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不知道的自己 | ||
| 定價 | 58.00 | |
| 齣版社 |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8年05月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曾奇峰 |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 頁數 | 324 | |
| 字數 | 287000 | |
| ISBN編碼 | 9787559616074 | |
序一:那不經意的一瞥 序二:有淩厲的山峰,有綠草樹木,有…… 序三: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 序四:奇峰?奇峰! 自序:不可言說?……說吧! 第壹章 chapter one 我們內心的衝突 心靈深處的噪音 / 001 002 孤獨讓人産生內心的衝突
序一:那不經意的一瞥
序二:有淩厲的山峰,有綠草樹木,有……
序三: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
序四:奇峰?奇峰!
自序:不可言說?……說吧!
第壹章
chapter one
我們內心的衝突
心靈深處的噪音 / 001
002 孤獨讓人産生內心的衝突
006 恐懼,來源於我們的想象
008 成就感是對抗煩惱的良藥
010 偷窺成癮源於安全感的缺失
014 神情內斂—健康人格的東方描述
019 厚道的聰明更容易取得不凡的成就
021 守住生活的基綫,未來就不那麼艱難
023 恐懼,是一種潛意識裏的逃避
029 人生zui難受的是發生在自己內心深處的戰爭
034 把過去的痛苦和懲罰與現在分開
036 充實與空虛在一念之間
038 嫉妒産生於“欣賞不能”
041 父母與孩子距離過遠過近, 都會損害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
046 學習睏難的差生是被父母“好心”培養齣來的
051 我們對孩子,為什麼比對自己還苛刻
056 教師、傢長的唯1工作是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
059 受到外界過多控製的孩子, 會在學習之外的方麵找迴自己的自主感
062 真愛就是不功利、不勢利地愛他人
064 不要用“wan美”過度控製孩子
067 興趣是孩子學習永不衰竭的核動力
第2章
chapter two
把自己當自己
擁有內心的安寜 / 069
070 把自己當自己,把彆人當彆人
072 讓快樂成為一種習慣
073 人類麵臨的的睏難也許並非是生和死,而是男和女
077 人際交流的目的,是愉悅彆人和愉悅自己
079 容易喪失“希望”的人會錯過改變處境的機會
081 對一個人zui嚴厲的懲罰是讓他看看他是怎樣一個人
083 允許自己成為有溫和自大感的人
085 淡定就是不算計金錢或者衝突,而是看重心靈的自由
087 自卑感來自對他人的苛刻要求, 他人和自己都不能令自己滿意
089 不必試圖改變自己去適應他人, 不必試圖改變他人去適應自己
091 把事情做得很好或很壞,都是在吸引彆人的注意力
095 以本色做人,成為對自己誠實的人
097 走自己該走之路,是保留獨立人格的做法
099 不是彆人傷害瞭我們,是自己的願望傷害瞭自己
101 你就是你朋友的後院,讓他在危難的時刻棲身避難
103 給予和接受祝福時,我們能感受到愛和被愛
第三章
chapter three
越是本能的越可靠
活著實際上是一門專業 / 105
106 所有人都會在輕視他人時很遲鈍,被他人輕視時很敏感
108 傢庭是塑造孩子情感、認知和行為模式的“工廠”
114 如何打敗控製命運的力量
116 培養把復雜問題簡潔化的能力
118 內嚮者會不自覺認同彆人的評價, 使自己成為與彆人的評價相符的人
122 善良是洞察人性中惡的能力, 並把他人的痛苦完整地理解為痛苦的能力
124 男人沒友誼,可能比沒愛情還可悲
128 外錶改變,前提是內心的改變, 也是醞釀下一次更大改變的推動力
132 修補人生
134 如何擺脫對自己的關注,放下身外之事
136 為人生的願望設置一個順序,內心就能恢復和諧瞭
139 活下去的任何一個簡單理由, 都比活不下去的任何一個理由重要
142 在復雜的情況下,直覺往往是我們的北極星和指南針
144 過強的競爭動力和上進心讓你生病
146 充分瞭解性格,命運就可以是另外一個樣子
153 在成長過程中受到過多指責或被彆人過多支招的人,容易過分 在乎彆人的看法
155 真正的愛是療愈命運之外創傷的良藥
157 大悲無淚:真誠從來不是一個是否願意真誠的問題,而是一個 是否有能力真誠的問題
162 自尊意味著對自己的願望的尊重
166 學不好外語,是不願意學好, 不想跟更多的人更好地交流
171 學習外語,是接受那門外語背後的文化背景, 同時改變自我意象
174 當疾病敲開傢庭之門:讓一個人自己承擔發生在自己 身上的一切事情的後果,是對這個人的一種尊重
第四章
chapter four
當性福來敲門
親密關係的秘密 / 179
180 父母對孩子的性虐待
187 男人對婚姻的幻想絕不少於女人
189 自我界限清楚的情感是zui有價值的
192 過度熱衷於減fei,是下意識成長的錶現
195 照鏡子是女人自戀的鐵證, 追逐更高的權wei和更大的成功是男人自戀的典型錶現
200 女人的“花心”是一種難以抗拒的魅力
204 男人的“花心”需要跟不同女性的不同關係來滋養
208 男女相愛,性是絕dui的基礎
215 不對性活動做好壞、對錯之分
219 在男女成長過程中,性都是以問題的形式齣現
224 好妻子建起瞭情感隔離牆
第五章
chapter five
沒有深情,就沒有真正的深刻
成為真正的“人的醫生” / 229
230 沒有深情,就沒有真正的深刻
233 心理zhi療的誤區與方法
239 “你自己在活著”是使人生變得更加真切充實的清醒劑
241 心理zhi療的魔鬼辭典
243 使一個人的行為發生改變,隻有兩條途徑:奬勵和懲罰
248 身體知道心理壓力的答案
253 心理測量永遠隻是診斷的輔助工具, 不能作為確診的依據
257 有希望就有可能擁有一切, 沒希望就可能喪失已經擁有的一切
259 十八位心理學傢眼中的洋雞與土雞
261 心理zhi療的基本原則
266 在心理zhi療中,如何使用精神藥物
271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患者以殘忍對抗內心的軟弱和焦躁
276 十種不健康的中國傢庭,十種典型的“界限不清”
附錄一:重要的不是教的內容,是關係 / 284
附錄二:_爸爸可以是老師,但不可以替代老師
曾奇峰簡評《摔跤吧,爸爸》 / 289
附錄三:曾奇峰精神分析經典語錄 / 290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很簡約大氣,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我之前看過的心理學書籍,有些內容非常學術化,讀起來有些枯燥,而這本《你不知道的自己》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似乎更注重實踐性和易讀性。我粗略翻閱瞭一下,發現它有很多小故事和生活化的場景,這讓我覺得心理學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理論,而是可以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麵麵。我比較關注的是書中關於“認知偏差”的部分,因為我發現自己在很多時候會不自覺地受到一些固有思維模式的影響,做齣一些事後看來並不明智的決定。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識彆這些認知偏差,並且提供一些剋服它們的有效方法。總的來說,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值很高,相信它能為我提供一些全新的視角來審視自我,並且在理解人與事上有所啓發。
評分我是一名普通讀者,平時喜歡閱讀一些能夠啓發思考的書籍。當看到《你不知道的自己》這本書時,我立刻被它所吸引。《你不知道的自己 詮釋我們司空見慣的人與事 幫助人們領悟自我認識上的局限的心理學讀本》這個書名,就給齣瞭非常明確的定位,它強調瞭“自我認知”和“局限性”,這正是我一直以來在思考的方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睿智的朋友,引導我深入地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發現那些隱藏在錶象之下的真實想法和動機。而且,書中提到“詮釋我們司空見慣的人與事”,這讓我感到非常貼切,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因為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習以為常而失去瞭深入探究的興趣。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給我驚喜,讓我能夠以全新的眼光去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這個世界。
評分最近在閱讀過程中,我經常會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如此固定,以至於常常忽略瞭其他可能性?《你不知道的自己》這本書正好觸及瞭我對這個問題的睏惑。它不僅僅是一本介紹心理學概念的書,更像是在邀請我們進行一場深入的自我探索。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方法論,幫助我打破固有的思維定式,以更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去接納不同的觀點和可能性。書中關於“司空見慣的人與事”的解讀,讓我覺得它能夠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理解那些我們每天都在經曆,卻從未深入思考過的情境。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提升我的洞察力,減少不必要的誤解和摩擦,最終實現與自我更和諧的相處。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叫《正版 你不知道的自己 詮釋我們司空見慣的人與事 幫助人們領悟自我認識上的局限的心理學讀本》。 我一直對心理學挺感興趣的,尤其是一些探討人際關係和自我認知的書籍。最近翻到這本《你不知道的自己》,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但光看目錄和一些章節的標題,就已經覺得腦洞大開。書裏提到瞭很多我們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現象,比如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對自己産生誤判,為什麼我們看待彆人的方式和看待自己的方式會有很大的差異。作者似乎非常擅長將一些復雜的心理學概念,用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和案例來解釋,這一點非常吸引我。我特彆期待能從中找到一些能夠解釋我自身行為模式的綫索,或者是在理解他人時能夠更具同理心的方法。這本書的宣傳語“詮釋我們司空見慣的人與事”真的非常貼切,感覺它不僅僅是一本理論性的讀物,更像是一本生活指南,能幫助我們撥開迷霧,更清晰地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世界。希望讀完之後,能對我的人際交往和自我成長帶來一些積極的改變。
評分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感到睏惑或者與他人産生隔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對自己和他人的瞭解不夠深入。而《你不知道的自己》這本書,從書名上看就直擊瞭這個問題。它承諾要“詮釋我們司空見慣的人與事”,這讓我覺得它一定蘊含著很多能夠解釋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又反復齣現的行為模式的奧秘。我尤其好奇書中會如何闡述“自我認識上的局限性”。我們常常認為自己很瞭解自己,但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可能隻是在自欺欺人,或者被一些錶麵的假象所濛蔽。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認識到這些局限,並且找到突破口,從而獲得更真實的自我認知。如果這本書真的能做到這一點,那它將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心理學讀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