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西塞罗曰——古典拉丁语基础语法及英语单词前后缀的“前世今生”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
ISBN号: 9787302485902
《西塞罗曰:古典拉丁语基础语法及英语单词前后缀的“前世今生”》共分为三部分:部分简要介绍拉丁语的词法,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和数词的构成及词形变化;第二部分详细介绍拉丁语的句法,系统性地总结了“格”及各类从句的用法,并通过图表清晰解读介词和时态的意义;第三部分系统介绍拉丁语的构词法,深入解读拉丁语前缀和后缀的意义及复合词的构成,向读者解密拉丁语单词的构建方式及英语派生词的意义。
刘勋,笔名保禄·Paulus,1991年5月28日出生于贵州省兴义市,自幼受其祖父刘世中先生的影响和熏陶,对古典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2009年考入广州大学,大学期间自学拉丁语,毕业后曾利用业余时间开办多期拉丁语初、中、高级网络课程。2015—2016年在罗马慈幼宗座大学(Universitas Pontificia Salesiana)宗座高等拉丁文学院(Pontificium Institutum Altioris Latinitatis)进修拉丁语和古希腊语,现于欧洲一所以拉丁语和古希腊语授课的古典学术机构——维真古典学院(Academia Vivarium Novum)深造。
《西塞罗曰:古典拉丁语基础语法及英语单词前后缀的“前世今生”》是一本综合性拉丁语法参考书。书中详细介绍了拉丁语的词法、句法和构词法,帮助读者清晰地梳理拉丁语法知识。除此之外,《西塞罗曰:古典拉丁语基础语法及英语单词前后缀的“前世今生”》对英语词源学有深入的讲解,帮助读者理解复杂单词的基础结构,并建立英语和拉丁语之间的联系!《西塞罗曰:古典拉丁语基础语法及英语单词前后缀的“前世今生”》既是拉丁语学者的参考教材,也是英语词源爱好者的优选读本。
篇 词形变化(flexūra)
第1章名词(nōmen) 002
1.1名词划分 002
1.2词性辨析 003
1.3名词变格 005
1.3.1变格法 ā-词干(prīma dēclīnātiō) 006
1.3.1.1变格方式 006
1.3.1.2特殊形式 006
1.3.1.3词性例外 007
1.3.1.4希腊名词 007
1.3.2第二变格法 o-词干(secunda dēclīnātiō) 007
1.3.2.1变格方式 007
1.3.2.2特殊形式 010
1.3.2.3词性例外 010
1.3.2.4希腊名词 011
1.3.3第三变格法(tertia dēclīnātiō) 011
1.3.3.1辅音词干 012
1.3.3.1.1塞音词干 012
1.3.3.1.2流音、鼻音词干 013
1.3.3.2s-词干 015
1.3.3.3i-词干 015
1.3.3.4混合词干及辨别方法 017
1.3.3.5长元音或双元音词干 018
1.3.3.6不规则词干 018
1.3.3.7词性辨析 019
1.3.3.8词性例外 020
1.3.3.9希腊名词 021
1.3.3.10归纳总结 021
1.3.4第四变格法 u-词干(quarta dēclīnātiō) 024
1.3.4.1变格方式 024
1.3.4.2特殊形式 025
1.3.4.3词性例外 026
1.3.5第五变格法 ē-词干(quinta dēclīnātiō) 026
1.3.5.1变格方式 026
1.3.5.2特殊形式 027
1.3.5.3词性例外 027
1.4特殊名词 027
1.4.1残缺名词(dēfectīva) 027
1.4.2可变名词(variantia) 029
第2章形容词(adiectīvum) 031
2.1类形容词 031
2.1.1类规则形容词变格 031
2.1.2类特殊形容词变格 033
2.2第二类形容词 034
2.2.1三尾形容词 035
2.2.2二尾形容词 036
2.2.3 一尾形容词 036
2.3特殊形容词 038
2.4形容词比较等级(parātiōnis gradūs adiectīvōrum) 039
2.4.1形容词比较等级的构成 039
2.4.2比较等级不规则的形容词 040
2.4.3残缺形容词 041
2.4.4加magis和maximē的形容词 042
2.4.5不具备比较等级的形容词 042
第3章副词(adverbium) 043
3.1副词原级的构成 043
3.2副词比较等级的构成 043
3.3副词的特殊形式 044
第4章数词(nōmen numerāle) 046
4.1数词分类 046
4.2基数词变格 048
第5章代词(prōnōmen) 050
5.1代词分类 050
5.2人称代词 050
5.3反身代词 051
5.4物主代词 052
5.5指示代词 053
5.6强势代词 054
5.7关系代词 055
5.8疑问代词 056
5.9不定代词 057
第6章动词(verbum) 059
6.1动词的主要部分(partēs prīncipālēs) 059
6.2动词的五大特征 061
6.3动词的变位(coniugātiō) 062
6.3.1esse动词变位 062
6.3.2四种变位法(quattuor coniugātiōnēs) 064
6.3.3人称词尾(dēsinentia persōnae) 064
6.3.4变位规律 065
6.3.4.1主动态变位 065
6.3.4.2被动态变位 068
6.3.4.3分词的构成 070
6.3.4.4动名词、动形词及目的动名词的构成 071
6.3.4.5不定式的构成 071
6.3.5变位法 ā-词干(prīma coniugātiō) 072
6.3.5.1规则变位 072
6.3.5.2特殊类型 074
6.3.6第二变位法 ē-词干(secunda coniugātiō) 075
6.3.6.1规则变位 075
6.3.6.2特殊类型 076
6.3.7第三变位法 e-词干,-ō动词(tertia coniugātiō) 078
6.3.7.1一般变位 078
6.3.7.2常见类型 079
6.3.8第三变位法 i-词干,-iō动词 085
6.3.8.1规则变位 085
6.3.8.2常见类型 086
6.3.9第四变位法 ī-词干(quarta coniugātiō) 087
6.3.9.1规则变位 087
6.3.9.2特殊形式 088
6.3.10异态动词(verbum dēpōnens) 089
6.3.10.1规则变位 089
6.3.10.2特殊形式 093
6.3.11半异态动词(verbum sēmidēpōnens) 095
6.3.12迂回变位(coniugātiō periphrastica) 096
6.3.13不规则动词 097
6.3.13.1posse变位 097
6.3.13.2velle变位 099
6.3.13.3nōlle变位 100
6.3.13.4mālle变位 101
6.3.13.5ferre变位 102
6.3.13.6īre及其复合词变位 103
6.3.13.7fierī变位 105
6.3.13.8edere变位 107
第二篇 句法(syntaxis)
第7章一致原则(concordantia) 110
第8章名词用法 112
8.1主格用法 112
8.2宾格用法 113
8.3属格用法 121
8.4与格用法 129
8.5夺格用法 136
8.5.1分离功能的夺格(ablātīvus sēparātīvus) 136
8.5.2工具功能的夺格(ablātīvus instrūmentālis) 139
8.5.3方位意义的夺格(ablātīvus locātīvus) 145
8.6呼格用法 148
第9章介词(praepositiō)用法 149
9.1介词起源 149
9.2兼有副词功能的介词 149
9.3支配宾格的介词 150
9.4支配夺格的介词 154
9.5支配宾格和夺格的介词 157
9.6方位介词图析 159
第10章形容词用法 160
第11章代词用法 166
第12章动词用法 170
12.1无人称动词及动词的无人称形式 170
12.2动词的独立使用 171
12.3时态用法 171
12.3.1现在时 173
12.3.2未完成时 174
12.3.3将来时 175
12.3.4完成时 176
12.3.5过去完成时 177
12.3.6将来完成时 177
12.3.7书信时态 178
12.3.8时态图析 178
12.4时态一致 (consecūtiō temporum) 179
12.4.1基本时态 180
12.4.2历史时态 181
12.4.3特殊情况 182
12.5语气 184
12.5.1直陈式的特殊用法 184
12.5.2虚拟式的独立用法 185
12.5.3命令式的用法 190
12.5.4不定式用法 192
12.6分词用法 198
12.7动名词和动形词用法 203
12.8目的动名词用法 209
第13章句子(sententia) 211
13.1词序(ordo verbōrum) 211
13.1.1一般规则 211
13.1.2特殊规则 212
13.2句子的种类(genera sententiārum) 215
13.3疑问句 218
13.3.1简单疑问句 218
13.3.1.1一般疑问句 218
13.3.1.2特殊疑问句 221
13.3.1.3设问句 222
13.3.2选择疑问句 222
第14章复合句 224
14.1从句类型(subōrdinātiō prōpositiōnum) 224
14.2状语从句 225
14.2.1目的从句 225
14.2.2结果从句 228
14.2.3时间从句 232
14.2.4原因从句 237
14.2.5条件句 240
14.2.5.1一般条件句 240
14.2.5.2隐含条件句 247
14.2.5.3附带条件从句 248
14.2.5.4比较条件从句 248
14.2.6让步从句 250
14.2.7比较从句 253
14.2.7.1一般比较从句 253
14.2.7.2特殊比较从句 256
14.2.8cum从句 258
14.3定语从句 263
14.3.1关系从句 263
14.3.1.1典型关系从句 263
14.3.1.2非典型关系从句 267
14.4名词从句 269
14.4.1名词性目的或结果从句 269
14.4.1.1特殊动词引导的名词从句 269
14.4.1.2ut引导的名词补充从句 276
14.4.1.3quod引导的补充从句 277
14.4.2间接疑问句 278
14.4.2.1一般间接疑问句 279
14.4.2.2特殊间接疑问句 279
14.4.2.3选择间接疑问句 280
14.4.3间接引语 281
14.4.3.1间接陈述句 282
14.4.3.2间接引语中的疑问句 283
14.4.3.3间接引语中的命令句 283
14.4.3.4间接引语中的条件句 284
14.4.3.5虚拟趋同 288
第15章修辞手法(figūra dīcendī) 290
第16章罗马历(calendārium Rōmānum) 294
第17章古罗马命名法(onomastica Rōmānā antīqua) 299
第三篇 拉丁语构词法(speciēs et figūra verbōrum nōminumque)
第18章词态(speciēs vōcum) 302
18.1综述 302
18.2派生名词 305
18.2.1动词(词根)派生的名词 305
18.2.1.1“施事者”后缀 305
18.2.1.2“行为、结果”后缀 306
18.2.1.3“工具、方式”后缀 309
18.2.1.4“状态、情况”后缀 311
18.2.2形容词派生的名词 311
18.2.2.1“抽象名词”后缀 311
18.2.3名词派生的名词 314
18.2.3.1“公职”后缀 314
18.2.3.2“法律地位”后缀 315
18.2.3.3“行为、机构”后缀 316
18.2.3.4“缺陷”后缀 316
18.2.3.5后裔后缀 317
18.3派生形容词 318
18.3.1动词(词根)派生形容词 318
18.3.1.1“趋向”后缀 318
18.3.1.2“倾向”后缀 319
18.3.1.3“本质、特征”后缀 320
18.3.1.4“潜能”后缀 321
18.3.1.5“固有状态”后缀 323
18.3.1.6“活动关联”后缀 324
18.3.1.7“持续状态”后缀 325
18.3.2名词派生形容词 326
18.3.2.1“充满”后缀 326
18.3.2.2“倾向、特点”后缀 327
18.3.2.3“装备”后缀 327
18.3.2.4“材料”后缀 329
18.3.2.5“归属”后缀 330
18.3.2.6“相关”后缀 333
18.4名词或形容词派生指小词 337
18.5派生动词 340
18.5.1动词(词根)派生动词 340
18.5.1.1“起始动词”后缀 340
18.5.1.2“反复动词”后缀 341
18.5.1.3“愿望动词”后缀 343
18.5.2名词或形容词派生动词 344
18.5.2.1派生变位法动词 344
18.5.2.2派生第二变位法动词 346
18.5.2.3派生第三变位法动词 346
18.5.2.4派生第四变位法动词 346
第19章词貌(figūra vōcum) 348
19.1复合词 348
19.2真复合词 348
19.2.1真复合名词或形容词 348
19.2.2真复合动词 353
19.3伪复合词 354
19.4前缀 355
19.4.1综述 355
19.4.2音变规律 356
19.4.3动词添加前缀 357
19.4.4名词或形容词添加前缀 363
后序(Peroratio) 365
参考书目(Bibliographia) 369
术语索引(Index Grammaticus) 373
我一直觉得,学习拉丁语,就像是在考古现场挖掘宝藏。那些古老的文本,虽然年代久远,却承载着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觉得它很有“文化味道”。“西塞罗曰”这个词,立刻让我联想到了古罗马的辩才和哲思,不知道书中是否会引用一些西塞罗的名言来引出语法点?这会是多么有趣的学习方式!我一直对语言的“生命力”很感兴趣,尤其是像拉丁语这样,虽然不再是日常口语,却深刻影响着世界其他语言的“活化石”。“前世今生”这个概念,让我很好奇书中是如何将拉丁语的“前世”与其对英语等语言的“今生”联系起来的。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枯燥的语法讲解,更能通过鲜活的例子,展示拉丁语的魅力,以及它如何在现代语言中留下痕迹。例如,某个英语单词,它的词根、前缀、后缀,是否都可以在拉丁语中找到渊源?这本书能否像一位向导,带领我穿越历史的长河,揭开这些语言演变的奥秘?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让我在掌握语法的同时,更能感受到语言的生命力和历史厚重感。
评分拿到这本书,第一印象是它的包装很扎实,这对于我这样网购书籍的消费者来说,非常重要。拆开包装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书的排版和字体都很舒适,不会让人产生阅读疲劳。我一直认为,学习古典语言,尤其是拉丁语,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工作。这本书的“基础语法”部分,我期望它能够清晰明了地介绍拉丁语的各个部分,比如名词的格变化、动词的变位等等,这些都是学习拉丁语的基石。我尤其关心它是否能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讲解,避免一开始就抛出过于复杂的概念,让初学者望而却步。而“英语单词前后缀的‘前世今生’”这个部分,则是我对这本书抱有极大期待的另一个原因。我经常在阅读英文文献时,遇到一些看似陌生但又隐约有似曾相识感觉的词汇,如果这本书能通过追溯其拉丁语根源,解释前后缀的演变,那么将极大地帮助我理解和记忆这些词汇,甚至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将古典语言与现代语言学习结合的思路,我觉得非常有创意,也很有实用价值,相信能够帮助我更有效地提升英语阅读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实在太有吸引力了,让我一眼就注意到了。我之前学习过一些欧洲语言,总是会发现很多词汇和拉丁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具体到英语单词中的前后缀,我总是感觉有些模糊。这本书的“英语单词前后缀的‘前世今生’”这一部分,正是我一直想深入了解的。我希望作者能够清晰地阐释,例如某个常见的英语前缀,它在拉丁语中的原始含义是什么,又是如何演变成现在我们熟悉的意义的。同样,对于后缀,我也希望能有类似的讲解。我猜测,这本书会通过大量的例子,来支撑这些讲解,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我个人很喜欢这种“追根溯源”的学习方法,它能让我不仅仅是“知道”一个单词的意思,更能“理解”它的来龙去脉,从而加深记忆,并且在遇到生词时,能够通过分析其构成,猜测其含义。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无疑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技能。此外,“古典拉丁语基础语法”部分,我也期望它能够非常系统地介绍拉丁语的语法结构,为我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能够更顺利地进入拉丁语的学习殿堂。
评分我一直对古典语言情有独钟,总觉得它们蕴含着一种古老而深邃的智慧。看到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西塞罗曰”这几个字,让我立刻觉得它一定不是一本普通的语法书。西塞罗的演讲和著作,我一直很欣赏,如果这本书能将他的语言智慧融入到语法讲解中,那将是一种绝妙的体验。我最感兴趣的是“英语单词前后缀的‘前世今生’”这个部分。我经常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为一些单词的拼写和含义感到困惑,如果这本书能系统地梳理出英语单词前后缀的拉丁语起源,并解释它们意义的演变,那将是极大的帮助。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清晰的逻辑链条,比如,某个常见的英语前缀,它的拉丁语原型是什么,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最终演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同样,对于后缀,我也希望有类似的深入剖析。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大量的例证,让我能够通过具体的词汇,来理解抽象的语言学原理。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拆解”单词,从而更有效地记忆和运用它们,不仅仅是学习拉丁语,更能提升我的英语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评分一直对古老语言充满了好奇,尤其是拉丁语,感觉它像一个古老文明的宝藏,里面藏着无数的智慧和故事。收到这本《包邮 西塞罗曰 古典拉丁语基础语法及英语单词前后缀的“前世今生”》着实让我惊喜,虽然书名很长,但“西塞罗曰”和“前世今生”这些词汇立刻勾起了我的兴趣。我一直觉得,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尤其是像拉丁语这样古老且对现代语言影响深远的语言,不仅仅是掌握一套新的词汇和语法规则,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它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罗马世界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貌。而书中提及的“英语单词前后缀的‘前世今生’”,更是让我看到了语言学上的趣味关联,仿佛能将陌生的拉丁语与我熟悉的英语串联起来,理解单词的演变过程,体会词语背后蕴含的丰富历史信息。这种“溯源”的感觉,对于喜欢钻研事物本质的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我期待通过这本书,不仅能打下坚实的拉丁语基础,还能更深入地理解英语词汇的构成和发展,开启一段充满探索和发现的语言学习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