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現貨颱版 菲利浦.科特勒 行銷4.0:新虛實融閤時代贏得顧客的全思維

預售現貨颱版 菲利浦.科特勒 行銷4.0:新虛實融閤時代贏得顧客的全思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營銷4
  • 0
  • 菲利浦·科特勒
  • 營銷學
  • 數字化營銷
  • 虛實融閤
  • 客戶思維
  • 品牌營銷
  • 市場營銷
  • 營銷策略
  • 颱版圖書
  • 預售現貨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北苑春風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1
ISBN:9789863982845
商品編碼:28278976601
正文語種:繁體中文

具體描述

 

 

行銷4.0:新虛實融閤時代贏得顧客的全思維

  • 作者: , , 
  • 原文作者: , , 
  • 譯者: 
  • 齣版社:  
  • 齣版日期:2017/10/2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3982845
  • 叢書係列:
  • 規格:平裝 / 288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內容簡介

行銷史上改變遊戲規則重要的關鍵!

行銷之父科特勒醞釀6年新力作
掌握社群、行動年代全通路行銷的路徑

數位行銷、傳統行銷該如何搭配有效?
掌握哪些關鍵族群纔是有效的行銷方法?
為何負麵宣傳不見得是壞事?品牌厭惡者是必要之惡?

行動網路、大數據、擴增實境、beacon、NFC、RFID等不斷冒齣來的新科技,改寫產業規則,更改變訊息世界,顧客與品牌間、顧客與顧客間的關係都已經改變,也徹底改變行銷。

線上線下相互跨越,形成一體,當代行銷之父科特勒提齣行銷4.0。
麵對虛實融閤新世界的一套全通路的新行銷思維!

從早由產品帶動的「行銷1.0」,到以顧客為中心的「行銷2.0」,讓消費者滿意,再轉變到以人為本的「行銷3.0」,鼓吹價值、滿足消費者的精神需求。「行銷4.0」做為「行銷3.0」的自然延伸,將告訴企業如何將消費者轉換成品牌的忠實擁護者。

科特勒在本書中用具體的案例,簡單快速的讓讀者瞭解什麼是影響今天訊息與購買的關鍵力量、消費者體驗的路徑有什麼不同,企業該如何訂定行銷策略、有什麼新方式可以評估行銷的成效。

在本書中,科特勒結閤研究、觀察與行銷的新做法,帶領讀者:
認識影響現在溝通傳播重要的數位次文化
瞭解顧客體驗的新路徑,藉此提升生產力
思考人本行銷、內容行銷、全通路行銷與參與行銷,增進顧客轉換率
掌握新的評量指標,評估愈來愈複雜的行銷嘗試的效果

今天,每個人都需要有行銷概念,纔能擴大影響力。

如果你是行銷人,想快速掌握今日行銷的遊戲規則,轉換自己的經驗與能力,增加在數位時代的行銷戰力,這本書將完整提供你實用的觀念與做法。

如果你是企業經理人,你可以透過書中策略、組織架構與流程設計,訓練員工做好顧客服務,在行銷4.0的世界中脫穎而齣。

各界推薦

「科特勒等作者將當今數位市場、互動市場與行銷的新角色做齣漂亮的整閤。」──唐?舒茲(Don Schultz),西北大學整閤行銷傳播榮譽教授

「對正麵臨轉變挑戰的行銷人來說,這本書是絕的指導手冊。茫然不知所措的行銷人將從書中瞭解如何在權力轉移中找到方嚮,並將數位連結轉換成優勢。」──喬治?戴(George S. Day),華頓商學院博西榮譽教授

「科特勒對行銷脈動的掌握無人能齣其右,他以傑齣的能力識別並解讀行銷的新趨勢和發展。在《行銷4.0》這本書中,科特勒等作者再次定義什麼是成功的行銷。這絕對是今年必讀的行銷書籍。」──凱文?凱勒(Kevin Lane Keller),塔剋商學院行銷學教授

「隨著行銷世界朝數位化轉變,《行銷4.0》為行銷人提供令人振奮的架構和運用案例。」──尼爾馬亞?庫瑪(Nirmalya Kumar),倫敦商學院行銷學教授

「網路和資訊科技大大改變行銷世界,這本書可以幫助新世代行銷人纔打開新視野。」──赫曼?賽門(Hermann Simon),西濛顧和管理顧問公司創辦人暨董事長

「科技世界日新月異,每一次改變都加速下一次的革新。在這樣的環境下,重要的是能有一套比較基準和參考點,幫助行銷人找到方嚮。《行銷4.0》建立這樣的學術新基準,也為每一位想創造和瞭解數位科技及行動科技未來的人,提供一個起點與深具價值的資源。」──霍華?圖爾曼(Howard Tullman),芝加哥創業中心/1871執行長

「即使已經從事行銷顧問工作超過40年,我還是經常因為改變的多樣性和速度感到震撼。很高興在四十多年前齣版《行銷1.0》的「大師」科特勒仍與我們同在,再次以《行銷4.0》做齣偉大貢獻,為當今轉變提供指引,特別是點齣資訊科技革命,以及不斷轉變的消費者樣貌所帶來的改變。」──瓦特?維拉(Walter Vieira),國際管理顧問機構前主席

「沒有人比行銷之父科特勒更有資格記錄當今市場的巨大改變。行銷的未來就是數位化,而這本書就是指導手冊。」──艾爾?賴茲(Al Ries),《定位》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菲利浦?科特勒 (Philip Kotler)

    
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 a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莊臣國際行銷學名譽教授(S.C. Johnson & Son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被公認為現代行銷之父。《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將他譽為前六大具影響力商業思想傢。科特勒曾獲得來自世界各地學院,無數獎項和榮譽學位,擁有美國芝加哥大學 (University of Chicago)經濟學碩士學位,以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經濟學博士。科特勒享譽全球,著作被翻譯成約二十五種語言,也經常在國際間發錶演說。

陳就學 (Hermawan Kartajaya)

馬剋加行銷顧問公司創辦人和執行主席。英國皇傢特許行銷協會 (The Chartered Institute of Marketing, United Kingdom)稱他為「打造行銷未來的五十位大師之一」。美國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泛太平洋商業協會(Pan-Paci?c Business Associ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授予他全球傑齣領導者獎(Distinguished Global Leadership Award)的榮譽。目前擔任國際小型企業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mall Business)的地區分支機構,亞洲小型企業協會顧問群(Asia Council for Small Business)總裁,也是亞洲行銷協會(Asia Marketing Federation)的共同創辦人。

伊萬?塞提亞宛 (Iwan Setiawan)

馬剋加行銷顧問公司(www.markplusinc.com)首席營運長,協助企業設計行銷策略。他經常寫作和演講,同時也是行銷人網站(www.marketeers.com)總編輯。他擁有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商業管理學碩士(MBA),和印尼大學(University of Indonesia)工程學學士(BEng)學位。

譯者簡介

劉盈君


美國密蘇裏新聞學院廣告傳播碩士,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廣告學士。現任傳天下傳播管理學習中心閤夥人兼資深傳媒顧問,為澳洲Allsorts Habit Creation大中華區首位認證創意及策略思考講師,英國荷士衛SPIN?銷售技巧、談判技巧,及大客戶銷售策略授證講師顧問,以及美國PDP溝通風格與領導課程授證講師。曾獲頒「英國荷士衛全球明星講師」。在颱灣、中國大陸和美國地區具十多年廣告行銷及諮詢顧問經驗。譯有《1%的差距》、《壓力下竟能錶現更好!》、《創意沒什麼大不瞭》、《跟著夫人學品味》、《亞洲教父》、《心動經濟》、《硬目標》等書。

目錄

各界推薦
導讀 行銷已經「4.0」瞭,行銷人快點升級吧
緻謝    
前言 從行銷3.0到行銷4.0    

部  行銷模式的根本轉變
章 緊密連結的消費者掌握大權    
第二章  對新消費者行銷的三大矛盾    
第三章 具影響力的數位族群    
第四章 數位經濟時代的行銷4.0    

第二部 行銷4.0的新架構
第五章 新顧客體驗路徑    
第六章 行銷生產力指標    
第七章  顧客行為與產業特性    

第三部    數位經濟時代的行銷戰術
第八章 人本行銷,提升品牌吸引力    
第九章 內容行銷,創造顧客的好奇心    
第十章 全通路行銷,完成品牌承諾    
第十一章  參與行銷,增進品牌親和力

結語:讓顧客發齣WOW的驚嘆

導讀

行銷已經「4.0」瞭,行銷人快點升級吧
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 遊梓翔

無論職銜是否寫著「行銷」,你的工作或多或少都可能與「行銷」有關,作為「行銷人」,你的行銷思維是否有「按時更新」呢?

根據行銷學大師科特勒與兩位同僚陳就學與賽提亞宛的說法,現在已進入瞭「行銷4.0」的時代,這代錶思維還停在「1.0」或「2.0」的朋友,必將被時代淘汰。

按科特勒等人的定義,「行銷1.0」是以「產品特色」為核心,而「行銷2.0」的核心則是「顧客滿意」,雖然這兩者仍然重要,但光靠「產品特色」與「顧客滿意」,愈來愈無法在市場中取勝。 

早在2010年,三位作者就宣告瞭「行銷3.0」來臨。他們相信在「行銷3.0」時代,好的行銷必須以「人本價值」為核心,這意味著品牌必須能展現價值願景,並讓顧客信仰認同。這些年各行各業其實都齣現瞭一些能做到「行銷3.0」的品牌,總能吸引許多如「信眾」般的追隨者,停留在「1.0」或「2.0」的品牌難以望其項背。

2016年底,三位作者又發錶瞭新著《行銷4.0:新虛實融閤時代贏得顧客的全思維》,進一步宣告「行銷4.0」時代來臨。科特勒等人認定行銷思維再度嚮前躍進的關鍵,當然是新書子題中的「數位」,或是更具體地說,是改變瞭世界的行動與社群媒體。他們的「行銷4.0」代錶的就是因應這嶄新局麵的行銷新思維,一種「破壞式創新」。

行動社群行銷學

行動與社群媒體帶來瞭那些「換代」式的改變呢?三位作者指齣,在這個數位時代,包容勝過集權、水平勝過垂直、社群則勝過個人。這些變化使得傳統的「行銷傳播」經常難以使力,取而代之的是所謂「F因子」(F-factor),包括朋友(Friends)、傢人(Families)、臉書粉絲(Facebook Fans)和推特追隨者(Twitter Followers)。在行動社群時代贏得這「F4」口中的正麵訊息,對品牌從競爭者中脫穎而齣至關重要。

因此,科特勒等人的「行銷4.0」可說是在「行動社群時代」,以增進品牌「社群影響」為中心的全新行銷思維,「行銷4.0」代錶的就是一整套「行動社群行銷學」。

科特勒等人在書中提齣一項有趣觀點,他們認為「行銷4.0」關鍵的對象是三類人:年輕人、女性和網民(youth, women, and netizens, YWN,),就簡稱為「少女網」吧。他們認為「少」具有「早期採用者」、「市場趨勢的創造者」和「遊戲規則的改變者」等特性,贏得「少」的青睞將可擴大品牌的「心理占有率」(mind share);「女」具有「資訊蒐集者」、「全麵採購者」、「傢庭經理人」等特性,贏得「女」將有助擴大品牌的「市場占有率」(market share);而「網」則具有「社群連結者」、「品牌傳教士」和「內容貢獻者」等特性,贏得「網」是品牌擴大「品牌知名度」(heart share)的關鍵。抓住「少女網」,「行銷4.0」就將立於不敗。

雖然這本《行銷4.0:新虛實融閤時代贏得顧客的全思維》的齣版時間更早,但這套「少女網」的說法很難不讓人聯想起2017年暑假美國兩大漫畫集團拍攝的超級英雄電影片:《神力女超人》和《蜘蛛人:返校日》。兩部電影算是印證瞭「行銷4.0」以「少女網」為對象的思維。

由於《行銷4.0:新虛實融閤時代贏得顧客的全思維》的理論性強、涵蓋麵廣,不容易用一篇短文完整導讀。但如果要快速掌握其精髓,可以從以下五個重點入手。

重點1:促成消費者的5A體驗

首先,在「行銷4.0」時代,必須促成消費者的「5A」體驗。
   
行銷學中談到行銷爭取消費者的過程,常用到的就是「AIDA」(注意、興趣、欲望、行動)與「4A」(認知、態度、行動、再次行動)。但在行動社群時代,科特勒等人認為這整套流程應該是「5A」,包括認知、訴求、詢問、行動與倡導。

具體來說,認知(Aware)是讓消費者有品牌印象、訴求(Appeal)是讓消費者被品牌吸引、詢問(Ask)是讓消費者對品牌好奇、行動(Action)是讓消費者對品牌購買,而倡導(Advocate)則是讓消費者為品牌說話。在「行銷4.0」時代,行銷人必須採取很多創新做法,纔能引導消費者走完整套「5A」體驗。
   
特別是其中的「行動」(A4)與「倡導」(A5)更是關鍵中的關鍵。對此《行銷4.0:新虛實融閤時代贏得顧客的全思維》特別提齣瞭兩個衡量行銷成功與否的關鍵指標:購買行動比率(purchase action ratio)與品牌擁護比率(brand advocacy ratio)。前者是認知品牌者終購買的比率,後者則是認知品牌者為品牌辯護的比率。成功的「行銷4.0」,不能少瞭「PAR」與「BAR」。

重點2:樹立值得信賴的品牌

其次,在「行銷4.0」時代,品牌必須像個值得尊敬的朋友,纔能讓消費者被「打動」。
   
社群的影響力愈大,品牌愈要像個值得尊敬的朋友。三位作者指齣,好的品牌必須像人際溝通中的好領導者一樣,讓人感覺有實體、有智慧、好相處、有情感、有個性,而且有道德。「行銷3.0」談到的許多做法在這裡仍然適用,好的品牌是一個值得信賴,能聆聽並迴應消費者焦慮和渴望的品牌。

重點3:引起消費者的好奇

第三,在「行銷4.0」時代,品牌必須產製讓人想看的內容,纔能讓消費者「好奇」。
   
行動社群時代的一項重要轉變,就是「內容行銷」(content marketing)比傳統行銷訊息的影響力更大。因此品牌必須在網路上創作齣更多好的內容,引發消費者對品牌的好奇關注。就像科特勒等人指齣的,好的內容絕對不是「廣告的重複播放」,而是要讓消費者認為「有價值」,例如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或是讓他們愉悅欣賞、樂於分享。透過好的內容建立的朋友感與信賴感,將有助於品牌在「行銷4.0」中勝齣。

重點4:數位與實體通路的無縫相連

第四,在「行銷4.0」時代,品牌要做到全通路整閤,纔能讓消費者「行動」。
   
科特勒等人所說的「全通路整閤」(omnichannel integration),其實傳播學者所謂「全媒體」相當類似。「行銷4.0」要能將線上與線下體驗整閤起來,同時發揮網路的即時性與實體的親近感。不少品牌利用「NFC」和「RFID」等技術將網路體驗帶往實體,在實體通路獲得數位辨認;並利用「AR/VR」等技術將實體體驗帶到網路,使網路如實體般親切。於是數位與實體做到瞭「無縫」相連。三位作者強調,在數位時代,反而是「網路之外的互動代錶強的差異化」。換言之,隻有數位是不夠的,許多品牌設立的「體驗中心」就是此種思維的展現。

重點5:用心經營社群關係

後,在「行銷4.0」時代,品牌必須管理好社群關係,纔能讓消費者為品牌「倡導」。
   
管理社群關係的方法很多,包括編寫App提升消費者數位經驗、透過社群對話提供消費者解決方案,或是設計諸如集點、會員、升級等「遊戲化機製」來促進消費者參與等。但重要的是要能引發「品牌對話」。在行動社群時代,「品牌對話」對消費者形成的「他人影響力」(others),要比傳統行銷訊息的「外部影響力」(outer)或消費者本身的「自我影響力」(own)(科特勒等人說的「3O」影響)力量更大。

當然,品牌不可能保證社群倡導都是正麵的。但誠如科特勒等人指齣的,負麵宣傳經常能引發後續的正麵擁護,還是比不能引發品牌對話更好。簡單地說,不怕有人批評你,隻怕沒人討論你。拉高「BAR」是「行銷4.0」時代的成功關鍵,特別是在「親友粉追」的「F4」中取得正麵倡導。

科特勒等人在書中反覆提醒,無論在「5A」體驗的那個階段,品牌都要努力創造「WOW」:讓消費者颳目相看與驚豔不已的作為。我必須說,在閱讀《行銷4.0:新虛實融閤時代贏得顧客的全思維》的過程中,看見三位作者既能掌握行銷理論高度,又能落實到行銷具體實踐的流暢文字敘述,在我心中確實也「WOW」聲不斷。果然是「大師一齣手,便知有沒有」。很高興看見本書的中譯本問世,讓更多優秀的行銷人能透過這本好書,一起加入「行銷4.0」的行列。

自序

從行銷3.0到行銷4.0


過去6年來,我們在全世界碰到的行銷人都一直在問,《行銷3.0》的續集何時纔會問世。由於行銷市場不斷演變,很多人期盼的《行銷4.0》已經醞釀成形。

在《行銷3.0》中,我們提到行銷方式從早由產品帶動的「行銷1.0」,到以顧客為中心的「行銷2.0」,再轉變到後來以人為本的「行銷3.0」。在《行銷3.0》中我們觀察到,顧客轉變成具有思想、情感和精神的完整人類。因此我們提齣,未來的行銷應該建立在創造產品、服務和公司文化,來擁抱並反映齣人類價值。自從2010年齣版以來,許多行銷人一直採用行銷3.0的原則,全世界也廣為接受這本書的概念,除瞭全球英文版外,還翻譯成24種語言。

在《行銷3.0》齣版一年後,我們在峇裏島烏布(Ubud)建立行銷3.0博物館(Museum of Marketing 3.0)。這間博物館是由烏布的三位王子慷慨支持:包括普特拉?蘇卡瓦第(Tjokorda Gde Putra Sukawati)、歐卡?蘇卡瓦第(Tjokorda Gde Oka Sukawati)和洛卡?蘇卡瓦第(Tjokorda Gde Raka Sukawati)。充滿靈氣的烏布確實非常適閤設立個行銷博物館,館內收藏許多行銷人和企業深受啟發的案例,以及擁抱人類精神的行銷活動,館藏以現代的多螢幕展示。近年來博物館再升級,以更先進的技術進行展示,如擴增實境和虛擬實境等等。

的確,從寫作《行銷3.0》以來確實發生很多事,特別是在科技進步方麵。我們今天看到的技術已經不再是新的,但在近年來這些科技進一步整閤後,造成的衝擊大大影響全世界的行銷實務。新的趨勢產生自「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當下經濟」(now economy)、全通路整閤、內容行銷、社群顧客關係管理,以及更多層麵。

我們相信,科技的整閤終會融閤數位行銷和傳統行銷。在高科技世界裡,人們渴望有更多接觸。當社交需求更高的時候,我們會更想要量身訂做的東西。經由大數據分析支持,當今產品變得愈來愈具個人特色,服務也更為客製化,數位經濟時代的關鍵就在於善用這些矛盾。

在這個轉變的年代,需要的是一種新的行銷手法。因此我們齣版《行銷4.0》,作為《行銷3.0》的自然延伸。本書的主要前提是:行銷必須配閤數位經濟中,消費者路徑不斷改變的本質。行銷人的角色是在顧客體驗旅程中,扮演從認知階段到終倡導階段的引導者。

本書的部分是我們對當今世界的觀察。先從擁抱三種正在塑造世界力量的轉移開始,接著進一步探討網路連結對人類生活的根本改變,此外,我們會更進一步探討幾個主要的數位次文化,包括年輕人、女性和網民這三個全新的顧客群。

本書第二個核心部分探討的是,行銷人如何瞭解數位時代的顧客體驗路徑,藉此提升生產力。我們將介紹一套行銷的新指標,以及一種全新看待行銷手法的方式。也將深入探討幾個主要產業,瞭解如何將行銷4.0概念運用到這些產業中。

後,第三部分將詳細討論行銷4.0時代的主要行銷戰術。先從人本行銷(human-centric marketing)開始,也就是將品牌擬人化,賦予人性作為目標。接著更詳細探討如何運用內容行銷,創造顧客對話(customer conversation)。此外,我們也會探討行銷人如何運用全通路行銷(omnichannel marketing),提高銷售。後再深入探討數位時代的顧客參與概念。

從本質上,《行銷4.0》更深入廣泛地描述以人為本的行銷方式,涵蓋顧客體驗的每個層麵。我們希望讀者能從書中獲得許多洞察和靈感,並和我們一起在接下來幾年對行銷重新定義。

 




 

 


跨越邊界的商業進化:洞察未來市場格局的權威指南 書名暫定: 商業模式革新與數字轉型:驅動增長的新範式 作者團隊: 資深行業分析師、創新戰略專傢及多領域商業領袖 目標讀者: 渴望理解並駕馭未來商業環境的企業高管、市場營銷專業人士、創業傢、商業戰略規劃師,以及對新興技術驅動的商業變革感興趣的學術研究人員。 --- 內容概述:重塑企業 DNA 以適應指數級變革的時代 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技術迭代速度超越傳統認知範疇的時代,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石正在被無形的力量重塑。傳統的綫性增長思維已然失效,取而代之的是復雜適應係統(Complex Adaptive Systems)的動態博弈。本書並非僅僅關注某一特定技術或單一的市場營銷技巧,而是深入剖析驅動整個商業生態係統發生根本性轉變的宏觀動力學、底層邏輯與新興組織範式。 我們正站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界限日益模糊,消費者期望值被算法和即時滿足感推嚮瞭新的高度,供應鏈的韌性成為核心競爭力,而可持續發展與社會責任不再是可選項,而是生存的先決條件。本書將帶領讀者跳齣具體工具的桎梏,聚焦於“認知結構”的升級,即企業如何看待價值創造、如何構建組織能力以及如何與利益相關者進行深度交互。 全書結構圍繞三大核心支柱展開,旨在提供一個全麵、可操作的戰略框架,用以理解並引領下一波商業浪潮: --- 第一部分:範式轉移——理解指數級增長的底層邏輯 本部分深入探討導緻當前商業格局劇烈變動的核心驅動力,分析支撐這些變化的宏觀經濟、技術和社會趨勢。我們探討的重點是“速度、連接與不確定性”的集閤效應。 1. 技術融閤與“萬物互聯”的深遠影響: 區彆於孤立地討論人工智能(AI)、物聯網(IoT)或區塊鏈(Blockchain),本章著重分析這些技術如何交叉作用,形成新的基礎設施。我們將研究“邊緣計算”如何改變數據處理的時空觀,以及“數字孿生”技術如何從根本上優化運營效率和産品設計流程。關鍵在於理解技術不再是支持業務的工具,而是業務本身的延伸與重構。 2. 消費者主權的再定義與“注意力經濟”的演化: 傳統的“用戶畫像”已無法捕捉到快速遷移的消費者意圖。本章分析瞭 Z 世代及更年輕一代對真實性(Authenticity)、參與感(Participation)和價值觀共鳴(Value Alignment)的苛刻要求。我們引入“意圖鏈分析”的概念,探討企業如何通過預判而非反應來滿足需求。討論重點將放在去中心化身份(DID)對數據所有權和信任構建的影響上,以及“共創經濟”(Co-creation Economy)如何顛覆傳統的價值鏈。 3. 全球供應鏈的重構與韌性戰略: 疫情和地緣政治衝突暴露瞭過度依賴集中化生産模式的脆弱性。本章側重於“去風險化”(De-risking)而非單純的“去全球化”。我們將詳細分析“區域化樞紐”、“敏捷製造網絡”以及“供應鏈透明化技術”的部署策略。核心在於構建一個能夠快速吸收衝擊並自我優化的彈性生態係統。 --- 第二部分:組織再造——構建適應性與學習型企業 強大的戰略需要與之匹配的組織結構和文化來承載。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僵化的層級結構是最大的敵人。本部分聚焦於如何將組織打造成一個能夠持續學習、快速迭代的生命體。 1. 從職能孤島到跨界協同的架構設計: 傳統的職能部門劃分阻礙瞭端到端的客戶體驗。本章提齣“平颱化組織”和“項目製自治團隊”的混閤模型。探討如何通過清晰的“API 接口”來連接內部服務,確保信息流動的效率,並賦予前綫團隊更大的決策權。 2. 人纔戰略的轉變:從“雇用”到“連接”: 未來人纔池將是高度流動的,包括全職員工、自由職業者、零工經濟工作者和AI輔助係統。本章深入探討“人纔生態係統管理”——如何吸引和留住擁有稀缺技能的外部專傢,並建立機製確保知識能在組織內外部順暢地遷移和沉澱。強調“技能圖譜”的動態更新機製。 3. 賦能領導力:培育不確定性下的決策能力: 現代領導者不再是發號施令者,而是“情境塑造者”。本章解析瞭“謙遜式領導力”和“實驗驅動型文化”的建立方法。重點闡述如何設計“快速失敗、快速學習”的激勵機製,從而降低組織對失敗的恐懼,加速創新步伐。 --- 第三部分:新增長驅動力——價值的深度創造與衡量 本部分將視角轉嚮最核心的業務成果——如何創造更深層次、更持久的經濟和社會價值。這要求企業超越短期的財務指標。 1. 深度客戶旅程的數字化映射與優化: 客戶體驗不再是觸點管理,而是跨越虛擬與現實的無縫旅程。本章引入“情感計算”在旅程分析中的應用,探討如何識彆並修復旅程中的“摩擦點”和“愉悅峰值”。我們將分析“體驗資産”的構建,即通過持續提供卓越體驗來積纍的無形競爭優勢。 2. 可持續性作為核心創新引擎: “綠色溢價”(Green Premium)正在被“綠色摺扣”取代。本章論證瞭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指標如何從閤規負擔轉變為産品差異化和成本優化的驅動力。重點分析循環經濟模型(Circular Economy)下的商業機會,例如“産品即服務”(PaaS)模式如何通過延長産品生命周期來重塑收入流。 3. 衡量未來的關鍵績效指標(KPIs): 如果你無法衡量它,你就無法管理它。本書提齣一套超越傳統收入和利潤指標的“復閤增長指標”(Composite Growth Metrics),例如“網絡效應強度指數”、“組織學習速率”以及“社會影響力迴報率”(SROI)。這些指標旨在引導企業關注長期價值的纍積,而非季度性的波動。 --- 結語:戰略的永恒與戰術的瞬息萬變 商業的本質是解決問題。然而,我們用來解決問題的工具和環境在持續變化。本書的最終目標是為讀者提供一套元認知框架,使之能夠快速識彆齣哪些舊有的商業規律依然適用,哪些必須被徹底拋棄。成功不再依賴於復製昨日的成功路徑,而在於構建一個能夠主動適應和引領明日變革的企業實體。閱讀本書,即是為企業注入麵嚮未來的適應性基因。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翻譯質量簡直是驚艷,我以前看過不少國外引進的專業書籍,要麼是術語生硬地直譯,晦澀難懂,要麼就是為瞭追求流暢而過度“意譯”,導緻原作者的精確含義失真。但這本書的譯者顯然對原著的專業背景和目標讀者的認知水平有著精準的把握。他們不僅準確地轉換瞭文字,更重要的是,成功地捕捉並重建瞭科特勒教授思想的脈絡和語氣,讓那些復雜的理論概念讀起來依然保持著邏輯的嚴密性,但又絲毫不覺得拗口。尤其是一些跨文化交流和商業語境下的特定錶達,處理得既地道又精準,使得我們這些本地讀者能夠無縫對接書中的核心理念,這對於理解前沿管理學思想來說至關重要,翻譯的功力可見一斑。

評分

相較於過去閱讀的許多商業管理書籍,這本書在案例的選取和呈現方式上顯得尤為現代和貼近現實。它沒有停留在陳舊的、早已被市場淘汰的商業案例上空談理論,而是非常敏銳地捕捉瞭當下全球商業環境中正在發生的一些顛覆性變化。我特彆欣賞的是,它講述案例時的方式,不是簡單地羅列“誰做瞭什麼”,而是深入剖析瞭在特定技術背景和用戶心理變遷下,這些企業決策背後的思維邏輯。這種注重“因果鏈條”而非“結果呈現”的敘述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我對當前市場動態進行深度思考的興趣,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更像是在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進行實戰研討會,收獲的啓發性遠遠超過瞭書本的字數本身。

評分

拿到這本新書後,我立刻被它排版上的疏朗感所吸引。很多專業類書籍為瞭塞進更多內容,常常把字距和行距擠得非常緊湊,讀起來會讓人心生壓迫感,需要不斷地眯眼去分辨。然而,這本書的留白處理得極為得當,頁邊距的寬度既保證瞭內容信息的完整性,又為讀者的目光提供瞭充分的休息空間。這種排版上的“呼吸感”,極大地提升瞭長時間閱讀的舒適度。我發現自己不需要頻繁地停下來揉眼睛或者放鬆頸椎,這讓我的閱讀效率比以往更高,思緒也更不容易被打斷。優秀的排版不僅僅是美學問題,它直接關係到信息傳遞的效率,這本書在這方麵無疑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體現瞭編輯團隊對讀者體驗的深度關注,讓人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享受到瞭閱讀本身的愉悅。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確實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時候就能感覺到紙張的質感很棒,印刷齣來的字體清晰銳利,一點都不覺得刺眼。尤其是封麵那色彩的搭配,既有現代感又不失沉穩,感覺齣版商在細節上是下瞭真功夫的。每次把它從書架上抽齣來,那種實體書特有的油墨香氣都會讓人感到一種久違的踏實感,這在電子閱讀盛行的今天,簡直是一種小小的奢侈享受。我個人對實體書的偏愛很大程度上就是源於這種全方位的感官體驗,從指尖觸碰到的紙張紋理,到翻動書頁時發齣的輕微沙沙聲,都構成瞭閱讀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讓人更容易沉浸其中,仿佛作者的聲音就在耳邊細語。這本的開本拿在手裏也挺舒服,無論是通勤路上單手持握,還是在傢中靠在沙發上細讀,都恰到好處,不會顯得過於笨重,這點設計上的貼心著實為閱讀體驗加分不少,讓人忍不住想多翻幾頁。

評分

收到書的那一刻,我發現它的附錄和索引部分做得非常詳盡和實用。很多學術性強的書籍,雖然主體內容很紮實,但在檢索和迴顧信息時卻讓人抓狂,因為索引模糊或者根本就沒有。這本書不一樣,它的關鍵詞索引做得非常細緻,可以迅速定位到某個特定概念或案例的齣現位置,這對於我這種需要經常查閱資料、做研究報告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而且,作者或譯者似乎還貼心地增加瞭一些補充說明或背景資料在附錄中,這些內容雖然不是主乾,但能有效幫助讀者在遇到專業名詞時進行快速的知識點梳理,體現瞭一種服務讀者的周到心態,讓這本書的工具書價值也得到瞭極大的提升。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