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财务会计学(第10版)(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育部推荐教材)
ISBN:9787-300-257617
出版日期:2018-05-15
开本:16
作者:主编 戴德明 林钢 赵西卜
定价:46.00元
装帧: 平装
字数:580千字
本书着眼于全面系统地阐释财务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围绕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展开,充分体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税法的zui新修订。对于各类经济事项,本书介绍了可供选择的不同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本书自首次出版以来,历经9次修订,先后成为教育部推荐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并两次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较好地适应了财务会计的教学需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为了在教材中较为准确地体现修订后的与金融工具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收入准则的相关规定,本次修订采用面对面反复交流与沟通的方式,从章内结构的调整到具体内容的安排,甚至某句话的表述、某个词的使用,都经过多次现场讨论和交流。修订稿初稿完成后,又采用集体统稿、交叉检查的方式,查找问题,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与第9版相比,第10版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1. 按照新的增值税税率改写了有关内容。 
2. 按照2017年新修订的与金融工具相关的会计准则,全面改写第4章金融资产(上)和第5章金融资产(下)。 
3. 第7章和第8章中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出售净损益计入资产处置损益。 
4. 按照修订后的收入准则改写了第12章收入。 
5. 按照财政部《关于修订印发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的规定,改写了第13章财务报表,并按照新的增值税税率调整例题数据。 
戴德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北京审计学会副会长,《会计研究》编辑委员会委员。2014年入选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2004年入选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教材多部。主要讲授课程:财务会计学、高级会计学、会计理论。 
林 钢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中国人民大学财务处处长、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管理处处长,兼任中国人民大学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总经理。主要研究领域: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成本会计、责任会计;主要讲授: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责任会计学等。 
赵西卜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兼任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2016年入选“会计名家培养工程”。在《会计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教材多部。主要讲授课程:初级会计学、财务会计学、高级会计学、会计准则理论与实务、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专题等。
第1章 总论 
1.1 企业财务会计的性质 
1.2 企业会计准则 
1.3 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1.4 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 
1.5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第2章 货币资金 
2.1 货币资金概述 
2.2 库存现金 
2.3 银行存款 
2.4 其他货币资金 
2.5 货币资金在财务报表上的列示 
第3章 存货 
3.1 存货及其初始确认和计量 
3.2 存货的取得和发出 
3.3 存货期末计价 
3.4 存货清查 
第4章 金融资产(上) 
4.1 金融资产及其分类 
4.2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应收款项 
4.3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第5章 金融资产(下) 
5.1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长期债权投资 
5.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5.3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第6章 长期股权投资 
6.1 长期股权投资概述 
6.2 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 
6.3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 
6.4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 
6.5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6.6 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 
6.7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的转换 
第7章 固定资产 
7.1 固定资产概述 
7.2 固定资产的取得 
7.3 固定资产折旧 
7.4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7.5 固定资产的清理 
7.6 固定资产的减值及报表列示 
第8章 无形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 
8.1 无形资产 
8.2 投资性房地产 
第9章 流动负债 
9.1 流动负债的性质、分类与计价 
9.2 短期借款 
9.3 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 
9.4 应付职工薪酬 
9.5 应交税费 
9.6 其他应付款与预收账款 
第10章 非流动负债 
10.1 非流动负债概述 
10.2 长期借款 
10.3 应付债券 
10.4 可转换债券 
10.5 长期应付款 
10.6 预计负债 
10.7 借款费用资本化 
第11章 所有者权益 
11.1 所有者权益概述 
11.2 实收资本(或股本)与其他权益工具 
11.3 资本公积 
11.4 其他综合收益 
11.5 库存股 
11.6 留存收益 
第12章 收入、费用与利润 
12.1 收入、费用与利润概述 
12.2 利润总额的形成 
12.3 所得税费用 
12.4 净利润及其分配 
第13章 财务报表 
13.1 财务报表概述 
13.2 资产负债表 
13.3 利润表与综合收益表 
13.4 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编制举例 
13.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3.6 现金流量表 
13.7 附注 
第14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14.1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 
14.2 调整事项 
14.3 非调整事项 
这本《审计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其对审计执业道德和职业判断的强调。我一直认为审计工作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一门艺术,而这本书则将这种艺术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它并没有局限于审计程序和技术方法的罗列,而是深刻地阐述了审计工作的核心——独立性、客观性和专业怀疑。书中关于审计风险和内部控制的章节写得非常到位,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了不当的审计判断是如何导致重大审计失败的,以及如何通过建立和识别有效的内部控制来降低审计风险。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章节,它展示了现代审计如何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又警示我们技术只是工具,最终的判断仍然需要审计师的专业智慧。在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被书中提出的伦理困境所触动,例如在面对客户压力和审计压力时,如何坚守职业操守。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一个优秀的审计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高尚的职业品德和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力。它让我对审计这一职业有了全新的敬畏感。
评分不得不说,《战略成本管理》这本书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感觉每一页都蕴含着深刻的洞见。我之前对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一直有些模糊,以为就是比传统成本管理更进一层,但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它的视野要宽广得多,它将成本管理置于企业整体战略的框架下进行考量,强调的是如何通过成本的有效管理来构建和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书中关于价值链分析的章节尤其令我印象深刻,作者通过大量案例,展示了企业如何识别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如何在这些环节上进行成本的创新和差异化,从而实现超越竞争对手的价值创造。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战略成本驱动因素”的论述所吸引,它提醒我们不能仅仅关注那些显性的、易于度量的成本,更要深入挖掘那些影响成本的深层次的、战略性的因素。例如,在讨论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时,书中并没有停留在材料成本上,而是强调了设计对生产过程、营销渠道、售后服务等环节成本的深远影响。这种全局观和战略性思考,是我在其他管理会计书籍中很少看到的。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成本管理并非仅仅是“省钱”,而是“用智慧去创造价值”。
评分《税法》这本书,可以说是我在税务知识领域的一次“醍醐灌顶”。我之前总觉得税法枯燥乏味,而且变化多端,难以掌握,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它其实有着内在的逻辑和体系。作者用一种非常清晰且富有条理的方式,将税法中看似纷繁复杂的规定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税收筹划”的章节,它不仅仅是讲解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更是引导我们从战略的高度去思考如何合法合规地降低企业的税负,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书中通过大量的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在不同类型的交易中运用税收筹划的技巧,例如如何合理选择纳税主体、如何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等等。这些案例都非常有借鉴意义,让我对税法不再感到畏惧,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可以主动利用的工具。此外,书中对于不同税种的讲解也十分透彻,例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作者都详细分析了其征税依据、计税方法、申报缴纳流程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本书让我明白,税法并非高高在上的规则,而是与企业经营息息相关的“游戏规则”,掌握它,就能更好地规避风险,抓住机遇。
评分《高级财务会计》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直观感受就是其严谨性和深度。对于想要深入理解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剂良药。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而是直接切入到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并且将一些最具挑战性的概念进行了解构和阐释。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收入确认和租赁会计的章节,这部分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最容易引起争议和出现问题的。作者通过对相关会计准则的详细解读,并结合大量的实务案例,将复杂的规则梳理得条理清晰,易于理解。例如,在讲解收入确认时,书中详细阐述了“五步法”的应用,并分析了不同行业在收入确认方面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比如售后返租、合同变更等。这些内容对于我在处理实际工作中的复杂交易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此外,书中对于合并报表、金融工具等章节的讲解也同样深入,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计算,更是引导你去理解这些会计处理背后的经济实质和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影响。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高强度的“思维体操”,让我对财务会计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这本《现代管理会计》真的刷新了我对管理会计的认知,读起来就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的管理顾问在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将复杂的概念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清晰的逻辑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成本控制和决策分析的部分,作者并非空泛地阐述方法,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给出了极具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举个例子,书中在讲到“作业成本法”时,没有止步于其原理介绍,而是详细展示了如何通过识别关键作业、分配资源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最终实现更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我之前一直觉得成本核算很枯燥,但读完这部分,我才真正体会到成本数据背后蕴含的巨大价值,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盈利能力。此外,书中对于预算编制和绩效评价的章节也写得相当精彩,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做预算,更是引导你思考预算背后的战略意义,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来激励员工、达成组织目标。读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会计,更是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优秀的管理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