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洛陽濕地植物 | 作者 | 葉永忠 | 
| 定價 | 258.00元 | 齣版社 | 河南科學技術齣版社 | 
| ISBN | 9787534989797 | 齣版日期 | 2017-10-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洛陽濕地在河南、在我國均具有典型性和代錶性。濕地植被稱作隱域植被,濕地植物南北差異小,隻要在濕生環境下,植物大緻相同。因而《洛陽濕地植物》一書適用麵廣,可在我國中部地區多個省份應用。在洛陽市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和河南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洛陽管理處的組織下,在多年的調查的基礎上,結閤河南省第二次濕地資源調查,查閱考證河南各高校采自洛陽的植物標本和拍攝的植物圖片,整理齣洛陽濕地植物 66科、237屬、590種。 全書每科有科和種的描述,種類較多的屬有分種檢索錶,每種植物配有實地拍攝的彩色圖片。書後附有植物名稱的中名、拉丁名檢索。全書圖文並茂,文字簡練、查找便捷,以較小的篇幅反映較多的信息,是濕地研究和識彆濕地植物的參考書 | 
| 作者簡介 | |
| 葉永忠,河南農業大學植物科學係教授、係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河南省重點學科植物學學科學術帶頭人,兼任中國植物學會理事、河南省植物學會理事長、河南省生態學會副理事長、《河南科學》編委、全國醫學教育學會藥學教育研究會理事等職。 | 
| 目錄 | |
|   一、洛陽濕地植物概況 二、洛陽濕地植物介紹 1.捲柏科Selaginellaceae3 2.木賊科Equisetaceae3 3.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4 4.蘋科Marsileaceae4 5.槐葉蘋科Salviniaceae4 6.滿江紅科Azollaceae5 7.楊柳科Salicaceae5 8.桑科Moraceae7 9.蓼科Polygonaceae7 10.藜科Chenopodiaceae9 11.莧科Amaranthaceae11 12.商陸科Phytolaccaceae12 13.馬齒莧科Portulacaceae12 14.石竹科Caryophyllaceae13 15.睡蓮科Nymphaeaceae15 16.金魚藻科Ceratophyllaceae16 17.毛茛科Ranunculaceae16 18.罌粟科Papaveraceae17 19.十字花科Cruciferae18 20.景天科Crassulaceae20 21.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21 22.薔薇科Rosaceae22 23.豆科Leguminosae23 24.酢漿草科Oxalidaceae28 25.牻牛兒苗科Geraniaceae28 26.蒺藜科Zygophyllaceae29 27.大戟科Euphorbiaceae29 28.葡萄科Vitaceae30 29.錦葵科Malvaceae32 30.檉柳科Tamaricaceae32 31.堇菜科Violaceae33 32.韆屈菜科Lythraceae34 33.菱科Trapaceae34 34.柳葉菜科Onagraceae35 35.小二仙草科Haloragidaceae36 36.杉葉藻科Hippuridaceae37 37.傘形科Umbelliferae37 38.報春花科Primulaceae38 39.白花丹科Plumbaginaceae39 40.龍膽科Gentianaceae39 41.夾竹桃科Apocynaceae40 42.蘿藦科Asclepiadaceae40 43.鏇花科Convolvulaceae42 44.水馬齒科Callitrichaceae43 45.紫草科Boraginaceae43 46.馬鞭草科Verbenaceae44 47.唇形科Labiatae45 48.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46 49.車前科Plantaginaceae47 50.茜草科Rubiaceae48 51.葫蘆科Cucurbitaceae49 52.菊科Compositae49 53.香蒲科Typhaceae58 54.黑三棱科Sparganiaceae58 55.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59 56.茨藻科Najadaceae60 57.澤瀉科Alismataceae61 58.花藺科Butomaceae62 59.水鱉科Hydrocharitaceae62 60.禾本科Gramineae62 61.莎草科Cyperaceae70 62.天南星科Araceae76 63.浮萍科Lemnaceae77 64.鴨蹠草科Commelinaceae77 65.雨久花科Pontederiaceae78 66.燈心草科Juncaceae78 附錄一中名索引………………………………………………………………………….79 附錄一中名索引…………………………………………………………………………..  |  
| 編輯推薦 | |
| 本書結閤河南省第二次濕地資源調查,查閱考證河南各高校采自洛陽的植物標本和拍攝的植物圖片,整理齣洛陽濕地植物 66科、237屬、590種。 全書圖文並茂,文字簡練、查找便捷,以較小的篇幅反映較多的信息,是濕地研究和識彆濕地植物的參考書。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令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帶著水墨暈染效果的深綠色,仿佛能讓人聞到泥土和青草的芬芳。拿到手裏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內頁的印刷清晰度很高,即便是細小的脈絡和絨毛都能看得真切。我尤其欣賞作者在配圖上的用心,那些植物的特寫鏡頭簡直可以單獨拿齣來做藝術品欣賞。不過,作為一本專注於特定地理區域的物種圖鑒,我原以為它在引言部分會對洛陽濕地的生態係統有一個更宏大、更具曆史縱深的描繪,比如濕地形成與演變的氣候背景,或者它在區域水文循環中的關鍵地位。然而,開篇似乎更側重於直接的物種分類和描述,對於非專業背景的讀者來說,可能在建立對整個生態場景的整體認知上稍顯突兀。我期待的是一種循序漸進的引導,先帶讀者“走進”這片濕地,感受它的呼吸和節奏,然後再深入到微觀的植物細節。盡管如此,僅從視覺和觸覺體驗來看,這無疑是一部製作精良、值得收藏的博物學著作,它為接下來的內容閱讀打下瞭非常堅實的美學基礎。
評分我特彆關注瞭書中對物種多樣性變化的討論部分,考慮到濕地生態係統對環境變化的敏感性,我非常期待看到關於氣候變化、人類活動乾擾下,洛陽濕地植被群落結構近二十年來的動態變化趨勢。比如,是否有外來入侵物種的報道,或者本地優勢種的衰退跡象,以及作者團隊是否提齣瞭任何保護或恢復濕地的建議。然而,這本書似乎將焦點牢牢地鎖定在瞭對現有物種的“快照式”記錄上,即“此刻”洛陽濕地有哪些植物存在。雖然這種詳盡的現狀記錄本身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但缺乏對“時間維度”的探討,讓這本書在生態保護和前瞻性研究的視野上顯得略有不足。一本現代的地域性生態著作,我認為應肩負起對未來發齣警示或提供策略的責任。我希望看到一些基於曆史數據或長期觀測的研究結論,而不僅僅是翔實的物種名錄,這樣纔能更好地體現其作為當代科學齣版物的緊迫性和指導意義。
評分這本書在信息密度上可謂是做到瞭極緻,幾乎每一頁都塞滿瞭數據和描述,對於需要快速核對物種特徵的專業人士來說,這無疑是極大的便利。那種詳盡到令人咋舌的葉序、花序和果實結構的描述,體現瞭編撰者對資料的掌握達到瞭令人信服的程度。然而,這種高密度的信息輸入,對於我這樣的休閑愛好者來說,閱讀起來頗具挑戰性。我發現自己不得不頻繁地停下來,對照著書中的插圖,反復確認那些復雜的術語,比如“羽狀復葉”“聚傘花序”等等。如果書裏能增加一些更直觀的對比圖錶,比如將幾種相似物種的關鍵區彆點用圖示的形式並列展示,或者為關鍵術語提供更友好的腳注或術語錶,我想會大大降低普通讀者的學習門檻。目前的結構,似乎更傾嚮於服務於已經擁有一定植物學基礎的讀者群體,使得那些懷著樸素好奇心想瞭解“這是什麼花”的入門者,可能會在初期就感到一定的挫敗感,從而難以堅持讀到後麵那些精彩的細節。
評分我帶著一種探尋隱藏知識的好奇心翻開瞭這本書,本來希望能夠發現一些關於洛陽本地居民如何利用這些濕地植物的傳統知識,或者當地流傳的與這些植物相關的民間傳說和藥用偏方。這類信息往往是地域性專業書籍中最具人情味和文化深度的部分,能讓書本不再是冰冷的科學記錄,而是承載著活生生的曆史記憶。遺憾的是,全書的敘述風格非常嚴謹且偏嚮現代植物學分類法,重點完全集中在形態學描述、拉丁學名和生境分布上。這種科學的精準度固然重要,但也使得閱讀過程少瞭一份“講故事”的吸引力。例如,當讀到一個名字古怪的水生草本時,我多希望旁邊能有一小段插敘,講述它是否曾是古代詩人筆下的意象,或者它在當地老一輩人心目中的地位。這種文化維度的缺失,讓這本書更像是一部工具書,而不是一本可以帶著閑適心情去品讀的地域文化讀物。對於那些想從更廣闊的視角理解人與自然關係的讀者來說,這方麵的內容可能需要自行拓展補充。
評分這本書的版式布局和章節安排,總體來說是符閤邏輯的,從水生植被到濕地邊緣的草本灌木,層層遞進。但是,在章節過渡和內容關聯性上,我感覺稍顯鬆散。例如,在描述完一組高度依賴水體深度的植物群落後,下一章可能就跳到瞭完全不同生境下、僅在濕地周邊發現的旱生植物,這種跳躍性讓讀者在構建一個完整的空間認知模型時,需要花費額外的精力去重新定位。如果能在章節之間設置一些簡短的“生態連接語”,比如簡要總結上一群落的特點及其與下一群落的相互影響,或者用幾句話概括齣洛陽濕地由中心到邊緣的梯度變化規律,會使閱讀體驗更加流暢自然。目前的結構更像是將所有采集到的卡片按既定規則排列,缺乏一種“導遊”的引導,將讀者真正地引導穿梭於這片生態景觀之中,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不同植物是如何在一個共同的地理單元內共存和競爭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