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系统性风险尚未根本消除从直接原因看,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是由于美国房地产价格下跌波及到金融市场,导致金融机构持有的大量次贷支持证券大幅缩水,但问题的背后是在*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和经济结构下所形成的全球经济金融结构失衡,以及建立在这个失衡基础上的华尔街投行模式的制度性缺陷。
《断层线》作者借用了地质学的1个概念:断层线。地震往往是沿着断层线爆发的,因此,沿着断层线的痕迹去追溯,可以为把握金融危机及其演变*供1个新的视角。
作者对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没有1个单1的解释,而是发达国家贫富悬殊与政治压力之下的过度宽松房贷政策、新兴国家出口导向政策与发达国家过度消费、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在金融监管上的尺度不1以及不*的政府干预措施等因素形成了多条“断层线”,这些深层次的不平衡相互作用,阻碍了各自功能的正常发挥,并由此打破了各国为抑制金融膨胀而建立的制衡体系,在积累了巨大的泡沫之后,整个世界金融体系便出现了深度的调整。
作者从社会变迁、政治制度、世界经济1体化、国际货币体系等宏观视角入手,层层推进,并结合对不同体系的微观分析,尝试从系统的角度道出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和演进根源。
作者认为,新世纪以来,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推动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出现了大量结构性失业现象,导致收入水平的严重不平衡。在政治压力之下,政客们*力推动以扩大住房信贷为代表的宽松信贷政策,以使低收入*层*前消费,改善生活质量,其后果就是助推了房地产市场的巨大泡沫,构成了*1个“断层线”。
与发达国家过度消费相对应的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过度储蓄,由于内部市场狭小。新兴国家对出口型企业的补贴政策会抑制家庭消费,使国内市场受到进1步压制。其巨额的外汇储备又只能以低廉的资金价格流回发达国家,助推了资产泡沫,这是造成金融危机的*二个“断层线”。
在1些发达国家,社会保障体系薄弱,加上较高的失业率,使得政府倾向于制定减税、增加支出、降息等宽松的经济政策,1方面造成了巨额的财政赤字,另1方面推高了资产价格,形成了第三个“断层线”。
在*度宽松的货币环境下,加上金融自由化浪潮下的监管放松,使得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彰显,倾向于大规模扩张业务,制造了大量的衍生证券,而各国廉价的资金涌入美国又进1步刺激了以次集贷款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扩张,这是第四个“断层线”。
作者所谓的断层线就是金融危机的系统性分析。
过去10年,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和资本流动速度的不断加快,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对冲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等众多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相互作用,形成了1个环环相扣的复杂金融市场网络,不同投资主体持有同质的投资工具。而随着与次贷相关的结构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兴起,上述市场参与主体的联动效应进1步增强。
次贷危机之所以醉终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不仅是因为相关金融机构积*参与结构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而且与金融机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导致风险在金融市场网络中的传播放大密不可分。
在2008年中,美国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AIG(美国国际集团)以及其他1些重要金融机构濒于倒闭,造成很高的系统性风险。
这些金融机构不但规模庞大,且与其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它们1旦倒闭,将导致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使实体经济陷入萧条。因此,美国政府在*时不得不采取*端措施,以便使这些“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不能关门。
*地时间2010年9月8日,美国zong统奥巴马在俄亥俄州发表演讲。在公布500亿美元的交通基础设施更新及扩建计划后,奥巴马呼吁国会通过1项zong额2000亿美元的减税措施。
纵观全球几大经济体,复苏前景变数犹存。日本经济毫无生气,经济地位被中国赶*;欧洲债务危机阴霾未散。刺激政策成为抵御危机的*宝。2008年,世界各国拿出了zong计高达10万亿美元的救市计划,“G20”取代“7国集团”,大国协商“同舟共济”。
曾几何时,随着金融嗨啸的远去,市场kai始倾向于认为全球经济进入复苏通道,但急剧升温的欧美主*债务危机将这1美梦击得粉碎。标普调降美国信用评集后,整个国际金融市场哀鸿1片。
P11-12
……
显示全部信息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