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文化读本(英文版)
定价:98.00元
作者:叶朗,朱良志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5600763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22kg
编辑推荐
1.*同志为这本书写了热情洋溢的序。2.本书通过向国际社会展示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向国际社会展示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3.本书文字明白通畅,有情趣,有韵味,有中国风格。4.本书选了几百幅插图,选图以唯美为标准,封面装帧和版式设计也力求体现中国文化的优雅的品味。
这本书不是一本介绍中国文化简单常识的通俗读物,不是一本中国文化的小百科辞典,更不是一本文化导游手册,而是一本能显示中国文化内在精神和中国人的活生生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态度、审美情趣的文化读物。我们希望这本著作不仅能为外读者提供一种对中国文化的生动的、通俗的介绍,而且能为外读者提供一种对中国文化的新鲜的、有深度的认识。我们认为,只有这种有深度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37章,抓住中国文化中一些有特色的内容和亮点(如四大发明、建筑、绘画、饮食、功夫、围棋),用典型的事例和材料进行具体和深入的介绍,在介绍知识的同时,力求讲出中国文化的精神,讲出中国文化的内在意味,讲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
读者对象为:1.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有中文水平的外国读者;2.在21世纪中华民族将要实现复兴的历史时刻,有志于对我们自己的文化进行重新认识的中国读者。
目录
智慧与信仰
一、孔子的天人之学
天:生命创造之源
仁:从爱父母到爱天地万物
礼:维护社会安定与和谐
追求更有意义与更有价值的人生
二、自然无为的哲学
反者道之动
无为而无不为
不争的哲学
回到“婴儿”状态
三、强调变易的《周易》思想
阴阳是《周易》的基础
《周易》讲变的道理
《周易》的象
四、《孙子兵法》:百代谈兵之祖
充满智慧的战略思想
利用对立因素造“势”
“慎战”的警告
孙子的智慧超出军事领域
五、禅宗的妙悟学说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美从何处寻
显现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六、天坛:对天的敬畏与感恩
天坛中的神
蓝天白云中的天坛
敬畏自然
祈求百姓安康
人与天的交融
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生”的哲学
万物之生意可观
人与万物一体之美
创造与交流
八、诗意的符号:汉字
符号中凝结的思想和历史
有感情的符号
优雅的形体
九、影响文明进程的四大发明
指南针与航海术
造纸术和文明的传播
传播知识的印刷术
:炼丹术带来的发明
十、文明流通的动脉:丝绸之路
时尚品丝绸
开路者张骞
向“西方”开放
龟兹石窟
十一、寻求整体平衡的中医
防病于未然
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穴位和经络
十二、大唐盛世的开放气象
艺术领域的开放
宗教领域的开放
玄奘、义净:学习异质文化的热情
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
十三、郑和下西洋:人类航海史
上的壮举
先进的航海文明
面向海洋的开放心胸
共享太平的愿望
十四、祈求和平的万里长城
和平的愿望
在隔离中融合
长城的“精神”
长城的美
十五、紫禁城的灿烂和威严
一条看不见的龙脉
紫禁城的色彩
树立皇帝的
艺术与美感
十六、音乐:以乐治国与以琴养心
以乐治国
以琴慰藉心灵
十七、青铜器中凝结的精神
神秘的礼器:大盂鼎
飞旋的精神:莲鹤方壶
速度的魅力:马踏飞燕
蜀国的祭器:三星堆青铜器
十八、无声的军阵:秦始皇兵马俑
兵马俑的发现
秦陵地下宫殿
驱使天下的帝王气势
充满生气的彩绘雕塑
十九、佛像:永恒的微笑
莫高窟中观音菩萨的美
麦积山佛像的淡淡笑意
龙门的光明之神
青州佛像的会心微笑
二十、飞舞的线条:书法
舞的节奏
书法如兵法
潇洒的《兰亭集序》
沉着凝重的颜体
二一、水墨画的韵味
无色的世界
形似的造型原则
宋元山水境界
明清以来水墨新创造
二二、唐诗:中国人的千古绝唱
杜甫诗的沉郁之美
李白诗的飘逸之美
王维诗的空灵之美
二三、明清小说:在艺术享受中品味人生
《三国演义》:三国历史的全景画
《水浒传》:英雄人物性格的塑造
《西游记》:孙悟空的英雄主义精神
《红楼梦》:“有情之天下”毁灭的悲剧
二四、作为中国文化“名片”的瓷器
自然天成之美
纯净如青花
含蓄内敛的境界
造型和画意
二五、烟雨迷离中的江南园林
曲径通幽
园林的风神与韵味
石头的意味
空间的美感
二六、京剧:“角儿”的艺术
京剧脸谱的绚烂之美
唱、念、做、打
“虚拟”之妙
“看戏看角儿”
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
二七、绚烂多姿的民间艺术
景泰蓝:闪着宝石光彩的工艺品
年画:渲染过年的热闹气氛
剪纸:剪刀剪出的世界
刺绣:十指下的春风
皮影戏:灯和影的艺术
民俗与风情
二八、《清明上河图》中的城市风情
汴河两岸的风情长卷
北宋的城市文明
普通人的本真的美 
二九、老北京的风情和韵味
老北京的饮食风味
胡同和货声
喧闹的天桥
老北京的庙会
老北京百姓的休闲生活
三十、老上海的现代风情
开放的城市
追求时尚
石库门与弄堂风情
三一、中国服饰的东方神韵
典雅的唐装
旗袍的惊艳
自然本色的蜡染
绚烂的戏剧服饰
三二、中国的美食
中国饮食的地方风味
每个菜名都有一段故事
进餐时的温情气氛
厨师的高超技艺
三三、茶香四溢的人生
喝茶的妙用
品茶的门道
茶与民俗
三四、酒中有深味
酒以成礼
酒融进人的灵魂
抚慰人生
醉来把笔猛如虎
酒与民俗
三五、深巷中的民居
北京四合院
消散的丽江古城
粉墙黛瓦的皖南民居
宁静的水乡西塘
三六、功夫与蹴鞠
天下功夫出少林
圆转流动的太极拳
功夫由心起
蹴鞠屡过飞鸟上
三七、围棋:智慧的游戏
烂柯山的棋局
落子的智慧
和平的游戏
用手来交谈
作者介绍
本书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叶朗、朱良志二位教授执笔。这二位教授都是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哲学、艺术的教学和研究的学者。
叶朗为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教授,曾同时兼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艺术学系三个系的系主任,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哲学会会长。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主要著作有《胸中之竹》、《欲罢不能》、《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国小说美学》、《现代美学体系》(主编)、《中国文化导读》(主编)、《中国历代美学文库》(总主编)等。
朱良志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著作有《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讲》、《生命清供:国画背后的世界》、《石涛研究》、《八大山人研究》、《中国美学十五讲》、《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中国历代美学文库》(副总主编)等。
文摘
序言
对于一本旨在介绍异域文化的读本,最重要的莫过于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呈现方式是否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在这方面,《中国文化读本》英文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的叙述风格非常引人入胜,仿佛在讲述一个个古老而又鲜活的故事,而非枯燥的知识堆砌。作者善于运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中国古代社会的图景,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代,感受着人物的情感与思想。比如,在介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时,作者不仅仅罗列了它们各自的成就,更是着力于展现这些发明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它们对世界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尤其喜欢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部分,那些充满诗意的词句,那些意境深远的画卷,都被作者用一种能够引起共鸣的方式呈现出来。阅读过程中,我不时被其中蕴含的哲学思考所吸引,那些关于“道”、“仁”、“礼”等概念的解读,让我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虽然我并非文化专家,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如同一位睿智的长者,娓娓道来,让我能够从中汲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人文关怀。
评分这本《中国文化读本》英文版,正如其名,的确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户,虽然我的阅读体验尚未完全覆盖书中所有精髓,但初步接触便已让我倍感惊喜。首先,它在内容编排上展现了极高的条理性,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从悠久的历史脉络,到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想,再到渗透日常生活的习俗礼仪,这本书都力图提供一个全面而又不至于过于冗杂的概览。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文化概念时所采用的语言,既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通俗易懂的魅力,使得非中国文化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书中对一些传统节日的介绍,让我对春节、中秋等节日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庆祝活动,而是深入了解其背后蕴含的历史典故和文化意义。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对中国文化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作者似乎很注重文化传承的脉络,会将某个领域的文化现象追溯到其源头,并分析其如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演变和发展,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对中国文化的韧性和生命力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即使只是泛泛而读,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底蕴。
评分初次翻阅《中国文化读本》英文版,我便被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素材所吸引。这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试图去探究中国文化的“魂”,即那些贯穿始终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核。作者在探讨诸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时,没有止步于概念的解释,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例子,比如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中医的养生之道,来阐释这一理念在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中的具体体现。这种“由表及里”的解读方式,让抽象的哲学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中国传统节日背后故事的挖掘,它们不仅仅是节日本身,更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和情感的载体。通过对这些故事的讲述,我仿佛能听到古人的笑语,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盼。此外,书中对中国传统工艺的介绍,例如陶瓷、丝绸、剪纸等,也让我对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精湛技艺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些工艺品不仅仅是物质的呈现,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对美的追求。整体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文化体验,让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不再停留于表面。
评分对于任何渴望深入了解一个国家文化的读者而言,一本优秀的读本应具备以下几个特质:引人入胜的叙事、清晰的逻辑结构、以及能够触及文化灵魂的洞察力。在我初步阅读《中国文化读本》英文版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了这些特质。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灵活,有时如同史诗般宏伟,有时又如家常般亲切,这种多样的表达方式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乐趣。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解释诸如“风水”、“阴阳五行”等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和比喻,它们将这些晦涩的东方哲学原理,变得通俗易懂,甚至能引发读者自身的思考。这本书在介绍中国文学作品时,并非孤立地罗列篇章,而是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分析其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让我得以窥见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例如,在谈到唐诗宋词时,作者不仅仅提及了李白、杜甫等大家,更是深入解读了他们作品中反映的时代精神和个人情怀。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且富有洞察力的窗口,让我得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和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评分这部《中国文化读本》英文版,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前驻足,细细品味其中每一个笔触所蕴含的深意。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作者并非在简单地“翻译”中国的文化,而是试图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去“重塑”这些文化符号,使其能够被更广泛的读者所理解和接受。书中的很多内容,例如关于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尊师重道等传统美德的阐述,都非常具有普适性,但作者又巧妙地赋予了它们独特的中国文化色彩。我注意到,在介绍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时,作者并没有将其简化为简单的权力结构,而是着重于探讨其背后所反映的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以及这些制度如何塑造了中国社会的面貌。这种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融为一体的叙述方式,让整个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变得更加立体和饱满。此外,我还在书中发现了一些关于现代中国文化的篇章,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因为它表明这本书并没有将目光仅仅停留在古代,而是也关注到了中国文化的当下和未来。这种连接古今的视角,让我对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