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科学、哲学、社会和历史
定价:68.00元
作者:范岱年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030370365
字数:269000
页码:24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范岱年先生是把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近现代科学史领域中的西学资源引进中国的先导学者,是把我国学者在科学技术哲学领域里的研究工作系统介绍到西方学界的组织者,是复兴我国科学哲学研究的推动者,是我国科学社会学研究的开启者,是“科学与社会”领域的启蒙者和思想者,他的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对当代中国的学术建设和思想进步产生了深刻影响。
《国科大文丛:科学、哲学、社会和历史》收录了范岱年先生近10年来撰写的19篇文章,分为四个部分。部分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和中国现实。第二部分是对爱因斯坦、玻尔和胡先骕三位科学家及历史学家施乃德的有关思想和著作的评介。第三部分是科学社会学、科学与社会方面的评论和研究。第四部分是怀念经亨颐、范高平、胡愈之和范寿康等几位长辈的文章。
目录
作者介绍
范岱年(1926-),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科学通报》编辑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研究室副主任、《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主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自然辩证法教研室主任、《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主编、波士顿大学客座教授。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科学、哲学、社会和历史》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跨学科阅读体验。我以往的阅读习惯相对单一,通常会集中在某一特定领域。但这本书的结构和内容,迫使我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开始在科学、哲学和社会历史这几个看似遥远的概念之间建立起联系。读到书中关于科学理性如何逐渐渗透到社会治理和伦理道德的讨论时,我被深深吸引。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深入的分析,展现了科学思想是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公众,如何影响了人们对真理、正义和幸福的理解。同时,书中对哲学思潮如何为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又如何因科学的进步而受到挑战和重塑的描绘,也让我受益匪浅。我开始意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本质上是一个多领域互动、螺旋上升的过程。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导游,带领我穿梭于历史的长河,观察不同文明时期科学、哲学和社会是如何相互碰撞、融合,最终塑造了我们今天的世界。这本书让我不再将这些领域视为孤立的存在,而是将其看作一个有机整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共生关系,这对我理解当今世界的复杂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叫做《科学、哲学、社会和历史》,其ISBN号是9787030370365,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我最近读完了一本名为《科学、哲学、社会和历史》的书,说实话,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远比我预期的要大得多。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以为这仅仅是一本关于学科界限探讨的学术著作,但当我深入阅读后,我发现它远远超越了这个范畴。作者巧妙地将看似独立的三个领域——科学、哲学和社会历史——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网,展现了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塑造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科学革命如何不仅仅是技术和理论的突破,更是深刻影响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革的论述所吸引。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科学思想的演变,以及这些思想如何与当时的哲学思潮和社会现实相互作用的描绘,让我对历史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过去,我总觉得历史事件是孤立的,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层驱动力,看到了科学、哲学和社会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呼应,共同谱写出人类文明的壮丽篇章。我开始反思,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科学、哲学和社会思潮又在如何相互影响,引领着未来的方向。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视角之宏大,让我深感震撼,也为我提供了无数思考的起点。
评分这本书,我只能说,它挑战了我对知识的固有认知。过去,我习惯于将科学、哲学和社会史看作是三条平行的线,各自独立发展,互不干扰。然而,《科学、哲学、社会和历史》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具说服力的方式,将这三者紧密地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互动的知识体系。我尤其惊叹于作者在梳理科学思想演变过程中,对哲学背景和社会环境的细致描摹。比如,书中关于古希腊科学的讨论,不仅仅停留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更深入地探讨了当时哲学思想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影响了科学的探究方式。同样,在谈论近代科学的兴起时,作者也详细阐述了人文主义思潮和社会变革对科学家的激励作用。这本书让我明白,任何一个领域的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都深深地根植于其所处的时代和文化土壤之中。我仿佛看到了科学、哲学和社会这三股力量,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激荡、融合,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向前发展。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跳出具体的学科界限,去理解知识的整体性,去认识到人类的智慧是如何在不同领域之间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的。
评分读完《科学、哲学、社会和历史》,我的感觉更像是在经历一场思想的洗礼。我之前对哲学和历史的理解,总觉得有些抽象,难以与现实生活产生直接的关联。但这本书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够将这些宏大的概念,以一种极其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出来。作者通过对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科学思想的深入剖析,展现了科学、哲学和社会是如何在历史舞台上协同演进的。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技术革新如何引发社会变革,而社会需求又如何反过来驱动科学研究方向的例子所打动。例如,工业革命不仅仅是蒸汽机的发明,它更是引发了生产方式、社会结构乃至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全面变革,而这些变革又与当时新的哲学思想,例如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产生了深刻的互动。这本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历史的进程并非是线性的、单向的,而是充满了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所处的社会,去思考科学技术、哲学观念和历史进程之间那些不易察觉的联系,这让我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深的洞察力。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科学的理解都比较局限,觉得它就是实验室里的实验和冰冷的公式。但《科学、哲学、社会和历史》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以极其生动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将科学的发展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和哲学背景下进行审视。书中关于科学发现如何受到当时社会需求和哲学观念的影响,以及科学进步又如何反过来改变社会结构和人们的思想方式的论述,让我惊叹不已。例如,书中对牛顿力学诞生的社会土壤的分析,以及它如何与启蒙运动的哲学思潮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兴起,这一点就让我茅塞顿开。我从未想过,科学理论的提出和被接受,背后竟然有如此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和哲学根源。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科学并非凭空产生,它是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语境中孕育、发展并最终产生深远影响的。我甚至开始觉得,理解科学的本质,不能仅仅停留在科学本身,而必须将其置于人类文明的宏大叙事中去观察。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理解科学世界的大门,也让我对人类智力活动的多维度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