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6
签名本 我所发现的美国 东方出版社 正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一个人日本人用汉语向中国读者介绍他眼中的美国,这本身就很有意思;而且作者又是加藤嘉一这个 “中国非常有名的日本人”。这位眼光独特的观察家,从国际关系的视角分析中美关系——新型大国关系,以“第三眼”的身份向中国读者介绍我们“看不透”的美国社会。书中介绍的美国学者、政治观察家对当代中国崛起、中国走向何方的看法,真真能让你我有点儿吃惊。
引子 为何赴美
第1 章 查尔斯河畔
第2 章 哈佛大学
第3 章 战略家
第4 章 中国
第5 章 傅高义和福山
第6 章 华盛顿
第7 章 大选
第8 章 民主
第9 章 爱国
第10 章 哈德逊
第11 章 迈阿密
第12 章 “美国人”
尾声 发现“无用”的自己
附录1 在美国,思考中国与世界
附录2 特朗普来了
后记 没有退路,只能向上爬
引子 为何赴美
现在,我已经离开美国,结束了为期三年的访学生活,回到了中国。作为本书的开场白,我就写写为什么要奔往美国,那段仅属于我的、微不足道的历史吧。
我从小喜欢看世界地图,与跑步一样,也是我的爱好。日本的孩子们深受“文武两道”这一儒家精神的熏陶,对我来说,看图是文,跑步是武。一边看地图,一边搜寻美洲大陆在哪里、非洲大陆在哪里;疑惑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在哪里,思考为什么非洲大陆以黑人为主,而在我所生活的日本除了“外国人”以外多是黄种人……世界地图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和世界的关系。
不过,也有无可奈何的成分。
我出生在日本伊豆半岛的农村,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外国以及外国的文化。我们平时在家里也吃汉堡、意大利面、咖喱饭、麻婆豆腐,但我们基本不把它们看作“外国菜”,更多视为“家常菜”。日本人一向或积极或被动地吸收来自海外的制度、技术、文化,但吸收的过程并不是以中央政府宣布战略、动员资源等方式让国民产生强烈的意愿,而是自然而然、自下而上、潜移默化的。所以,在当今的日本社会,无论是制度文化、经营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许多都是从海外进口的,可一旦被日本社会吸收之后,我们就很少有意地去识别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他者的。
初中三年级的时候(1999 年),我终于有机会出国了。对于从小拿着世界地图想象国际格局、渴望出国游学的我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当时我参加了学校的毕业旅行,去澳大利亚待了两周,有10 天是住在布里斯本的寄宿家庭(Home Stay),3天在悉尼住酒店。那是一次让我彻底开阔眼界,进一步产生出国游学冲动的旅行。回到日本后,我下定决心:尽早出国,越早越好。可能与第一次访问的国家是澳大利亚有关,我后来特别想去“白人支配的社会”,算是一种盲目的崇洋媚外吧,现在想来觉得有些惭愧,我(或许也是因为深受日本“主流”社会舆论的影响)无意中把外国理解为西方,外国人理解为白种人,而忽略了其他国家、社会、人种的存在与奋斗。
这一切充分表明当年我在价值观上的盲目性和观念上的局限性。由于我本人的能力和家庭的条件有限,高中毕业后我无法到心目中的“外国”留学。后来,我说服了自己:到一个与众不同的正
在崛起的又不需要花很多钱的国家留学。先这样吧。再加上我高中时的梦想是到联合国工作,当“国际公务员”,所以最好就是到能学习联合国通用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和
汉语的国家。于是,我选择了中国,奔往北京。在此过程中的故事,我曾在其他中文书刊以及中国记者采访我的视频或文字里阐述过,就不重复了。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年我选择中国,前往北京是比较
被动的,甚至不是心甘情愿的。
以上这些铺垫,为的是表达一种心境。我至少从15 岁起,心里就始终暗恋着一个国家:美国。
来到中国之后,我比较快速地适应了中国的生活,从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社会,以及活在当下的中国人身上学到了许多,也受到了很深的刺激。回忆过去,我毫不犹豫地认为,当时选择中国是正确的。但同时心里仍始终惦记着美国,毕竟暗恋过,难以放下。本科毕业之际,我曾想过要不要申请美国的研究生,但由于那时正是我与中国公共舆论联系密切的时期,就决定暂时留下来,一边在中国读研究生,一边继续深化自己与中国公共舆论之间的联系,尽可能地向它们发声。
研究生毕业时,我也想过要不要申请美国的研究生,但由于那时正是我与中国公共舆论联系的“高峰”时期,就决定再次暂时留下来,谋求进一步深化与中国公共舆论之间的关系。
2011 年下半年,我开始为次年的安排做准备。一个是到上海复旦大学讲学,另一个是到美国哈佛大学访学。先确定的是后者,至于前者,到了2012 年才正式定下来。2012 年2 月到7 月,我有幸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担任讲座学者,负责“跨文化传播”这门课程。在上海待了一个学期,2012 年8 月前往美国。对我来说,离开北京,赴任上海时能够确定半年后前往美国是令人欣慰的。
就这样,我终于有机会实现自己小时候的梦想了。虽然比我想象得晚了一些,赴美时我已满28 岁,与理想的境况比,迟了10 年时间。不过,没关系,毕竟可以去了。前方是自幼就梦想的桃花源,甚至乌托邦。珍惜吧,少年。
从离任复旦新闻学院到前往美国,中间有1 个多月的时间。那段时间,我先回了一趟北京,整理了书房的东西(毕竟生活了9 年的城市,许多有形无形的东西需要收拾和整理),然后回日本办签证等手续。
回到家乡伊豆,我开始思索到美国以后,自己应该抱着什么样的目标和状态面对每一天。我总结了三点:其一,好好了解美国社会。美国是传说中的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社会,不去了解美国(不管了解的程度如何),我这一辈子恐怕是不完整的,极端一点说,甚至是白活了。况且,我是在日美结盟的框架内成长起来的一代,日美同盟是日本社会、日本国民能够平安过日子的大前提,因此,不去了解美国,作为一个日本人是不合格的。
签名本 我所发现的美国 东方出版社 正版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签名本 我所发现的美国 东方出版社 正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