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边界
作 者: 张维迎,林毅夫 著 定 价: 42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年03月01日 页 数: 301 装 帧: 平装 ISBN: 9787513913829内容简介
张维迎与林毅夫两位经济学家围绕中国产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多次辩论,此次辩论主题聚焦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应该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因话题之与交锋之激烈,引起了靠前几乎所有的主流经济学家与广泛关注。本书辑录了此次大辩论中两位经济学家的主要观点与其他重磅经济学家的相关文章,让读者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去与未来。
●编张维迎、林毅夫关于“产业政策”的讨论张维迎,林毅夫 著
张维迎,现任北京大学发展研究院金光经济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市场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席经济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1999-2006)和院长(2006-2010)。2000年获得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2002年,获得“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8年,选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评选的“改革30年,经济30人”;2011年,因对双轨制价格改革的开创性研究荣获第四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3年,获得网易财经“年度很有影响力经济学家奖”。
林毅夫,北京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1994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发展研究......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公共管理领域的实践者,我发现这本书中关于“公共物品供给”和“政府失灵”的章节,简直是我的案头宝典。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性地将政府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但这本书却非常巧妙地指出了政府干预的成本和潜在的负面效应。作者对“信息不对称”在政府决策链条中如何被放大和利用的分析,让我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许多效率低下的项目有了新的解释框架。我甚至在思考,我们部门过去推行的几项改革措施,是否在无意中跨越了“有效边界”,反而造成了资源浪费。这种能够立刻在实践中找到对应点的理论支撑,是这本书极其强大的地方。它并非高高在上的理论空谈,而是紧密联系着现实世界的运作规律。对于体制内的朋友,我强烈推荐这本书,因为它提供了一套去芜存菁、优化治理的底层逻辑,能让人从根本上理解“什么是真正必要的政府服务”。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封面的设计风格,那种简约又不失深邃的排版,让我想起了一些经典哲学著作的气质。初次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纸张的质感非常好,拿在手上沉甸甸的,这通常是好书的标志之一。我一直很关注国内的经济思想动态,尤其是在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平衡点上,这个领域的探讨往往能折射出社会治理的深层逻辑。这本书的理论框架搭建得相当扎实,从一些基础的经济学公理出发,逐步推导出作者对于政府职能边界的独特见解。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非常擅长用清晰的逻辑链条来阐述复杂的经济现象,很少有那种晦涩难懂的术语堆砌,更多的是一种启发式的引导,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跟随作者的思路进行深入的思考。这不仅仅是一本纯粹的经济学著作,更像是一次对社会契约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哲学对话,非常适合那些不满足于表面现象、渴望探究事物本质的读者。从书的整体氛围来看,它传递出一种理性的、批判性的精神,鼓励读者跳出既有的思维定势,用更开阔的视野去审视我们周围的经济活动和制度安排。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沉浸在这本书里,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非常新鲜的视角来审视“效率”与“公平”这对永恒的矛盾体。不同于那些只谈市场万能论或者政府包办一切的极端观点,作者的论述显得异常的审慎和富有层次感。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讨论历史案例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历史纵深感,他们并非简单地罗列数据,而是将理论模型嵌入到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去检验其适用性。例如,书中对于某种特定历史时期资源错配问题的分析,细致入微,让我对过去的一些经济政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明白了某些看似简单的决策背后蕴含的巨大复杂性。这种对复杂性的接纳,恰恰体现了高水平经济学研究的标志。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解上了一个台阶,不再是人云亦云,而是能够基于一套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去判断政策的潜在影响。对于那些希望提升自己决策能力和战略思维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它教会的不是“应该做什么”,而是“如何思考”才能得出更优的结论。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在我阅读过的同类书籍中算是相当有个人魅力的。它没有那种传统学术论文的冷峻刻板,而是融入了作者们作为社会观察者的敏锐洞察力。读起来更像是和两位深刻的智者进行一场深入的、跨越时空的对话。在探讨一些敏感的社会议题时,作者展现了极高的知识分子风范,既敢于直面争议,又保持了必要的克制和审慎,这一点在当前的环境下尤为可贵。我特别喜欢其中几处对于“激励机制”的探讨,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将抽象的经济原理具象化,比如对“寻租行为”的描述,简直入木三分,让人读后不禁哑然失笑,但也同时感到一丝寒意——这正是好的学术作品所应有的力量:既能启发思考,又能触及现实的痛点。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某种答案,更在于它成功地激发了读者的批判性精神和自我反思的欲望,这比任何既定的结论都要宝贵得多。
评分这本书的译本质量也值得称赞,语言流畅自然,没有生硬的翻译腔,这对于理解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微妙差异至关重要。我注意到,在处理一些核心概念的翻译时,译者似乎做了大量的斟酌和权衡,力求在准确传达原意的同时,使其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比如,对于某些涉及制度经济学的描述,译者选择的词汇既保留了学术的严谨性,又避免了过度晦涩。这让阅读体验保持了一种高度的连贯性,我几乎没有因为语言障碍而停下来查阅资料。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需要慢下来、仔细品味的著作。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快餐读物,而是会成为一本在你书架上,时不时会让你想翻开重温的关键时刻的参考书。它提供给读者的,是一种看待世界的独特且深刻的透镜,让你对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组织的基本原理产生全新的认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