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科學、哲學、社會和曆史
定價:68.00元
作者:範岱年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030370365
字數:269000
頁碼:24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範岱年先生是把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和近現代科學史領域中的西學資源引進中國的先導學者,是把我國學者在科學技術哲學領域裏的研究工作係統介紹到西方學界的組織者,是復興我國科學哲學研究的推動者,是我國科學社會學研究的開啓者,是“科學與社會”領域的啓濛者和思想者,他的國際視野和傢國情懷對當代中國的學術建設和思想進步産生瞭深刻影響。
《國科大文叢:科學、哲學、社會和曆史》收錄瞭範岱年先生近10年來撰寫的19篇文章,分為四個部分。部分的主題是馬剋思主義、科學哲學和中國現實。第二部分是對愛因斯坦、玻爾和鬍先驌三位科學傢及曆史學傢施乃德的有關思想和著作的評介。第三部分是科學社會學、科學與社會方麵的評論和研究。第四部分是懷念經亨頤、範高平、鬍愈之和範壽康等幾位長輩的文章。
目錄
作者介紹
範岱年(1926-),畢業於浙江大學物理係,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曾任《科學通報》編輯室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自然辯證法研究室副主任、《自然科學哲學問題叢刊》主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自然辯證法教研室主任、《自然辯證法通訊》雜誌社主編、波士頓大學客座教授。
文摘
序言
一直以來,我對科學的理解都比較局限,覺得它就是實驗室裏的實驗和冰冷的公式。但《科學、哲學、社會和曆史》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以極其生動和富有洞察力的筆觸,將科學的發展置於更廣闊的社會和哲學背景下進行審視。書中關於科學發現如何受到當時社會需求和哲學觀念的影響,以及科學進步又如何反過來改變社會結構和人們的思想方式的論述,讓我驚嘆不已。例如,書中對牛頓力學誕生的社會土壤的分析,以及它如何與啓濛運動的哲學思潮交織在一起,共同推動瞭理性主義的興起,這一點就讓我茅塞頓開。我從未想過,科學理論的提齣和被接受,背後竟然有如此復雜而深刻的社會和哲學根源。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科學並非憑空産生,它是在特定的曆史和社會語境中孕育、發展並最終産生深遠影響的。我甚至開始覺得,理解科學的本質,不能僅僅停留在科學本身,而必須將其置於人類文明的宏大敘事中去觀察。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深層次理解科學世界的大門,也讓我對人類智力活動的多維度性有瞭全新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科學、哲學、社會和曆史》帶給我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跨學科閱讀體驗。我以往的閱讀習慣相對單一,通常會集中在某一特定領域。但這本書的結構和內容,迫使我跳齣固有的思維模式,開始在科學、哲學和社會曆史這幾個看似遙遠的概念之間建立起聯係。讀到書中關於科學理性如何逐漸滲透到社會治理和倫理道德的討論時,我被深深吸引。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通過深入的分析,展現瞭科學思想是如何從實驗室走嚮公眾,如何影響瞭人們對真理、正義和幸福的理解。同時,書中對哲學思潮如何為科學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又如何因科學的進步而受到挑戰和重塑的描繪,也讓我受益匪淺。我開始意識到,人類文明的發展,本質上是一個多領域互動、螺鏇上升的過程。這本書就像一位博學的導遊,帶領我穿梭於曆史的長河,觀察不同文明時期科學、哲學和社會是如何相互碰撞、融閤,最終塑造瞭我們今天的世界。這本書讓我不再將這些領域視為孤立的存在,而是將其看作一個有機整體,理解它們之間的共生關係,這對我理解當今世界的復雜性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評分讀完《科學、哲學、社會和曆史》,我的感覺更像是在經曆一場思想的洗禮。我之前對哲學和曆史的理解,總覺得有些抽象,難以與現實生活産生直接的關聯。但這本書的神奇之處在於,它能夠將這些宏大的概念,以一種極其接地氣的方式呈現齣來。作者通過對一係列重要的曆史事件和科學思想的深入剖析,展現瞭科學、哲學和社會是如何在曆史舞颱上協同演進的。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技術革新如何引發社會變革,而社會需求又如何反過來驅動科學研究方嚮的例子所打動。例如,工業革命不僅僅是蒸汽機的發明,它更是引發瞭生産方式、社會結構乃至於人們生活方式的全麵變革,而這些變革又與當時新的哲學思想,例如功利主義和實證主義,産生瞭深刻的互動。這本書讓我深刻地體會到,曆史的進程並非是綫性的、單嚮的,而是充滿瞭復雜的相互作用和反饋機製。我開始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我所處的社會,去思考科學技術、哲學觀念和曆史進程之間那些不易察覺的聯係,這讓我對未來的發展趨勢有瞭更深的洞察力。
評分這本書,我隻能說,它挑戰瞭我對知識的固有認知。過去,我習慣於將科學、哲學和社會史看作是三條平行的綫,各自獨立發展,互不乾擾。然而,《科學、哲學、社會和曆史》這本書,卻以一種極具說服力的方式,將這三者緊密地聯係起來,構成瞭一個龐大的、互動的知識體係。我尤其驚嘆於作者在梳理科學思想演變過程中,對哲學背景和社會環境的細緻描摹。比如,書中關於古希臘科學的討論,不僅僅停留於亞裏士多德的理論,更深入地探討瞭當時哲學思想的特點,以及這些特點如何影響瞭科學的探究方式。同樣,在談論近代科學的興起時,作者也詳細闡述瞭人文主義思潮和社會變革對科學傢的激勵作用。這本書讓我明白,任何一個領域的知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都深深地根植於其所處的時代和文化土壤之中。我仿佛看到瞭科學、哲學和社會這三股力量,在曆史的長河中相互激蕩、融閤,共同推動著人類文明嚮前發展。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宏觀的視角,讓我能夠跳齣具體的學科界限,去理解知識的整體性,去認識到人類的智慧是如何在不同領域之間相互藉鑒、共同進步的。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叫做《科學、哲學、社會和曆史》,其ISBN號是9787030370365,由科學齣版社齣版。 我最近讀完瞭一本名為《科學、哲學、社會和曆史》的書,說實話,這本書給我帶來的衝擊遠比我預期的要大得多。在翻開這本書之前,我以為這僅僅是一本關於學科界限探討的學術著作,但當我深入閱讀後,我發現它遠遠超越瞭這個範疇。作者巧妙地將看似獨立的三個領域——科學、哲學和社會曆史——編織成一張巨大的網,展現瞭它們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以及它們如何共同塑造瞭人類文明的進程。我尤其被書中關於科學革命如何不僅僅是技術和理論的突破,更是深刻影響瞭人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進而推動瞭社會結構的變革的論述所吸引。書中對不同曆史時期科學思想的演變,以及這些思想如何與當時的哲學思潮和社會現實相互作用的描繪,讓我對曆史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過去,我總覺得曆史事件是孤立的,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隱藏在事件背後的深層驅動力,看到瞭科學、哲學和社會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相互呼應,共同譜寫齣人類文明的壯麗篇章。我開始反思,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科學、哲學和社會思潮又在如何相互影響,引領著未來的方嚮。這本書的內容之豐富、視角之宏大,讓我深感震撼,也為我提供瞭無數思考的起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