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05S502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国标图集

正版现货05S502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国标图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编
图书标签:
  • 给水管道
  • 附属构筑物
  • 国标图集
  • 室外给水
  • 工程设计
  • 市政工程
  • 管道工程
  • 建筑工程
  • 规范标准
  • 图纸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红新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7801775775
商品编码:28826145200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6-06-01

具体描述

>

图书书名:《05S502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给水排水
书籍定价:52元
书籍作者: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组织编制
出 版 社:中国计划
ISBN号码:9787801775771
出版日期:2006-6-1
书本页数:180页
书本开数:16开
尺寸重量:0.36kg

 

目录索引 1目录(一)~(九) 1总说明(一)~(五) 10砖砌圆形立式闸阀井 15闸阀组合节点图 15地面操作砖砌圆形立式闸阀井 16预制盖板YB-Ⅰ-1~3配筋图 17YB-Ⅰ-1~3钢筋表及材料表 18底板DB-Ⅰ-1~3配筋图 19DB-Ⅰ-1~3钢筋表及材料表 20地面操作砖砌圆形立式闸阀井主要材料汇总表 21管道穿砖砌井壁留洞图 22砖砌井踏步、集水坑、操作井筒井盖及支座和①号节点大样做法 23塑钢踏步TG1大样图 24砖砌井保温井口及木制保温盖板做法 25砖砌圆形立式蝶阀井 26地面操作砖砌圆形立式蝶阀井(DN100~DN600) 26地面操作砖砌圆形立式蝶阀井(DN700~DN1800) 27预制盖板YB-Ⅰ-4~6配筋图 28YB-Ⅰ-4~6钢筋表及材料表 29预制盖板YB-Ⅰ-7~9配筋图 30YB-Ⅰ-7~9钢筋表及材料表 31底板DB-Ⅰ-4~9配筋图 32DB-Ⅰ-4~9钢筋表及材料表 33地面操作砖砌圆形立式蝶阀井主要材料汇总表 34砖砌圆形卧式蝶阀井 35地面操作砖砌圆形卧式蝶阀井 35预制盖板YB-Ⅰ-10~13配筋图 36YB-Ⅰ-10、11钢筋表及材料表 37YB-Ⅰ-12、13钢筋表及材料表 38底板DB-Ⅰ-10~13配筋图 39DB-Ⅰ-10~13钢筋表及材料表 40地面操作砖砌圆形卧式蝶阀井主要材料汇总表 41砖砌水表井 42砖砌圆形水表井(DN15~DN40) 42砖砌矩形水表井(不带旁通DN50~DN200) 43砖砌矩形水表井(带旁通DN50~DN200) 44砖砌矩形水表井(不带旁通、带旁通)盖板平面布置图 45YBZ-1、2、3、5、9配筋图 46YBZ-4、6、7、8配筋图 47..............

 

>

修编图集,代替S143《圆形立式阀门井及阀门套筒》、S144《矩形卧式阀门井》、S145《水表井及安装》、S146《排气阀、排泥阀安装》;同时废止了S160《给水栓安装》。
    1、 编制背景
    经过了约20年的发展,卧式闸阀和室外集中给水栓现已很少采用而多用蝶阀;阀门套筒已有专门埋地阀门代替;水表、排气阀和排泥阀已有新型产品,井内附件设置也有了变化。2003年国家又颁了新的给排水结构方面的相关规范。为了适应技术的发展,同时解决砖砌构筑物防水不好的问题,我们将原4本图集合并修编;同时废止了S160。

    2、 适用范围
    2.1本图集适用于城镇、小区及工业区DN15~DN1800、PN≤1.6MPa、覆土深度≤3m的室外金属给水管道工程。
    2.2本图集适用于城镇,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00KPa、可变荷载≤超20级重车,抗震设防烈度≤8度的地区。
    2.3除排泥湿井外,砖砌井均用于无地下水地区;钢筋混凝土井用于有(无)地下水地区均可。

    3、 编制内容
    3.1总说中介绍了图集设计条件、采用材料和施工要求。
    3.2图中编制了砖砌图形立式闸阀井、砖砌圆形立式蝶阀井,砖砌圆形卧式蝶阀井、砖砌水表井,砖砌圆形排气阀井,砖砌排泥阀(湿)井、钢筋混凝土矩形立式闸阀井,钢筋混凝土矩形立式蝶阀井,钢筋混凝土矩形卧式蝶阀井、钢筋混凝土矩形水表井、钢筋混凝土矩形排气阀井等11种常用构筑物。
    3.3图集按和各种构筑物分段编制,每段中均包括工艺安装图、结构施工详图和材料表。

    4、 技术要点
    4.1与原S143~S146相比较有如下变化:
    ① 取消了井下操作方式,均为地面操作方式
    ② 取消了阀门套筒。
    ③ 取消了卧式闸阀,增加了立式(卧式)蝶阀。
    ④ 取消了无止回阀水表井
    ⑤ 增加了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型式。
    4.2目前国内大口径蝶阀各厂家产品尺寸差距大;操作机构的位置不同,因此采用产品不同时要核对操作孔的位置。
    4.3使用中注意核对地质、荷载等条件是否满足具体工程需要

    5、 使用方法
    5.1当设计条件均满足工程要求时,可直接引用。
    5.2当阀门尺寸和附件配置不同时,选用人员需自行排尺寸;然后按P11中“6附属构筑物主要控制尺寸”选构筑物,并将结果表达在设计文件中。
    5.3当结构设计条件不满足工程要求时,请结构人员提供处理措施,并将结果表达在设计文件中。
    5.4施工单位按本图集和有关设计文件施工。

.....
建筑工程设计资料汇编:结构、设备与材料的深度解析 本书聚焦于建筑工程领域的核心技术与实践,旨在为工程师、设计师及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高度实用的参考资料。全书内容涵盖了从结构设计基础理论到先进设备选型安装,再到新型建筑材料应用的全过程,严格遵循国家现行的各项设计规范和标准,确保信息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第一部分:结构设计与基础工程精要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现代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环节。我们从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入手,详细阐述了荷载的精确计算方法,包括恒载、活载、风荷载以及地震作用的综合考量。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详尽解析了梁、板、柱、剪力墙的承载力与变形验算。重点阐述了配筋构造的优化原则,特别关注大跨度结构和复杂节点区域的处理技术。书中包含了大量基于有限元分析(FEA)的截面设计实例,并结合实际施工案例,指导读者如何避免常见的施工缺陷导致的安全隐患。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则从预应力筋体的选择、张拉控制到孔道灌浆质量的检测,进行了系统的技术规范梳理。 钢结构设计与连接技术: 详细介绍了型钢的选择、腹板和翼缘的局部稳定性验算,以及焊缝、螺栓连接的设计与疲劳评估。针对现代建筑中常见的桁架结构和空间网架结构,提供了快速设计流程和施工详图的编制指南。特别增补了高性能钢材在特殊环境(如低温、高湿)下的应用性能数据与设计考量。 砌体结构与砖石工程: 即使在现代高层建筑中,砖混结构和承重砌体结构依然在低层建筑和附属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部分严格依据最新的抗震设计规范,详细解析了多孔砖、烧结多孔砖以及混凝土空心砌块的力学性能,并重点讲解了构造柱、圈梁的配筋要求与构造节点处理,以确保砌体结构的抗震设防能力。 地基与基础工程: 本章是结构安全的基础。内容涵盖了土体性质的勘察与分类、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针对不同地质条件(软土、岩溶、膨胀土),系统介绍了浅基础(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和深基础(桩基础)的设计参数选取、沉降计算及差异沉降控制。特别强调了桩基础的试桩检测流程和成果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给排水与暖通空调系统集成 本部分聚焦于建筑的生命支持系统,强调系统集成化与能效优化。 室内给水系统设计: 覆盖了从市政接入到用户端的全流程设计。详细介绍了生活给水、消防给水(室内消火栓、喷淋系统)的设计流量计算、管径优化与水泵选型。特别关注了二次加压系统的变频控制技术,以实现恒压供水和节能运行。对热水供应系统(集中供应与分散供应)的管网布局、防腐与保温进行了详尽说明。 室外给水管网与附属设施: 探讨了城市或小区范围内室外给水管网的布局原则、管材选择(如球墨铸铁管、PPR管的适用性对比)、水压核算与水力梯度分析。重点阐述了变电站、泵站等关键附属构筑物的土建设计要点,包括设备基础的抗浮处理、设备间防火分区和防潮措施。此外,还涵盖了水表井、阀门井的标准化设计与施工要点。 室内外排水系统: 包含了雨水、污水的收集与排放设计。详细解析了各类卫生器具的排水量计算、排水立管的坡度设置、通气与防负压设计。对于室外排水,重点讲解了化粪池、隔油池的设计规范、检查井的布置间距与井型选择,以及小区内雨洪管理(LID)技术的初步应用。 暖通空调系统: 深入分析了热负荷与冷负荷的精确计算方法。系统介绍了空调水系统、风系统的设计原理,包括冷/热源设备的选型(如冷水机组、锅炉、热泵)、风机盘管与空气处理机组的性能参数选择。对于通风系统,详细说明了公共区域、设备用房(如配电室、水泵房)的强制通风要求与排风口设置规范。尤其关注了新风系统的全热回收技术与运行能耗分析。 第三部分:电气系统与消防安全规范 本部分关注建筑的能源供应、信息传输及人身安全保障。 低压配电系统: 涵盖了变配电所的布局要求、主变压器的选择、低压配电柜(MSB/DB)的参数设定与安全距离。详细说明了干线系统的敷设方式(桥架、电缆沟),分路负荷的计算与导线截面的校核,以及用电安全保护装置(断路器、熔断器)的合理配置。 照明与防雷接地: 室内外照明设计部分,重点讲解了不同功能空间(办公、商业、工业)的照度标准、眩光控制及节能照明(LED)的应用。防雷接地章节,严格依据国家防雷标准,指导用户如何进行直击雷防护、感应雷抑制以及等电位连接的设计,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 阐述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的探测器选型(点型、线型、光束型)与布局密度。详细介绍了消防控制中心的设置要求,以及与排烟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消防电梯等设备的联动逻辑设计,确保火灾报警后的快速响应和有效控制。 第四部分:建筑材料与施工工艺标准化 本部分从工程实践的角度,对材料的选择与施工质量控制提出了具体指导。 新型建筑材料应用: 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材、轻质保温材料及新型防水卷材的技术性能指标和适用范围。特别对绿色建筑所要求的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涂料和粘结剂的应用标准进行了说明。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针对土建、钢结构安装、设备管道预制与安装的各个阶段,提炼出关键的质量控制点。例如,混凝土浇筑的温度控制、钢结构焊缝的无损探伤标准、管道的强度与严密性试验规程等,旨在通过规范化的质量管理,保证最终工程的长期可靠性与经济性。 全书特点: 本书严格以现行国家标准(如GB 50001、GB 50016、GB 50045等)为设计蓝本,所有图示、表格与计算公式均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它不仅是设计人员的案头工具书,更是施工管理人员进行现场质量复核的重要依据。通过系统性的知识梳理和详尽的工程实例穿插,确保读者能够将理论知识精准地转化为高质量的工程实践成果。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位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充满好奇心的爱好者,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但一直对城市运转背后的精密工程感到着迷。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被“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这个听起来有点严肃的词语吸引了。我抱着了解的心态翻阅,却被其中精妙的设计和严谨的逻辑深深打动。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将复杂的地下给水系统“可视化”了。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构筑物,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管道连接,而是经过精心设计,既要保证水流的畅通,又要便于维护和检修。书中丰富的图例,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庞大的给水网络之中,体会到工程师们在设计时所付出的智慧和努力。我尤其对那些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的设计方案感到惊叹,这背后体现的是对科学的深刻理解和对公众便利的深切关怀。这本书让我对城市的基础设施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敬佩那些默默付出的工程师们。

评分

作为一个在给水管网维护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我见过的“图纸”那叫一个多,五花八门,标准不一,经常让我们这些现场人员头疼不已。拿到这本书,我第一反应就是,终于有一本靠谱的了!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非常接地气,不是那种纯粹的理论堆砌。它所展示的那些附属构筑物,都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比如各种阀门井、检查井、消火栓井等等,它的设计和构造都非常符合实际操作的需求。尤其是一些细节的处理,比如井盖的安装、排水方式、内部构件的布置,都考虑得非常周全。我尤其欣赏它的一点是,它在图纸的注释上非常详细,很多我们现场容易忽略或者产生歧义的地方,这本书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这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减少返工,以及提高现场施工效率,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本书,绝对是我们这些“战场”上的战士的福音。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本武林秘籍,只不过它记载的不是降龙十八掌,而是关于室外给水管道的奥秘。我原本以为只是随便看看,结果一翻开就被深深吸引了。它的内容详实,每一个构筑物的细节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能听到水流在管道中奔腾的声音。尤其是那些复杂的节点处理,简直是给水管道工程的“独孤九剑”,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将看似杂乱的管道完美地组织起来。我之前在项目上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当时真是焦头烂额,要是早点看到这本书,肯定能省下不少功夫。这本书的图纸质量非常高,每一条线、每一个标注都清晰可见,而且注释也很到位,即使是对这个领域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通过它逐渐领悟其中的精髓。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宝藏,对于从事给水工程的专业人士来说,更是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它不仅是一本图集,更是一本通往高手的修炼手册。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所提供的图纸,更在于它所蕴含的设计理念和工程智慧。我是一位资深的给水工程师,在职业生涯中,我深知一个好的附属构筑物设计,对于整个给水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而这本书,恰恰就是这类优秀设计的集大成者。它所展示的每一个构筑物,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实践检验,充分考虑了结构安全性、功能实用性、经济合理性以及环境友好性等多个维度。我特别欣赏它在材料选择、防腐处理、防水措施等方面的详细说明,这些都是保证给水系统长期可靠运行的关键要素。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参考,让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优秀经验,避免走弯路,从而在设计和施工中达到更高的水平。对于年轻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他们快速成长、提升专业技能的宝贵教材。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我只是个刚入行不久的小助理,平时接触的都是些零散的资料,对这些“国标图集”总是有点敬而远之。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挺吸引人的,所以就随手翻了翻。没想到,越翻越觉得有意思。那些密密麻麻的图纸,起初看起来像天书,但当我仔细对比我之前看过的项目图纸时,我才发现,原来那些设计是有章可循的!这本书把各种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的标准做法都汇总在一起,从基础的井室到复杂的阀门井,再到各种支架和支撑,简直就像一个完整的“工程百科全书”。而且,我特别喜欢它里面的一些解释说明,虽然不长,但往往能一语点破关键。我感觉自己好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对整个给水管道系统的构成有了更直观、更系统的认识。这对于我今后独立完成一些设计工作,肯定有莫大的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