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让孩子和坏习惯说再见
定价:25.00元
作者: 许育成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53473017
字数:
页码:2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每位父母成长的背景不同,教养孩子的尺度自然也不一样;而每个孩子的天生气质原本就有差异,因此在各方面行为的表现也就截然不同。引导孩子往往比严厉、没有原因的管束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并达到教养的效果。许育成所著的《让孩子和坏习惯说再见》以生活中的实例,帮助父母能够更清楚地解读孩子坏习惯背后的原因,并为苦恼的家长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相信会让你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目录
章 难侍候的小食客
1.突然食欲不振
2.食量忽大忽小
3.饮食习惯改变与排斥新食物
第二章 爱黏人的小麻烦
4.依赖心强
5.整天黏着妈妈
6.在团体游戏中离不开妈妈
7.要求“陪我玩”
第三章 要人陪着睡的胆小鬼
8.睡眠恐惧
9.半夜醒来或惊醒
10.做噩梦
第四章 坏脾气的小暴龙
11.打人
12.就是要反抗
13.讨厌听到父母说“不”
第五章 不听话的小顽童
14.不听从指示
15.不愿离开游乐场
16.过度沉迷在游戏中
17.大声尖叫
第六章 令人头痛的癖好
18.就是爱吸大拇指
19.不让父母讲电话
20.拿到东西就往嘴里塞
21.尿湿裤子与尿床
第七章 脆弱又敏感的爱哭鬼
22.敏感又脆弱
23.游乐场的胆小鬼
24.动不动就掉眼泪
25.害怕与陌生人接触
第八章 不爱干净的小野人
26.害怕剪指甲
27.痛苦的洗头时刻
28.讨厌洗手
29.突然拒绝踏入澡盆
第九章 抗拒改变又难缠的小顽固
30.固定不变的行为模式
31.抗拒任何改变
32.就是要听同样的故事
33.不管!我现在就要!
第十章 鸭霸的小霸王
34.喜欢对玩伴动手动脚
35.不高兴就咬人
36.侵略性的行为
37.喜欢以暴力破坏玩具
38.可怕的毁灭
第十一章 不懂得分享的孩子
39.以自我为中心
40.爱打包的小松鼠
41.对妈强烈占有欲
第十二章 公共场所大暴走
42.在公共场所大吵大闹
43.在餐厅里吵闹不休
44.口无遮拦得罪人
第十三章 问个不停的鹦鹉
45.“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46.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第十四章 说话不清不楚的孩子
47.有口难言的挫折
48.咬字不清不楚
第十五章 顺手牵羊与说谎
49.顺手牵羊与说谎
50.说谎
作者介绍
许育成,一位退而不休的校长,对于幼儿教育工作依然充满热忱,虽然已退休,依然时时关心幼儿教育的发展,并投入学龄前教育的行列中。在将近四十年与学生家长接触的过程中,他观察到以前的父母对待孩子严厉且,而现在的父母对待孩子宠爱且放纵,但是不论是以前或现在,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如何正确与孩子沟通,不知道在孩子犯错时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或者该如何以理性而非情绪化的态度责备孩子。作者认为,人生的所有知识都是学习而来的,包括“当父母”这件事。所以,孩子在学校学习基本知识时,父母也应该要学习“亲子知识”。
文摘
《让孩子和坏习惯说再见》:
母亲:“昨天我带四岁的女儿出门购物,在卖场里,我看到一件我不敢相信的事,我女儿竟然从架上拿了一个小玩具放进自己的口袋。”
父母教养透视镜
的确,当父母看到孩子有顺手牵羊的行为时,都会震惊不已,不敢相信平日那个乖巧、听话的宝贝会有这种坏习惯,更害怕这个坏习惯会影响他一辈子。
其实就一个四岁左右的孩子而言,这种不经同意就拿别人东西的行为,还称不上是犯罪行为。因为年幼的孩子根本还不具有犯罪意识,所以不会故意犯罪,他只是很单纯地看到喜欢的玩具或物品,就把它拿起来放进口袋里,准备把它带走,这种情形就像他在公园里看到一颗美丽的石头,或在人行道上看到树叶一样,也会很自然地把它拿起来并带回家。这些行为都是幼儿很正常的冲动,即使在朋友家、祖母家或旅馆时,孩子也会这样——看到某样喜欢的东西就把它带回家。
虽然是“毫无犯罪之意地把东西带回家”,但这种冲动的行为却是违反法律的。尽管你对女儿的举动不该反应过度,或在震惊盛怒之下对她使用过重的处罚,但你确实必须纠正她。在解决这项问题时,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
序言
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它完全避开了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口吻,反而像一位经验丰富、心地善良的长辈在耳边温柔地分享心得。作者似乎非常理解父母在面对孩子行为问题时的那种焦躁和无助,字里行间充满了共情。他没有直接给出“你必须怎么做”的死命令,而是更多地引导我们去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以及“我们真正想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这种由内而外的启发,远比那些生硬的“技巧”更有力量。我尤其喜欢他引入的那些小故事,那些描述得活灵活现的场景,让我瞬间就能代入,并从中找到自己日常生活中相似的困境。通过这些故事,作者把抽象的育儿理论具象化了,让复杂的心理学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和实践,这是非常高明的写作手法。
评分翻开内页,阅读的体验简直是一种享受,这得益于装帧的质量和纸张的选择。我之前读过一些育儿类书籍,有些纸张太薄,油墨容易洇开,阅读体验极差,但这本的处理得非常到位。纸张的克重恰到好处,既保证了不反光,阅读时眼睛很舒适,又兼顾了整本书的轻便性,方便携带。更值得称赞的是,它的排版布局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作者似乎深谙读者在阅读复杂信息时的认知负荷问题,大量使用了留白,使得文字块之间的呼吸感十足。段落划分清晰,重点内容常常被用加粗或者小小的插图(如果有的化)来提示,这对于我这种容易被信息淹没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救星。我甚至发现,即便是章节的过渡页,也处理得非常巧妙,没有出现那种生硬的断裂感,整体行文节奏非常流畅,读起来毫不费力,让人情不自禁地想一口气读完。
评分从内容的深度来看,这本书的广度也令人惊喜。它不像市面上一些只关注单一行为矫正的书籍,而是建立了一个更宏大的框架。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制止某个坏习惯,更是深入探讨了习惯形成背后的心理动因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我感觉作者在讲解每一个具体问题时,都会回溯到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发展阶段,这让整个解决方案更具可持续性。例如,当谈到某个特定的挑战时,作者会提供A、B、C三种不同情境下的应对策略,而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板。这种多维度的分析,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路,让我意识到,教育孩子从来不是一个线性过程,而是需要不断调整和适应的动态平衡。这种系统性的思考方式,让我觉得这次的阅读投入物有所值。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评估,是我最看重的一点。很多理论书籍读完后,合上书本就不知道如何落地执行了,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提供了一套清晰的行动路线图,我甚至在书的空白处做了不少笔记和标记,准备将其中一些方法付诸实践。它没有让人感觉需要做多么宏大、耗费精力的改变,而是提供了一些微小的、可立即开始的步骤。比如,书中关于“一致性”的讲解,不是简单地喊口号,而是具体指导我们如何建立家庭内部的沟通机制来确保这一点。这种细致入微的“操作指南”,让我在读完后立刻充满了信心,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应对问题,而是有了一套可以主动掌控局面的工具箱。这对于迫切需要改变现状的父母来说,无疑是最实在的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第一印象,那种饱和度适中的蓝色调,配合着清晰有力的书名排版,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是一个对书籍的视觉呈现非常在意的人,很多时候,好的封面设计能直接决定我是否会拿起它。这次的尝试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既有教育书籍应有的稳重感,又不像传统育儿书那样显得刻板沉闷,反而透露出一种积极、引导性的光芒。我甚至特意去研究了一下那个字体选择,那种略带圆润的宋体变体,在传达严肃主题时,也保持了对读者的友好度,让人感觉作者是带着温度在和我们对话,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这种精心的设计,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内容充满了期待,我相信作者在内容上一定也下了不少功夫,毕竟,能把封面做到这个水准,对细节的把控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光是站在这本书前,我就觉得心情都跟着明亮了几分,这大概就是优秀设计所能带来的魔力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