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西塞羅曰——古典拉丁語基礎語法及英語單詞前後綴的“前世今生”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 2018
ISBN號: 9787302485902
《西塞羅曰:古典拉丁語基礎語法及英語單詞前後綴的“前世今生”》共分為三部分:部分簡要介紹拉丁語的詞法,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代詞和數詞的構成及詞形變化;第二部分詳細介紹拉丁語的句法,係統性地總結瞭“格”及各類從句的用法,並通過圖錶清晰解讀介詞和時態的意義;第三部分係統介紹拉丁語的構詞法,深入解讀拉丁語前綴和後綴的意義及復閤詞的構成,嚮讀者解密拉丁語單詞的構建方式及英語派生詞的意義。
劉勛,筆名保祿·Paulus,1991年5月28日齣生於貴州省興義市,自幼受其祖父劉世中先生的影響和熏陶,對古典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2009年考入廣州大學,大學期間自學拉丁語,畢業後曾利用業餘時間開辦多期拉丁語初、中、高級網絡課程。2015—2016年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Universitas Pontificia Salesiana)宗座高等拉丁文學院(Pontificium Institutum Altioris Latinitatis)進修拉丁語和古希臘語,現於歐洲一所以拉丁語和古希臘語授課的古典學術機構——維真古典學院(Academia Vivarium Novum)深造。
《西塞羅曰:古典拉丁語基礎語法及英語單詞前後綴的“前世今生”》是一本綜閤性拉丁語法參考書。書中詳細介紹瞭拉丁語的詞法、句法和構詞法,幫助讀者清晰地梳理拉丁語法知識。除此之外,《西塞羅曰:古典拉丁語基礎語法及英語單詞前後綴的“前世今生”》對英語詞源學有深入的講解,幫助讀者理解復雜單詞的基礎結構,並建立英語和拉丁語之間的聯係!《西塞羅曰:古典拉丁語基礎語法及英語單詞前後綴的“前世今生”》既是拉丁語學者的參考教材,也是英語詞源愛好者的優選讀本。
篇 詞形變化(flexūra)
第1章名詞(nōmen) 002
1.1名詞劃分 002
1.2詞性辨析 003
1.3名詞變格 005
1.3.1變格法 ā-詞乾(prīma dēclīnātiō) 006
1.3.1.1變格方式 006
1.3.1.2特殊形式 006
1.3.1.3詞性例外 007
1.3.1.4希臘名詞 007
1.3.2第二變格法 o-詞乾(secunda dēclīnātiō) 007
1.3.2.1變格方式 007
1.3.2.2特殊形式 010
1.3.2.3詞性例外 010
1.3.2.4希臘名詞 011
1.3.3第三變格法(tertia dēclīnātiō) 011
1.3.3.1輔音詞乾 012
1.3.3.1.1塞音詞乾 012
1.3.3.1.2流音、鼻音詞乾 013
1.3.3.2s-詞乾 015
1.3.3.3i-詞乾 015
1.3.3.4混閤詞乾及辨彆方法 017
1.3.3.5長元音或雙元音詞乾 018
1.3.3.6不規則詞乾 018
1.3.3.7詞性辨析 019
1.3.3.8詞性例外 020
1.3.3.9希臘名詞 021
1.3.3.10歸納總結 021
1.3.4第四變格法 u-詞乾(quarta dēclīnātiō) 024
1.3.4.1變格方式 024
1.3.4.2特殊形式 025
1.3.4.3詞性例外 026
1.3.5第五變格法 ē-詞乾(quinta dēclīnātiō) 026
1.3.5.1變格方式 026
1.3.5.2特殊形式 027
1.3.5.3詞性例外 027
1.4特殊名詞 027
1.4.1殘缺名詞(dēfectīva) 027
1.4.2可變名詞(variantia) 029
第2章形容詞(adiectīvum) 031
2.1類形容詞 031
2.1.1類規則形容詞變格 031
2.1.2類特殊形容詞變格 033
2.2第二類形容詞 034
2.2.1三尾形容詞 035
2.2.2二尾形容詞 036
2.2.3 一尾形容詞 036
2.3特殊形容詞 038
2.4形容詞比較等級(parātiōnis gradūs adiectīvōrum) 039
2.4.1形容詞比較等級的構成 039
2.4.2比較等級不規則的形容詞 040
2.4.3殘缺形容詞 041
2.4.4加magis和maximē的形容詞 042
2.4.5不具備比較等級的形容詞 042
第3章副詞(adverbium) 043
3.1副詞原級的構成 043
3.2副詞比較等級的構成 043
3.3副詞的特殊形式 044
第4章數詞(nōmen numerāle) 046
4.1數詞分類 046
4.2基數詞變格 048
第5章代詞(prōnōmen) 050
5.1代詞分類 050
5.2人稱代詞 050
5.3反身代詞 051
5.4物主代詞 052
5.5指示代詞 053
5.6強勢代詞 054
5.7關係代詞 055
5.8疑問代詞 056
5.9不定代詞 057
第6章動詞(verbum) 059
6.1動詞的主要部分(partēs prīncipālēs) 059
6.2動詞的五大特徵 061
6.3動詞的變位(coniugātiō) 062
6.3.1esse動詞變位 062
6.3.2四種變位法(quattuor coniugātiōnēs) 064
6.3.3人稱詞尾(dēsinentia persōnae) 064
6.3.4變位規律 065
6.3.4.1主動態變位 065
6.3.4.2被動態變位 068
6.3.4.3分詞的構成 070
6.3.4.4動名詞、動形詞及目的動名詞的構成 071
6.3.4.5不定式的構成 071
6.3.5變位法 ā-詞乾(prīma coniugātiō) 072
6.3.5.1規則變位 072
6.3.5.2特殊類型 074
6.3.6第二變位法 ē-詞乾(secunda coniugātiō) 075
6.3.6.1規則變位 075
6.3.6.2特殊類型 076
6.3.7第三變位法 e-詞乾,-ō動詞(tertia coniugātiō) 078
6.3.7.1一般變位 078
6.3.7.2常見類型 079
6.3.8第三變位法 i-詞乾,-iō動詞 085
6.3.8.1規則變位 085
6.3.8.2常見類型 086
6.3.9第四變位法 ī-詞乾(quarta coniugātiō) 087
6.3.9.1規則變位 087
6.3.9.2特殊形式 088
6.3.10異態動詞(verbum dēpōnens) 089
6.3.10.1規則變位 089
6.3.10.2特殊形式 093
6.3.11半異態動詞(verbum sēmidēpōnens) 095
6.3.12迂迴變位(coniugātiō periphrastica) 096
6.3.13不規則動詞 097
6.3.13.1posse變位 097
6.3.13.2velle變位 099
6.3.13.3nōlle變位 100
6.3.13.4mālle變位 101
6.3.13.5ferre變位 102
6.3.13.6īre及其復閤詞變位 103
6.3.13.7fierī變位 105
6.3.13.8edere變位 107
第二篇 句法(syntaxis)
第7章一緻原則(concordantia) 110
第8章名詞用法 112
8.1主格用法 112
8.2賓格用法 113
8.3屬格用法 121
8.4與格用法 129
8.5奪格用法 136
8.5.1分離功能的奪格(ablātīvus sēparātīvus) 136
8.5.2工具功能的奪格(ablātīvus instrūmentālis) 139
8.5.3方位意義的奪格(ablātīvus locātīvus) 145
8.6呼格用法 148
第9章介詞(praepositiō)用法 149
9.1介詞起源 149
9.2兼有副詞功能的介詞 149
9.3支配賓格的介詞 150
9.4支配奪格的介詞 154
9.5支配賓格和奪格的介詞 157
9.6方位介詞圖析 159
第10章形容詞用法 160
第11章代詞用法 166
第12章動詞用法 170
12.1無人稱動詞及動詞的無人稱形式 170
12.2動詞的獨立使用 171
12.3時態用法 171
12.3.1現在時 173
12.3.2未完成時 174
12.3.3將來時 175
12.3.4完成時 176
12.3.5過去完成時 177
12.3.6將來完成時 177
12.3.7書信時態 178
12.3.8時態圖析 178
12.4時態一緻 (consecūtiō temporum) 179
12.4.1基本時態 180
12.4.2曆史時態 181
12.4.3特殊情況 182
12.5語氣 184
12.5.1直陳式的特殊用法 184
12.5.2虛擬式的獨立用法 185
12.5.3命令式的用法 190
12.5.4不定式用法 192
12.6分詞用法 198
12.7動名詞和動形詞用法 203
12.8目的動名詞用法 209
第13章句子(sententia) 211
13.1詞序(ordo verbōrum) 211
13.1.1一般規則 211
13.1.2特殊規則 212
13.2句子的種類(genera sententiārum) 215
13.3疑問句 218
13.3.1簡單疑問句 218
13.3.1.1一般疑問句 218
13.3.1.2特殊疑問句 221
13.3.1.3設問句 222
13.3.2選擇疑問句 222
第14章復閤句 224
14.1從句類型(subōrdinātiō prōpositiōnum) 224
14.2狀語從句 225
14.2.1目的從句 225
14.2.2結果從句 228
14.2.3時間從句 232
14.2.4原因從句 237
14.2.5條件句 240
14.2.5.1一般條件句 240
14.2.5.2隱含條件句 247
14.2.5.3附帶條件從句 248
14.2.5.4比較條件從句 248
14.2.6讓步從句 250
14.2.7比較從句 253
14.2.7.1一般比較從句 253
14.2.7.2特殊比較從句 256
14.2.8cum從句 258
14.3定語從句 263
14.3.1關係從句 263
14.3.1.1典型關係從句 263
14.3.1.2非典型關係從句 267
14.4名詞從句 269
14.4.1名詞性目的或結果從句 269
14.4.1.1特殊動詞引導的名詞從句 269
14.4.1.2ut引導的名詞補充從句 276
14.4.1.3quod引導的補充從句 277
14.4.2間接疑問句 278
14.4.2.1一般間接疑問句 279
14.4.2.2特殊間接疑問句 279
14.4.2.3選擇間接疑問句 280
14.4.3間接引語 281
14.4.3.1間接陳述句 282
14.4.3.2間接引語中的疑問句 283
14.4.3.3間接引語中的命令句 283
14.4.3.4間接引語中的條件句 284
14.4.3.5虛擬趨同 288
第15章修辭手法(figūra dīcendī) 290
第16章羅馬曆(calendārium Rōmānum) 294
第17章古羅馬命名法(onomastica Rōmānā antīqua) 299
第三篇 拉丁語構詞法(speciēs et figūra verbōrum nōminumque)
第18章詞態(speciēs vōcum) 302
18.1綜述 302
18.2派生名詞 305
18.2.1動詞(詞根)派生的名詞 305
18.2.1.1“施事者”後綴 305
18.2.1.2“行為、結果”後綴 306
18.2.1.3“工具、方式”後綴 309
18.2.1.4“狀態、情況”後綴 311
18.2.2形容詞派生的名詞 311
18.2.2.1“抽象名詞”後綴 311
18.2.3名詞派生的名詞 314
18.2.3.1“公職”後綴 314
18.2.3.2“法律地位”後綴 315
18.2.3.3“行為、機構”後綴 316
18.2.3.4“缺陷”後綴 316
18.2.3.5後裔後綴 317
18.3派生形容詞 318
18.3.1動詞(詞根)派生形容詞 318
18.3.1.1“趨嚮”後綴 318
18.3.1.2“傾嚮”後綴 319
18.3.1.3“本質、特徵”後綴 320
18.3.1.4“潛能”後綴 321
18.3.1.5“固有狀態”後綴 323
18.3.1.6“活動關聯”後綴 324
18.3.1.7“持續狀態”後綴 325
18.3.2名詞派生形容詞 326
18.3.2.1“充滿”後綴 326
18.3.2.2“傾嚮、特點”後綴 327
18.3.2.3“裝備”後綴 327
18.3.2.4“材料”後綴 329
18.3.2.5“歸屬”後綴 330
18.3.2.6“相關”後綴 333
18.4名詞或形容詞派生指小詞 337
18.5派生動詞 340
18.5.1動詞(詞根)派生動詞 340
18.5.1.1“起始動詞”後綴 340
18.5.1.2“反復動詞”後綴 341
18.5.1.3“願望動詞”後綴 343
18.5.2名詞或形容詞派生動詞 344
18.5.2.1派生變位法動詞 344
18.5.2.2派生第二變位法動詞 346
18.5.2.3派生第三變位法動詞 346
18.5.2.4派生第四變位法動詞 346
第19章詞貌(figūra vōcum) 348
19.1復閤詞 348
19.2真復閤詞 348
19.2.1真復閤名詞或形容詞 348
19.2.2真復閤動詞 353
19.3僞復閤詞 354
19.4前綴 355
19.4.1綜述 355
19.4.2音變規律 356
19.4.3動詞添加前綴 357
19.4.4名詞或形容詞添加前綴 363
後序(Peroratio) 365
參考書目(Bibliographia) 369
術語索引(Index Grammaticus) 373
我一直覺得,學習拉丁語,就像是在考古現場挖掘寶藏。那些古老的文本,雖然年代久遠,卻承載著人類文明的智慧結晶。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覺得它很有“文化味道”。“西塞羅曰”這個詞,立刻讓我聯想到瞭古羅馬的辯纔和哲思,不知道書中是否會引用一些西塞羅的名言來引齣語法點?這會是多麼有趣的學習方式!我一直對語言的“生命力”很感興趣,尤其是像拉丁語這樣,雖然不再是日常口語,卻深刻影響著世界其他語言的“活化石”。“前世今生”這個概念,讓我很好奇書中是如何將拉丁語的“前世”與其對英語等語言的“今生”聯係起來的。我希望它不僅僅是枯燥的語法講解,更能通過鮮活的例子,展示拉丁語的魅力,以及它如何在現代語言中留下痕跡。例如,某個英語單詞,它的詞根、前綴、後綴,是否都可以在拉丁語中找到淵源?這本書能否像一位嚮導,帶領我穿越曆史的長河,揭開這些語言演變的奧秘?我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種全新的學習體驗,讓我在掌握語法的同時,更能感受到語言的生命力和曆史厚重感。
評分我一直對古典語言情有獨鍾,總覺得它們蘊含著一種古老而深邃的智慧。看到這本書的標題,尤其是“西塞羅曰”這幾個字,讓我立刻覺得它一定不是一本普通的語法書。西塞羅的演講和著作,我一直很欣賞,如果這本書能將他的語言智慧融入到語法講解中,那將是一種絕妙的體驗。我最感興趣的是“英語單詞前後綴的‘前世今生’”這個部分。我經常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為一些單詞的拼寫和含義感到睏惑,如果這本書能係統地梳理齣英語單詞前後綴的拉丁語起源,並解釋它們意義的演變,那將是極大的幫助。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清晰的邏輯鏈條,比如,某個常見的英語前綴,它的拉丁語原型是什麼,在曆史長河中經曆瞭怎樣的變化,最終演變成瞭現在的樣子。同樣,對於後綴,我也希望有類似的深入剖析。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大量的例證,讓我能夠通過具體的詞匯,來理解抽象的語言學原理。我希望它能教會我如何“拆解”單詞,從而更有效地記憶和運用它們,不僅僅是學習拉丁語,更能提升我的英語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評分拿到這本書,第一印象是它的包裝很紮實,這對於我這樣網購書籍的消費者來說,非常重要。拆開包裝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書的排版和字體都很舒適,不會讓人産生閱讀疲勞。我一直認為,學習古典語言,尤其是拉丁語,是一項需要耐心和細緻的工作。這本書的“基礎語法”部分,我期望它能夠清晰明瞭地介紹拉丁語的各個部分,比如名詞的格變化、動詞的變位等等,這些都是學習拉丁語的基石。我尤其關心它是否能用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來講解,避免一開始就拋齣過於復雜的概念,讓初學者望而卻步。而“英語單詞前後綴的‘前世今生’”這個部分,則是我對這本書抱有極大期待的另一個原因。我經常在閱讀英文文獻時,遇到一些看似陌生但又隱約有似曾相識感覺的詞匯,如果這本書能通過追溯其拉丁語根源,解釋前後綴的演變,那麼將極大地幫助我理解和記憶這些詞匯,甚至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種將古典語言與現代語言學習結閤的思路,我覺得非常有創意,也很有實用價值,相信能夠幫助我更有效地提升英語閱讀能力。
評分一直對古老語言充滿瞭好奇,尤其是拉丁語,感覺它像一個古老文明的寶藏,裏麵藏著無數的智慧和故事。收到這本《包郵 西塞羅曰 古典拉丁語基礎語法及英語單詞前後綴的“前世今生”》著實讓我驚喜,雖然書名很長,但“西塞羅曰”和“前世今生”這些詞匯立刻勾起瞭我的興趣。我一直覺得,學習一門新的語言,尤其是像拉丁語這樣古老且對現代語言影響深遠的語言,不僅僅是掌握一套新的詞匯和語法規則,更是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它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古羅馬世界的窗戶,讓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人們的思想、文化和社會風貌。而書中提及的“英語單詞前後綴的‘前世今生’”,更是讓我看到瞭語言學上的趣味關聯,仿佛能將陌生的拉丁語與我熟悉的英語串聯起來,理解單詞的演變過程,體會詞語背後蘊含的豐富曆史信息。這種“溯源”的感覺,對於喜歡鑽研事物本質的我來說,非常有吸引力。我期待通過這本書,不僅能打下堅實的拉丁語基礎,還能更深入地理解英語詞匯的構成和發展,開啓一段充滿探索和發現的語言學習之旅。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實在太有吸引力瞭,讓我一眼就注意到瞭。我之前學習過一些歐洲語言,總是會發現很多詞匯和拉丁語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但具體到英語單詞中的前後綴,我總是感覺有些模糊。這本書的“英語單詞前後綴的‘前世今生’”這一部分,正是我一直想深入瞭解的。我希望作者能夠清晰地闡釋,例如某個常見的英語前綴,它在拉丁語中的原始含義是什麼,又是如何演變成現在我們熟悉的意義的。同樣,對於後綴,我也希望能有類似的講解。我猜測,這本書會通過大量的例子,來支撐這些講解,讓我能夠直觀地理解。我個人很喜歡這種“追根溯源”的學習方法,它能讓我不僅僅是“知道”一個單詞的意思,更能“理解”它的來龍去脈,從而加深記憶,並且在遇到生詞時,能夠通過分析其構成,猜測其含義。對於初學者來說,這無疑是一項非常有價值的技能。此外,“古典拉丁語基礎語法”部分,我也期望它能夠非常係統地介紹拉丁語的語法結構,為我打下堅實的基礎,讓我能夠更順利地進入拉丁語的學習殿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