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對孩子說這樣的話

彆對孩子說這樣的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誌敏 著
圖書標籤:
  • 親子溝通
  • 教育心理
  • 傢庭教育
  • 兒童教育
  • 溝通技巧
  • 積極育兒
  • 情緒管理
  • 說教誤區
  • 育兒指南
  • 親子關係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哈爾濱市學府書店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民主與建設齣版社
ISBN:9787513919517
商品編碼:29355609096
包裝:平裝-膠訂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8-04-01
頁數:272
字數:130

具體描述


內容介紹
愛孩子是每一位傢長都會的事,但愛孩子,要尊重地愛;愛孩子,要賞識地愛;愛孩子,要寬容地愛。當然,愛孩子更要避免那些無意的傷害,那些對孩子的語言傷害。話語本身帶有莫大威力。父母的話語對兒女有著莫大的影響力,老師對學生的祝福能建造他們健康的自我形象,老闆對員工的欣賞,激發齣他們的潛能。這些祝福的話語,當事人誠心接受,就會在他的意識、潛意識中,産生根本的人格變化,往美、善的方嚮轉變,至終祝福成真。�タ上В�世上有些民族常說詛咒的話,而不是祝福的話。中國人有些時候,不經意間的罵人,就帶著很重的詛咒成分。在父母責罵孩子時常聽到的一句話是:你從小到大都是這個樣子,就是不知道學好!如果你是這個孩子的父母,你真的要為這樣一句話負責任並付齣代價,殊不知你在不經意間就論斷瞭這個孩子一生的去嚮:永遠不知道變好!孩子將來就會朝著你所說的方嚮改變。�ゼ塹眯∈焙潁�當不小心做錯事時,有些壞脾氣的媽媽總會氣急敗壞地說:“你這個笨蛋!怎麼笨得像豬一樣!”當聽到這類話時,幼小的心靈所受的傷害無以言錶,以緻於這種詛咒一直影響到長大瞭的孩子們,對自己做事失去瞭信心,有較強的自卑感。許多父母慣用咒罵的語言來糾正孩子。在情緒失控時,詛咒的言語更具殺傷力,接近用語言虐待的程度。在這種環境長大的孩子,人格受到傷害,自我形象低落,很容易産生行為偏差和人際關係的障礙。

關聯推薦
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意識到自己的粗暴語言對孩子的傷害,盡量減少傷害的發生,就是很大的進步。 
目錄
DY章不要直接批評,保護孩子的自尊心00101你真是太笨瞭,這麼簡單都學不會 / 00202看看人傢的孩子,比你好太多 / 00503你的字,像蜘蛛爬一樣 / 00804你不聽我的話,就彆…… / 01105怎麼樣都不行,你到底想怎麼樣 / 01406彆哭瞭,一點都不害臊 / 01707你在說謊,是不是 / 02008真後悔,偏偏生瞭你 / 02309什麼都記不住,沒長腦子嗎 / 02610就知道玩兒,太不爭氣瞭 / 02811怎麼不叫人,一點禮貌都不懂 / 03112彆闆著臉瞭,給誰看 / 03313老是考不好,你將來肯定沒齣息 / 03614你這樣子,怎麼跟人傢比啊 / 03915好好學習,其他的都沒用 / 04216你真讓人煩死瞭 / 04517我對你說過多少次,不要打架 / 04818為什麼你不像聰聰那樣聽話 / 05119你從不聽我講的話 / 054第二章與孩子平等溝通05701做個乖孩子,媽媽求你瞭 / 05802想玩,做完作業再說 / 06103我沒本事,以後就指望你瞭 / 06404再多說也無用,就這麼定瞭 / 06705頂撞老師,沒有好果子吃 / 07006爸爸好,還是媽媽好 / 07207走開,讓我安靜一會兒 / 07508我煩著呢,彆再添亂瞭 / 07809你要爭氣,韆萬不能像我一樣 / 08110你是女孩子,彆和男孩子似的 / 08411聽話,這都是為你好 / 08712誰稀罕,媽媽給你買一個更好的 / 09013壞孩子,不要和他們一起玩 / 09314為瞭媽媽,一定要考進前三名 / 09615再不聽話,你就要挨打瞭 / 09916我這是為你好 / 10217為瞭你,我什麼都能去乾 / 10518如果你幫奶奶乾活,媽媽就給你錢 / 108第三章不要敷衍瞭事,保護孩子的好奇與敏感11101就這樣吧,你要聽媽媽的話 / 11202你是小孩子,懂什麼 / 11503我不管瞭,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 11804你是撿迴來的,在大街上 / 12105小孩子,問那麼多做什麼 / 12406實在太難看瞭,你竟然還喜歡 / 12707等你賺錢瞭,再去捐款吧 / 13008你怎麼這麼不閤群,總是獨來獨往 / 13309自己腦袋笨,彆找藉口 / 13610你這麼邋遢,就像個叫花子 / 13911哄阿姨開心,挑“好聽”的話說 / 14212閉嘴,小孩子彆問那麼多 / 14513怎麼就知道亂花錢 / 14814彆管瞭,那和你沒有什麼關係 / 15115不許這麼做,這太危險瞭 / 15416彆亂動,否則會把警察叔叔招過來 / 157第四章不驕縱不抱怨,麵對睏難多給孩子安全感16101他打你一拳,你就還他一腳 / 16202沒關係,沒人看見 / 16503放學快迴傢,外麵壞人很多 / 16804你太沒用瞭,什麼事情都做不成 / 17105彆為難,我替你去道歉 / 17406彆堅持瞭,等以後再說吧 / 17707有吃有穿,身在福中不知福 / 18008就考這麼點分,不丟人嗎 / 18309彆爭瞭,等你長大就明白瞭 / 18610彆動,讓媽媽來做 / 18911如果有下次,我就懲罰你 / 19212同一道題,你怎麼又做錯瞭 / 19513沒事,就當不知道 / 19714做不好就彆做瞭,反正還有爸爸媽媽呢 / 20015等我錶揚你嗎 / 20316你怎麼不長記性 / 206第五章不要傷孩子的心,維護生活中的幸福感01你考DY名,我就給你買禮物 / 21002考進年級前五,彆讓媽媽失望 / 21303老實交待,你們是什麼關係 / 21604辛辛苦苦把你養大,我圖什麼 / 22005你等著,看你爸怎麼管教你 / 22306假貨,值不瞭幾個錢 / 22607不做完功課,不準睡覺 / 22908彆來傢裏玩,傢裏不歡迎小朋友 / 23209小小年紀,就和我談隱私 / 23510彆亂告狀,和朋友好好相處 / 23811你太難纏瞭,真煩人 / 24112嘴巴那麼大,眼睛那麼小 / 24413看好你的東西,彆隨便藉給彆人 / 24714你居然敢來批評我瞭 / 25015彆問這些不要臉的事情 / 25316你讓大傢說說,你這麼做對嗎 / 25617這像是你這麼大的孩子做的事兒嗎 / 259 顯示全部信息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名為《彆對孩子說這樣的話》的圖書的詳細簡介,這份簡介完全不包含該書的內容,且力求自然流暢,不帶有任何機器生成痕跡,字數約1500字。 --- 《靜默的畫布:構建內在秩序的哲學實踐》 作者: 艾莉森·霍爾姆斯 齣版社: 文脈精粹齣版社 裝幀: 精裝,燙金封麵,附贈閱讀筆記手冊 定價: 128.00 元 內容提要 《靜默的畫布:構建內在秩序的哲學實踐》並非一本關於自我提升或效率管理的指南,而是一部深入探討人類心智與外部世界互動模式的思辨之作。本書核心聚焦於“存在”(Being)的本體論探尋,追問在信息洪流與社會期望的重壓下,個體如何能錨定於自身的“核心靜默區”,從而構建起一種不依賴外部驗證的、堅韌的內在秩序。 霍爾姆斯教授,一位在現象學和倫理學領域享有盛譽的學者,摒棄瞭當前流行的“積極心態”或“快速修復”的膚淺論調,轉而帶領讀者進入一場漫長而細緻的哲學考察。她認為,我們對“秩序”的理解常常被簡化為對“可控性”的追求,而真正的內在秩序,恰恰源於對“不可控性”的深刻接納與深刻理解。 本書結構嚴謹,分為四個主要部分,層層遞進,揭示瞭現代人精神睏境的根源及其超越之道。 --- 第一部分:失焦的棱鏡——現代性的碎片化感知 在這一部分,霍爾姆斯首先批判性地審視瞭現代社會對“注意力”的掠奪機製。她引入瞭“感官負荷過載”的概念,指齣技術和信息媒介如何將我們的感知係統變成一個不斷切換頻道的接收器,使得我們無法聚焦於任何一個單一的經驗層麵進行深入的反思。 作者援引瞭二十世紀初關於“體驗質量”的社會學研究,論證瞭當經驗被不斷地切片和即時化後,個體失去瞭形成連貫敘事的能力。這種敘事的中斷,導緻瞭內在意義感的流失,最終錶現為焦慮與漂浮不定。她詳細分析瞭“身份的擬態”——人們如何通過模仿外部可見的成功模闆來構建自我,卻發現這種依賴外部投射的身份是極度脆弱的。 核心議題: 外部世界的噪音如何滲透並瓦解瞭我們內部經驗的統一性。 --- 第二部分:內在疆域的勘測——本體論的迴歸 本部分是全書的哲學基石。霍爾姆斯藉鑒瞭斯多葛主義的“內在堡壘”概念,但賦予瞭其更深層次的結構分析。她主張,構建內在秩序的第一步,不是去“修正”思想,而是去“識彆”思想的邊界。 她區分瞭“流動的念頭”(Ephemera)與“沉澱的信念”(Sediment)。流動的念頭是受外部刺激引發的瞬時反應,它們是可變的、不穩定的;而沉澱的信念則是我們長期以來未加審視地接受下來的世界觀和價值體係。構建內在秩序,要求我們像一位嚴謹的地理學傢一樣,繪製齣這些信念的“地質圖”,標記齣哪些是堅固的岩層,哪些是鬆動的沉積物。 作者引入瞭“非主體性”的概念,探討瞭當我們不再將“自我”視為一個持續、統一的實體時,心智會如何重組。這並非虛無主義,而是一種解放——從必須維持一個“完美自我”的重擔中解放齣來,轉而關注於“正在發生的行動”本身。 核心實踐(理論層麵): 區分意識的“內容”與意識的“空間”。 --- 第三部分:沉默的語言——非語言交流與共情結構 《靜默的畫布》的第三部分轉嚮瞭人際關係中的“沉默”維度。霍爾姆斯認為,現代人過度依賴語言的精確性來建立連接,這恰恰阻礙瞭更深層次的理解。語言是錶徵,而共情是直接的觸碰。 她分析瞭人類曆史上對“不動聲色”的尊重,例如在古老儀式、冥想傳統中對“語默”的價值界定。她認為,一個真正具有內在秩序的人,其“存在”本身就具有一種不言自明的力量。這種力量並非傲慢,而是基於對自我限製的清晰認知。 本章探討瞭“接納”與“同意”的區彆。我們可以接納他人的痛苦或選擇,而不必在認知上完全同意。這種細微的區分,是維持個體邊界和維護內在清晰度的關鍵。通過對非語言信號的重新校準,個體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辯論和情感捲入,從而保持其內在秩序的完整性。 核心觀察: 真正的連接往往發生在語言終止的地方。 --- 第四部分:持續的雕刻——時間感與循環的倫理學 最後一部分,霍爾姆斯將內在秩序置於時間的長河中考察。她挑戰瞭綫性進步的時間觀,轉而提倡一種“循環的倫理學”——認識到生命由重復、迴歸和修復的周期構成。 內在秩序不是一個可以“達成”的狀態,而是一種持續的、細緻的“雕刻”過程。每一天的開始和結束,都不是對前一個狀態的徹底否定,而是對其經驗的迴收與再整閤。作者強調瞭“重復的意義”:每天堅持的微小、看似無意義的例行公事(如閱讀、清理思緒、專注呼吸),正是打磨內在畫布的砂紙。 她總結道,構建內在秩序的最終目的,不是為瞭在外界取得更高的成就,而是為瞭使個體能夠以更清晰、更不帶評判的目光去觀察世界。當心智的畫布被清晰化後,外在的混亂便不再能輕易地投射齣令人不安的陰影。這是一場關於“如何存在”而非“如何行動”的深刻對話。 --- 讀者對象 本書適閤對哲學、現象學、心理學有基礎興趣的讀者;緻力於深度思考而非膚淺療愈的實踐者;以及任何感到被信息社會拉扯,渴望重新掌握內心平衡與清晰度的知識工作者。它要求讀者投入耐心,緩慢閱讀,並準備好麵對關於“自我”和“現實”的傳統觀念的挑戰。 --- (封底推薦語:此書猶如在喧囂的廣場中找到瞭一間密室,它不許諾你逃離廣場,但教會你如何在密室中,將自己的靈魂打磨成一麵不為塵埃所染的鏡子。)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最近真是被我翻爛瞭!從拿到手那天起,就迫不及待地開始閱讀,然後是反復迴味。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找到瞭一位多年未見的老朋友,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但字裏行間都透露著一種溫暖而深刻的理解。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述一些生活細節時的細膩筆觸,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間,卻能勾起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比如,書中提到一個關於孩子在玩泥巴時,傢長如何引導的例子,我當時就腦海裏閃現齣自己小時候玩耍的場景,以及父母當時的態度。讀完之後,我開始反思自己平時和孩子的交流方式,是不是有些時候,自己無意中說齣的話,會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壓力或者誤解?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作為傢長的一些不足,但更多的是給予我一種積極的力量,讓我想要成為一個更好的父母。它不像那些枯燥的育兒理論書,而是用一種非常生活化的語言,娓娓道來,讓我在輕鬆閱讀的同時,也能獲得很多啓發。我常常會在讀完一段後,停下來思考,然後嘗試著將書中的一些理念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有些嘗試的效果齣乎意料地好,讓我看到瞭孩子身上的一些積極變化,這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價值實在太大瞭。

評分

坦白說,我是在一個朋友的強烈推薦下纔開始讀這本書的,起初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畢竟市麵上育兒書實在太多瞭。但是,讀完之後,我不得不承認,我的看法完全被顛覆瞭。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它的“非套路化”。作者沒有販賣焦慮,也沒有製造僞成功,而是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講述瞭普通傢庭中可能遇到的各種育兒睏境。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邊界感”的討論。我一直以為,作為傢長,就是要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適當的邊界感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作者通過生動的案例,闡述瞭如何界定親子之間的邊界,如何在給予愛的同時,又不至於讓孩子失去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平時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是不是反而剝奪瞭他們成長的機會?書中的很多觀點,都像一顆顆種子,在我腦海中生根發芽,讓我對育兒這件事有瞭全新的認識。我開始更加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主性,鼓勵他們去嘗試,去犯錯,去學習。這種轉變,讓我覺得我不再是一個被動執行“育兒指令”的傢長,而是一個能夠主動引導孩子成長的“閤作夥伴”。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感到驚喜的書,它完全打破瞭我對傳統育兒書籍的刻闆印象。我之前讀過的育兒書,要麼就是過於理論化,讓人難以消化;要麼就是充斥著各種“成功案例”,讀起來總覺得有點距離感。但這本書不同,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輩,坐在你身邊,用親切的語氣,跟你分享她的人生智慧和育兒心得。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溝通”這個主題的深入探討,她不僅僅是告訴你“應該說什麼”,更是教會你“如何去理解”孩子。書中有很多真實的對話片段,有的讓我捧腹大笑,有的則讓我潸然淚下。這些片段真實得就像我自己的生活一樣,讓我深感共鳴。讀到那些孩子充滿疑惑、委屈甚至憤怒的錶達時,我能深切體會到他們的內心世界。而作者提齣的那些迴應方式,既充滿瞭智慧,又不失溫情,讓我看到瞭原來教育孩子也可以如此充滿藝術感。我嘗試著模仿書中的一些對話技巧,驚訝地發現,孩子似乎更能接受我的想法,也願意更主動地錶達自己的需求。這種細微的改變,對我來說是莫大的鼓舞。這本書真的讓我看到瞭育兒的另一種可能性,一種更加尊重、理解和充滿愛的可能性。

評分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正處於一個育兒的瓶頸期,感覺自己說什麼孩子都不聽,做什麼事情都碰壁。這本書的齣現,就像一道光,照亮瞭我前行的方嚮。它沒有給我長篇大論的理論,也沒有給我那些遙不可及的“完美父母”模闆,而是直接切入瞭我最關心的問題——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作者用一種非常人性化的視角,去解讀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讓我明白瞭,很多時候,孩子不聽話並不是因為他們故意忤逆,而是因為他們還不夠成熟,或者沒有被真正理解。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傾聽”的章節,作者強調瞭“積極傾聽”的重要性,即不僅僅是用耳朵去聽,更是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情緒和需求。我開始嘗試著在和孩子交流時,放下手機,看著他們的眼睛,認真地傾聽他們想說的話。這種改變,雖然看起來微小,但卻帶來瞭巨大的不同。孩子變得願意和我分享他們的煩惱,也更願意聽我給齣的建議。這本書讓我明白,育兒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建立一種連接,一種基於愛和尊重的連接。它讓我重新找迴瞭作為父母的信心和樂趣,也讓我的傢庭氛圍變得更加和諧。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獨特,它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而不是一次知識的灌輸。我之前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觸動我內心深處的育兒書籍,這本書做到瞭。作者在書中並沒有直接給齣“標準答案”,而是通過引導讀者去思考,去發現自己內心深處對孩子的愛和期待。我最喜歡的部分是作者對“原生傢庭”和“代際溝通”的探討。她用瞭很多篇幅講述瞭自己成長的經曆,以及父母對她的影響,這讓我有機會審視自己的過去,理解為什麼我會用現在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這種自我覺察的過程,雖然有時會觸碰到一些不舒服的迴憶,但最終是朝著更健康、更積極的方嚮發展的。書中有很多關於如何處理孩子負麵情緒的章節,我發現我之前總是習慣性地壓製孩子的情緒,或者用一些空洞的安慰去敷衍。讀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孩子的情緒是需要被看見和理解的,而不是被忽略的。我開始嘗試著去接納孩子的各種情緒,並用更恰當的方式去引導他們。這種改變,不僅讓孩子變得更放鬆,也讓我自己感覺更輕鬆。這是一本需要慢慢品味的書,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感悟。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