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解密档案中的鲍罗廷—解密档案丛书
:68.00元
作者:张秋实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01013143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该书主要依据俄罗斯解密档案,对鲍罗廷1923年至1927年间在中国与国共两党、与国际和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与国际驻华代表和苏联驻华顾问的复杂关系,进行生动和 系统的描述与研究,对鲍罗廷与国民党的改组、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及次国共合作的建立,鲍罗廷与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国民党对军队的改造,鲍罗廷与孙中山、廖仲恺、胡汉民等的关系,鲍罗廷与广州国民的成立,鲍罗廷与的崛起,鲍罗廷与北伐战争,鲍罗廷与迁都之争,鲍罗廷与武汉国民,鲍罗廷与加拉罕、陈独秀、瞿秋白、张国焘、张太雷、维经斯基、加伦、罗易、汪精卫、唐生智、冯玉祥等人的关系,鲍罗廷与二次北伐、与北伐战争期间的工农群众运动,鲍罗廷关于中国土地问题的主张,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及其经验教训等等,根据档案资料进行分析和研判。作为国际主义运动的活动家,鲍罗廷对灾难深重的中国和进行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国人民怀着特殊的理解和炽热的感情,在中国四年的革命斗争中,他将自己的名字与中国大革命的历史铸刻在一起,他的功绩和错误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位外国的顾问,并渗透到这段历史的方方面面,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
目录
一、走进中国的鲍顾问
1.追随列宁被放逐到美国
2.柯伦泰向他传达列宁的召唤
3.莫斯科世界革命战略的积极践行者
4.斯大林点将:俄共中央对他“三个责成”
5.孙中山迎来国民党的“组织教练员”
二、指导和推动国民党改组
1.“我在广州碰到了什么”
2.指明孙中山面临的主要任务
3.担任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顾问
4.将改组工作推向上海
5.敦促中央贯彻“三大”决议
三、国民党“一大”成功召开的幕后推手
1.打消孙中山利用大会建立全国的念头
2.坚持刷新“一大”宣言的内容
3.统一基调:主持召开党党团会议
4.化解大会宣言被取消的危机
5.列宁遗愿得以实现
四、在国共合作的风口浪尖上
1.来自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的批评
2.国民党右派“弹劾”党
3.建议孙中山成立“政治委员会”
4.“国际联络委员会”引起与陈独秀的冲突
5.在矛盾和冲突的纠结中前行
五、支持和陪同孙中山北上
1.力排众议促孙北上
2.陪同孙中山北行
3.利用“善后会议”的设想落空
4.在孙中山病重和逝世的日子里
5.孙去后,与陈独秀再起争执
六、奉命开辟北方红色基地
1.冯玉祥崛起引起莫斯科的关注
2.打通“红色丝绸之路”的设想
3.奉命再次到张家口会晤冯玉祥
4.南下开封会见岳维峻、孙岳
5.两年后冯玉祥回应的是“礼送出境”
七、重新搭设广州的政治舞台
1.后孙时期广州革命政权面临多重挑战
2.用“遗嘱”和“纪律”统一国民党
3.解决“穿制服的土匪”,统一广东财政
4.指导组建统一的“广州国民”
5.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八、“廖案”后对广东政局重新洗牌
1.黑色820:廖仲恺被刺
2.授权“特别委员会”处理廖案
3.原来刺廖的人也有刺鲍的计划
4.赶走许崇智、胡汉民的幕后推手
5.苦心孤诣的汪、蒋政局形成
九、国民党“二大”前后的尴尬和郁闷
1.活跃商市、澄清“”谣言出智招
2.经营的广州政局被莫斯科“不理解”
3.遭遇西山会议派非法“解雇”
4.对“上海谈判”表示不解并恼火
5.国民党“二大”上的“辞职”与
被“慰留”
十、“三二〇”事件后的妥协与退让
1.赴京向“布勃诺夫使团”汇报
2.“广州的事情很复杂”
3.在京惊闻“三二〇”事件
4.沿着一个巨大“”的线路返粤
5.顺着布勃诺夫的基调行事
十一、在远东局的批评声中北迁
1.违背莫斯科的意愿支持北伐
2.留守广州期间的“联蒋”与“抑蒋”
3.在“迁都”的众说纷纭中一锤定音
4.启动由粤赴鄂的征程
5.邓演达到九江迎鲍罗廷一行
十二、支持“定都”武汉
1.建议设立“武汉临时联席会议”
2.洞悉“改都”南昌的用意
3.“我不是哪个将军的个人顾问”
4.莫斯科不希望他与蒋翻脸
5.武汉掀起反、强党权运动
十三、在莫斯科与国、共关系的交会点上
1.武汉赤都的“鲍公馆”
2.开始介入中央领导工作
3.恶变后“东征”还是“北伐”
4.“首席顾问”遭遇罗易挑战
5.朝令夕改:错在同时追赶两只兔子
十四、关于土地革命思想的嬗变与纠结
1.土地革命思想在不断深入的革命进程中发生嬗变
2.与罗易关于土地问题的冲突被带到五大
3.5月13日:武汉和莫斯科产生两个相互冲突的决定
4.二次北伐的胜利挡不住后方叛将的脚步
5.到底查办谁:是农运过火还是政策倾右
十五、“五月紧急指示”的前前后后
1.罗易向莫斯科报告:中人受鲍罗廷左右
2.莫斯科发来“紧急指示”和补充指示
3.与中央一致认为:莫斯科的指示无法执行
4.中汪毒,罗易无意间酿成大错
5.听莫斯科的,拉住汪精卫
十六、难以为继的国共合作
1.拉冯反蒋的幻想破灭
2.“箱内的草”并不起作用
3.激流中的舵手心中无底
4.无奈之中让工人纠察队主动缴械
5.提出退却提纲,迷途的航船令人担忧
十七、在中国革命转折中回国
1.斯大林发话,和陈独秀没有退路
2.按照莫斯科指示,改组中央
3.新中央点燃武装反抗的革命烈火
4.携瞿秋白上庐山,安排善后
5.夏日的寒冬:怅然离开中国
十八、中国经历惹出送命的大祸
1.理性智慧地应对敌对情绪和审查
2.在对“鲍罗廷路线”的围攻中欲辩无言
3.蔡和森批判“鲍罗廷主义”带来的压力山大
4.为支持朋友宣传中国革命而获“罪”
5.中国人民永远记得鲍罗廷
作者介绍
张秋实,湖北省罗田县人。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1983年获学士学位,1987年获硕士学位。现为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报刊部主任,教授,《湖北行政学院学报》和《党政干部论坛》执行主编。
长期坚持从事中史研究,尤其对党史人物瞿秋白保持浓厚的研究兴趣。已出版《瞿秋白与国际》(独著)、《风雨危楼.在1949》(合著)、《金陵昙梦:李宗仁在1949》(合著)、《邓社会主义制度理论研究》(合著)等著作。在《光明日报》、《中史研究》、《中央党校学报》、《学习时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60余篇。所发论文曾被《新华文摘》转摘和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研究成果曾获全国党校系统科研成果一等奖、第四届张静如中史党建论文二等奖、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有奖征文三等奖。
文摘
序言
我对历史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对那些“关键节点”人物的好奇,那些能够在一场历史巨变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个体,他们的决策、他们的思想,往往能为我们理解宏大的历史叙事提供一个更具体的切入点。鲍罗廷,这个名字在我看来,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他长期在中国活跃,与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以及国共合作的演变紧密相连,但关于他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在解密档案层面,似乎并不像其他一些历史人物那样普遍。因此,看到这本《解密档案中的鲍罗廷》,我立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打开一个宝藏一样,将那些被掩藏在时光深处的原始资料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能够透过鲍罗廷本人的视角,或者他身边人的记录,去重新审视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我想要了解的,不仅仅是他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他为什么这么做?他的动机是什么?他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加立体地理解这位历史人物,以及他与中国革命的深层联系。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第一感觉就是厚重。封面设计虽然简洁,但那种严谨的排版和目录清晰的结构,立刻给人一种专业、扎实的感觉。我一直对近现代史,尤其是中国革命史中的一些关键人物和事件非常感兴趣,而鲍罗廷无疑是其中一个非常独特且重要的人物。他作为苏联派驻国民党的顾问,其身份和所处的时代背景,都充满了研究价值。我特别好奇,这本书是如何从“解密档案”的角度来解读鲍罗廷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国内学术界尚未公开或者不为大众所熟知的史料,让我们能够看到一些更原始、更直接的资料。例如,鲍罗廷与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以及国民党内部的各种派系人物的直接往来记录,他对当时中国政治局势的判断,以及他所提出的政策建议,这些在档案中是如何体现的?通过这些档案,我希望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在国共合作时期,苏联的意图是如何通过鲍罗廷这个人来体现的,以及他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那种泛黄的纸张质感和略显陈旧的字体,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我一直对那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特别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外国友人。鲍罗廷这个名字,我虽然有所耳闻,但总感觉隔着一层模糊的面纱,不够清晰。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解密档案中的鲍罗廷》,并且它属于“解密档案丛书”时,我立刻被它所吸引。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把钥匙,打开那些尘封已久的档案,让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鲍罗廷这个人,了解他与中国革命的联系,以及他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尤其好奇,那些“解密档案”究竟会揭示出哪些 hitherto unknown 的细节,会不会有关于他个人生活、他的思想转变、以及他对当时中国政治格局影响的全新解读?我猜想,这本书一定不会是枯燥的史料堆砌,而会通过详实的档案资料,勾勒出一个生动立体的鲍罗廷形象,也让我们对那段历史有更深刻的认知。
评分我一直是个对历史细节有着强烈追求的读者,尤其是那些能够颠覆传统认知,或者提供全新角度的史料。鲍罗廷这个名字,在很多关于中国革命的书籍中都会提及,但他似乎总是作为一个符号化的存在,他的具体言行、他的真实想法,往往语焉不详。我希望这本《解密档案中的鲍罗廷》能够打破这种模糊性,通过他本人的档案,或者与他相关的重要人物的档案,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更加清晰、更加有血有肉的形象。我非常期待看到那些关于他如何在中国开展工作的具体细节,他的策略,他的挑战,他遇到的困难,以及他如何与中国革命者沟通交流。我猜想,档案里一定会有很多关于他对国民党和共产党内部斗争的观察和分析,这些分析是否准确?是否具有预见性?他的建议对当时的中国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实际影响?我想,这本书应该能够帮助我深入了解,一个外国人在中国革命的早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的存在又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评分说实话,选择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解密档案”这个标签的好奇心。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很多历史事件似乎已经被反复解读,但总觉得少了一些直观的证据,或者说,总有人为的痕迹。我渴望看到那些最原始、未经修饰的记录,那些隐藏在官方叙事背后,更接近真相的声音。鲍罗廷的故事,涉及到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早期合作与分裂,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戏剧性的时期,而他作为苏联的代表,无疑是其中的关键人物。我想知道,在那些被尘封的电报、信件、备忘录里,究竟记录了怎样的谈判、怎样的博弈、怎样的决策过程?这些档案能否帮助我们理解,为何国共合作会走向破裂?鲍罗廷在其中究竟起到了怎样的推动或阻碍作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让我们能够跳出固有的框架,用更客观、更全面的眼光去审视那段历史,去理解那些曾经的恩怨情仇,以及它们对中国今天的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