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全新】 新五代史(全3冊 二十四史繁體竪排) (宋)歐陽修 校注 中華書局

【正版全新】 新五代史(全3冊 二十四史繁體竪排) (宋)歐陽修 校注 中華書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宋歐陽修 校注 著
圖書標籤:
  • 二十四史
  • 新五代史
  • 歐陽修
  • 中華書局
  • 曆史
  • 古籍
  • 繁體
  • 竪排
  • 宋朝
  • 正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雅宋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03222
商品編碼:28736079268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5-1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新五代史(全3冊 二十四史繁體竪排)

定價:105.00元

作者:(宋)歐陽修 校注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10100322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8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原名《五代史記》,是唐代設館修史以後**的私修正史。撰者歐陽修(公元1007—1072年),大約於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至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的十八年間編成此書。 由宋朝歐陽修撰寫、宋朝徐無黨作注的《新五代史(1-3)》一書是《新五代史》中的部分,《新五代史》全書七十四捲,包括本紀十二捲、列傳四十五捲、考三捲、世傢及世傢年譜十一捲、四夷附錄四捲。其中的列傳,*有特色。它采用類傳的形式,設立《傢人傳》、《臣傳》、《死節傳》、《死事傳》、《一行傳》、《唐六臣傳》、《義兒傳》、《伶官傳》、《宦者傳》、《雜傳》等名目。每類傳目,內寓特定涵義,用以貫徹作者的“褒貶”義例。

目錄


捲一
梁本紀
太祖上
捲二
梁本紀第二
太祖下
捲三
梁本紀第三
末帝
捲四
唐本紀第四
莊宗上
捲五
唐本紀第五
莊宗下
捲六
唐本紀第六
明宗
捲七
唐本紀第七
湣帝
發帝
捲八
晉本紀第八
高祖
捲九
晉本紀第九
齣帝
捲十
漢本紀第十
高祖
隱帝
捲十一
周本紀第十一
太祖
捲十二
捲十三
捲十四
捲十五
捲十六
捲十七
捲十八
捲十九
捲二十
捲二十一
捲二十二
捲二十三
捲二十四
捲二十五
捲二十六
捲二十七
捲二十八
捲二十九
捲三十
捲三十一
捲三十二
捲三十三
捲三十四
捲三十五
捲三十六
捲三十七
捲三十八
捲三十九
捲四十
捲四十一
捲四十二
捲四十三
捲四十四
捲四十五
捲四十六
捲四十七
捲四十八
捲四十九
捲五十
捲五十一
捲五十二
捲五十三
捲五十四
捲五十五
捲五十六
捲五十七
捲五十八
捲五十九
捲六十
捲六十一
捲六十二
捲六十三
捲六十四
捲六十五
捲六十六
捲六十七
捲六十八
捲六十九
捲七十
捲七十一
捲七十二
捲七十三
捲七十四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新五代史》是中國古代史書中的一部重要著作,由北宋史學傢歐陽修撰寫,位列“二十四史”之一。它記述瞭自後梁開平元年(907年)至後周顯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曆史,即五代十國時期。這段時期是中國曆史上一個短暫而又動蕩的過渡階段,前承唐朝的覆滅,後啓宋朝的統一,其間政權更迭頻繁,戰亂不已,但也孕育瞭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格局。 成書背景與價值 《新五代史》的撰寫,是在唐朝滅亡之後,天下尚未統一的背景下進行的。歐陽修作為一位傑齣的文學傢、史學傢,他撰寫《新五代史》的初衷,是為瞭“繼前史之所不及,辨正訛謬,昭示一代之得失”。在此之前,司馬光在編寫《資治通鑒》時,也采納瞭大量關於五代史的史料,但《新五代史》的齣現,填補瞭官方史書中對這一時期的係統性記載的空白,並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嚴謹的態度,為後世研究五代曆史提供瞭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新五代史》的價值體現在多個方麵: 史料價值: 歐陽修在撰寫過程中,廣泛搜集瞭各方麵的史料,包括唐末遺民的口述、朝廷的官方檔案、民間流傳的野史以及前代史書的記載。他對於史料的取捨非常謹慎,力求真實可靠。盡管如此,受限於當時的史料條件,書中也存在一些爭議或不盡準確之處,但這並不影響其作為研究五代曆史最重要史料之一的地位。 文學價值: 歐陽修不僅是史學傢,更是唐宋八大傢之一,他的文筆在史書中得到瞭充分的體現。《新五代史》語言精練,敘事生動,人物形象鮮明,許多篇章堪稱史傢之言與文學之美的完美結閤。例如,其人物傳記部分,往往通過細緻的刻畫,展現人物的性格特徵和命運走嚮,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史學方法價值: 歐陽修在《新五代史》中,展現瞭其獨特的史學觀點和方法。他強調“春鞦之義”,注重褒貶,對曆史人物和事件進行評判。他特彆關注曆史人物的“德行”與“纔略”,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評價,這在當時的史學界具有開創性。他不僅記錄曆史的發生,更試圖探究其背後的原因和意義。 思想價值: 《新五代史》中所反映的五代時期的亂象,也引發瞭深刻的曆史反思。歐陽修通過對曆史的梳理,揭示瞭導緻天下大亂的深層原因,例如君主昏聵、臣子奸佞、權臣篡奪等。這些反思對於後世統治者和讀書人都具有重要的警示意義。 《新五代史》的體例與內容 《新五代史》共一百捲,分為本紀、世傢、列傳、誌、錶等部分,體例與《漢書》相似。 本紀: 記載瞭五代十國時期五個朝代的帝王事跡,包括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每個朝代的本紀都詳細記錄瞭其興衰過程、重要事件以及主要君主的統治情況。 世傢: 記載瞭對建立朝代有重要貢獻的傢族成員的事跡,例如與後梁、後唐等朝代建立相關的傢族。 列傳: 這是《新五代史》中最具特色和分量的一部分,共九十九捲,記載瞭五代時期各色人物的生平事跡。歐陽修在此部分對人物的選取和評價,體現瞭他鮮明的史學觀點。他不僅記錄瞭帝王將相,也關注瞭士人、節婦、叛臣等各類人物,力圖展現那個時代的多元麵貌。傳主的選取,往往是作者藉以錶達其政治理想和道德評判的載體。例如,他對一些勇武而有謀略的武將,或者忠心耿耿、敢於直諫的士大夫,都給予瞭較高的評價。 誌: 記載瞭五代時期的天文、地理、禮儀、樂章、車服、食貨、兵勢、刑法等重要製度和文化現象。這部分內容有助於我們瞭解當時社會的方方麵麵。 錶: 曆代王朝的繼承和興衰,在《新五代史》中以錶格的形式進行梳理,便於讀者清晰地把握曆史脈絡。 《新五代史》的寫作特色 與《舊五代史》相比,《新五代史》具有顯著的寫作特色: “貶”的傾嚮: 歐陽修對五代時期的亂象深惡痛絕,因此在寫作中,他常常帶有強烈的“貶”的傾嚮。他對於那些導緻天下混亂的君主、昏庸的臣子,以及不忠不義之徒,都進行瞭嚴厲的批判。這種批判精神,一方麵是作者的道德立場,另一方麵也是希望藉此警醒後世。 注重人物的“善惡”與“得失”: 歐陽修在評價人物時,非常注重其行為的“善惡”和曆史的“得失”。他不會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會根據自己的道德標準和曆史經驗,對人物的行為進行評判,並分析其對曆史進程的影響。 文學性強,文筆流暢: 如前所述,《新五代史》的文學成就極高。歐陽修以其優美的文筆,將曆史敘述得生動形象,引人入勝。他善於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使得文章富有錶現力。 對《舊五代史》的補充與糾正: 《新五代史》在一定程度上是對《舊五代史》的補充和糾正。歐陽修認為《舊五代史》在史料的取捨和評價上存在一些問題,因此他在《新五代史》中,對一些史實進行瞭重新考證和評價,力圖還原更為真實的曆史麵貌。 《新五代史》在史學史上的地位 《新五代史》在中國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僅是研究五代曆史的必讀之作,也為後世史書的編纂樹立瞭典範。歐陽修的史學思想和寫作方法,對後來的史學傢産生瞭深遠的影響。他的“春鞦之義”,即在史書中融入作者的道德評判和褒貶,成為中國傳統史學的重要特徵之一。 版本選擇 《新五代史》傳世版本眾多,其中以宋刻本為最早。現代齣版的《新五代史》,常以中華書局的版本為權威。中華書局齣版的《新五代史》通常采用繁體竪排,忠實於原著的版式,並配以詳細的校注,方便讀者閱讀和研究。 總而言之,《新五代史》以其嚴謹的史學態度、深刻的思想內涵、卓越的文學成就,以及對後世史學的深遠影響,成為中國古代史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不僅為我們打開瞭瞭解五代時期那段風雲激蕩曆史的大門,更讓我們得以窺見一位偉大史學傢深邃的思想和不朽的文采。

用戶評價

評分

最近淘到瞭一套老版的史書,紙張泛黃,油墨的香氣混閤著時光的味道,讓人忍不住想捧著它細細研讀。這本書的裝幀很古典,那種傳統的竪排印刷,讀起來真有一種穿越迴古代的感覺。雖然我平時看的曆史書大多是白話文,但這種原汁原味的文字,讀起來纔夠勁兒。每一次翻頁,都能感受到文字背後沉甸甸的曆史分量,仿佛能觸摸到那個時代的脈搏。這套書的排版設計也很有講究,字裏行間都透著一股書捲氣,讓人心神安定。這種實體書的閱讀體驗,是電子設備無法替代的,尤其是在周末的午後,泡上一壺茶,伴著陽光,沉浸其中,簡直是人生一大樂事。

評分

說實話,剛開始接觸這種古籍類的著作,心裏還有點打鼓,怕自己駕馭不瞭那種深奧的文字。但慢慢讀下來,發現裏麵的敘事邏輯非常清晰,雖然是繁體竪排,但隻要靜下心來,代入感會越來越強。很多曆史事件的細節描述得極其生動,讓人對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我特彆留意瞭作者對人物性格的刻畫,那種入木三分的描寫,比起現代小說的塑造有過之而無不及。能感受到作者在記錄曆史時的那種嚴謹和一絲不苟,這種治學態度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財富。

評分

我有個習慣,每讀完一個朝代的更迭,都會閤上書本,閉目沉思一會兒。這套書讓我對“興衰”二字有瞭全新的理解。它不像教科書那樣乾巴巴地羅列事實,而是通過鮮活的敘事,將曆史的脈絡展示得淋灕盡緻。讀完這幾冊,腦海中仿佛上演瞭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電影,那些英雄豪傑、權謀鬥爭,都清晰可見。這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正是優秀曆史著作的魅力所在。它不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對人性、對時代變遷的深刻反思。

評分

這套書的收藏價值真是沒得說,那種精心打磨的感覺,從封麵到內頁,處處體現著齣版者的匠心。拿到手裏分量十足,就知道裏麵承載瞭多少曆史的重量。我尤其喜歡這種厚重的質感,讓人對裏麵的內容更加敬畏。它不僅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個曆史的載體,把過去的故事以一種非常莊重的方式呈現給我們。每一次翻閱,都像是與古人進行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這種對經典的尊重和傳承,在如今這個快餐文化盛行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我把它放在書架上,光是看著它,心裏就覺得踏實。

評分

這套書的齣版質量絕對對得起“中華書局”的名頭,裝幀的耐用度看起來非常棒,就算是經常翻閱,也不用擔心會散架。對於我們這些癡迷傳統文化的愛好者來說,擁有一套高質量的經典古籍是莫大的滿足。它就像是一個精神的避風港,每當我感到現代生活的喧囂浮躁時,翻開它,就能立刻被那種沉穩的曆史氣息所包裹。這種精神上的滋養,是任何新潮讀物都無法比擬的,它讓我的內心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和紮實。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