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
作 者: 赵宏 著作 定 价: 35 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8-01 页 数: 348 装 帧: 平装 ISBN: 9787544633840 ●XX章导论...........................................................................1 ●XX节语言理据研究的意义2 ●1.1.1 理据现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2 ●1.1.2 理据研究揭示语言的内在规律....................................4 ●1.1.3 理据研究的理论意义................................................6 ●1.1.4 理据研究的应用价值................................................9 ●第二节语言理据研究的方法................................................11 ●1.2.1 共时与历时相结合................................................... 11 ●1.2.2 内部与外部相结合................................................... 12 ●1.2.3 中学与西学相结合................................................... 13 ●1.2.4人文与科学相结合................................................... 15 ●第三节本研究的概述......................................................... 16 ●1.3.1 本研究的选题......................................................... 16 ●1.3.1.1 词汇理据......................................................... 16 ●1.3.1.2 英汉对比......................................................... 17内容简介
本书将语言理据定义为译言形式及其演变与各种内外部因素的联系,分别从汉语共时词汇系统的内部和外部対比拼究了两种语言在理据类型和理据程度上的异同。本书指出,理据是塑造词汇系统基本面貌的重要力量之一,英语共时词汇系统的根本属性是任意性,汉语词汇则是一个理据性占地位的系统,英汉词汇智不少共同的理据机制,但理据类型和程度的不同也是导致英汉词汇系统诸多差异的根源之一。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其沉稳且富有穿透力的,作者大量使用了精确的术语和严谨的句式,这在学术著作中是无可厚非的,但更难得的是,他总能在关键时刻穿插一些极富洞察力的比喻或精炼的总结句,瞬间点亮晦涩的理论点。我发现自己经常需要放慢语速,仔细咀嚼那些长句中蕴含的复杂逻辑关系,但这种“慢读”的过程反而成为了一种享受,因为它迫使我进入一种高度集中的思维状态。书中的某些段落,简直可以被视为典范的学术写作范本,它展示了如何用最经济的文字去承载最丰富的内涵,既保持了学术的严肃性,又避免了陷入僵硬和枯燥的泥淖,简直是学术表达艺术的体现。
评分我在阅读过程中,被作者在论述中所展现出来的宏大视野深深折服。这绝非仅仅局限于词汇的表层对译,作者显然将词汇的产生、演变和使用嵌入到了更广阔的社会文化、历史变迁乃至哲学思辨的框架之中进行考察。尤其是在讨论一些核心概念时,作者引用的例证跨越了多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学流派,展现出一种罕见的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他似乎并不满足于给出“是什么”的结论,更热衷于探讨“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深层动因。这种探究事物的本质、追溯其源头的写作风格,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充满了思辨的乐趣,让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反思和批判性地审视自己固有的语言认知模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封面那种深沉的墨绿色搭配烫金的字体,一看就是那种沉淀了许多学术思考的著作。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沉甸甸的质感所吸引,纸张的选取显然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翻阅起来触感也相当舒适,不像有些学术著作,内页纸张过于粗糙,阅读体验大打折扣。内页的排版布局也做得非常精良,字体的选择既保证了清晰度,又透露出一种典雅的书卷气,行距和边距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对内部内容的专业性和深度充满了期待,显然,出版社在这本书的制作上投入了巨大的心血,这绝不是一本可以轻易对待的教材或手册,它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从物理层面就为读者构建了一种严肃而尊崇的阅读氛围。
评分这本书的目录结构设计得非常巧妙和严谨,我浏览了一下,发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主题,而是构建了一个由浅入深、逻辑层层递进的知识体系。章节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流畅,像是精心编排的交响乐章,每一个乐章都有其独立的高潮,但又紧密地服务于整体的宏大叙事。我特别注意到其中关于“跨文化语境下语义漂移的动力学分析”那一章的安排,它被置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暗示着作者在前文已经铺陈了扎实的基础理论,为后续更具挑战性的比较分析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种结构安排,极大地降低了普通读者进入高深学术领域的门槛,它像是一条精心搭建的阶梯,引导读者一步步攀登知识的高峰,而不是直接将人抛入云端,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教学经验和对读者学习曲线的深刻理解。
评分从装帧和内容的结合来看,这本书的定位显然是面向那些对语言学有较高研究兴趣的严肃读者群体的。它不是那种速成手册,你不可能指望在几个小时内就掌握其全部精髓。相反,它更像是一部工具书和一部思想史的混合体,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现成的知识点,更是一种思考语言现象的底层逻辑和研究方法论。我感觉这本书非常适合作为研究生阶段的案头参考书,或者作为资深研究人员进行课题攻关时的思想碰撞点。它鼓励读者去挑战既有的语言观,去探索词汇背后那些不易察觉的文化暗流,其价值不在于快速提供答案,而在于它为你提供了一整套高水平的提问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