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朗诵丨中国美古诗文:心若有诗 我便从容 王能宪唐诗宋词元曲鉴赏 古典诗歌 散文欣赏 袁行霈作序诗

有声朗诵丨中国美古诗文:心若有诗 我便从容 王能宪唐诗宋词元曲鉴赏 古典诗歌 散文欣赏 袁行霈作序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诗歌
  • 古诗词
  • 唐诗宋词
  • 元曲
  • 古典文学
  • 朗诵
  • 鉴赏
  • 文化
  • 教育
  • 袁行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亚丁祥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11022
商品编码:28851628633
丛书名: 中国最美古诗文

具体描述

目 录

袁序1

如何读懂古人(原序)3

材与不材之间:庄子的处世哲学《庄子·山木》(节选)1

独立不迁的人格颂歌《楚辞·橘颂》7

修心养性,才能安身立命蔡邕《女训》13

俯仰天地的生命哲学王羲之《兰亭集序》18

回归自然,躬耕南野陶渊明《归园田居》三首29

隐者之心,劳者之事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40

水碧山青画不成,美不过富春江吴均《与朱元思书》47

隐者情怀,佛家理趣王维《山居秋暝》57

上穷碧落不为仙,俯视洛阳五内煎李白《古风》其十九63

自由的心灵,自由的人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68

拾壹从积极的狂人到消极的狂人李白《留别广陵诸公》77

拾贰干戈离乱中,忧国忧民泪杜甫《蜀相》85

拾叁妙笔传奇童柳宗元《童区寄传》91

拾肆命之不存,钱将焉用柳宗元《哀溺文》103

拾伍集忠奸于尺幅,显美刺于行间薛用弱《集翠裘》109

拾陆浪漫而瑰丽的爱情诗李商隐《碧城三首》117

拾柒为伊消得人憔悴唐代闺怨诗三首129

拾捌一样春风一样柳,不同情志不同诗唐人咏柳诗三首139

拾玖血泪铸就的辞章李煜《虞美人》147

贰拾梦里不知身是客,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155

贰拾壹醉翁之意何在欧阳修《醉翁亭记》161

贰拾贰悲秋而伤时欧阳修《秋声赋》171

贰拾叁受之天不若受之人王安石《伤仲永》181

贰拾肆明月清风,物我两忘苏轼《前赤壁赋》188

贰拾伍一曲潇洒高雅的青春之歌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201

贰拾陆农作之辛劳,农家之生趣杨万里《插秧歌》207

贰拾柒莲叶荷花别样景杨万里咏荷诗两首213

贰拾捌稻花香里说丰年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19

贰拾玖伤心人别有怀抱辛弃疾《青玉案·元夕》225

叁拾神鬼也怕恶人《艾子杂说·行水》229

叁拾壹人灵于物刘基《司马季主论卜》237

叁拾贰用智胜于用力,用人高于自用刘基《说虎》245

叁拾叁宦官弄权,祸国殃民王磐《朝天子·咏喇叭》253

叁拾肆爱子有道,教子有方郑板桥《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257

叁拾伍欲速则不达,躁急者自败周容《小港渡者》266

叁拾陆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沁园春·长沙》273

叁拾柒气势磅礴的长征颂歌《七律·长征》283

后记289

 

《中国美古诗文》共为中国古代46篇美、动情的古诗文做了精湛的解读和赏析,其中大部分是作者早年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阅读与欣赏》撰写的赏析稿,该节目的特色是名人介绍名作,由名播音员广播。本书在此基础上再加“一名”——当代书画名家范曾等为诗文配书画,以文字、书画、声音,全方位、多角度呈现古典诗文的无穷魅力。

 

作者简介:

王能宪,江西瑞昌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者,作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常务副院长。曾长期在高校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和学术研究,后到文化部机关工作,主要从事文化政策和文化理论研究。先后担任文化部政策法规司研究处负责人、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等职务。20063月调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主要著述包括:专著《世说新语研究》《文化建设论——王能宪演讲集》《自由创造是文学艺术的本质要求——论文化政策与文化战略》《二分集——文学与文化摭论》《忘机斋文集》,校点古籍《魏叔子文集》等。


好的,这是一本不包含您提及的那本特定图书内容的图书简介,旨在提供一个详尽且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描述。 --- 图书名称:光影织就的史诗:全球电影艺术的流变与审美嬗变 图书简介 引言:光影的魔力与时代的镜鉴 电影,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综合艺术形式之一,不仅仅是娱乐的载体,更是记录人类文明进程、折射社会思潮变迁的独特媒介。它以光影为墨,以时间为画布,构建了一个个令人神往或警醒的世界。本书《光影织就的史诗:全球电影艺术的流变与审美嬗变》并非聚焦于某一时期的古典文学或特定地域的诗词歌赋,而是将视角投向更为宏大且流动的领域——世界电影艺术的百年发展历程,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文化哲学与审美取向的更迭。 我们不再沉湎于纸墨间的含蓄韵味,转而深入胶片与数字信号构建的叙事迷宫。本书旨在系统梳理从卢米埃尔兄弟的街景捕捉到当代沉浸式数字体验的演进脉络,探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电影大师们如何运用镜头语言、剪辑节奏和声画设计,重塑观众的感知世界。 第一部:默片的黄金时代与叙事语言的奠基 本部分追溯电影作为“第七艺术”的诞生与初期探索。我们将详细考察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的默片时期,这段看似“无声”的时期,实则是电影语言最富创造力和纯粹性的阶段。 我们将深入剖析梅里爱(Georges Méliès)的奇幻实验如何将电影提升至魔术的境界,探索格里菲斯(D.W. Griffith)在蒙太奇理论上的开创性贡献,以及他如何确立了现代电影叙事的空间与时间逻辑。此外,欧洲大陆的先锋派电影运动,如德国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对心理景观的视觉化呈现(以《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为代表),以及苏俄的爱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对“激发性剪辑”(Intellectual Montage)的理论构建,都将被置于详细的分析框架之下。读者将看到,在没有对白的情况下,电影人如何仅凭画面调度和节奏安排,就能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批判。 第二部:有声时代的到来与类型电影的成熟 有声电影的出现,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次艺术范式的转移。本部分探讨了声音的引入如何彻底改变了电影的叙事重心、表演方式和观众期待。 我们将审视好莱坞“制片厂制度”(Studio System)下的工业化生产模式,以及它如何催生了经典的类型片:黑色电影(Film Noir)中对战后焦虑和道德模糊的探讨,西部片的美国神话构建与解构,以及歌舞片的盛大繁荣。同时,本书也将不吝笔墨分析欧洲电影在这一时期的独特发展,例如法国的“诗意现实主义”对底层人民命运的细腻描摹,以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Italian Neorealism)如何将摄影机推向街头,记录战争创伤下的真实生活,成为对好莱坞虚幻完美的有力反击。 第三部:现代主义的冲击与作者论的崛起 进入战后,全球范围内的艺术思潮转向对传统结构的反思与颠覆。本部分重点关注“作者论”(Auteur Theory)的兴起及其对电影美学观念的重塑。 我们将解析法国新浪潮(Nouvelle Vague)对既有电影传统的挑战,探讨特吕弗(François Truffaut)、戈达尔(Jean-Luc Godard)等导演如何通过打破线性叙事、使用即兴表演和自我指涉的镜头语言,将电影提升到个人表达和哲学思辨的高度。在同一时期,意大利的费里尼(Federico Fellini)和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则用模糊的主题、疏离的人物和梦境般的场景,描绘了现代人精神世界的迷失与荒诞。本书力图揭示,当导演被视为“作者”时,电影作品便获得了签名式的个人风格与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 第四部:全球视野下的文化交融与后现代反思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电影的疆域不再局限于西方。本书的后半部分将目光投向非好莱坞电影体系的爆发式增长与多元化发展,探讨电影如何成为文化身份构建与冲突的场域。 我们将研究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Akira Kurosawa)如何将西方叙事结构与日本武士道精神完美融合;波兰导演安德烈·瓦伊达(Andrzej Wajda)对国家历史创伤的深刻追问;以及从七十年代开始,巴西、印度(宝莱坞)等新兴电影工业如何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庞大的市场影响力,丰富了世界电影的版图。 最后,本书将聚焦于后现代电影的特征——对历史的戏仿、对类型片的解构、叙事的碎片化与对真实性的质疑。从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的风格拼贴到当代数字特效驱动的视觉奇观,我们探讨的不再是“故事的真假”,而是“观看的意义”。电影艺术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继续保持其批判性和人文关怀,是本书最终希望引发读者思考的核心议题。 结语:重构我们的视觉经验 《光影织就的史诗》是一次跨越百年的视觉巡礼。它不是一份简单的导演名录或影片清单,而是一部旨在帮助读者理解镜头背后权力结构、审美偏好以及时代精神的理论导览。通过对光影、剪辑、表演和主题的深入剖析,我们期望读者能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视觉解码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电影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流动的文化遗产,如何持续地定义和改变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这是一部献给所有热爱电影、渴望洞悉影像艺术深层逻辑的电影爱好者的必读之作。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为我这种“碎片化”阅读爱好者量身定制的。它不像那些厚重的学术专著那样让人望而生畏,而是巧妙地将复杂的鉴赏内容切割成了易于消化的小单元。无论是通勤路上还是午休间隙,随手翻开任何一页,都能立刻沉浸在一首诗或一段散文的意境之中,收获片刻的心灵宁静。这种“短小精悍”的编排方式,使得阅读不再是一种压力,而成为了一种随时可取的精神补给。我尤其喜欢它在不同文体之间穿插的节奏感,从雄浑的唐诗到婉约的宋词,再到充满生活气息的元曲,这种交替阅读带来的审美疲劳缓冲效果非常好,让人始终保持着新鲜感和探索的欲望。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爱好者,我对袁行霈先生的序言部分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序言往往是全书的“定调”之笔,能看出作者对文学、对人生的根本态度。袁先生的文字总是带着一种温厚而深刻的洞察力,他的开篇几句,便如同定海神针一般,为全书奠定了一种既谦逊又充满力量的基调。他不仅仅是引介内容,更像是在为读者勾勒出一条通往古人精神世界的精神地图,让人在阅读具体篇章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心灵的准备。这种对序言的重视,体现了出版方对学术水准和思想深度的坚持,这在如今许多只求快餐式阅读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我常常觉得,读懂了序言,就读懂了整本书的精神内核。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令人眼前一亮,那种沉静的古典美感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了一种书卷气十足的氛围中。尤其是封面的字体选择和排版布局,看得出设计者在细节上花了不少心思。我是一个非常注重阅读体验的人,好的装帧不仅能提升阅读的愉悦感,更能让人在捧读时就感受到作品的厚重与诚意。这本书拿到手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即便是长时间翻阅,也不会让人感到疲惫。对于我这种喜欢在睡前静静品读的人来说,这种触感和视觉上的舒适度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考虑到这是一本包含了大量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集,如此精心的包装也显得恰如其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让人在每一次翻开它的时候,都能感受到一种对传统文化深深的敬意。

评分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选取篇目时的独到眼光,那种跨越了不同朝代的广博视野,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仿佛完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他似乎总能精准地捕捉到那些真正具有时代精神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而不是简单地堆砌名篇。这种“淘金”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乐趣,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页会遇到哪位大家笔下令人惊艳的佳句。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阐释这些作品时,没有流于学院派的枯燥说教,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贴近人心的语言去剖析诗词背后的情感脉络和时代背景。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古诗文,而是在和一位老友进行一场深入的灵魂对话,一同体会古人的喜怒哀乐。这种轻松又不失深度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普通读者欣赏古典文学的门槛。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所蕴含的那种“从容”的生活哲学,这正是书名所暗示的精髓所在。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世界里,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喧嚣裹挟而失去自我。然而,通过这些古人留下的智慧结晶,我仿佛找到了一处可以安放焦虑的港湾。作者的鉴赏文字,不是在教你如何“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在引导你如何“接纳”并“享受”生命中的一切起伏。读罢全书,心中涌起的不是知识的炫耀,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平和感——是的,心若有诗,世界再纷扰,我也能保持一份清晰和淡定。这份精神上的滋养,远比单纯的文学知识收获更为宝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