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测试技术(郭雷) 郭雷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郭雷) 郭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雷 著
图书标签:
  • 传感器
  • 测试技术
  • 电子技术
  • 测量技术
  • 仪器仪表
  • 郭雷
  • 工科教材
  • 高等教育
  • 自动化
  • 信号处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92526
商品编码:2925578031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传感器与测试技术(郭雷)

定价:19.00元

作者:郭雷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9-01

ISBN:978712209252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各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方面的知识,以及典型工程参数测试方面的知识。主要内容包括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概述、传感器基础理论、各种常用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计算机在感测系统中的应用、典型工程参数测试、系统抗干扰技术等。
本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技术实用,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成人高校、广播电视大学的机电类相关专业“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及相近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章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概述
1.1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1.2 测试技术的概念
1.3 测试系统的组成
1.4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
第2章 传感器基础理论
2.1 非电量与非电量电测
2.2 传感器的定义及分类
2.3 传感器命名方法及代号
2.4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2.5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常用传感器及其典型应用
3.1 电容式传感器
3.2 电感式传感器
3.3 电涡流式传感器
3.4 电位器式传感器
3.5 压电式传感器
3.6 热电偶传感器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测试基础知识
4.1 信号及其描述
4.2 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4.3 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信号调理电路
5.1 测量电桥
5.2 信号放大电路
5.3 调制与解调电路
5.4 滤波器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 计算机在感测系统中的应用
6.1 感测系统的组成
6.2 传感器与计算机的接口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 典型工程参数的测试
7.1 机械振动的测试
7.2 位移的测试
7.3 流体参量的测试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 测试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8.1 干扰的类型及来源
8.2 干扰的耦合方式
8.3 干扰抑制技术
思考题与习题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传感器的奥秘与精准的丈量:探寻万物互联的基石 在这个信息爆炸、技术飞速迭代的时代,我们所处的物理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被感知、理解和改造。从智能手机里的GPS导航,到工厂车间的自动化生产线,再到医疗领域的精准诊断,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传感器”这一关键技术。它如同人类的感官延伸,捕捉着环境中那些肉眼不可见、人耳不可闻的细微变化,将物理世界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世界可以识别和处理的信息。而“测试技术”,则是确保这些传感器能够准确、可靠地发挥作用的基石,它是验证、校准、评估一切测量过程的科学与艺术。 传感器:无处不在的“眼睛”与“耳朵” 传感器,顾名思义,是感知和测量外界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的装置。它们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但核心目的都是将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通常是输出电信号。 温度传感器是我们最熟悉的类型之一。从寒暑表的液体膨胀,到集成电路中的热敏电阻、热电偶,它们能将温度的变化转化为长度、电阻、电压等易于测量的信号。冰箱的制冷、空调的调温、工业炉的控温,都离不开它们。 压力传感器则捕捉着无处不在的压力变化。充气轮胎的胎压监测、飞机的高度指示、医学上的血压测量、水下探测器的深度计,都依赖于它们。材料的形变、流体的流动,都会产生压力,传感器将这些压力转化为电信号。 位移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则关注物体的空间位置和运动状态。无论是工业机器人的精确操作,还是汽车的巡航控制,亦或是地质勘探中的地壳运动监测,都需要它们提供精准的位置和速度信息。光学尺、激光测距仪、磁致伸缩传感器,都是常见的位移和速度测量工具。 力传感器则测量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电子秤、扭矩扳手、材料的拉伸测试,都需要力传感器的参与。它们通常基于电阻应变片或压电效应,将力的作用转化为电信号。 光传感器则感知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等电磁波。手机屏幕的亮度自动调节、相机镜头的自动曝光、农业温室的光照管理、天文观测,都离不开各种光传感器的应用。 气体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则致力于探测空气中的特定气体成分或化学物质。空气质量监测站、燃气泄漏报警器、食品安全检测、医疗诊断(如呼出气检测),都依赖于它们。这些传感器通过与特定化学物质的反应,改变其电学或光学特性。 生物传感器则将生物识别元件(如酶、抗体、DNA)与信号转换器结合,用于检测生物分子或生物过程。血糖仪、妊娠检测试纸、环境微生物检测,都属于生物传感器的范畴。 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是现代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能感知设备的倾斜、运动和旋转。智能手机的屏幕旋转、游戏控制器、无人机的姿态控制,都离不开它们。 图像传感器更是“看得见”世界的关键。从数码相机、手机摄像头到安防监控系统,它们将光学图像转化为数字信号,让我们能够捕捉和分析视觉信息。 测试技术:确保万无一失的守护者 如果说传感器是感知世界的“触角”,那么测试技术就是确保这些“触角”能够精确、可靠工作的“守护者”。它贯穿于传感器的设计、制造、应用和维护的全过程。 传感器的选型与设计是测试技术初步介入的环节。根据应用场景的需求,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并对其性能指标进行设计与优化。这涉及到对各种物理量、工作环境、精度要求、响应时间、成本等因素的综合考量。 传感器的校准是测试技术的核心环节之一。由于传感器在制造过程中存在误差,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漂移,都需要通过标准的计量器具对传感器进行校准,建立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记录校准结果,出具校准证书。这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传感器的性能评估也是测试技术的重要内容。这包括对传感器的精度、线性度、迟滞、重复性、稳定性、灵敏度、响应时间、温度系数、过载能力等关键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和分析。通过这些评估,可以了解传感器的优缺点,并为其在特定应用中的使用提供依据。 传感器的集成与联调也需要严谨的测试。当传感器与其他设备(如数据采集系统、控制器、显示器)集成在一起时,需要进行系统级的测试,确保各部件之间能够协同工作,数据传输准确无误,整个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传感器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更是离不开测试技术。当传感器出现异常时,需要运用各种测试仪器和方法,对传感器的电路、信号通路、敏感元件等进行排查,找出故障原因,并进行修复。 环境适应性测试也至关重要。传感器往往需要在各种极端环境下工作,如高温、低温、高湿、腐蚀性气体、强电磁干扰等。对传感器进行环境适应性测试,可以评估其在这些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数据采集与处理也是测试技术的一部分。测试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被有效地采集、存储和分析。这涉及到数据采集系统的选择、采样率的设定、数据滤波、统计分析以及结果的可视化等技术。 标准化与认证是测试技术体系化的体现。各种传感器和测试方法都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符合这些标准并通过相关认证,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市场准入的重要前提。 传感器的应用展望:智能时代的脉搏 传感器的发展日新月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构筑起智能时代的坚实基石。 在智能家居领域,温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人体感应传感器、门窗传感器等,共同构建了一个舒适、安全、节能的居住环境。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交通流量传感器、环境监测传感器、公共安全传感器、地下管网监测传感器等,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海量的数据支撑,提高了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品质。 在工业自动化与物联网(IoT)领域,传感器更是核心驱动力。它们被广泛应用于设备状态监测、预测性维护、生产过程优化、产品质量追溯等方面,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在自动驾驶技术中,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等,构成了车辆的“眼睛”和“耳朵”,为车辆感知环境、做出决策提供了关键信息。 在医疗健康领域,可穿戴式传感器、体外诊断传感器、体内植入式传感器等,实现了对人体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测、疾病的早期预警和精准治疗。 在环境保护领域,各种环境监测传感器,如水质传感器、土壤传感器、生物多样性监测传感器等,为我们理解和保护地球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结语 传感器的奇妙世界与测试技术的严谨科学,共同编织着现代科技的宏伟画卷。它们是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不可或缺的桥梁,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不断提升的重要力量。理解传感器的原理,掌握测试的技术,就是掌握了洞察世界、理解万物、并以更精准、更智能的方式与之互动的钥匙。这门学科的深邃与广博,将持续吸引着无数探索者,去发现更多的可能,去描绘更美好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郭雷的《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给我的感觉是,它不是一本简单的教科书,而更像是一位资深的工程师,在给你分享他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独到见解。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你会发现,每一个理论概念的提出,都会伴随着一个或多个实际的应用案例。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误差分析”的那一部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误差类型,而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测量场景,展示了如何识别、量化和减小误差。他甚至还提到了“测量不确定度”这个概念,并且用非常通俗的语言进行了阐释,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其重要性。书中对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的讲解,也做到了深入浅出,不会让人觉得晦涩难懂。例如,在介绍压电传感器时,他会从晶体的力学特性出发,一步步推导出其产生电荷的原理。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让我在理解原理的同时,也能对其应用范围产生更深的认识。这本书的插图和图表也非常精美,清晰地展示了各种器件的结构和信号的传输过程。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书,它能够帮助你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能让你对传感器和测试技术的实际应用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评分

这本书,作者郭雷的《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给我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让你惊叹的“黑科技”介绍,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在你不知不觉中,一点点地构建起你对传感器和测试技术的认知体系。我尤其赞赏作者在引入新的测量方法时,总会先追溯其历史渊源,讲解其产生的背景和解决的实际问题。例如,在介绍数字信号处理时,他会先对比模拟信号的局限性,这样你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为何需要数字技术。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非常受用。书中对各种测试仪器的介绍也十分详细,不仅包括了示波器、万用表等基础设备,还涉及了一些专业的分析仪器。作者会结合具体测量任务,分析不同仪器在特定场景下的适用性,以及操作上的注意事项。我读到关于噪声抑制的章节时,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隐形战场”,作者引导我去识别那些干扰测量的“幽灵”,并提供了多种“武器”来对抗它们。这本书的逻辑结构非常清晰,章节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不会让你感到突兀。它没有炫技,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上,非常适合那些想要系统学习传感器和测试技术的读者。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是《传感器与测试技术》,作者是郭雷。 最近偶然翻阅到一本名叫《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的书,作者是郭雷。虽说我不是科班出身,对这方面的知识涉猎不多,但书中那种严谨的逻辑和清晰的讲解方式,还是让我觉得耳目一新。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讲解一些复杂的概念时,会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例如将传感器比作“感受外部世界的触角”,将测试技术比作“洞察事物真相的眼睛”。这样的类比一下子就拉近了读者与书本的距离,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从工业生产到日常生活,各种传感器的应用场景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我读到关于智能家居部分的时候,简直就像在看一部科幻电影,各种传感器联动,让家变得更加舒适便捷。这本书没有使用过于深奥的专业术语,而是力求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这对于像我这样的跨领域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我甚至开始思考,是不是也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利用一些简单的传感器来解决一些小问题。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适,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合理,阅读起来不会感到疲劳。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给所有对技术感兴趣,特别是想了解传感器和测试技术的朋友们的入门读物。它不光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次充满启发的探索之旅。

评分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这本书,作者郭雷,给我的感觉是,它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进他的工作坊,细致地讲解每一件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原理。这本书没有一开始就丢给你一堆公式和模型,而是先从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入手,层层递进。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信号调理”那一部分,作者用了“给信号做美容”的比喻,说明了为什么原始的信号需要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才能被准确地测量和分析。这个比喻让我瞬间明白了信号调理的重要性,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此外,书中还对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做了详细的介绍,比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传感器等等,每一种都配有原理图和性能参数的解释。我特别关注了关于集成传感器那部分,感觉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作者的介绍让我看到了技术融合的潜力。整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务实,没有华而不实的辞藻,而是用最直接、最精确的语言来表达。读起来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作者对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能够让你在理解基本原理的同时,也能对实际的应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即使你不是专业人士,也能从中受益匪浅。它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册”,告诉你如何去认识、去理解、去运用这些“眼睛”和“耳朵”。

评分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这本书,作者郭雷,给我的印象是,它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侦探”,带着你一层一层地揭开事物的“真相”。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注重逻辑性和系统性,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是告诉你“为什么”以及“如何做”。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介绍不同测量技术时,会先阐述其背后的物理原理,然后才引出具体的测量方法和仪器。例如,在介绍光学测量时,他会先从光的传播和衍射原理讲起,然后再详细介绍各种光学测量仪器及其应用。这种“由表及里”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非常受用,能够帮助我建立起更深刻的理解。书中对数据采集和处理的介绍也非常详细,作者不仅介绍了各种采集卡的性能特点,还对采样率、量化精度等关键参数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我甚至还看到了关于“信号完整性”的讨论,这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但又不会让人觉得难以理解。作者在需要使用专业术语时,都会给出清晰的解释,确保读者能够跟上思路。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适合那些想要深入了解传感器和测试技术,并且注重理论深度和实际应用结合的读者。它就像是一本“武林秘籍”,教会你如何用科学的工具和方法去洞察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