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6
見識叢書13 哥倫布大交換 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 中信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經典術語“哥倫布大交換”由此書誕生;新舊大陸的物種交換、病菌、文化衝擊,深刻改變人類曆史格局;《帝國主義》作者艾爾弗雷德•剋羅斯比代錶作,啓發《槍炮、病菌與鋼鐵》《1493》《1491》等重要作品的活水源頭。
書名: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見識叢書13)
定價:58.00元
作者:艾爾弗雷德W剋羅斯比
齣版社:中信齣版集團
齣版日期:2018-05
頁碼:280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ISBN:9787508680910
"★ 世界環境史的開拓者、美國曆史學傢、經典名作《帝國主義》作者艾爾弗雷德•剋羅斯比重要代錶作品,開啓環境史新領域,重新解讀人類曆史,自此“哥倫布大交換”成為經典術語;啓發賈雷德•戴濛德名作《槍炮、病菌與鋼鐵》、查爾斯•曼恩名作《1493:物種大交換開創的世界史》和《1491:前哥倫布時代美洲啓示錄》的活水源頭,影響一代又一代讀者的世界曆史認知;
★率先以史視角解讀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所帶來的世界性改變:植物與動物的物種交換、的交叉,以及新舊大陸對彼此文化上造成的多元衝擊等等,詳細闡釋這一曆史重大事件及其影響,並終令“哥倫布大交換”這一經典術語成為幾代讀者的共識;大量而豐富的曆史案例,獨特又富有感情的新視角,鑄就環境史與曆史學的雙料經典;
★美國環境史大傢約翰•麥剋尼爾、美國人類學傢奧托•馮•梅靈等多位學者紛紛推薦!
"
"1492年10 月12日清晨,意大利探險傢哥倫布乘“聖瑪利亞號”航行到美洲大陸,東西兩個半球就此遭遇。
這是歐亞大陸與美洲大陸的相遇,也是舊世界與新世界的相遇。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所帶來的世界性改變,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大,人類曆史不僅在政治、經濟、思想觀念等領域發生重大改變,在環境史上,它更象徵瞭一個重大時刻的開啓:舊大陸和新大陸的植物(馬鈴薯、玉米)、動物(馬、牛)、病菌(梅毒、天花、麻)都發生著交流與互換,極大地改變瞭此後的世界進程。哥倫布遠航引發的變遷是奠定當代世界格局的重要一環,正如作者剋羅斯比所說:“我們這個星球上的生命,從此徹底並永遠地改變瞭。”
1972年,這部史學思潮的經典之作在曆經重重波摺之後終獲齣版,“哥倫布大交換”從此成為經典術語,開啓瞭環境史這一新的研究領域,深遠影響瞭世界曆史研究的方嚮。40多年來,它為一代又一代讀者耳熟能詳,成為我們瞭解500年來人類曆史的上佳之選。
見識叢書(見識城邦齣品):
01《時間地圖:大曆史,130億年前至今》 [美]大衛•剋裏斯蒂安
02《太陽底下的新鮮事:20世紀人與環境的全球互動》 [美]約翰•R. 麥剋尼爾
03《革命的年代:1789—1848》 [英]艾瑞剋•霍布斯鮑姆
04《資本的年代:1848—1875》 [英]艾瑞剋•霍布斯鮑姆
05《帝國的年代:1875—1914》 [英]艾瑞剋•霍布斯鮑姆
06《的年代:1914—1991》 [英]艾瑞剋•霍布斯鮑姆
07《守夜人的鍾聲:我們時代的危機和齣路》 [美]麗貝卡•D. 科斯塔
08《1913,一戰前的世界》 [英]查爾斯•埃默森
09《文明史:人類五韆年文明的傳承與交流》 [法]費爾南•布羅代爾
10《傳:眾生之源》(平裝+精裝) [美]悉達多•穆剋吉
11《一萬年的爆發:文明如何加速人類進化》[美]格雷戈裏•柯剋倫 [美]亨利•哈本丁
12《審問歐洲:二戰時期的閤作、抵抗與報復》 [美]伊斯特萬•迪剋
13《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美]艾爾弗雷德•W. 剋羅斯比
14《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平裝+精裝)[美]雅剋•巴爾贊
15《瘟疫與人》 [美]威廉•麥剋尼爾
16《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史》 [美]威廉•麥剋尼爾
17《奧斯曼帝國的終結:戰爭、革命以及現代中東的誕生,1908—1923》 [美]西恩•麥剋米金
18《科學的誕生:科學革命新史》(平裝+精裝)[美]戴維•伍頓
19《內戰:觀念中的曆史》 [美]大衛•阿米蒂奇
20《第五次開始》 [美]羅伯特•L.凱利
21《人類簡史:從動物到》(精裝) [以色列]赫拉利•尤瓦爾
……後續新品,敬請關注……
"
"30 周年新版前言 以觀點重新解讀曆史
30 周年新版作者序 自大陸冰河融化以來人類的全本演義
初版前言 人類和其環境長遠互動的史實
初版作者序 把人當作一個生物性實體的曆史考察
章 發現新世界
第二章 戰役
第三章 舊世界植物、動物移居新世界
第四章 哥倫布將梅毒帶迴歐洲?
第五章 新世界作為舊世界的農場
第六章 生物多樣性遭破壞
注 釋
參考書目
30 周年新版參考書目
"
"艾爾弗雷德•W. 剋羅斯比(Alfred W. Crosby JR.,1931—2018),世界環境史研究的重要開拓者,美國科學院和芬蘭科學院院士,先後在美國哈佛大學、得剋薩斯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任教,並擔任曆史、地理和美洲研究的榮休。他率先在人類史中加入史這一新視角、新模式,用以瞭解與社會事件,重新解釋人類曆史。
除本書之外,剋羅斯比的經典著作還有《帝國主義:歐洲的生物擴張(900—1900年)》(Ecological Imperialism: The Biological Expansion of Europe, 9001900, 1986)《美國被遺忘的傳染病:1918年流感》(America's Forgotten Pandemic: The Influenza of 1918, 1989)《太陽之子:人類能源史》(Children of the Sun: A History of Humanity's Unappeasable Appetite For Energy, 2006)等,曾榮獲愛默生奬、醫學作傢協會奬、《洛杉磯時報》年度佳圖書等。
"
"
"剋羅斯比提齣的哥倫布大交換概念,價值不在於其完整,而在於他建立瞭一種新的視角、新的模式,用以瞭解與社會事件。許多人都在剋羅斯比這本書中發現瞭新視野,用以審視美洲、拉丁美洲、歐洲、非洲,以及整個世界曆史。它也成為建立環境史領域根基的文本之一,這門學科於 20世紀 70年代在美國開始興起。主流史學傢也漸漸注意到此書,及至 20世紀 90年代,“哥倫布大交換”的觀念,已開始進入好幾本美洲與世界史教科書內。
——知名環境史專傢、美國曆史學會主席J. R. 麥剋尼爾(J. R. McNeill)
剋羅斯比,是特異的社會曆史學傢。他將自己特殊的學術纔能投入一門新的領域,重新檢視哥倫布發現新世界後,人類行事與其周遭環境之間長遠互動的記錄。這門學問,我想可以稱之為“人類醫藥學”史觀史論。身為此學的倡導與闡述者,剋羅斯比以洗練精粹的文筆,嚮我們介紹由生命與生命健康環境更替改變組成的多麵嚮鏈。
——美國人類學傢奧托•馮•梅靈(Otto von Mering)
剋羅斯比把曆史放在地圖之上。他的這一先鋒文本喚醒、啓發和挑戰瞭一代讀者。毫無疑問,隨著全球交流步伐的,《哥倫布大交換》一書將變得更加重要。
——《十六世紀日報》(The Sixteenth Century Journal)
《哥倫布大交換》對美國本土研究、醫學史和世界曆史研究的參考文獻和閱讀書目,做齣瞭開創性的特殊貢獻。
——《圖書館圖書觀察》( Library Bookwatch)
"
"第四章 哥倫布將梅毒帶迴歐洲?
舊世界投之以桃,新世界不遑多讓,也迴報以極多的李。但凡發生於1500年前後數十年間的每一樁重大事件、人物、流行、愚事、聖戰、不幸,文藝復興大哲伊拉斯謨筆下幾乎都曾提及。而當他在世之日,臨到歐洲頭上的所有不幸事件之中,伊拉斯謨認為,恐怖者莫過於那個法國佬病,或稱梅毒。他覺得沒有比這個病更會傳染、更摺磨受害者、更難治愈……或者說,更時髦的瞭!“簡直是一種不像話的子!”他的《對話錄》(Colloquies)中的一個角色嘆道:“真要攤牌比一比,絕不會輸給麻風、象皮病、金錢癬、痛風或須瘡。”
伊拉斯謨那一代的男女,是批見識到梅毒的歐洲人;至少,他們是如此錶示。英格蘭人稱之為“子”的這個惡疾,於15世紀後幾年間如雷電倏然擊來。可是它卻不似其他也是如此突兀而至的疾病,後者往往迅速填滿墓園,然後便隨之遠揚,另擇他日再行歸來齣擊,或永遠不再露麵。反之,梅毒從此駐足不走,與人類世世永遠共同存在。
曆史學者對梅毒有一股特彆的著迷,因為在肆虐人類的所有重要疾病之中,它獨具“曆史性 ”。多數疾病之始,早在人類早記憶之前。隻有梅毒,擁有一個所謂的曆史起始時刻。自 15世紀後 10年以來,不乏有人堅稱:自己幾乎可以確切指齣梅毒現身於世界舞颱的那個時間點,甚至知道來源地所在。“1493年左右,”伊拉斯謨通信對象之一的當代人文主義者鬍滕寫道,“這個汙穢、悲慘的惡疾,開始在眾人中散播瞭。”另一位同時代人、西班牙醫生迪亞斯也錶示同意,認為 1493年是梅毒元年,並錶示 “此病原生之地,來自那座現稱埃斯帕諾拉的島嶼”。哥倫布把它帶瞭迴來,連同玉米和其他美洲新奇事物的樣本。
從16世紀第三個10年起,有關梅毒源始的諸傢理論之中,流行的說法就是這個“哥倫布帶迴說”,可是再流行也擋不住駁斥意見。事實上梅毒源始一事,無疑是所有醫藥史學中爭議大的一個。單單是搜編齣一張完整的相關書單,就要耗上好幾個月的工夫。
直到近數十年之前,關於梅毒齣身之謎,一般隻有兩種普遍為人接受的看法:一是“哥倫布帶迴說 ”,一是完全與之相反的對立理論,認為早在 1493年前,梅毒即已存在於舊世界。如今又齣現單源論說,挑戰鬍滕、迪亞斯及其他哥倫布帶迴派等人士的看法,主張這個梅毒性病隻是一種並發癥狀,屬於一個具有多麵嚮、遍布全世界的密螺鏇體病。但是在我們檢視這個新學說之前,不妨先來探討一下前人的舊說法:到底在 1492年時,大西洋兩岸都已有梅毒,還是隻存在於美洲大陸?
哥倫布登陸美洲之前的舊世界文獻,找不到任何對梅毒證據確鑿的描述。類似的痘描述固然有所發現,卻也可能是在描述麻、疥瘡或其他疾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中國崇奉祖先,隻要有機會便引經據典,卻沒有任何中國作者引述過一如古書所言梅毒雲雲。蓋倫、阿維琴納,還有古代、中古的其他醫學作者,雖然對或抗生學一無所知,卻都極富臨床經驗,描述起疾病的錶象癥狀,功力不下於任何現代醫生。如果某個疾病未曾在他們筆下有所描述,我們或許可以假定:不是此病當年性質有異,就是他們從未見過此病。用這個假定去搜尋像梅毒這一類疾病的記錄,尤稱允當,因為在任何不幸暴露於其魔掌之下的社會裏,它都會蔓延極廣。
舊世界的內科大夫、外科醫生,甚至包括非醫學中人,但凡於16世紀寫過有關梅毒性病一事者,都幾無例外,指稱它是一種新惡疾。我們沒有理由認為他們都錯瞭。從迪亞斯到中國明代傑齣醫學傢汪機的《石山醫案》——西班牙人、日耳曼人、意大利人、埃及人、波斯人、印度人、中國人、日本人——眾口一聲,都錶示之前從未見過梅毒。[4]若說他們在同一個題目上同時錯瞭,實在不太可能。
即使找不到任何記載,直指梅毒是舊世界居民麵對的新疾病,語言現象中卻有足夠證據支持這個看法。它有各式各樣的名稱,而且這些不同名目,卻幾乎都意味著它乃是外邦傳來的惡疾。這些語言事實,都有力地證明梅毒之“新”。意大利人稱它法國佬病,結果這也成為梅毒通行的外號;法蘭西人稱它是那不勒斯癥;英格蘭人則稱它是法國佬病、波爾多病或西班牙佬病;波蘭人稱它是日耳曼癥;俄國人稱它是波蘭佬病,等等。中東人叫它歐洲膿皰,印度人叫它法蘭剋人病(指西歐)。中國人叫它廣州潰瘍(廣州是中西交流的主要港埠)。日本人叫它唐瘡(唐指中國),或者更切題些,葡萄牙佬病。早期眾人賜予梅毒的大名,洋洋灑灑,可以寫滿好幾頁紙。直到 19世紀,意大利名醫弗拉卡斯特羅於16世紀20年代新造的詞“syphilis”1,纔終於變成全球通用的標準定名。
圖4—1 杜勒畫作:《梅毒患者》(1496年)。
圖4—2 梅毒螺鏇體:電子掃描顯微攝影。 Courtesy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梅毒突如其來降臨人間,也可以從它早年初為歐洲人辨識之後所展現的惡性程度上看齣。新疾病的典型發展路綫,通常是初來乍到,來勢極凶、散布極速;接下來的階段,殺傷力漸減。一地人口中弱、容易病倒的成員,連同病原中凶猛的
見識叢書13 哥倫布大交換 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 中信齣版社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希望其他愛書的人小心
評分韆萬不要在中信買書,價格欺詐,欺騙客戶
評分希望其他愛書的人小心
評分希望其他愛書的人小心
評分韆萬不要在中信買書,價格欺詐,欺騙客戶
評分韆萬不要在中信買書,價格欺詐,欺騙客戶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希望其他愛書的人小心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見識叢書13 哥倫布大交換 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 中信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