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革命战争纪实抗日战争(东北抗日联军卷)
定价:135.00元
作者:王晓辉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2-01
ISBN:978701005039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1.38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革命战争史,是一个巨大的精神和思想宝库,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为了全方位描绘中国革命战争史,从1995年开始,人民出版社便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和国防大学的专家、学者开始策划并着手写作(《中国革命战争纪实》系列丛书,历时寒暑12载,终于完成了这项宏大工程。这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也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的好纪念。《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这套丛书,共包括14卷15本,分为土地革命战争纪实(4卷5本)、抗日战争纪实(4卷)、解放战争纪实(6卷)。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具有专业功底的军事历史和军事理论科研与教学人员。他们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笔触,把当年这场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全方位地展现给读者。希望广大读者能够通过这套丛书,更好地了解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以利于更好地把握今天、面向未来,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事业。
目录
章 处心积虑,日本凯见觎东北
第2章 月黑风高,“九一八”日本侵占东北
第3章 奋起抵抗,辽宁义勇军首燃抗日烽火
第4章 拒绝劝降,吉林抗日义勇军松江浴血
第5章 违蒋命令,黑龙江东北军誓死御士
第6章 风起磐石,东北人民革命军稳坐南满
第7章 屡历“讨伐”,人民革命军第二军东满转战
第8章 擅打恶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雄飞哈东
第9章 屡毙日酋,人民革命军第四军吉东巧打妙战
0章 恶战连绵,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铸劲旅
1章 燎原之势,东北人民革命军再添新军
2章 步入鼎盛,东北抗日联军十大联军成军
3章 西征先锋,抗联路军存亡之际
4章 南进西出,抗联第二路军的西征苦斗
5章 冲破“讨伐”,北满抗联主力部队的西征胜利
6章 分区作战,抗联路军的后光荣
7章 冲破重围,抗联第二路军踏雪入苏
8章 连战连捷,第三路军黑嫩平原掀起“红色风暴”
9章 移师苏联,东北抗联密林中厉兵秣马
第20章 重返战场,大反攻中的东北抗联
参考书目
后记
东北抗日联军组织序列表
东北抗日联军战斗序列表
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兵力
日本关东军战斗序列表
伪满洲国军战斗序列表
满洲省委所属党组织分布情况、反日游击队创建地示意图
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各军游击活动区域示意图
东北抗日联军各路军游击活动区域示意图
伪满洲国行政区划图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罢全书,最大的感受是那种扑面而来的“原生态”感,仿佛作者只是尽职地将那些被时间冲刷得有些模糊的记忆和文件,原封不动地搬到了我们眼前。这种风格的优势在于其无可辩驳的真实性,但也对读者的耐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尤其欣赏其中穿插的那些地方志性的记载和口述材料的引用,它们像是散落在广袤土地上的珍珠,虽然零散,却共同编织出了一幅宏大而又具体可感的抗争图景。这些零碎的叙述,常常能比宏大的战略分析更能击中人心——一个村庄的撤离、一次物资的劫掠、一位普通战士的家书,这些微观的视角,恰恰构成了那场伟大斗争最坚实的基石。它要求读者摒弃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像考古学家那样,耐心地将每一条线索拼接起来,才能窥见整体的轮廓,这种阅读体验是独特的、需要投入的。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编辑和装帧设计,透露着一种朴素到近乎“冷硬”的学术气息,这无疑劝退了一部分追求轻松阅读的读者。然而,正是这种不加修饰的外在,恰恰映衬了其内核的坚韧与厚重。它不太注重文采的华丽,而是以一种近乎法律文书般的精确度来界定事实、梳理脉络。我尤其赞赏作者在处理那些敏感或存在争议的历史节点时的克制与审慎,他们似乎总是在努力寻找证据链条最稳固的那个点来陈述,而不是轻易地下结论。这种对史实的极度尊重和敬畏,使得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值得反复参阅的工具书,而非一次性的故事阅读。它没有试图去美化任何一方,只是忠实地记录了历史的运转轨迹。
评分这本厚重的历史文献,初翻时便被其严谨的史料堆砌所震撼。它不像市面上那些追求戏剧冲突和个人英雄主义的通俗读物,而是像一座沉默的纪念碑,用最冷静的笔触,记录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每一页纸张都似乎带着旧时光的尘埃和硝烟的味道,让人不得不放慢阅读的速度,细细咀嚼每一个细节。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战役的复盘,作者似乎倾尽全力去还原当时的战场态势、兵力部署乃至后勤补给的窘迫,那种近乎档案整理般的细致,让人深切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复杂,绝非简单的“胜利”或“失败”二字可以概括。它迫使读者超越了教科书上被简化和提炼的历史叙事,去直面那些鲜活的、充满挣扎的个体命运,以及他们如何在极端的压力下做出抉择。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沉重却又让人心怀敬意。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有一种独特的、近乎缓慢的庄严感。它似乎并不急于将读者带入高潮,而是循着时间的脉络,一步一个脚印地描绘着局势的演变。这让我想起老电影里那种用长镜头捕捉时代变迁的手法,虽然缺少现代叙事中常见的紧张感和悬念设置,但却营造出一种历史的纵深感。我个人认为,对于那些对战争史的“为什么”和“怎么样”比对“谁赢了”更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极具价值的。它展示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漫长、艰辛、充满挫折的积累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去查阅地图,去思考当时的地理环境如何制约了军事行动,这种主动的思考和探索,才是真正让历史“活”起来的方式,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作者已经构建好的结论。
评分这份资料集般的著作,带给我的感受,是它超越了单纯的“战斗记录”,而是一部关于“韧性”的史诗。它展示了在资源极度匮乏、外部援助遥遥无期的情况下,一群人如何通过信念和组织力,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阅读它,不是为了寻找简单的阅读快感,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它细致入微地描绘了革命队伍在冰天雪地中如何维持组织的运转、如何在敌人的高压封锁下进行思想的统一和情报的传递。这些“非战斗”的细节,恰恰是理解那场长期抗战胜利的关键所在。它让人明白,胜利不仅仅取决于钢铁洪流,更取决于人心所向和坚不可摧的意志力。这是一本能让你在合上书本后,依然久久沉思的书,它提供的养分,是那种扎根于历史深处的敬畏与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