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别说你懂心理学:你所不知道的10个心理学真相
定价:32.00元
作者:张友源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115288721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结合心理学定律,利用颠扑不破的心理规律构架将心理学定律运用到职场的具体案例的分析与指导上从知识出发,落实到生活本身。结合职场中的实际情况,以解读心理学原理进行知识讲解实用性强,给出相关测试题提高互动性和趣味性,提供切实可行的技巧和建议
内容提要
《别说你懂心理学——你所不知道的10个心理学真相》从晕轮效应、惯性效应、稀缺原理、留白效应、喜好效应、刺猬效应、手表定理、熟人效应、互惠原理和后通牒效应等心理学原理角度,解读了很多工作和生活中的行为怪圈,让读者更好地认清自己,平和心态,进而掌控好自己的行为。 本书集趣味性、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在翻阅这本《别说你懂心理学——你所不知道的10个心理学真相》图书时,你能感受到有趣的心理学散发出来的巨大力量。
目录
章 为什么人会因为一把菜刀而爱上整个厨房?——晕轮效应&生活
1.把“晕轮效应”放在解剖台
2.看了辛巴,你会认为所有狮子都是狼养大的
3.喜欢一个人,也就意味着要接受他的缺点
4.为什么人们会因为想要赠品而买下不需要的正品?
5.在你的眼里,偶像总是的
第二章 为什么嘴里还没来得及喊“停!”脚就冲过去了——惯性效应&行事
1.想想你每天重复多的一个动作
2.惯性是行为因素导致,还是心理因素导致?
3.不要让惯性束缚了你的思维
4.你的想法别人怎么会知道呢?
5.别让惯性左右你的行为!
第三章 稀有→哄抢→涨价→再哄抢,谁是幕后黑手——短缺原理&消费
1.为什么有些东西越是涨价,人们就越想购买?
2.为什么有些东西那么廉价?
3.“限时抢购”为什么这么有效?
4.机会越少,越要快抢,高价也就产生了
5.“需要”为何成为“必须要”?
第四章 为什么给半块糖让人迷恋,让人沉醉?——留白效应&恋爱
1.吃到一半便没的吃的糖是勾人魂魄的
2.给别人留下适度的空间
3.没有结尾的故事,往往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
4.情人之间的话“点”透,不“说”透
5.为什么你对一些“一知半解”的东西很好奇?
第五章 鱼会不会上钩,那要看鱼钩上的饵对不对它的胃口——喜好效应&兴趣
1.为什么兴趣的浓度可以达到让人失控?
2.为什么有的人因为太喜欢,而情不自禁地去“犯错”?
3.为什么兴趣会变成弱点,成为别人利用你的武器?
4.为什么兴趣也会令人喜新厌旧?
5.对着喜好“拍马屁”的效果
第六章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刺,要想不受伤,就请保持距离!——刺猬效应&工作
1.保持佳的距离——刺猬效应
2.不要轻易闯进职场交往的禁区
3.“亲密无间”不如“亲密有间”
4.对顾客过度热情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第七章 一只手表一个方向,手表多了,也就没有方向感了——手表定理&目标
1.看着两只或几只手表时为什么会让人对时间变得不确定?
2.这么多领导!你到底听谁的呢?
3.选择一种,你将会过得更好!
4.认准一个,心便会变得执着了
第八章 人们为什么不断地把陌生人变成熟人?——熟人效应&交际
1.“哦,我认识你,你是……”——为什么人们总爱以此为搭讪的开场白?
2.为什么熟人更容易让人放下防备?
3.一些人在有选择性地把陌生人变成熟人
第九章 当你在说“给我……”时,对方在想“我能从你那里得到什么?”——互惠原理&利益
1.你不给他牛奶,他凭什么给你面包
2.一个人主动给予,实际是在向你索取了
3.是什么让你有一种负债感?
4.为什么他人让步后,我们也有义务做出让步?
第十章 一个人在被“枪指着脑袋”时,效率反而是高的——后通牒效应&效率
1.什么是“后通牒效应”?
2.“差一点,我就是名了!”为什么你总是差一点?
3.心中总想着退路,就永远达不到目标
4.在后期限,人们会不顾一切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完《你所不知道的10个心理学真相》,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窗户,之前对很多事情的模糊认知瞬间变得清晰起来。张友源老师用一种非常平实但又引人入胜的方式,拆解了那些我们司空见惯却又似是而非的心理学现象。比如,他关于“选择悖论”的讲解,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什么有时候“选择越多,越痛苦”。过去我总以为选择的自由是越多越好,但书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小故事和研究案例,揭示了过多的选择会增加决策的负担,导致后悔的可能性增加。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阐述,更是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做决定的深刻反思。我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纠结半天,现在回想起来,很多时候可能就是被过多的选项淹没了。书中还谈到了“幸存者偏差”,这一点更是让我醍醐灌顶。我们很容易只看到那些成功的案例,却忽略了背后无数的失败者,从而对成功路径产生了片面的认识。这不仅在商业领域,在个人成长、学习方法等方面也同样适用。原来,我们常常被“幸存者”的光环所蒙蔽,没有看到事物更全面、更残酷的一面。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更批判性地看待信息,不盲从,不轻易下结论。它不是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让心理学不再遥不可及,而是成为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有力工具。
评分不得不说,《你所不知道的10个心理学真相》带给我的冲击是巨大的。张友源老师的叙述方式,简直就是一位老练的说书人,把一个个心理学概念讲得生动形象,仿佛就在我眼前上演。我尤其被书里关于“从众效应”的分析所吸引,它解释了为什么在群体中,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判断,而去跟随大多数人的选择。这让我回忆起很多生活中的片段,那些曾经随波逐流的时刻,现在想想,其实是心理学力量在悄悄作祟。书中通过一些经典的实验,比如阿希的从众实验,让我看到了这种效应的可怕之处,也让我开始警惕自己,是否过于依赖他人的意见,而忽略了独立的思考。更让我惊讶的是,书中关于“确认偏误”的解读,它揭示了我们倾向于寻找、解释和记住那些能证实自己已有信念的信息,而忽略那些与自己信念相悖的信息。这一点太精准了!我常常会发现,自己好像总是在“印证”自己已经认定的事情,而忽视了反面的证据。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思维方式中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让我看到了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是如何塑造我的认知和行为的。我开始尝试主动去寻找不同的声音,去挑战自己的既有观点,这种过程虽然不容易,但非常有价值。
评分这本《你所不知道的10个心理学真相》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让我感觉我一直以来对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的一些模糊困惑,一下子找到了答案。张友源先生的文笔,可以说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他不是在讲大道理,而是在分享一些非常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洞察。比如,书中对“习得性无助”的阐述,让我立刻联想到了自己生活中一些曾经的“放弃”。它解释了为什么在经历了反复的挫折后,我们会产生一种“无论我怎么努力都没用”的消极心态。这让我深刻反思,很多时候,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心理上的“设限”让我们无法前行。我开始意识到,过去的经历可能塑造了某些负面的心理模式,而这本书给了我改变的勇气和方法。另外,关于“情感账户”的比喻,简直太形象了!它将人际关系中的付出与回报,用一种经济学的视角来解读,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关系会越来越疏远,而有些关系却能长久维系。这不仅仅是说要多“存钱”,更是强调了“存入”的方式和质量。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注重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言行,努力去“存入”积极的情感,去维护珍贵的连接。它让我对“经营”关系有了全新的理解。
评分《别说你懂心理学:你所不知道的10个心理学真相》这本书,绝对算得上是一次思想的“按摩”,让我紧绷的思维得到了舒缓,也让我看到了很多新的可能性。张友源老师的叙事方式,非常像是与一位饱学之士在深夜促膝长谈,娓娓道来,却又字字珠玑。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关于“认知失调”的分析,它解释了当我们的信念、态度与行为发生冲突时,内心会产生的不适感,以及我们会如何通过改变其中一个或几个因素来缓解这种不适。这一点太贴合生活了!我经常会发现自己明明知道某事不该做,却还是做了,之后又会找各种理由来为自己辩解,这不就是典型的认知失调吗?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这种“自我辩解”并不是真的“合理”,而是一种缓解心理压力的机制。它让我学会了更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动机,而不是一味地进行“合理化”。书中还提到了“禀赋效应”,即人们对自己拥有的物品,会比不拥有的同等物品给予更高的评价。这个概念太有意思了!它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总是舍不得丢弃一些并不实用的东西,因为它们已经成为了“我”的一部分。这本书不仅拓宽了我的心理学视野,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去更深入地理解人性,理解自己行为背后的复杂驱动力。
评分这本《你所不知道的10个心理学真相》真的让我大开眼界,颠覆了我不少固有认知。作者张友源的笔触相当老练,将那些听起来高深莫测的心理学原理,用一种极其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安慰剂效应”的探讨,它不仅仅是医学上的一个现象,更深刻地揭示了我们内心信念的力量。我们的大脑是如何通过“相信”的力量来影响生理反应的,这种内在的机制太神奇了。过去我总觉得安慰剂就是一种“欺骗”,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这是一种强大的心理暗示,能够触及我们身体最深层的机制。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 placebo “现象,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意识地也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而这些暗示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书中还深入剖析了“锚定效应”,即我们在做判断时,容易受到第一个接收到的信息(锚点)的影响。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很多决策,是不是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某些“锚点”所左右了。比如,在谈判、购物时,第一个提出的价格往往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的成交价。这本书让我学会了识别这些潜在的心理“陷阱”,并尝试去避免它们,从而做出更理性、更独立的选择。它就像一位睿智的朋友,在我耳边低语,点醒我那些被忽略的思维盲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