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美 自然生态图鉴 中国鸟类图鉴 9787537742948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之美 自然生态图鉴 中国鸟类图鉴 9787537742948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欣如,卓小利,蔡益著,央美阳光 工作室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之美
  • 自然生态
  • 鸟类
  • 图鉴
  • 科普
  • 动植物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9787537742948
  • 博物学
  • 生态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7742948
商品编码:29225459417
出版时间:2015-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之美 自然生态图鉴 中国鸟类图鉴

定价:88.0元

作者:赵欣如,卓小利,蔡益著,央美阳光 工作室 绘

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37742948

字数:486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自然科普作品
  纸上的中国自然博物馆——真正展现中国自然之美精品书系
  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专家团队
  国内插画师团队
  历时七年斥巨资倾力打造
  首部展现中国本土风物的、经典的科普图鉴类读物
  3500种中国野生动植物
  4800余幅精美绝伦彩色插图
  780万字自然科普巨著
  ——弘扬专属于中国的自然之美
  ◎具价值的中国主题
  这是一部每个对于大自然、对于这片母土怀有热爱的人,都值得收藏一生的经典之作。“中国之美自然生态图鉴”内容紧扣“中国自然”这一主题,是国内专为展现中国自然动植物题材而制作的产品,系统全面、制作精良、内容丰富。
  已出版:
  《中国鸟类图鉴》
  《中国鱼类图鉴》
  《中国观赏花卉图鉴》
  《中国野花图鉴》
  《中国野菜图鉴》
  《中国昆虫图鉴》
  陆续出版:
  《中国恐龙与史前动物图鉴》
  《中国蝴蝶与蛾类图鉴》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
  《中国农作物图鉴》
  《中国古生物与化石图鉴》
  《中国哺乳动物图鉴》
  《中国两栖与爬行动物图鉴》
  《中国野生菌类图鉴》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图鉴》
  《中国宝石图鉴》
  《中国岩石与矿物图鉴》
  《中国宠物图鉴》
  ……
  ◎知识丰富的专家团队
  为让“中国之美自然生态图鉴”成为跨时代的经典,专业性和可读性并举,特聘请国内各学术领域颇具名气、并依然在为弘扬中国科普事业不断奉献的领军人物,组成专家团队,联合确立主题、编写制订内容。
  《中国鸟类图鉴》
  作者:赵欣如,北京师范大学动物学副教授
  赵欣如,1954年生,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动物学副教授,中国动物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动物园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鸟类学会会员,英国东方鸟类学会荣誉会员,北京动物学会理事。著作有《北京鸟类图鉴》**版、第二版,《鸟声研究》,《鸟类环志与保护》,《野外观鸟手册》等,发表鸟类学研究论文30余篇。自1996年开始,创办“周三课堂”和“中国观鸟”网站两大交流平台,努力推动中国民间观鸟活动健康发展。
  ◎专业插画师纯人工绘制插图
  本系列图书的又一大亮点,4800余幅插画均为人工绘制。为求展现知识点所涉及的内容,每个知识点均配有2~4幅彩色插图,这些插图亦由国内的插画团队创作完成,保证每一页都能让读者领略科普图鉴真正的魅力所在。
  ◎精装书全彩色印刷展现逼真、绝美的视觉效
  《中国之美 自然生态图鉴:中国鸟类图鉴》采用法式软精装设计,无光铜版纸,全彩色,页面精美,装帧高端典雅,除了赏心悦目的阅读享受,也具珍藏价值。

内容提要


《中国鸟类图鉴》是“中国之美 自然生态图鉴”系列作品中的一部。本系列图书紧扣“中国”这一主题,从自然科学普及的角度出发,科学系统、面面俱到地为读者展现了中国鸟类全貌,是一部极具知识性、观赏性和收藏价值的中国鸟类大典。
  《中国鸟类图鉴》从目、科属为切入点,介绍了600多种中国鸟类。每种均详尽地介绍了科属、外观特征、声音、野外分布、现存状况和习性等要点。
  《中国鸟类图鉴》所讲述的每一种鸟,都配有手绘大彩图,图文并茂,有生有趣。
  《中国鸟类图鉴》在书后附有简明的内容索引,更方便读者查阅。
  《中国鸟类图鉴》让读者朋友可以直观、详细地了解中国鸟类知识,极具实用性,精美的精装装帧,更是适合家庭阅读与收藏。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红喉潜鸟
  ·科属:潜鸟目,潜鸟科。
  ·外观特征:体型小(61cm)的潜鸟。夏季成鸟的头顶、脸、喉及颈侧灰色,特征为一栗色带自喉中心伸至颈前成三角形,颈背多具纵纹。上体其余部位黑褐无白色斑纹,下体白。冬季成鸟的颏、颈侧及脸白色,上体近黑而具白色纵纹,游水时嘴略上扬,与黑喉潜鸟的区别为振翼较快且较高。虹膜红色或栗色;嘴黑色或淡灰色;脚绿黑色,跗跖后面和趾上缀有白色或黄色。
  ·声音:飞行时发出似雁叫的gwuk-gwuk-gwuk声。
  ·野外分布:近北极区,冬季南下至北纬30°左右。
  ·现存状况:种群数量稀少。在中国东北部黑龙江,下至东部沿海经旅顺、至广东、海南岛及台湾北部有过境记录。
  ·习性:繁殖于淡水区域,越冬在沿海水域,有时成群活动。
  黑喉潜鸟
  ·科属:潜鸟目,潜鸟科。
  ·外形特征:体型略大(68cm)的潜鸟。繁殖期头灰色,喉及前颈闪辉墨绿色,上体黑色,具白色方形横纹,颈侧及胸部具黑白色细纵纹。非繁殖期下体白色上延及颈侧、颏及脸下部,两胁白色斑块明显。虹膜红色;嘴冬季灰色,和嘴峰黑色,夏季黑色;脚黑色。
  ·声音:重复似打鼾的呱呱声及似鸥叫的aah-oww声。
  ·野外分布:繁殖于北半球,从苏格兰北部至西伯利亚。冬季南迁至北纬30°左右的新疆北部。
  ·现存状况:亚种viridigularis为罕见候鸟,见于辽宁半岛,在福州有一次记录。易与太平洋潜鸟混淆。
  ·习性:单独在淡水水域繁殖,冬季常成散群在沿海越冬。
  注:太平洋潜鸟有时作为此种的一个亚种处理(参见Harrison,1983)。
  太平洋潜鸟
  ·科属:潜鸟目,潜鸟科。
  ·外形特征:体型略大(66cm)的潜鸟。比黑喉潜鸟略小,所有体羽均相似。繁殖羽区别在喉具闪辉紫色而非绿色斑块,颈背白色较多。与黑喉潜鸟较难区别,不同处仅在于喉块为闪辉紫色而非闪辉绿色。虹膜栗褐色,嘴灰色至黑色,脚黑色。
  ·声音:通常无声。
  ·野外分布:繁殖于西伯利亚东部至阿拉斯加及加拿大;越冬于日本沿海及北美洲西部,南至北纬23°。
  ·现存状况:种群数量稀少。有记录经过辽东半岛,可能也经过及山东。香港可能有过记录。
  ·习性:同黑喉潜鸟。
  ……

序言


从神秘莫测的史前生物到飞翔的鸟类,从鱼到虫,从田间地头不起眼的野花野草到美丽炫目的观赏花卉……有阳光雨露的地方,就有植被和动物的繁衍与发展,它们依从着自然规律而发展变化,生生不息,不断地改变着自然生态,不断创造着新生的美好,使一个异彩纷呈、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呈现在我们面前。
对于专业生物学家来说,研究大自然是他们一生的追求。对于普通人来说,自然的秘密更多的和青春、情感、记忆联系在一起,是一种情怀。它是年少时笼中蝈蝈的鸣叫,是追捕蝴蝶的童真,是天空种鸟儿掠过的身影,是稻谷成熟的喜悦,也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辩论和思考,是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中国人辛勤劳动和积累经验的时光中和丰富的情感混在一起,形成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意象,如对土地的眷恋,对故乡的思念等。
  “中国之美——自然科普图鉴”是一套专为展现中国的自然生态之美而策划出版的大型系列丛书,包括《中国昆虫图鉴》《中国鱼类图鉴》《中国野菜图鉴》《中国野花图鉴》《中国观赏花卉图鉴》《中国恐龙图鉴》《中国鸟类图鉴》《中国蝴蝶与蛾类图鉴》《中国田野作物图鉴》《中国古动物化石图鉴》,共计10册,其内容涵盖了从植物界到动物界,从古生物到现物的广泛而丰富的内容,图文并茂地呈现了中国生命科学的研究新成果,是国内首部大型词典型自然科普图鉴。
  本套丛书由植物学、昆虫学、鱼类学、恐龙专家亲自撰稿,娓娓道来,科学。全套书的插图由国内的写实插画团队受邀绘制,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可以直接让你叫出它们的名字。科技绘画为人类拓展着对生物的认识和反映,那艺术视觉的张力、记述场景的再现、融合着水土木的生态环境——反映着融合的生命力,多角度展现了中国美丽的生物大世界,也展现了中国人运用智慧,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以及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可以说不但是一套很有价值的生物工具书,更是一套送给普通读者、激励我们了解母体、热爱自然的充满人文关怀的科普读物。
  谨祝,开卷有益。


中国鸟类图鉴:自然生态与生命之歌 在中国广袤而多样的土地上,栖息着无数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鸟类。它们或翱翔于蓝天,或穿梭于密林,或徜徉于湿地,用生命活力点缀着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中国之美:自然生态图鉴——中国鸟类图鉴》(ISBN 9787537742948,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正是这样一部旨在全面展现中国鸟类多样性及其生存环境的权威著作。本书并非简单罗列鸟类名称,而是深入挖掘它们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揭示其独特的生命故事,为读者呈现一幅生动、鲜活的中国鸟类画卷。 全景式描绘中国鸟类的辉煌篇章 本书编纂的核心目标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了解中国鸟类的视角。作者团队历时多年,深入全国各地,采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力求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呈现中国鸟类最真实、最富魅力的风貌。 科学分类与精准辨识: 图鉴遵循国际公认的鸟类分类体系,对中国已知的鸟类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与收录。每一物种的介绍,都包含其科学命名、中文俗名、英文名称、拉丁学名等基础信息,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与权威性。在此基础上,本书提供了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涵盖羽色、体型、喙、足等关键辨识点,辅以高清、精美的摄影作品,帮助读者在野外或阅读过程中,能够准确识别不同种类的鸟类。辨识的关键特征被清晰地标注和解释,即便对鸟类学略知一二的爱好者,也能轻松上手。 生态视角下的生命演绎: 与许多纯粹的图鉴不同,本书更加侧重于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解读鸟类。每一物种的介绍都深入探讨了其栖息环境、生活习性、食性、繁殖行为、迁徙规律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例如,对于猛禽,会详细介绍其捕食方式、对控制鼠类等数量的意义;对于食虫鸟类,会分析其在维持森林健康中的关键作用;对于迁徙鸟类,则会追溯其漫长的旅程,以及在不同区域间的生态联系。这种生态化的解读,使得读者不仅能认识鸟的“形”,更能理解鸟的“魂”——它们如何与环境相互依存、共同演化,构成了复杂而精妙的生命网络。 地理分布与生境多样性: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孕育了极其丰富的鸟类栖息地。本书详细记录了中国鸟类的地理分布,从寒冷的北方到炎热的南方,从高耸的雪山到广阔的草原,从茂密的森林到辽阔的湿地,都留下了鸟类活跃的身影。书中会特别介绍不同地理区域特有的鸟类物种,以及它们如何在各自独特的生境中生存繁衍。例如,青藏高原的高海拔特有种,东北森林的林鸟,以及沿海湿地的候鸟,都将得到详尽的描绘。通过对地理分布和生境的介绍,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中国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以及鸟类如何巧妙地适应并利用这些环境。 行为观察的深度解析: 鸟类的行为是其生命中最富魅力的组成部分之一。本书不仅记录了鸟类的基本生活习性,更深入观察和解析了它们丰富多彩的行为模式。迁徙的壮丽景象、繁殖期的求偶舞蹈、育雏的辛勤劳作、觅食时的机敏与智慧,以及鸟类之间复杂的社会互动,都将以生动详实的文字和图片呈现。例如,关于蜂鸟的悬停技巧、啄木鸟的钻木取食、猫头鹰的夜间狩猎,都会被细致地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现场,亲历鸟类的生命奇迹。 濒危与保护的警示与希望: 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张,许多鸟类正面临生存的威胁。本书并未回避这一现实,而是积极关注中国鸟类的保护现状。对于濒危和受威胁的物种,会特别介绍其濒危原因、保护等级以及正在进行的保护措施。这不仅是对这些珍稀生命的关怀,更是对读者的一种生态意识的唤醒。通过了解这些信息,读者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在其中可以发挥的作用。本书也传递了保护的希望,通过科学的研究和积极的行动,我们仍然有机会挽救这些珍贵的生命。 精湛的摄影艺术,视觉的盛宴 《中国之美:自然生态图鉴——中国鸟类图鉴》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精美绝伦的摄影作品。本书收录的每一幅鸟类照片,都经过精心挑选,力求在艺术性与科学性上达到完美平衡。 高清细节,栩栩如生: 照片均采用高分辨率拍摄,能够清晰展现鸟类羽毛的纹理、眼睛的光泽、喙部的细节,甚至连最微小的特征也一览无余。这些照片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料,更是令人惊叹的艺术品,让读者仿佛能够触摸到鸟类柔软的羽毛,感受到它们生命的气息。 动态瞬间,捕捉生命之美: 摄影师们以高度的耐心和敏锐的观察力,捕捉了鸟类在各种状态下的瞬间。无论是展翅翱翔的雄姿,还是在枝头窃窃私语的温情,亦或是捕食的紧张瞬间,都以极富动感和生命力的方式呈现。这些动态的画面,让原本静态的图鉴充满了活力,传递出鸟类自由、灵动的生活状态。 丰富场景,展现生态之韵: 除了对鸟类本身的特写,照片也大量呈现了鸟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和谐统一。它们在蓝天白云下飞翔,在茂密森林中栖息,在清澈溪流边饮水,在繁花绿叶间觅食。这些照片不仅展示了鸟类的美,更展现了中国大自然的美,将鸟类置于其真实的生态背景中,构成了一幅幅浑然天成的自然画卷。 超越图鉴的价值,成为生态教育的窗口 《中国之美:自然生态图鉴——中国鸟类图鉴》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鸟类识别手册,它更是一扇开启自然之门,让读者得以窥见中国丰富多彩的生态世界。 激发好奇,启迪探索: 对于初次接触鸟类学的读者,本书的精彩内容和精美图片无疑会点燃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许多读者会因此萌生走进自然、观察鸟类的愿望,从而开启一段充满惊喜的探索之旅。 普及知识,提升认知: 通过本书,读者能够系统地学习到鸟类学、生态学、生物地理学等相关知识,提升对自然生态的认知水平。了解鸟类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培养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文化传承,连接自然: 鸟类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寓意着吉祥、自由与希望。本书在科学呈现鸟类信息的同时,也蕴含着对中国自然文化的深刻理解。阅读本书,有助于读者与自然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感受中华大地的生机与活力。 教育科研,权威参考: 对于教育工作者、科研人员和环保人士而言,本书提供了一个权威、可靠的参考资料库。其严谨的科学内容和详实的记录,能够为教学、科研和保护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结语 《中国之美:自然生态图鉴——中国鸟类图鉴》以其科学性、全面性、艺术性与人文性,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鸟类世界的窗口。它不仅是一部经典的鸟类百科全书,更是一首献给中国自然生态的赞歌。通过翻阅这本书,我们不仅能认识形态各异的飞羽精灵,更能深刻理解它们与这片土地的血脉相连,感悟生命的力量,体会自然之美,并由此激发保护这份宝贵自然遗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本图鉴,将是每一位热爱自然、渴望探索中国之美的读者不可或缺的 companion。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收到一本名为《中国之美:自然生态图鉴 中国鸟类图鉴》的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从翻阅的初步印象来看,它似乎是一部非常具有潜力且内容扎实的生态科普读物。我一直对我们国家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深感兴趣,特别是那些翱翔于蓝天、栖息于山林的各类鸟儿,它们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健康的重要指标,也是大自然中最灵动、最动人的风景线。翻看这本书的封面和初步的目录,我能感受到编纂者付出的心血,从“中国之美”这个宏大的主题,再聚焦到“自然生态”和“中国鸟类”,这样的切入点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预示着它将带领读者领略从宏观到微观的中国自然之韵。我想,这本书或许会以清晰的分类、精美的插图和详实的文字,为我们勾勒出中国丰富多彩的鸟类世界,让我们对这些羽翼丰满的精灵有更深入的了解,知道它们各自的生活习性、迁徙规律,以及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独特地位。

评分

对于一本关于“中国鸟类图鉴”的书,我最看重的是其内容的准确性和图片的质量。作为一个爱好者,我希望它能提供关于每一种鸟类准确的学名、俗名、分布区域、繁殖习性、食性以及一些更深入的生态特征。而“自然生态图鉴”这个前缀,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值提升。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鸟类,而是能将鸟类置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中进行解读,比如,某种鸟类如何依赖特定的植被生存,或者它们在食物链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鸟类保护现状的介绍,或者介绍一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为保护鸟类所做的事情,那就更具意义了。一本优秀的图鉴,应该能够成为我们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的桥梁。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图书情有独钟。从《中国之美:自然生态图鉴 中国鸟类图鉴》这个名字来看,我猜测它很有可能是一部这样的作品。我非常期待这本书在图片上的表现。高清、真实的鸟类摄影作品,能够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它们的羽毛色彩、体态特征,甚至眼神中的灵动。同时,精美的插画,也能在某些角度提供摄影无法比拟的细节展示,比如鸟类的解剖结构,或者在不同季节的羽毛变化。我设想,这本书的文字部分,也不会是枯燥乏味的学术报告,而是用生动、易懂的语言,讲述每一位“主人公”的故事,包括它们的迁徙历程,它们的家庭生活,以及它们在不同季节里的生存智慧。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中国之美”和“自然生态图鉴”的组合,立刻吸引了我。我一直认为,中国的自然生态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珍视的宝藏。而鸟类,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颗宝石。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一个简单的鸟类名录,更重要的是,它能带领我们走进中国广袤而多样的自然环境中,去感受不同地域的生态特征,去理解鸟类与它们所处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关于不同鸟类迁徙路线的描绘,或者对某些特有鸟类的深入剖析,让我了解它们是如何在各自的领地里繁衍生息,又是如何适应环境变化的。一本好的生态图鉴,应该能激发我们对自然保护的意识,让我们明白,保护这些生灵,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评分

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去探索中国广袤土地上的自然之美。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地方最深刻的方式,就是去认识它的生物,尤其是那些最具代表性的物种。鸟类,作为空中精灵,它们的存在往往与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是自然健康与否的晴雨表。我设想,这本书会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中国不同区域的特色鸟类一一展现,或许会按照地理区域划分,或者根据鸟类自身的分类,让我能够系统地认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那些生机勃勃的生命。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一些我从未见过的珍稀鸟类,了解它们的栖息地、食性,甚至它们的鸣叫声所传递的信息。一本好的图鉴,不仅仅是图片的堆砌,更是知识的结晶,它应该能够激发读者的探索欲,让我们对身边的自然多一份敬畏和热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