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互联网+教育:产业平台
定价:49.00元
作者:陈秋晓 武超则 陈滢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1213230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近年来,以互联网 为理念的创新与应用正在渗透到越来越多的行业,教育作为一个传统行业,也毫无例外地经历着变革。本书系统阐述了互联网教育发展历程、构成要素以及影响其发展规律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技术革新、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本书切入自上而下,先从业态供需现状、产业格局及商业模式等宏观层面勾画全景,再至基础模式构造、幼教、K12等细分领域,基于实际发生的数据做出详尽分析,更对移动互联网情景下的教育发展技术做了介绍。本书适合教育从业者、互联网教育行业专业人员和想深入了解互联网教育行业的读者阅读。
目录
1.1 互联网 教育的前世今生 //002
1.2 互联网 教育的构成要素 //009
1.3 政治、文化体制对于互联网 教育产业的影响 //020
2.1 教育产业的供需环境 //027
2.2 互联网 教育产业格局分析 //039
2.3 现有典型的在线教育商业模式 //049
2.4 盈利模式及产业链关系 //059
3.1 互联网 教育市场分析模型构建 //063
3.2 幼教领域市场分析 //068
3.3 K12领域市场分析:K12教育蛋糕巨大,线上渗透率极低 //073
3.4 职业教育:天生适合线上模式,千亿蓝海不可错过 //076
3.5 特殊教育领域或其他市场分析 //084
4.1 运营模式及特点对比 //092
4.2 互联网 教育发展趋势分析//101
5.1 移动学习概述 //106
5.2 中国移动学习市场现状及预测 //112
5.3 几种有前景的移动学习业务 //123
5.4 移动学习带来的巨大冲击 //129
5.5 移动学习的常见误区 //132
5.6 创新教育技术前瞻 //134
6.1 慧科集团:扛旗“智慧科技” //143
6.2 抢滩互联网 尚德机构捷足先登 //168
6.3 跨考教育:以“互联网+”应对“中年危机” //175
7.1 互联网 教育产业面临的机遇 //179
7.2 互联网 教育产业面临的难题与挑战 //199
7.3 互联网 教育产业的发展与未来 //206
作者介绍
?专注于云计算、大数据、教育和信息技术融合、物联网等领域的研究
?在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
?获美国和其他国家40余项
? 2011年'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人才
? 2012年南京市首批'321科技领军人物”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真的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个在教育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一直对如何利用新兴技术来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感到好奇和探索。这本书恰好点燃了我内心深处对“互联网+”教育的渴望。开篇就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教育产业在互联网浪潮下的演变趋势,让我对这个看似模糊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知。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比如一些初创的在线教育平台是如何凭借创新的服务模式迅速占领市场,以及传统教育机构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焕发新的生机。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产业平台”的论述,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系统,教育者、学习者、技术提供商、内容创作者,甚至是家长,都能在这个平台上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书中对用户体验的强调,以及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优化教学内容和学习路径,更是让我受益匪浅。读完之后,我仿佛看到了教育的未来蓝图,充满了无限可能,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在这条道路上继续探索的决心。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是提供信息,更是激发思考,指引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一名对教育科技领域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我一直关注着互联网如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而这本书,特别是它关于“产业平台”的论述,给了我一个全新的理解框架。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一些在线教育平台,而是深入剖析了如何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多方参与的教育生态系统。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用户粘性”和“社区效应”的探讨,如何让学习者在这个平台上产生归属感,并且能够通过互动来共同成长,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前沿和重要。作者还分享了很多关于平台运营的策略,例如如何吸引优质的教育内容生产者,如何有效地进行市场推广,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保障平台的稳定运行。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在学习一门关于教育产业的“孙子兵法”,充满了智慧和策略。它不仅让我了解了“互联网+教育”的现状,更让我看到了它未来的发展潜力。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受,与其说是一次阅读体验,不如说是一次沉浸式的学习之旅。作为一名对教育行业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原本以为“互联网+教育:产业平台”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技术指南,但事实证明我大错特错了。作者用非常接地气的语言,将复杂的概念解释得清清楚楚,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书中对于“平台”的定义和构建逻辑,我用了很长时间去消化和思考。它不仅仅是提供课程的网站,更是一个能够连接所有教育要素,并能持续产生价值的系统。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用户画像”和“个性化学习路径”的设计思路,这让我看到了如何真正将技术应用到每一个学习者的需求上,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读这本书,就像是走进了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教育新世界,充满了新奇和惊喜。它让我对教育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也让我看到了普通人如何参与到这场变革中来。
评分从这本书的结构和内容来看,作者无疑是对“互联网+教育”有着深刻的洞察力。我特别欣赏他对于“产业平台”这个核心概念的定义和延展。在以往的认知中,我们更多地是将互联网视为一种工具,用来传播教育资源,但这本书则将视角提升到了“平台”的高度,强调的是一种生态系统的构建。书中详细阐述了平台在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流程、提升学习效率等方面的作用。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数据驱动”的讨论,作者通过大量案例说明了如何利用大数据来分析学习行为,从而不断迭代和优化教学内容,这对于提升教育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本书不仅适合教育行业的从业者,对于任何对未来教育发展感兴趣的人来说,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互联网+教育”的本质和发展方向。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选题角度非常独到,也切中了当下教育行业最核心的痛点。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在讨论“互联网+教育”如何赋能,但很少有书籍能如此系统地梳理出“产业平台”的概念,并将其与教育深度融合。作者在书中详细阐述了平台化思维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包括如何构建一个开放、协作、共享的教育生态。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价值共创”的部分,它不仅仅是单向的知识传输,而是强调平台如何促成学习者、教育者、内容生产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一个动态发展的学习共同体。书中对不同类型的教育平台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深入的分析,无论是K12在线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还是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都得到了精彩的呈现。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商业模式的探讨,如何让平台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能实现可持续的商业价值,这对于很多教育创业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这本书让我明白,互联网+教育不仅仅是技术的叠加,更是一种产业模式的重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