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如何在复杂的世界经济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也为我们普通读者理解和适应未来经济变化提供宝贵的参考。它能否触及到普通人的生活,比如就业、收入、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变化?这都是我非常好奇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当前市场上一块重要的空白。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人们对于未来的渴望与不安并存,而对中国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经济体,其未来走向更是牵动着全球的目光。我设想,《中国经济2040》会是一部思想的盛宴,它不仅会提供数据和分析,更会引发深层次的思考。我期待它能够深入探讨中国经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平衡增长与公平,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以及如何在全球经济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或许,这本书会从更宏观的角度,剖析中国在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战略布局,以及这些战略将如何塑造2040年的中国经济格局。它是否会讨论中国的金融体系将如何演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走向何方?抑或是,它会关注中国消费者市场的变化,以及消费升级、个性化需求将如何驱动新的经济增长点?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洞察,帮助我们理解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范式,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对现状的描绘。它能否提供一些“软实力”的视角,比如文化、价值观如何影响中国经济的国际形象和竞争力?
评分当我看到《中国经济2040》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闪过无数关于未来的想象。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经济数字的书,我更期待它是一部关于中国未来发展“思想图谱”的描绘。我想象中的这本书,会以一种宏大而又细腻的笔触,勾勒出2040年中国经济的面貌。它或许会探讨中国如何从“世界工厂”转型为“全球创新中心”,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颠覆性突破。我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分析中国在能源结构转型、绿色经济发展方面的具体路径,以及这些转型将如何影响全球能源格局?同时,我期待它能揭示中国经济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以及这些举措将如何塑造未来的社会形态。这本书会不会也关注到中国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角色演变,以及中国如何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构建更加开放、普惠的全球经济体系?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为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慧启迪。它是否会描绘出2040年中国普通人的生活图景,比如他们的工作方式、消费习惯、休闲娱乐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评分《中国经济2040》——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厚重的使命感。它不只是对未来的预测,更像是一种对未来负责的期许。我期待这本书能展现出一种超越技术分析的视野,它或许会从人文、历史、哲学等多个角度,来审视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我设想,它会深入探讨中国如何在全球文明对话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将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社会进步有机结合。这本书是否会分析中国在解决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贫困、公共卫生等方面的贡献和担当?它是否会描绘出2040年中国社会更加公平、包容、充满活力的图景?我希望它不是一本只关注宏大叙事的书,也能关注到个体命运的变迁,比如年轻人如何在新经济中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普通家庭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又将如何提升。这本书能否提出一些关于中国经济“软实力”建设的思考,比如如何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如何通过文化交流增进理解与信任?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平衡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