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十三五规划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诊断+中药+方剂学 第10版 全套本科中医学第十版图书 中医药入门书籍 穴位解剖与临床应用
本链接包含以下 4 本书籍:(中医学方向)
| 9787513234351 | 中医基础理论--十三五规划 | 38 |
| 9787513234009 | 中医诊断学--十三五规划 | 39 |
| 9787513233835 | 方剂学--十三五规划 | 49 |
| 9787513233712 | 中药学--十三五规划 | 63 |
注意:第十版教材分中医学方向、中药学方向、中西医结合方向,本套书籍均为中医学方向配套用书!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
:38.00元
作者:郑洪新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8月第04版
印刷日期:2016年08月第01次印刷
ISBN:9787513234351
字数:349千字
页数:21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目录:
绪论
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二章 藏象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第四章 经络
第五章 体质
第六章 病因
第七章 病机
第八章 养生与防治原则
主要参考书目
内容介绍:
本书阐释和介绍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病因、病机、防治原则等。本教材的编写内容在上版的基础上作了适度调整:除更新了现代研究进展外.删除或降格了部分临床意义不大的内容,增添了对中医临床有指导意义或与后续课程相接轨的内容,如在五行学说中删除了以五行推断病情轻重的相关内容,降格五行胜复为阅读材料,增添了中土五行及其临床应用;在气的运动部分增添了脏腑之气升降运动的理论渊源和临床应用;在藏象中增添了五脏各精气阴阳的生理作用,作为阅读材料.以与后续课程中医诊断学接轨;在体质中增添了九种体质的判定标准为阅读材料,以利于临床应用等。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中医诊断学
:39.00元
作者:李灿东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7月第04版
印刷日期:2016年07月第01次印刷
ISBN:9787513234009
字数:351千字
页数:21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介绍:
本教材从理论基础、基本理论、基本思维、基本方法构建中医诊断学课程的知识框架,目的是使学习者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概念、中医诊断的原理和原则;掌握望、闻、问、切四诊,以及八纲、病性、病位辨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思维和方法,熟悉医案与病历书写的内容、格式和要求。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中药学
:63.00元
作者:钟赣生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8月第04版
印刷日期:2016年08月第01次印刷
ISBN:9787513233712
字数:777千字
页数:48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介绍:
本教材包括总论、附编、各论、附录几个部分。总论地介绍了中药的基本理论,包括中药、中药学等概念,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的性能是总论的核心,主要阐明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中药治病的机理,重点介绍中药药性理论的主要内容,如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的概念、产生由来、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及如何运用药性理论综合分析、认识、掌握中药的效用;中药的配伍,阐明中药配伍应用的目的、原则及药物“七情”的概念、中药配伍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着重介绍配伍禁忌、证候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等概念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介绍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方剂学(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 等用)
:49.00元
作者:李冀 连建伟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8月第04版
印刷日期:2016年08月第01次印刷
ISBN:9787513233835
字数:514千字
页数:31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介绍:
《方剂学》是中医药院校各必修的基础课程。本书对选收之基础方、代表方及常用方,以辨证论治思想为核心,分析证治机理。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总论,重点介绍方剂的起源与发展、方剂与治法、方剂的分类、方剂的剂型、方剂的煎服法、方剂的组方原则及变化等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下篇各论,依据以法统方的原则,按功用将方剂分为数十种类别,并一一进行介绍。
我拿到这套《中医诊断学》的时候,第一个感觉就是“厚重”,但翻开之后,那种踏实感就油然而生了。诊断学这门课,对于我们医学类的学生来说,绝对是重中之重,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能不能准确判断病情,对症下药。这本书在脉诊和舌诊的讲解上,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细致入微。尤其是对各种脉象的描述,它不仅告诉你这个脉象是什么样的,还配有非常清晰的图解和不同医家的经验总结,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死板的教材,而是在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手把手地传授经验。比如,书中对于“浮脉”的描述,从部位、力度到主病,分析得非常透彻,甚至连“脉体轻虚,如水中浮木”这种形象的比喻都用上了,极大地加深了我的记忆。再来说舌诊,它把舌的望诊部分做得特别到位,从舌质、舌苔的颜色、厚薄、润燥等各个维度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归纳,配合着大量的彩色高清图片,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掌握辨别要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人性化,关键知识点都有高亮或加粗处理,复习的时候一目了然,效率倍增。它真的做到了将深奥的诊断技艺,以最清晰、最系统的方式呈现给每一个求知者,绝对是临床思维养成的绝佳范本。
评分《方剂学》的学习,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它涉及到君臣佐使的配伍艺术,复杂程度远超单味药的认知。这本教材给我的感觉是,它成功地将“艺术”与“科学”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它没有简单地罗列方歌和组成,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一个经典方剂背后的立法依据和配伍思路。我特别喜欢它对“方义”的讲解,作者会详细分析为什么选择这几味药一起使用,它们是如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从而达到整体疗效的。比如,对于一个著名的温里剂,书中会用好几页篇幅来解析其中一味辅药的作用,而不是一笔带过,这种深挖到底的精神,让我对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这本书在对比相似方剂时做得非常出色,它会用表格的形式,清晰地列出A方和B方在主治、组成、功效上的细微差别,这对于我们区分和应用方剂至关重要,避免了混淆。这本书的实例分析也极其丰富,很多都是从历代医案中精选出来的,让理论不再空洞,而是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它教会我的不仅是背诵方剂,更是如何像一位真正的方剂学家那样去思考和组方。
评分这本《中医基础理论》的书,简直是为我们这些中医初学者量身定做的!我刚开始接触中医的时候,光是那些复杂的概念和晦涩难懂的术语就快把我劝退了。但是这本书,它真的是用一种非常直白易懂的方式,把阴阳五行、藏象学说这些核心理论掰开了揉碎了讲给我们听。我特别喜欢它里面的图文并茂的设计,那些精美的插图和表格,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起来,我感觉自己好像一下子就抓住了中医思维的精髓。而且,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还会结合一些临床上的常见病症来解释理论的应用,这对于我们这些想未来从事临床工作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太实用了。我记得有一次为了弄懂“气血津液”的关系,我查了好几本参考书,但总觉得云里雾里的,直到我翻到这本书里关于“气为阳,血为阴”的那一节,瞬间就茅塞顿开。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性也非常强,从最基础的元气讲起,一步步深入到脏腑经络,让我感觉每一步的学习都是扎实而有积累的,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这本书简直是中医殿堂的一块敲门砖,没有它,感觉中医之旅寸步难行。对于任何想系统学习中医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书架上不可或缺的一本“定海神针”。
评分翻开这本《中药学》,我简直惊呆了,这哪是一本教材啊,分明是一部“中药百科全书”!作为一名正在努力啃药性的学生,我最头疼的就是那些动辄几十味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要硬背。但这本书的处理方式实在太高明了。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罗列式”的讲解,而是巧妙地将药物进行了功能分类,比如解表药、清热药等等,让我们可以从整体上去理解某一类药物的共同特点和应用规律。最让我佩服的是,它对每一味重点药材的介绍,都做到了“形、性、功、用”的全面覆盖,而且对炮制方法和配伍禁忌的阐述也极为严谨。我记得我之前对“乌头类”药物的毒性总有些模糊不清,但这本书清晰地解释了“先煎、后下”等不同炮制方法对毒性的影响,让我对中药的安全性有了更深的敬畏之心。此外,书中对药材的来源、产地、性状的描述,也极大地帮助我们建立起对天然药材的感性认识。这本书的知识密度非常高,但由于其清晰的脉络和详尽的解析,让人在吸收大量信息的同时,仍然感到游刃有余。它不仅是学习中药的基础读物,更是未来药师和临床医生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评分这套教材整体来看,作为“十三五规划”的指定用书,其权威性和全面性是毋庸置疑的。它体现出一种面向未来、与时俱进的编写理念。从整体的装帧设计到内文的纸张质量,都透着一股严谨认真的学风,阅读体验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研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所涵盖的内容覆盖了本科中医教育体系的所有核心模块,结构严谨,逻辑清晰,真正做到了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性构建。我感觉自己就像是站在一个非常坚实的地基上开始搭建我的中医知识大厦,每学完一册,我都感觉自己的理论视野都拓宽了一层。它不仅仅是考试的指南针,更是我未来职业生涯中反复查阅、不断学习的宝典。与其他一些零散的参考资料相比,这套书的优势在于它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它确保了学习的路径是科学和高效的,不会让你在学习过程中走任何弯路。购买这套教材,感觉就像是为自己的中医学习生涯锁定了一个高质量的起点和持续进步的阶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