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部分逻辑与语言
A篇推理
第1章逻辑学的基本概念
11什么是逻辑学
12命题与论证
13论证的辨识
14论证和说明
15演绎和归纳论证
16有效性和真实性
第1章概要
第2章论证的分析
21论证的解析
22论证的图示
23复杂的论证性语段
24推理中的问题
第2章概要
B篇非形式逻辑
第3章语言和定义
31语言功能
32情感语言、中性语言和论争
33论争和含混性
34定义及其用途
35定义的结构:外延和内涵
36属加种差定义
第3章概要
第4章谬误
41什么是谬误
42谬误的分类
43相干谬误
44不当归纳谬误
45预设谬误
46含混谬误
第4章概要
第二部分演绎
A篇古典逻辑
第5章直言命题
51演绎理论
52类与直言命题
53四种直言命题
54质、量与周延性
55传统对当方阵
56其他直接推论
57存在含义与直言命题的解释
58直言命题的符号与图解
第5章概要
第6章直言三段论
61标准式直言三段论
62三段论论证的形式性质
63检验三段论:文恩图解法
64三段论规则和三段论谬误
65直言三段论的15个有效形式
附录直言三段论15个有效形式的演绎推导
第6章概要
第7章日常语言中的论证
71三段论论证
72词项数量规约为三
73直言命题的标准化
显示全部信息
第13章科学和假说 1科学说明 我们科学地研究这个世界以获得关于它的真理。但是,孤立的真理并不能领我们走向深远;采集了石头不等于建成房屋,仅仅事实的收集更不能成为科学。科学的目标就是发现普遍真理(主要是以像在前一章所讨论的因果联系的形式),据此我们所遭遇的事实可以得到说明(explained)。 什么是一个说明?每一个说明都给出一个解释,就是某个陈述集合,从中能够逻辑地推导出需要说明的事情好的说明将能够对需要解释的有疑问的方面进大程度的消解或者还原。这样的解释将包含普遍真理的一个融贯集合,或者一个理论。例如,为了说明某个严重的疾病,我们需要什么引起那个疾病以及如何诊治那个疾病的一个融贯解释。某个特定物质的出现或者消失是这种紊乱的关键吗?例如,说明糖尿病的理论就是关于人体对糖分的使用以及在那个使用当中由体内某些特殊细胞产生的一种叫胰岛素的蛋白的中心角色的一个融贯解释。根据这个理论,胰岛素的缺乏(或者是身体无法使用它所产生的胰岛素)说明了在从血液中吸收糖分时由此所产生的紊乱。这样的一种解释(当然这里已经极度简化了)给出了关于这一严重疾病的一个科学说明。病人因为缺乏胰岛素而患上糖尿病。 当我们说“由P得Q”,那表达的可能是一个说明,也可能是一个论证。当我们是由前提P推导出结论Q时,这就表达了一个论证。当面对事实Q,我们的推理由那个事实进行回溯,以发现导致它的境况,这就表达了一个说明。糖尿病,也就是血液中糖分过多,是许多病人的生活中的一个残酷事实。我们通过引起对导致那样的后果的胰岛素缺失的注意来说明他们的糖尿病。因而,560对相互关联的一系列境况的解释,也就是胰岛素缺失P解释了糖分过多Q,正是对那个疾病的一个说明。 一个好的说明必须提供与待说明的事实相关的(relevant)真理。如果我试图以诉诸巴西上升的人口出生率这样的理由来说明我的上班迟到,由此引入的事实可能是真的,但它是不相关的,因而它不能成为我的缺席这一正在谈论的事件的一个令人满意的说明。在这个琐碎的例子中,一个说明所寻找的是一个单独的事件。在科学中,我们所寻找的说明不仅是真且相关的,而且也是普遍的。我们所力求的说明将提供关于某种特定种类的所有事件,比如说,对所有出现的糖尿病的一个理解。 一个科学理论所能解释的事实越多,它的力度就越强。某些理论在它们的范围和力度上是极好的。例如,这里是艾萨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一个简短陈述: 第13章科学和假说
1科学说明
我们科学地研究这个世界以获得关于它的真理。但是,孤立的真理并不能领我们走向深远;采集了石头不等于建成房屋,仅仅事实的收集更不能成为科学。科学的目标就是发现普遍真理(主要是以像在前一章所讨论的因果联系的形式),据此我们所遭遇的事实可以得到说明(explained)。
什么是一个说明?每一个说明都给出一个解释,就是某个陈述集合,从中能够逻辑地推导出需要说明的事情。好的说明将能够对需要解释的有疑问的方面进行大程度的消解或者还原。这样的解释将包含普遍真理的一个融贯集合,或者一个理论。例如,为了说明某个严重的疾病,我们需要什么引起那个疾病以及如何诊治那个疾病的一个融贯解释。某个特定物质的出现或者消失是这种紊乱的关键吗?例如,说明糖尿病的理论就是关于人体对糖分的使用以及在那个使用当中由体内某些特殊细胞产生的一种叫胰岛素的蛋白的中心角色的一个融贯解释。根据这个理论,胰岛素的缺乏(或者是身体无法使用它所产生的胰岛素)说明了在从血液中吸收糖分时由此所产生的紊乱。这样的一种解释(当然这里已经极度简化了)给出了关于这一严重疾病的一个科学说明。病人因为缺乏胰岛素而患上糖尿病。
当我们说“由P得Q”,那表达的可能是一个说明,也可能是一个论证。当我们是由前提P推导出结论Q时,这就表达了一个论证。当面对事实Q,我们的推理由那个事实进行回溯,以发现导致它的境况,这就表达了一个说明。糖尿病,也就是血液中糖分过多,是许多病人的生活中的一个残酷事实。我们通过引起对导致那样的后果的胰岛素缺失的注意来说明他们的糖尿病。因而,560对相互关联的一系列境况的解释,也就是胰岛素缺失P解释了糖分过多Q,正是对那个疾病的一个说明。
一个好的说明必须提供与待说明的事实相关的(relevant)真理。如果我试图以诉诸巴西上升的人口出生率这样的理由来说明我的上班迟到,由此引入的事实可能是真的,但它是不相关的,因而它不能成为我的缺席这一正在谈论的事件的一个令人满意的说明。在这个琐碎的例子中,一个说明所寻找的是一个单独的事件。在科学中,我们所寻找的说明不仅是真且相关的,而且也是普遍的。我们所力求的说明将提供关于某种特定种类的所有事件,比如说,对所有出现的糖尿病的一个理解。
一个科学理论所能解释的事实越多,它的力度就越强。某些理论在它们的范围和力度上是极好的。例如,这里是艾萨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一个简短陈述:
宇宙中每个质点以一个力吸引另外一个质点。该力正比于质点质量的乘积,反比于它们间距离的平方。
非科学的说明也可以是相关的和普遍的。长久以来,人们一直用在行星上生活的“智慧生物”来解释行星的规则运动。在某些文化中,疾病被“说明”成邪恶的精灵侵入人体所引起的。这些当然是非科学的解释,尽管它们提供的说明是普遍的,也与我们所关注的事实相关。那么,什么区分了真正科学的说明与非科学的说明呢?
有两个主要的区别。第1个区别是态度上的区别。一个非科学的说明是被教条地提出的;它给出的解释被认为是真的而不能改进。亚里士多德关于物质的观点在几个世纪里事实上被接受成终。尽管亚里士多德本人似乎是思想开放的,但是一些中世纪的学者以死板的、非科学的精神将他的观点采纳下来。一个学者拒绝用伽利略提供给他的望远镜来观看新发现的环绕木星的卫星,他肯定地认为,这些卫星不可能是真的,因为亚里士多德天文学著作里没有提到它们!与之相反,一个严肃的科学家的态度是非教条的;每个提出的说明都是暂时的或临时的;假说可能被认为很有可能是真的,561但是它们被视为在证据面前会受到替换。
科学中的词汇在这点上有时是误导人的。一个“假说”提出后得到很好的证实,它可能被提升为“理论”;当它被普遍地接受后,它可能被进一步提升为“定律”。但是它们的使用不是一成不变的。牛顿的发现仍然被称为“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贡献改进并了牛顿的发现,但被称为“相对论”。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术语,真正的科学家的态度不是教条的。科学中所有普遍命题在本质上都是假说,永远不具有的确定性。
第二个区别涉及接受正在谈论的解释所基于的基础。在科学中,一个假说仅仅在存在好的证据的条件下才值得接受。一个非科学信念之被坚持,可能不依赖于有利于它的证据的事情之上;一个非科学的说明被简单地认为是真的,可能是因为“每个人知道”它如此,或者可能是因为它被认为是由上天所揭示的。对于这样的断言没有可靠的检验,但是在真正的科学中,对于真理的断言可以得到检验,并且这样的检验在于经验之中。因而我们说真正的科学是经验的。
说一个假说是可检验的至少意味着某些基于该假说的预言可以证实或者证伪这个假说。科学需要证据。但是,可以证实这个讨论中的假说的累积的证据当然永远不会是完全的,正如我们先前所强调的;我们永远不可能得到所有的证据。因此,即使当支持性的证据非常强的时候,仍会保留一些疑问,确定性是无法达到的。然而,在否定性的方面,如果证据无可争议地表明基于该假说的预言是假的,我们就完全有信心认为该假说必须得到拒斥。尽管我们不能完全地证实一个假说,但我们可以完全地证伪一个假说。由于此类原因,一些哲学家认为,说一个科学假说是可检验的,也就是说它至少在原则上是可错的。
真理的检验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为了弄清外面是否下雨,我只要看一下外面。但是用做说明的假说是普遍性命题,它们不是直接可检验的。如果我对我上班迟到的解释是交通事故,我的老板如果对之怀疑,他能够借助于警察的事故报告而间接地检验我的解释。一个间接的检验从待检验的命题(如我遭遇到一次交通事故),演绎出其他某个能够被直接检验的命题(如我提交了一个事故报告)。如果那个演绎出来的命题是假的,包含这个命题的说明必定是假的。如果演绎出来的命题是真的,它提供了某个证据证明这个说明为真、已经被间接证实。但是这个证据不是结论性的。
间接检验永远不会是确定的。它总是依赖于某些额外的前提,562比如这样的前提:我对我的老板描述的该起事故与警察记载的一样。但是警察部门应当对我所涉案的事故的记录进行备案,但可能还没有备案;缺乏该记录不能证明我的说明是假的。并且,某个附加前提即使是真的,它并不给说明赋予确定性——尽管演绎出的结论(本例中事故报告的真实性)得到成功检验确实加固了它的前提。
即使一个非科学的说明也有某个它喜爱的证据,即用它来解释的那个事实。行星上居住着“智慧生物”,它们使行星沿着我们观察到的轨道运动,这个非科学理论能够称这个事实——行星确实在它们的轨道上运动——为证据。但是,在该假说和关于行星运动的可靠的天文学说明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对于非科学假说,不能够从中演绎出其他的可直接检验的命题。另外一方面,一个给定现象的任何一个科学说明能够演绎出可直接检验的命题,而不是陈述待说明事实的命题。这就是当我们说一个说明是经验可证实的时候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样的可证实性是科学说明本质的特征。“科学说明”这个普遍概念正确地应用到了通常所认为的科学(物理学、心理学)之外的地方。因而,对一个事件的说明(如我上班迟到是因为交通事故),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对之进行间接检验,这个说明是这个宽泛的意义上的“科学的”。
2科学探究:假说和确证我们寻求正确的科学说明,并且其正确性是可以经验地证实的。我们如何能够得到这样的说明呢?我们不能给出研究科学的公式,但是在大多数科学研究中,都有一些步骤或者不同的阶段。通过确定以及描述七个这样的步骤,我们可以更加完全地理解好的科学是如何进展的。
A.确定问题
科学研究开始于某个问题。一个问题可以表示成一个或一组当时没有可接受的说明的事实。一个社会学家面临在工作或者游戏当中的令人迷惑的趋势,何以解释之?一个医学研究者面临一种令人迷惑的疾病,它的起因是什么?一个经济学家观察到消费与储蓄的不同模式,何以说明这样的不同?有些问题之确定是相当明显的,就像当一个侦探面临一个特定案子时他的问题是:犯人是谁?有些问题可能源于当下理解的不足。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馆长埃拉托色尼正确地认为地球是球体,但是并不知道它的尺寸。563他的问题就是确定我们称之为地球的这个球体的周长。正如约翰杜威和许多其他现代哲学家所不断强调的,反思性的思考——无论是在社会学中、医学中、法律的实施中、物理学中或是其他任何领域中——是解决问题的(problemsolving)活动。某种问题的识别是接踵而来的科学的触发器。
B.构建初步假说
初步的推测,也就是某些关于这个确定了的问题的比较试探性的说明,是第二个步骤。远在一个完整的解答被找到之前,需要建立某种理论以便能够知道需要收集何种证据以及好到哪里寻找这样的证据。侦探考察犯罪现场,询问嫌疑人,并寻找线索。内科医生检查病人,记录资料,注意不规则性。赤裸裸的事实被收集起来;只有当它们能够被安排进某个融贯的模式,哪怕是推测性的和不完全的模式之中时,它们才能成为可用的线索或者揭示某些症状。例如,托马斯马尔萨斯在1798年发表的《人口学原理》中提出,人口增长食物供应的趋势将使大多数人处于饥饿的边缘。多年后,查尔斯达尔文在推测物种起源的时候读到这里,突然想到一个极具成果的观点。他写道:
此时立刻令我想到在这些环境中,有利的差异会得到保留,不利的会被破坏。这样,我终于有了可以用以研究的理论。(Autobiography,1881)
世界上存在太多的可能相关的事实、太多的数据,以至于科学家不能将它们全部收集起来。细心和全面的研究者也必须选择某些待深入研究的事实并且放弃不相关的其他事实。如果地球是球体,太阳的光线在任意特定的时间将会以不同的角度照射在球体不同的地方。几何学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地球的尺寸吗?一个理论的轮廓是重要的,因为除此研究者不能确定从整个事实全体中挑选和追求何种事实。某种初步假说不管是如何的不完全、试探性,任何严格的探究开始的时候它都是必需的。
C.收集额外事实
显示全部信息
柯匹和科恩的《逻辑学导论》,是导论性逻辑教科书中*完满的一部:既有演绎逻辑亦有归纳逻辑,既有古典逻辑亦有现代逻辑。本书是当今逻辑教科书的标准范本,是清晰性与准确性的典范,它能够使学生理解、把握并应用古典三段论逻辑和更为强有力的现代符号逻辑技术。 书中所选用的有关政治、哲学、科学及多领域当代论争的鲜活的论证实例,展示了许多严肃的学者和思想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逻辑原理的应用,使逻辑学习既内容充盈又富有生活气息。
说实话,我之前对逻辑学的理解非常片面,总觉得它就是一种僵化的推理规则。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逻辑学的应用范围之广,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科学研究、法律辩论、计算机编程,还是日常的沟通交流,都离不开逻辑。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逻辑如何在不同领域发挥作用,这让我对逻辑学产生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明白,逻辑不仅仅是关于“怎么推理”,更是关于“怎么思考”,怎么才能让我们的思维更清晰,论证更有力。
评分这本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术著作的严谨,又不失一种温和的引导。作者在讲解复杂的逻辑概念时,会运用大量的类比和比喻,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我个人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相容性”和“排斥性”命题的讨论,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方式解释了它们之间的区别,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它是一本非常具有启发性的读物。作者并没有将逻辑学仅仅视为一套冰冷的规则,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识世界、分析问题的方法。书中的很多论述都让我感到耳目一新,例如,在讲解“诉诸权威”谬误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否定权威,而是探讨了在什么情况下诉诸权威是合理的,又在什么情况下会犯下逻辑谬误。这种 nuanced 的分析,让我看到了逻辑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评分我一直对逻辑学这个领域感到好奇,但又觉得它高深莫测,像是隔着一层云雾。直到我翻开这本《逻辑学导论》,才真正感受到那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畅快。作者在讲解基本概念时,用了大量贴近生活的例子,比如生活中常见的谬误,或者一些经典的逻辑推理问题。我记得有一个章节讲到“滑坡谬误”,作者列举了好几个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情景,一下子就把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读的时候,我常常会恍然大悟,原来我之前犯的一些思维错误,都有名字,都有具体的解释。这种感觉就像是突然获得了一把解锁思维的钥匙,让人忍不住想要继续往下探索,看看还能发现多少智慧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思维训练手册。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回避那些看似枯燥的符号和公式,而是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去解释它们。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有效性”和“健全性”的论述,这对于区分一个论证是否是“正确”的,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标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各种信息轰炸,有的是观点,有的是宣传,有的甚至是误导。学会辨别论证的有效性和健全性,就像是给自己装上了一套“火眼金睛”,能够帮助我们过滤掉那些看似有理却站不住脚的论点,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判断。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结构真的太出色了,简直是为初学者量身定做的。它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命题、推理、真值,然后慢慢深入到更复杂的论证分析和归纳推理。每一章的内容都相对独立,但又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最让我欣赏的是,作者在每章的末尾都设置了大量的练习题,而且难度递增,覆盖了该章的所有重点。这些习题不仅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工具,更是一种巩固和提升。我常常会花很多时间去琢磨这些题目,有些题目甚至需要我反复思考好几遍才能找到答案。但正是这个过程,让我对书中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
评分虽然我不是哲学专业的学生,但抱着拓宽视野的想法,我还是接触了这本书。坦白说,一开始我对“柯匹”和“卡尔科恩”这两个名字并不熟悉,但当我深入阅读后,我被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逻辑功底所折服。他们对于逻辑学的定义、分类以及各种推理形式的阐述,都显得一丝不苟,没有丝毫含糊。书中引用了大量哲学史上的经典案例和思想家的观点,这让我在学习逻辑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哲学思想的魅力。很多时候,读着读着,我就会联想到一些历史事件或者社会现象,思考它们背后是否存在着某种逻辑上的联系。
评分这是一本非常扎实的逻辑学教材。从它的内容组织到知识的呈现方式,都体现了作者的专业性和教学经验。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三段论”的详细讲解,作者不仅给出了各种形式的三段论,还分析了它们的有效性条件。更重要的是,作者强调了三段论在构建复杂论证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避免三段论中的常见错误。这种细致入微的讲解,让我对三段论这种基础的逻辑形式有了全面的掌握。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有意思的,虽然它本身是一本学术著作,但封面的配色和排版却透露出一种严谨又不失活力的感觉。那深邃的蓝色背景,仿佛是知识的海洋,而书名则像是灯塔,指引着迷失在逻辑迷宫中的求索者。烫金的字体在光线下熠熠生辉,彰显着书籍的珍贵和作者的权威。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带着一种微微的韧性,翻阅起来既不会过于轻飘,也不会显得笨重。油墨的印刷清晰锐利,字迹工整,即使是密密麻麻的公式和符号,也能辨认得清清楚楚,这对于需要反复推敲的逻辑学习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既有对逻辑学基本概念的详尽阐释,也有对复杂推理技巧的深入剖析。作者在讲解过程中,会时不时地穿插一些历史背景和哲学思考,这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的知识堆砌,而是充满了智慧的启迪。例如,在讨论归纳推理时,作者不仅介绍了各种归纳方法,还探讨了归纳推理的局限性以及如何提高归纳推理的可靠性,这让我对科学研究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