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元器件检测与代换一看就会(含视频光盘) | ||
| 定价 | 68.00 |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6年10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121301711 | |
第1章 万用表的功能特点和使用方法(P1)
1.1 万用表的功能特点(P1)
1.1.1 指针万用表的功能特点(P1)
1.1.2 数字万用表的功能特点(P6)
1.2 万用表的使用方法(P11)
1.2.1 指针万用表的使用方法(P11)
1.2.2 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方法(P13)
第2章 电阻器的种类、特点与检测代换方法(P19)
2.1 电阻器的功能特点与参数识别(P19)
2.1.1 电阻器的功能特点(P19)
2.1.2 电阻器的参数识别(P21)
2.2 常见的电阻器(P26)
2.2.1 普通电阻器(P26)
2.2.2 敏感电阻器(P29)
2.2.3 可调电阻器(P34)
2.3 电阻器的检测与代换(P36)
2.3.1 普通色环电阻器的检测方法(P36)
2.3.2 光敏电阻器的检测方法(P38)
2.3.3 热敏电阻器的检测方法(P40)
2.3.4 湿敏电阻器的检测方法(P41)
2.3.5 气敏电阻器的检测方法(P43)
2.3.6 压敏电阻器的检测方法(P45)
2.3.7 可调电阻器的检测方法(P46)
2.3.8 电阻器的代换方法(P48)
第3章 电容器的种类、特点与检测代换方法(P52)
3.1 电容器的功能特点与参数识别(P52)
3.1.1 电容器的功能特点(P52)
3.1.2 电容器的参数识别(P54)
3.2 常见的电容器(P59)
3.2.1 普通电容器(P59)
3.2.2 电解电容器(P62)
3.2.3 可变电容器(P64)
3.3 电容器的检测与代换(P67)
3.3.1 普通电容器的检测方法(P67)
3.3.2 电解电容器的检测方法(P68)
3.3.3 电容器的代换方法(P72)
第4章 电感器的种类、特点与检测代换方法(P74)
4.1 电感器的功能特点与参数识别(P74)
4.1.1 电感器的功能特点(P74)
4.1.2 电感器的参数识别(P77)
4.2 常见的电感器(P82)
4.2.1 色环电感器(P82)
4.2.2 色码电感器(P82)
4.2.3 电感线圈(P83)
4.2.4 贴片电感器(P85)
4.2.5 微调电感器(P85)
4.3 电感器的检测与代换(P86)
4.3.1 色环电感器的检测方法(P86)
4.3.2 色码电感器的检测方法(P87)
4.3.3 电感线圈的检测方法(P88)
4.3.4 贴片电感器的检测方法(P90)
4.3.5 电感器的代换方法(P90)
第5章 二极管的种类、特点与检测代换方法(P92)
5.1 二极管的功能特点与参数识别(P92)
5.1.1 二极管的功能特点(P92)
5.1.2 二极管的参数识别(P94)
5.2 常见的二极管(P97)
5.2.1 整流二极管(P97)
5.2.2 稳压二极管(P99)
5.2.3 发光二极管(P100)
5.2.4 光敏二极管(P101)
5.2.5 检波二极管(P102)
5.2.6 变容二极管(P103)
5.2.7 双向触发二极管(P104)
5.2.8 开关二极管(P105)
5.2.9 快恢复二极管(P105)
5.3 二极管的检测与代换(P106)
5.3.1 二极管引脚极性的检测判别方法(P106)
5.3.2 二极管制作材料的检测判别方法(P107)
5.3.3 整流二极管的检测方法(P107)
5.3.4 稳压二极管的检测方法(P108)
5.3.5 发光二极管的检测方法(P109)
5.3.6 光敏二极管的检测方法(P111)
5.3.7 检波二极管的检测方法(P112)
5.3.8 双向触发二极管的检测方法(P112)
5.3.9 二极管的代换方法(P115)
第6章 三极管的种类、特点与检测代换方法(P122)
6.1 三极管的功能特点与参数识别(P122)
6.1.1 三极管的功能特点(P122)
6.1.2 三极管的参数识别(P127)
6.2 常见的三极管(P131)
6.2.1 小功率、中功率和大功率三极管(P131)
6.2.2 低频三极管和高频三极管(P131)
6.2.3 塑料封装三极管和金属封装三极管(P132)
6.2.4 锗三极管和硅三极管(P133)
6.2.5 其他类型的三极管(P133)
6.3 三极管的检测与代换(P134)
6.3.1 NPN型三极管引脚极性的检测判别方法(P134)
6.3.2 PNP型三极管引脚极性的检测判别方法(P137)
6.3.3 NPN型三极管好坏的检测方法(P140)
6.3.4 PNP型三极管好坏的检测方法(P141)
6.3.5 三极管放大倍数的检测方法(P142)
6.3.6 三极管特性参数的检测方法(P145)
6.3.7 三极管交流小信号放大器波形的检测方法(P147)
6.3.8 交流小信号放大器三极管的检测方法(P148)
6.3.9 三极管直流电压放大器的检测方法(P150)
6.3.10 驱动三极管的检测方法(P151)
6.3.11 三极管光控照明电路的检测方法(P152)
6.3.12 光敏三极管的检测方法(P153)
6.3.13 三极管的代换方法(P155)
第7章 晶闸管的种类、特点与检测代换方法(P158)
7.1 晶闸管的功能特点与参数识别(P158)
7.1.1 晶闸管的功能特点(P158)
7.1.2 晶闸管的参数识别(P160)
7.2 常见的晶闸管(P163)
7.2.1 单向晶闸管(P163)
7.2.2 双向晶闸管(P165)
7.2.3 单结晶闸管(P166)
7.2.4 可关断晶闸管(P166)
7.2.5 快速晶闸管(P167)
7.2.6 螺栓型晶闸管(P167)
7.3 晶闸管的检测与代换(P168)
7.3.1 单向晶闸管引脚极性的检测判别方法(P168)
7.3.2 单向晶闸管触发能力的检测方法(P169)
7.3.3 双向晶闸管触发能力的检测方法(P171)
7.3.4 双向晶闸管正、反向导通特性的检测方法(P174)
7.3.5 晶闸管的代换方法(P175)
第8章 场效应晶体管的种类、特点与检测代换方法(P177)
8.1 场效应晶体管的功能特点与参数识别(P177)
8.1.1 场效应晶体管的功能特点(P177)
8.1.2 场效应晶体管的参数识别(P178)
8.2 常见的场效应晶体管(P182)
8.2.1 结型场效应晶体管(JFET)(P182)
8.2.2 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MOSFET)(P184)
8.3 场效应晶体管的检测与代换(P187)
8.3.1 搭建电路测试场效应晶体管的驱动放大特性(P187)
8.3.2 搭建电路测试场效应晶体管的工作状态(P188)
8.3.3 结型场效应晶体管放大能力的检测方法(P190)
8.3.4 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放大能力的检测方法(P191)
8.3.5 场效应晶体管的代换方法(P192)
第9章 集成电路的种类、特点与检测代换方法(P197)
9.1 集成电路的功能特点与参数识别(P197)
9.1.1 集成电路的功能特点(P197)
9.1.2 集成电路的参数识别(P198)
9.2 常见的集成电路(P204)
9.2.1 金属壳封装(CAN)集成电路(P204)
9.2.2 单列直插式封装(SIP)集成电路(P204)
9.2.3 双列直插式封装(DIP)集成电路(P205)
9.2.4 扁平封装(PFP、QPF)集成电路(P205)
9.2.5 插针网格阵列封装(PGA)集成电路(P205)
9.2.6 球栅阵列封装(BGA)集成电路(P206)
9.2.7 无引线塑料封装(PLCC)集成电路(P206)
9.2.8 芯片缩放式封装(CSP)集成电路(P207)
9.2.9 多芯片模块封装(MCM)集成电路(P207)
9.3 集成电路的检测与代换(P208)
9.3.1 三端稳压器的检测方法(P208)
9.3.2 运算放大器的检测方法(P212)
9.3.3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检测方法(P217)
9.3.4 微处理器的检测方法(P221)
.............
全书采用"全彩全图”的编排模式,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规范为编写目标,对电子产品中常用电子元器件进行细致的归纳、整理,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检测和代换方法。为确保在实际电子电工调试维修中正确完成检测和代换,本书详细列举了不同种类电子元器件的特点和参数识读,结合具体功能和特性,全面、细致地讲解了不同种类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方法和代换技能。
我是一个电子爱好者,喜欢捣鼓一些小玩意儿。之前一直觉得,学习电子技术需要很强的数学功底和理论知识,这让我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电子器件的检测和代换讲得通俗易懂。我以前对一些复杂的电子元件,比如各种IC芯片,都感到很神秘,不知道该怎么下手。这本书里,它会把这些芯片拆解开来,用最简单的方式解释它们的功能,然后教你怎么通过一些简单的测试来判断它们的好坏。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提供了很多代换的方案,并且会解释为什么可以这样代换,代换后会有什么影响。这让我觉得,原来电子维修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书里的配图非常多,而且质量很高,很多都是器件的实物图,还有一些电路图的局部放大,看得非常清楚。视频光盘更是锦上添花,跟着视频操作,感觉就像在跟老师一起学习一样,很多之前书本上难以理解的细节,在视频里都一目了然。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电子技术,原来可以这么有趣和高效。
评分作为一名在工厂从事一线生产的工人,我每天都要接触各种电子设备,但很多时候,对于元件损坏的判断和更换,还是觉得摸不着头脑。之前也看过一些相关的书籍,但要么内容太陈旧,要么术语太多,看得我云里雾里。这次偶然看到这本书,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了。翻开后,我发现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这种基层操作人员量身定制的。它没有那么多晦涩难懂的公式和理论,而是直接切入问题的核心:怎么判断一个元件好坏,怎么找到合适的替代品。比如,它会告诉你,当某个传感器不工作时,可能是哪个元件出了问题,然后怎么用万用表测量,以及如果需要更换,应该去哪里找,或者用什么样的元件来代替。书里的检测方法非常具体,操作步骤也很清晰,配合着视频光盘,简直是手把手的教学。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代换时,会考虑到实际情况,比如一些参数上的微小差异对电路的影响,以及如何规避这些风险。这本书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被动地去更换零件,而是能够主动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和信心,让我觉得自己在技术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电子元件非常感兴趣,但总是觉得有点无从下手。市面上相关的书籍很多,但很多要么太理论化,要么就讲得不够深入,很难真正理解。这本书的标题就很有吸引力,“一看就会”,这让我当时就心动了。拿到手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看,里面的内容确实比我想象的要生动和实用得多。讲解每一个电子元件的时候,都会从它的基本原理讲起,然后到实际的应用,最后再教你怎么检测和代换。最重要的是,它配有视频光盘,这个简直是神来之笔!看着老师一步一步地操作,讲解得也非常清晰,比自己看文字要直观太多了。很多之前我理解不了的知识点,看了视频之后豁然开朗。尤其是代换那部分,讲了很多实际操作的经验和技巧,这在很多书上是看不到的。它不仅仅是介绍元件,更像是给了我一个完整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图文并茂,不是那种枯燥的文字堆砌。我真的觉得,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是绝佳的入门选择,能够快速建立起扎实的电子知识基础,而且后续的学习也会更有方向。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类“一看就会”的书有点怀疑,总觉得标题党,内容会很水。但这次算是彻底打脸了。这本《电子器件检测与代换》的内容,绝对是干货满满,一点都不像标题那么夸张,但效果却真的达到了“一看就会”的目的。它不是那种死记硬背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了实际操作的经验。比如,讲到电阻的时候,不仅讲了色环电阻的读法,还讲了贴片电阻的标识,以及在实际电路中电阻损坏的常见现象和检测方法。代换部分更是精髓,它会告诉你不同类型的电阻、电容、三极管等等,在哪些情况下可以互相代换,需要注意哪些参数,以及代换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对于维修来说太重要了!很多时候,我们手里不一定能找到完全一样的元件,学会灵活代换能解决很多燃眉之急。书里的插图非常清晰,很多都是实际器件的照片,而且检测方法也配了图,甚至还有一些示波器、万用表的使用演示,虽然视频光盘里更全面,但书本本身的内容也足够丰富。我个人觉得,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把复杂的电子知识,通过实例和图解的方式,变得非常容易理解和消化。它不是为了讲理论而讲理论,而是真正地服务于实践。
评分我是一个对机械和电子都感兴趣的读者,一直想找一本能够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并且能够实际应用的书籍。这本书的标题就吸引了我,因为它提到了“电工电子”和“机械教材”、“工业技术”,这让我觉得它可能包含了我想要的内容。拿到书后,我发现它的内容确实非常丰富。它不仅仅是讲电子元件本身,还融入了许多工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场景,以及一些机械设备中电子控制的原理。比如,它会讲解一些工业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在机械设备中如何检测和更换这些传感器。书中的内容非常务实,很多都是针对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它提供的检测和代换方法,都是非常实用的技巧,能够帮助读者快速解决实际问题。另外,这本书的结构也很清晰,从基础的电子元件介绍,到复杂的工业应用,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对于我这样一个跨学科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能够让我将机械和电子的知识融会贯通,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