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基层科普工作指南
:30.00元
作者:罗晖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1100912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适合基层科普场馆、企业、中小学校、社区、农村的广大科普工作者阅读学习,对于其他科普机构和社会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医院和体育场所、文化团体和大众传媒等相关的科普工作者来说,本书亦可作为从事基层科普工作的实用指南。更多好书详见奇趣科学馆
内容提要
本书从理论探讨、概念界定、实践总结和典型展示等多元角度,就基层科普所涉及的功能和目标、工作原则、工作方法、活动内容与形式,以及基层科普工作者(包括科普志愿者)的资质和任务等进行了科学细致的描述,为广大基层科普工作这做好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提供了详尽的指导
目录
部分 基层科普工作的目标与任务
章 基层科普的功能
一、对科普的理解
(一)从科技与教育及文化的结合看科普
(二)从学习型社会的理念看科普
(三)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看科普
二、对基层的理解
(一)对基层的总体理解
(二)对基层的具体分类
三、基层科普的功能
(一)科普的社会功能
(二)基层科普的功能
第二章 基层科普工作及目标
一、诠释基层科普工作
(一)基层科普的领导与管理
(二)设施建设与经费保障
(三)基层科普队伍的建设
(四)基层科普活动的开展
(五)基层科普的评估
二、基层科普的目标
(一)基层科普的总体目标
(二)基层科普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具体目标
第三章 基层科普工作者的资质和任务
一、基层专科普工作者的资质
(一)基层专科普工作者的界定
(二)对基层专科普工作者界定的理解
(三)对基层专科普工作者的资质要求
二、基层科普志愿者的资质
(一)基层科普志愿者的界定
(二)对基层科普志愿者界定的理解
(三)对基层科普志愿者的资质要求
三、基层科普工作者的任务
(一)基层科普工作者的工作对象
(二)基层科普工作者的工作目标
(三)基层科普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第二部分 基层科普工作的原则与方法
第四章 基层科普工作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一)活动内容选择的合理性
(二)工作方法运用的适宜性
(三)评估体系体现的客观性
二、教育性原则
(一)基层科普工作者工作所覆盖活动要突出教育性
(二)活动要体现教育性与趣味性的统一
三、创新性原则
(一)工作观念的时代性
(二)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三)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四、其他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
(二)自主性原则
(三)安全性原则
第五章 基层科普工作的方法
一、科学家工作方法的启示
(一)提出科学问题——科学家工作的起点
(二)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获取科学事实和验证假说的手段
(三)掌握科学思维——科学家成功的保证
(四)学会用一书的眼光审视科学——科学家对美感的追求
(五)鼓励公众和青少年像科学家那样思考、工作和决策
二、基层科普工作方法的界定
(一)何谓工作方法
(二)基层科普工作方法的界定
三、基层科普工作方法的内涵
(一)基层科普基本的工作方法
(二)基层科普工作中具体的操作方法
(三)与基层科普评估相关的方法
第三部分 基层科普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第六章 基层科普活动的内容
一、承袭传统的主题活动
(一)以基础学科为主题的学习竞赛活动
(二)以生命科学、天文和气象等为主题的自主实践活动
(三)以技术应用为主题的设计和制作活动
二、直面当代的主题活动
(一)以创造为主题的科学探究和技术设计活动
(二)以人类、自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活动
三、展望未来的主题活动
(一)以航天为主题的活动
(二)以物联网为主题的活动
(三)以清洁能源为主题的活动
第七章 基层科普活动的形式
一、展示类科普活动
(一)展示类科普活动的特点
(二)展示类科普活动的具体形式
二、宣讲类科普活动
(一)宣讲类科普活动的特点
(二)宣讲类科普活动的具体形式
三、体验类科普活动
(一)体验类科普活动的特点
(二)体验类科普活动的具体形式
四、竞赛类科普活动
(一)竞赛类科普活动的特点
(二)竞赛类科普活动的具体形式
五、培训类科普活动
(一)培训类科普活动的特点
(二)培训类科普活动的具体形式
六、大型综合类科普活动
(一)大型综合类科普活动的特点
(二)大型综合类科普活动的具体形式
第四部分 基层科普工作和活动案例
第八章 基层科普活动案例
一、中小学校科普活动
二、企业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
三、科普场馆的科普活动
四、农村科普活动
五、社区科普活动
第九章 基层科普工作案例
一、花仙子万花园的“园艺”科普之梦
二、科技传播:让农民物质精神双丰收
三、做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成长的良师益友
四、科技北辛店新农村建设
五、应急科普进社区
六、区域性少儿科普阅读中心的建设之路
七、大亚湾核电站基地:让公众感受科学的魅力
八、为居民营造“与科学同行”的社区新生活
九、多幻化模式:企业向公众进行科普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附录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附录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
附录三:基层科普工作者竞赛题目选编
作者介绍
罗晖,现任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90年获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学士学位,2000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获先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学位。没过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曾任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室副处长、处长,中国驻美使馆科技处一等秘书,中国科协调宣部副部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设计科技战略与政策、科技创新体系。、科技人才、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等领域。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拿到《基层科普工作指南》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报太大希望。因为我之前看过一些类似的“指南”类书籍,内容往往比较空泛,或者过于理论化,不太实用。但是,这本书,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没有那种官腔官调的语言,也没有那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专业术语。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朴实,就像是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分享他多年在基层做科普的经验和心得。这本书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它强调的“情境化”科普。作者举了好多特别形象的例子,比如,在夏天,怎么结合防暑降温,向居民讲解一些急救知识;在农忙时节,怎么推广一些省力高效的农业技术。它不是让你去枯燥地背诵知识点,而是让你把科学知识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场景中,让大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学到科学。这本书还特别提到了如何“培养科普人才”,这让我眼前一亮。因为它讲到了如何发掘社区里那些有特长、有热情的人,让他们成为科普的种子,这样才能让科普工作持续地开展下去。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务实的思路,它告诉我,基层科普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一种更有效、更有趣的方式,把科学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角落。
评分当我第一次看到《基层科普工作指南》这本书的书名时,我心里闪过一丝怀疑:“又是那种官方的、理论化的东西吧?”我一直觉得,科普工作应该是专业人士的事情,对于我们这些在基层摸爬滚打的人来说,能够做好日常的社区服务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哪有时间和精力去搞什么“科普”。但是,当我翻开这本书,我完全被它的内容吸引住了。作者并没有讲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用非常接地气的语言,讲述了许多在基层进行科普工作的实际案例和技巧。特别是关于“如何让科学变得有趣”的部分,让我茅塞顿开。书中提供了一系列非常实用的方法,比如,怎么利用互动游戏来讲解健康知识,怎么通过生活中的小实验来揭示科学原理,怎么用短视频的形式来传播安全常识。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作者提到,很多时候,人们对科学的排斥,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学习,而是因为他们觉得科学太枯燥、太遥远。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一点,它教我们如何把科学“翻译”成大家能听懂、能接受的语言。它不仅仅是一本“如何做”的指南,更是一本“如何思考”的书,它让我意识到,科普工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连接,就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拿到《基层科普工作指南》的时候,我心里的想法是:“这又是一本打着‘实用’旗号,其实内容空洞的书。” 我参加过不少类似的培训,听过不少类似的讲座,最后往往是听完就忘,或者感觉离自己的实际工作太远。但是,这本书,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而是充满了作者在基层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深刻洞察。书中有一章节,专门讲如何“用故事讲科学”,我看得特别入迷。作者举了好多具体的例子,比如,怎么把复杂的航天知识,通过讲述一位宇航员的太空旅行经历,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怎么把农业技术的推广,通过讲述一位成功农民的致富故事,让其他农民心服口服地去学习。我之前总觉得科普就是要讲道理、讲知识点,但这本书告诉我,情感和故事的连接更加重要。它还讲到了如何和不同类型的受众打交道,比如,怎么和老年人沟通,怎么和青少年互动,怎么和一些对科学有偏见的群体建立信任。这些细节,都是在一般的理论书籍里很难看到的。它让我意识到,基层科普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一种沟通和连接的方式。看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科普”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找到了很多可以立刻实践的灵感。
评分我购买《基层科普工作指南》纯属偶然,当时只是想找点关于社区活动策划的书籍,无意间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说实话,我对“科普”这个领域一直没有太多的概念,觉得那是科学家、专家们做的事情,离我这个普通社区工作者有点远。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我发现我的想法是多么的片面。作者以一种非常平实、亲切的语气,分享了自己在基层开展科普工作的点滴经验。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非常注重“因地制宜”。书中提到了很多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特点来设计科普活动的方法,而不是套用一套固定的模式。比如,针对农村地区,作者建议可以结合农闲时间,举办一些与农业生产、健康养生相关的科普讲座;针对城市社区,则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一些亲子科普体验活动,或者邀请社区里的科普爱好者现身说法。这本书还强调了“利用现有资源”的重要性,比如,如何与社区里的学校、医院、图书馆等机构合作,如何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科普的参与者和传播者。它不是让你去“创造”什么,而是让你去“发现”和“整合”。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对科普感到陌生和畏惧,反而觉得它是一件充满乐趣和意义的事情,而且,它真的可以为基层社区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里的时候,说实话,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基层科普”这个词,听起来就有点……嗯,怎么说呢,像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官方文件,或者是一些老生常谈的道理。但当我翻开第一页,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看法。它不像我想象中那样,充斥着各种理论公式和学术术语,反而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充满热情的科普达人聊天。作者用非常生动、贴近生活的语言,讲解了如何在基层开展科普工作。比如,书中提到了如何根据不同社区的特点,设计出既有趣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科普活动。我记得有个例子,讲的是如何在农村地区推广垃圾分类,作者不是简单地罗列分类规则,而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让村民们在玩乐中就学会了,而且还把这个习惯保持了下来。这本书还强调了“接地气”的重要性,教我们如何利用身边的资源,比如村里的老人、学校的孩子、甚至是有特长的个体户,让他们成为科普的传播者。它不是让你去“教导”别人,而是去“启发”和“赋能”。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害怕去做科普了,反而充满了信心,脑子里也冒出了不少新的想法,想着怎么把这些方法应用到我所在的社区。这真是一本能让人“上手”的书,不是光说不练的理论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