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菊與刀 |
| 作者 | (美)魯思·本尼迪剋特 |
| 定價 | 35.00元 |
| 齣版社 | 浙江文藝齣版社 |
| ISBN | 9787533945510 |
| 齣版日期 | 2016-06-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32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二戰臨近尾聲的時候,擺在美國眼前的有兩個問題:日本會不會投降?對日本能不能用對德國的辦法? 為瞭製定*後決策,美國動員瞭各方麵的專傢來研究日本,提供資料和意見,其中包括瞭本書作者、人類學傢本尼迪剋特。 美國人或者更多西方人眼裏不可理喻的一些行為,恰是本尼迪剋特用來解析日本文化本質的範本。書名中的“菊”是日本皇室傢徽,“刀”是武士文化的象徵。“菊與刀”的組閤,象徵瞭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如愛美而又黷武,尚禮而又好鬥,喜新而又頑固,服從而又不馴等等)。 本尼迪剋特在二戰結束後寫成《菊與刀》。《菊與刀》共13章:從對戰爭的看法講起,講到明治維新,再分述日本人風俗習慣、道德觀念、一直到怎樣“自我訓練”(修養)和孩子怎樣受教育。全書夾敘夾議,拋開瞭對櫻花、茶道、武士道等煽情描述,更多是對傢庭關係、精神信仰進行白描式的對比,諸如美國人和日本人看待健康、物質、戰爭宣傳、傢族關係等的不同觀念。 《菊與刀》直接影響瞭美國對日政策,美國戰後對日政策的成功也證明瞭《菊與刀》對日本人所做研究的成功。從此,西方對日本文化的研究熱潮也揭開瞭序幕。 |
| 作者簡介 | |
| 魯思·本尼迪剋特 Ruth Benedict 1887.6.5-1948.9.17 齣生於美國紐約 文化人類學傢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曾任美國人類學學會主席 代錶作《菊與刀》被譽為“現代日本學的鼻祖”,曾被三島由紀夫盛贊為“著力闡述日本傳統文化之二元性,在對日本文化深感好奇的西方人中影響力為深厚”。 譯者 何晴 80後,齣生於蘇州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文化人類學博士在讀 已齣版作品: 《1294》 《為她準備的好軀殼》 《我走得很慢,但我從未停下來》 |
| 目錄 | |
| Chapter 01 任務:研究日本 Chapter 02 戰爭中的日本人 Chapter 03 各就其位 Chapter 04 明治維新 Chapter 05 曆史和世界的虧者 Chapter 06 迴報萬分之一 Chapter 07 “難承受”的報答 Chapter 08 洗刷汙名 Chapter 09 人情的範疇 Chapter 10 美德的睏境 Chapter 11 自我約束 Chapter 12 兒童學習 Chapter 13 投降後的日本人 譯後記 |
| 編輯推薦 | |
| 2016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文化人類學博士傾情翻譯影響全球70年的現代日本學鼻祖二戰後美日國際關係史的關鍵文獻1944年,二戰快要結束,日本敗局已定。為瞭製定戰後美國對日本的大政方針,華盛頓委托本尼迪剋特對日本進行研究。這本研究報告經過增添以後,於1946年公開齣版,引起日本各界強烈震動和關注。1951年《菊與刀》被列入日本《現代教養文庫》,至1963年已重印36次。1982年齣版的一本介紹“日本學”名著的書中稱贊《菊與刀》是現代日本學的鼻祖,是文化人類學者研究日本的經典性著作。1995年,《菊與刀》在日本加印101次。1999年,日本一國已超過230萬冊。至今,《菊與刀》已被翻譯成30種語言,銷售逾3000萬冊。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必須說,《正版 菊與刀》是我近幾年來讀過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書籍之一,它徹底改變瞭我對日本民族的認知。我曾一度認為,這個民族的文化充斥著矛盾和難以理解的特質,但這本書卻用一種極為清晰和富有說服力的方式,為我解開瞭這些謎團。作者不僅僅停留在對日本曆史事件的敘述,而是深入挖掘瞭隱藏在這些事件背後的文化邏輯和心理動機。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自我修養”和“社會義務”之間關係的討論,這解釋瞭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為何會如此注重細節、講究規矩,以及他們是如何在個人欲望與集體需求之間找到平衡的。書中對於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社會習俗的解讀,都蘊含著深刻的文化意義,讓我對日本社會有瞭更細緻、更立體的認識。這本書並非一本輕鬆讀物,它需要讀者投入時間和精力去消化和理解,但這種閱讀體驗所帶來的深度和廣度,絕對是無與倫比的。我嚮所有對人類文化、社會心理學有興趣的讀者強烈推薦這本書。
評分一直以來,我對東方文化都抱有一種既好奇又疏離的態度,而《正版 菊與刀》恰恰填補瞭我知識上的空白,並引發瞭我更深層次的思考。這本書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將日本民族的文化特質和行為邏輯呈現在讀者麵前,讓我深刻理解瞭為何日本能在短時間內崛起,又為何會經曆那樣的曆史變遷。書中對於“自我”與“他者”關係的探討尤為精彩,它揭示瞭日本文化中高度強調集體認同和群體歸屬感的根源,以及這種認同如何塑造瞭個體的行為準則和心理狀態。無論是對武士道精神的剖析,還是對現代日本社會中某些獨特現象的解讀,都顯得那麼的貼切和發人深省。我常常會在閱讀過程中停下來,思考書中提齣的觀點,並將其與我所瞭解的其他文化進行對比,這種跨文化的比較讓我更加認識到人類文明的多樣性和獨特性。這本書沒有給我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拋齣瞭更多的問題,引導我去主動探索和思考,這正是優秀作品的魅力所在。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日本文化、曆史或者人類社會學感興趣的朋友們,它一定會給你帶來耳目一新的閱讀體驗。
評分這本《正版 菊與刀》確實是一本讓我迴味無窮的書,雖然我拿到它的時候,我預期它可能會是一本更側重於曆史敘事或者政治分析的著作,但它所呈現齣的深度和廣度卻遠遠超齣瞭我的想象。它更像是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剖析瞭日本這個民族復雜的內心世界,從看似矛盾的“菊”(溫順、精緻、美學)與“刀”(尚武、犧牲、嚴酷)的象徵意象齣發,層層剝繭,深入到日本人的價值觀、道德觀、社會結構乃至於潛意識層麵。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現象,而是通過對大量史料、文學作品、宗教信仰,甚至是日常行為的觀察,構建起一個邏輯嚴謹且充滿洞察力的分析框架。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恥感文化”和“恩義體係”的闡述所吸引,這解釋瞭許多在日本社會中看似難以理解的行為模式,例如那種極緻的責任感和集體主義傾嚮,以及在人際交往中無處不在的等級觀念和對“麵子”的極度重視。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這個民族有瞭前所未有的清晰認知,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大門。這本書絕非一本輕鬆的讀物,它需要讀者帶著批判性思維去細細品味,但這種投入所帶來的收獲,絕對是物超所值的。
評分這本《正版 菊與刀》帶給我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智識上的衝擊和情感上的共鳴。在閱讀之前,我對日本的瞭解僅限於一些錶麵化的新聞報道和影視作品,而這本書則像一座寶藏,嚮我展示瞭日本民族文化中最核心、最深層的特質。我被書中對“名譽”和“罪惡感”的深入剖析深深吸引,這解釋瞭為什麼日本人在麵對錯誤時,有時會錶現齣極端的內省和自我懲罰,有時又會為瞭維護集體的利益而選擇迴避和否認。作者的論證過程嚴謹而富有邏輯,他引用瞭大量的曆史事件、文學作品,甚至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社會現象,來支撐自己的觀點,讓我不得不信服。書中對於不同曆史時期日本社會變遷的描繪,也讓我看到瞭這個民族在麵對外部壓力和內部變革時的適應能力和韌性。這本書讓我對“文化”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衣食住行,更是滲透在個體生命中的一種看不見的強大力量。我會將這本書推薦給所有渴望瞭解真實日本、理解人類文化多樣性的人。
評分我最近讀完的《正版 菊與刀》讓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它真的顛覆瞭我過去對日本民族的刻闆印象。我之前總以為他們是那種非常嚴謹、一絲不苟,但又有些冷漠的民族,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他們內心深處更復雜、更矛盾的一麵。作者通過對日本神道教、佛教以及傳統藝術的細緻梳理,勾勒齣瞭一個與我們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精神世界。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侘寂”美學的描述,那種對不完美、無常和殘缺的欣賞,展現瞭日本人獨特的審美情趣和人生哲學,這讓我感到非常新奇。同時,書中對於戰爭時期日本軍國主義的分析,也讓我看到瞭他們另一麵極端的、充滿犧牲精神的一麵。這種看似對立的特質,在書中得到瞭令人信服的解釋,讓我明白瞭日本民族的復雜性並非難以理解,而是有著其深刻的曆史和文化根源。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日本的書,它更是一本關於人類文明的觀察和反思,讓我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我們自身以及我們所處的社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