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丛书主编:何寄澎
台湾大学中国文学所博士,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主任,现任台湾大学中文系名誉教授、考试院考试委员。并曾任幼狮文化公司总编辑,主持出版《观念史大辞典》、《世界文明史》、《幼狮少年百科全书》等经典作品。研究领域包括唐宋散文、现代散文、中国文学史等,著有《唐宋古文新探》、《北宋的古文运动》、《典范的递承:中国古典诗文论丛》等,并编辑整理了台静农的《中国文学史》。
《当书法成为艺术》作者:周凤五
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教授,曾获*湾“国科会”研究计划杰出研究奖、第55届“教育部”学术奖,研究范围涵括书法艺术、文字学、简帛学、敦煌学、楚文化、中国古典文学、先秦两汉经史、明清绘画史等。
周凤五之父周介夫为张大千关门弟子,素有家学渊源,能写善画,曾在台湾大学开设篆隶习作、先秦书法史、书法及习作等课程,有《楚简文字的书法史意义》等相关文章发表。
目 录绪论
*一章 萌芽与酝酿
第二章 古典的成立
第三章 变古与复古
第四章 中国书法发展的新趋势
附录 中国书法的相关工具与基本知识
前 言中国文化曾经使古典的中国辉煌,而在现在乃至未来的中国,也必然继续具有历久弥新的意义。这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令人迷惑的是,如此优美而博大的文化,何以长久以来竟日趋衰落而黯然无光?是因为人们的轻视与漠视吗?还是由于其他更重要的原因?经过不断的思索、再思索,我们终于获得一个结论。我们认为,中国文化所以渐趋黯淡,是因为从没有人配合着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正确而完整地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给广大的群众。
人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既然无从认识,也无从了解,又如何能奢谈赏爱与肯定?今天中国文化之所以被轻视、漠视,基本而关键的因素正在于此!
知之则当行之,由是我们勇敢地出发了。毕竟,在今天,我们不愁没有文笔优美的专家学者,不愁没有设计优良的美术人才,更不愁没有印刷精美的印刷公司;一切都无虞,所欠的只是“东风”——那双策划、推动整个工作的手而已。以文化为职志的我们,理应来扮演这个角色的!我们战战兢兢地构思着。中国文化的内涵如此辽阔,包蕴万有,思想、文学、艺术、科技、人物、生活……无一不在其中,我们应怎样日积月累而卒底于完整的呈现呢?我们惶恐地思索着。*后,东坡的话给了我们坚定的启示:“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有一天,当我们自觉成绩还满意时,我们或许会停下脚来歇息歇息;而在此之前,我们恒将竭尽心力、无止境地耕耘下去。一步一莲花,我们深自期许着,也有着充分的信心,呈现在您面前的每一本书,都将令您另眼相看,觉得“的确与众不同”。
人要有名字,有意义的工作也要有名字,我们就叫他作“华夏之美”。
“华夏之美”是献给每一个中国人的。
拿到《优雅:当书法成为艺术》这本书,我本来是抱着一种“了解一下”的心态,没想到却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并没有用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语言,将书法的奥秘娓娓道来。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用笔”的讲解,作者通过对不同笔法的细致描述,让我看到了同一个字,在不同的笔法下,竟然能展现出如此截然不同的风貌。他会告诉你,为什么有时候的笔触如此锋利,有时候却又如此圆润。这就像是一个人的性格,同样的情感,在不同的人身上,会展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本书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自己的书写习惯,我开始尝试在写字时,更有意识地去体会笔尖在纸上的触感,去感受墨水在笔尖的流动。虽然我离“优雅”还有很远的距离,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却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专注和愉悦。这本书让我明白,书法不仅仅是写字,更是一种修行,一种与自己内心对话的方式。
评分最近读完《优雅:当书法成为艺术》这本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一直对书法有朦胧的好感,但总觉得它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这本书却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将书法从一种技艺提升到了艺术的层面,让我看到了文字本身蕴含的无限可能。作者的论述角度非常独特,他不是从技术层面去剖析,而是从哲学、美学、甚至心理学的角度去解读。他将每一个笔画比作乐章中的音符,将整幅字画看作一曲无声的交响乐。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气韵生动”的阐述,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书法家如何在笔墨之间注入生命力和情感,让冰冷的文字瞬间活了起来。我记得有段话是这样写的:“笔尖的游走,是灵魂的低语;墨色的浓淡,是情感的起伏。”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墨水在纸上跳跃,字迹在呼吸。这本书也让我开始留意生活中的文字,无论是招牌上的店名,还是书本里的标题,都仿佛有了新的生命。我开始尝试去感受它们的美,去体会其中的匠心。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让我对周围的世界有了更深的感知。
评分《优雅:当书法成为艺术》这本书,简直是一场关于美的盛宴!我虽然对书法了解不多,但作者的文字和书中精选的字帖,足以让我沉醉其中。这本书并没有强迫你学习如何写出漂亮的字,而是引导你去欣赏,去感受书法之美。作者用一种非常诗意的方式,解读了书法中的“力”与“美”,“动”与“静”。他会告诉你,为什么一横能够如此沉稳有力,为什么一撇一捺能够如此灵动飘逸。他会带你穿越时空,去领略古代书法大家们的创作心路历程,去感受他们在一挥而就之时,内心的澎湃与宁静。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留白”的章节,作者解释了为什么看似“空”的部分,却能让整幅作品更加生动,更具意境。这就像生活中的智慧,有时候,不言不语,反而更有力量。这本书也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创造更多的“留白”,让心灵有更多的呼吸空间。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书法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感受美、创造美的生活指南。
评分我最近偶然间翻到了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虽然我不是什么书法大家,但光是书名《优雅:当书法成为艺术》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翻开第一页,我立刻被那些精美的字迹深深吸引了。不仅仅是那些结构严谨、笔画流畅的汉字,更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温润气质,仿佛能让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我尤其喜欢书中有关于不同字体演变的章节,从古朴的甲骨文,到飘逸的行书,再到端庄的楷书,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韵味。作者的文字如同他的笔触一样细腻,他没有生硬地科普那些枯燥的理论,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着每一个笔画背后的故事,每一个字体的灵魂。我常常会想象,在那个没有电脑和手机的年代,人们是如何将情感和思想寄托在一笔一画之中的。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汉字,不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具有生命力和艺术性的载体。我甚至开始尝试用毛笔写一些简单的字,虽然笨拙,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仿佛也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专注和宁静。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窥见了中华传统文化中那份独特的优雅与含蓄。
评分《优雅:当书法成为艺术》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意外的惊喜。我一直觉得书法是一种非常传统、甚至是有些古板的艺术,但这本书却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用一种非常现代、非常富有洞察力的视角,重新解读了书法。他将书法与现代设计、与音乐、甚至与生活哲学联系起来,让我看到了书法在当代社会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节奏感”的论述,作者将书法的笔画、墨迹、字形之间的关系,比作音乐中的节拍和旋律,让人听得懂,也感受得到。他会引导你去发现,为什么一幅字看起来会让人感到舒畅,为什么另一幅字会让人感到紧张。这不仅仅是对美的欣赏,更是一种对事物内在逻辑的理解。这本书也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将这种“优雅”的理念,运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如何更有效地沟通,如何更理性地思考,如何更从容地面对挑战。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书法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活出“优雅”人生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