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當代伊朗人文地理研究 |
| 作者 | 楊珊珊等 |
| 定價 | 110.00元 |
| 齣版社 | 時事齣版社 |
| ISBN | 9787519501358 |
| 齣版日期 | 2018-01-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是*本從人文地理學角度係統研究伊朗的專著。通過深刻的分析、翔實的資料和豐富的圖錶論述瞭伊朗人文地理豐富而廣闊的內涵,解讀瞭伊朗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的構成、地位以及影響,論證瞭伊朗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作用。 |
| 作者簡介 | |
| 楊珊珊,1981年生,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西南大學伊朗研究中心成員。對比較文學與翻譯文學、各國英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等有較為係統的研究;主研過多項國際關係,中東國傢曆史、地理、教育及婦女問題的、省部級項目,曾在《世界民族》發錶論文《簡論伊斯蘭革命以來伊朗婦女的就業狀況》等。楊興禮,1951年生,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教授、西南大學教授。曾擔任中國中東學會第五屆、第六屆常務理事、中國非洲問題研究會第七屆理事、西南師大西亞研究所副所長、西南大學伊朗研究中心副主任、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公共管理係主任等職務,發錶的專著主要有:《伊朗與美國關係研究》(2006)、《現代中國與伊朗關係》(2013)等。 冀開運,1966年4月17日生於陝西省洛南縣,西南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西南大學伊朗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中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世界民族學會常務理事,獨著與閤著10本著作,先後主持並完成10項國傢和省級課題,發錶論文73篇,其中在《世界曆史》《世界民族》《西亞非洲》等核心期刊發錶論文20篇。 陳俊華,1973年生,博士後,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副教授,自然地理與教師教育係主任,西南大學伊朗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社會包括中國中東學會理事、中國亞非學會理事、重慶市地理學會理事、重慶市教育學會地理教育委員會理事等。目前主要從事中東地緣政治與經濟、伊朗國彆研究等領域的研究工作,主持主研國傢社科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十五重大項目子項目等10餘項。已發錶論文30餘篇,副主編齣版著作3部。楊珊珊,1981年生,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西南大學伊朗研究中心成員。對比較文學與翻譯文學、各國英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等有較為係統的研究;主研過多項國際關係,中東國傢曆史、地理、教育及婦女問題的、省部級項目,曾在《世界民族》發錶論文《簡論伊斯蘭革命以來伊朗婦女的就業狀況》等。楊興禮,1951年生,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教授、西南大學教授。曾擔任中國中東學會第五屆、第六屆常務理事、中國非洲問題研究會第七屆理事、西南師大西亞研究所副所長、西南大學伊朗研究中心副主任、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公共管理係主任等職務,發錶的專著主要有:《伊朗與美國關係研究》(2006)、《現代中國與伊朗關係》(2013)等。 |
| 目錄 | |
| 章高原為主的地形第二章暖溫帶大陸性氣候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最近在思考一些關於地緣政治和文化交流的問題,特彆是在信息日益發達的今天,國傢之間的界限似乎越來越模糊,但同時,每個國傢獨特的文化基因又顯得尤為珍貴。我一直對伊朗這個國傢抱有濃厚的興趣,不僅僅是因為它在國際新聞中的頻繁齣現,更是因為其深厚的曆史底蘊和復雜的社會現實。我一直想瞭解,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下,伊朗人民是如何適應並塑造瞭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社會結構又是如何形成的。我關注過關於絲綢之路的研究,也對古代波斯文明在世界曆史上的地位有所瞭解,但對於當代的伊朗,我的認知更多停留在政治層麵,對於其國民的情感、價值觀、以及他們與自然環境的互動方式,知之甚少。我希望能通過閱讀,更深入地理解伊朗作為一個國傢,其社會肌體的脈動,以及不同區域、不同群體之間的差異和聯係。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夠提供更細緻、更深入的觀察,幫助我打破刻闆印象,看到一個更立體、更真實的伊朗。
評分我最近在尋找一些能夠幫助我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的書籍。我一直以來都對那些擁有悠久曆史和獨特文明的國傢情有獨鍾,比如埃及、希臘,當然還有伊朗。我一直想深入瞭解伊朗人民的日常生活,他們的傢庭觀念,他們的藝術追求,以及他們的宗教信仰是如何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的。我還特彆好奇,在現代化的浪潮中,伊朗的傳統文化是如何被保留和演變的。我讀過一些關於波斯地毯、波斯詩歌的書,也看過一些介紹伊朗建築風格的圖片和文章,但總覺得這些都是零散的點,缺乏一個整體的框架。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夠係統地講述伊朗社會結構、民族構成、地域差異,以及這些因素如何塑造瞭伊朗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的書。我也對伊朗的城鄉發展、人口分布、以及不同地區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習俗有很大的興趣。總而言之,我期待的不僅僅是關於曆史和政治的宏大敘事,更是關於伊朗這片土地上,那些鮮活的、有溫度的人文故事。
評分近來我對社會學和人類學領域的研究産生瞭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那些能夠深入挖掘特定社會群體生活細節和文化特徵的著作。我一直對伊朗這個國傢有著復雜的情感,既有對古老波斯文明的嚮往,也有對其現代社會變遷的關注。我對伊朗人民的日常生活,他們的價值取嚮,以及他們在麵對社會變化時的反應,充滿瞭好奇。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夠從微觀的視角齣發,描繪伊朗不同地域、不同階層人們的生活狀態,他們的傢庭關係,他們的社會交往,以及他們的精神世界。我也對他們的傳統習俗、宗教信仰如何在當代社會中得以傳承和演變,以及這些文化因素如何塑造瞭他們的身份認同,有著強烈的探究欲望。我期待的不是泛泛而談的介紹,而是那些充滿細節、能夠讓我感受到伊朗人民的喜怒哀樂,理解他們是如何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奮鬥和創造的書籍。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真是有點繞口,一開始看到《當代伊朗人文地理研究》還有9787519501358這個長長的編碼,再看到“時事齣版社 楊珊珊等”,我腦子裏全是問號。我一直對中東地區,尤其是伊朗這個國傢充滿好奇,但對“人文地理”這個詞匯,總感覺有點抽象。我平時看的書更多是曆史、政治或者文化類的,比如一些關於波斯帝國輝煌曆史的普及讀物,或者講述當代伊朗社會變遷的深度報道。也關注過一些關於伊斯蘭教法和伊朗女性地位的討論。總的來說,我對伊朗的印象停留在新聞報道和一些零碎的曆史知識層麵。所以,當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時,我猶豫瞭一下,不知道它到底會講些什麼。它聽起來不像是一本輕鬆的讀物,更像是一本學術研究性質的書籍,可能會有很多專業術語,讓我這個普通讀者望而卻步。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夠讓我更直觀地瞭解伊朗普通人生活,他們是如何看待世界,如何與自然環境互動的書籍,但又不想太過枯燥。這本書的齣現,讓我開始思考“人文地理”到底能帶給我怎樣的視角,它會不會填補我對伊朗認知的某些空白,或者,它會不會又是一本我看得雲裏霧裏、提不起興趣的書呢?這種不確定性,讓我對它既有期待,又有點小小的擔憂。
評分我一直在關注一些關於城市發展和人類居住模式的書籍,對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如何規劃和利用空間,以及地理環境如何影響人類的社會行為和文化習俗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我之前讀過一些關於古代城市規劃的著作,也接觸過一些介紹不同國傢生活方式的遊記,但總覺得在宏觀的視角下,對細節的描繪略顯不足。我尤其想瞭解,像伊朗這樣擁有豐富曆史文化遺産的國傢,其人口分布、城市格局、以及農村聚落的形成,是如何受到其特殊的地理條件和曆史進程的影響。我也對不同地區的人們在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節日慶典等方麵的習俗差異,以及這些習俗背後的人文意義有著濃厚的興趣。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夠提供豐富案例,通過具體的地理空間分析,來解讀伊朗社會和文化變遷的書籍,能夠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審視這個國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