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很美好,一個人也自在 吳迪 9787540468507

兩個人很美好,一個人也自在 吳迪 9787540468507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迪 著
圖書標籤:
  • 情感
  • 成長
  • 愛情
  • 生活
  • 散文
  • 治愈
  • 自我
  • 獨立
  • 兩性
  • 隨筆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書逸天下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湖南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40468507
商品編碼:29375488035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4-09-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兩個人很美好,一個人也自在

定價:34.80元

作者:吳迪

齣版社:湖南文藝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4046850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 眾粉絲翹首以待,麻辣情醫吳迪2014新作。和你一起麵對自己,看清自己,接納自己。
2. 隨書配送麻辣情醫吳迪專屬定製 情感讀心卡,全彩手繪1套×12張,通過專業心理學分析深層內心,引導你的情感走嚮。
3. 滬江網校麻辣情醫吳迪“戀愛訓練營”課程同期上綫。購書贈送滬江網學習卡,現金抵扣綫上課程全網通用。
4. 關注麻辣情醫吳迪微博及本書活動**會獲得戀愛訓練營講座抵扣券及3個月私教課程或戀愛訓練營2天工作坊體驗券。 可在上海、北京等各城市使用。

內容提要


哥們閨蜜談婚論嫁曬恩愛,親戚長輩輪番轟炸催結婚?
好像全世界都戀愛瞭,卻隻有你還在單身?
單身或有伴,不隻是一種狀態,更是一種選擇。幸福不在於有沒有人愛,而取決於你愛不愛自己。當給自己的愛足夠,你會瞭解,有人陪伴很美好,一個人也很自在。
一針見血的語句、段落錦上添花,在感染人心的同時,起到勵誌的作用。瞭解內心的真實需求,掃清情感誤區,提高愛商。

目錄


章 尊重每個人的不同選擇,是時代進步
1. 宅在傢裏等另一半掉下來
美國三大電視網之一CBS要來采訪我,問題是:為什麼現在中國的年輕人找戀愛結婚對象睏難?為什麼10年前沒有這個問題?跟80後這個人群本身的特質有關係嗎?
2. 不求婚姻,不拿自己做買賣
婚姻就像信上帝,不能問為什麼,信則有,不信則無;不能問有啥意義,本來人活著就沒啥意義,是你賦予瞭意義。
3. 我們為什麼要結婚?我們真的需要結婚嗎?
有人問:結婚要生小孩嗎?我個人的觀點是:不生孩子不必結婚,戀愛或同居很好,閤則留不閤則分。對兩個各自經濟獨立的人來說,生孩子是結婚的理由。
4. 30歲不結婚的兒女要判刑!
對很多80後來說,單身纔是好的生活方式,伴有或長或短的戀愛關係、關係。單身也許孤獨,但是相比結婚的物質壓力和磨閤的艱難,那是小巫見大巫。
5. 戀愛還需要培訓?的吧?
創辦戀愛訓練營三年,我的深刻感受是:我們的教育毀人啊!從小習慣瞭老師給中心思想、考試前圈範圍、追求標準答案,到大學父母還不讓戀愛,聽話的乖孩子28歲、30歲不會戀愛,沒有男女交往的基本常識,又被逼婚,真是可憐,生生要被逼齣精神病來!
6. 談戀愛也是一種能力
一位看上去很矜持的女學員通過大半天的學習,晚上在SALSAPARTY上跑過來對我說,“我不想再當壁花瞭,我可以去請男人跳舞嗎”,我說可以呀。沒想到她剛站起來一會兒,就被男人發現把她請去跳舞瞭。跳完她迴來很開心,我們熱烈鼓掌。女人的主動有時就是你要站在男人看得見的地方。
第二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
找不到對象容易的自我安慰方法是什麼?指責抹黑異性。男人說女人都拜金,女人說男人都膚淺隻愛年輕美貌。
1. 工作上你懂得未雨綢繆,懂得投資,戀愛上你不懂
結婚的必要性如今已經大幅下降,結婚不是每個人必須的,實際上幸福婚姻隻占很小的比例,絕大多數隻是混著過日子,離婚率飆升。不結婚,你還要戀愛嗎?想戀愛,早在18歲就應該學習瞭。當然,現在開始也不晚。
2. 你的戀愛對象和結婚對象有不同嗎?
“個人主義”這個詞,在30年前的中國還是貶義詞,是批判用語。個人主義盛行纔會崇尚愛情,纔會把愛情放到婚姻中的首要位置。集體主義的婚配是要讓“大傢”滿意,麵子比夫妻感情更重要。
3. 魔鏡,魔鏡告訴我:誰是閤適的人?
戀愛訓練營的很多男女,喜歡把我和共同創辦人Bob當魔鏡,約瞭對方一次就跑來問:你覺得TA跟我閤適嗎?我還要再約嗎?我說:鬼知道你們閤適不閤適,自己去花時間交往,感覺到不閤適隨時叫停,約瞭一次就想知道答案,你該有多著急,這也就是你為什麼戀愛睏難的原因。
4.少扯淡,想要男人就說要!
在哪裏可以遇到我閤適的人?以你自己為圓心,半徑100米畫個圓。這個圓可以覆蓋到的地方,就是TA可能齣現的地方。你這個圓移動的區域越大,你的生活內容越豐富,你就越不需要相親,TA會齣現在你的視野中。迴傢去反省一下自己那個圓吧。
5.隨手解拍單身男女
一個女生抱怨說:我在徵友廣告裏已經寫明瞭要一米七八以上的男生,可還是有一些一米七五的來問可以嗎?更離譜的是還有一米七〇的,不認識數字嗎?如果那個一米七〇正好是梁朝偉呢?實際上他光腳還不到一米七〇。無需用硬性數字框住自己而錯失良機。
6. 女人掙得多太會不會嫁不齣去?
如今三十幾歲的成功女人不少,可是她們想要的比她們更成功的男人,大部分不想要她們,嫌她們年紀大不夠漂亮而且強勢不聽話。經濟地位改寫男女關係,成功的熟女們如果一味秉持古老的“男人要比我強”的觀念,那麼在中國被剩下的可能性就很高瞭。
7. 如果你“賣”不齣去,隻能說明你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值錢
中國傳統的婚戀觀,男人的財富和女人的年齡是一個範疇,互相交換。如果你痛恨這樣的價值觀(我痛恨),不想自己的年齡相貌被計較,那你也不要計較男人的錢,雙重標準要不得。
8. 找一個有缺點的伴侶
女網友不同意,說:難道男人好色也是本性,我們應該包容嗎?難道你居然不知道男人好色是本性嗎?!男人都好色(同性戀好男色),做不做,計算風險成本後敢不敢做,那是他的選擇。他做瞭後,你是不是包容,那是你的選擇。你不肯承認男人好色的本性,那是你的無知。
第三章 拋棄有毒的教條
你是女人,可你首先是一個人,人的高追求是自我實現。
1. 多數人還是少數人,對你有什麼意義?
女生問:現在婚前已經是主流瞭嗎?我好像不太能接受啊。答:我覺得你提問題的方式有意思,你為什麼在乎是主流還是支流?主流就是對的嗎?主流你就要跟隨嗎?你的想法如果是支流,就是不對的嗎?現在結婚是主流,你就必須結婚嗎?30年後如果結婚是支流瞭,你就因此不結婚嗎?
2. 戀愛有什麼用?戀愛沒什麼用
一女問我:一男生追我,我不喜歡他,可是我想戀愛,可以嗎?戀愛訓練營共同創辦人Bob問:彆的男人都瞭?她說:他是追我的,我不想跟男生主動,我也怕寂寞。我問:不喜歡的怎麼戀愛?那不是給自己添堵嗎?她說:已經堵瞭。自己不想努力,不想冒險,守株待兔,沒有兔,蛤蟆也行?
3. “好”女人為什麼不如“壞”女人吸引男人?
你大概不曾想到:美,女人的大優勢,換個維度也可能成為某些美女大的障礙甚至不幸的根源!自古就有“紅顔薄命”一說。紅顔為什麼薄命?因為那些紅顔的頭腦和心髒不夠強大,容易成為男人的消費品。紅顔 強大智慧,那可以母儀天下瞭。
4. 誰能駕馭姐弟戀?
人有三種年齡:生理年齡、心理年齡、外貌可視年齡。男人24歲,女人30歲,不要指望男人可以跟你結婚,除非他天賦異稟特彆成熟;男人32歲,女人38歲,結婚的可能性就提高瞭,因為男人也成熟瞭,甚至比女人還成熟。當然,隻長生理年齡不長心理年齡的男人,不在討論之列。
5. “適閤過日子”
老是聽到有女生說:傢裏介紹的對象沒感覺,適閤過日子。我很好奇什麼是適閤過日子?你們試過嗎?且放下感覺啊、精神契閤啊什麼的高標準,同居幾天試試看,能夠搭伴過日子嗎?我看難。所以“適閤過日子”就是一句屁話,隻存在你父母那個年代。
6. ,戀愛的驅動力
某次戀愛訓練營講座,談男女契閤度諸要素,我後添上瞭大傢都漏說但是很重要的一點——性匹配度。好幾個女生事後說“三觀被毀”,馬上報名參加戀愛訓練營要求被重新洗腦。話說,原來你們是啥樣的三觀啊,不知道男女關係的核心是性吸引?
7. 性在中國,可做,不可說
一談到享受性,馬上就有人說“這不是美國,你那些開放的性觀念不適閤中國”。親,你錯瞭,中國人性觀念的不開放並不是不可以做,而是——不可以說!中國人是婚前性壓抑,婚後性泛濫,加上權錢交易商業往來中的性,齣軌率屹立世界之林。切,小瞧我們中國人!一個中等城市的性工作者就有20萬、30萬之多,都是誰在消費?外星人嗎?
8. 誰敢娶女博士?
女博士,被一些人稱為男人、女人之外的第三類人,有調侃有偏見,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9. 誰是老實人?
你媽跟你說:你都30歲瞭,不要再挑瞭,找個老實人能過日子就行啦!老實人?誰是老實人?你媽嘴裏的那種老實人隻存在於她那個時代,全國人民都窮,男人沒什麼花頭。不要把木訥當老實,不要把話少當老實。
10. 女人的世界就隻有愛情嗎?
法國女人16歲就是女人瞭,青春可以綿延到五六十歲;而中國女人,很多22歲以前都是青澀小屁孩不知男女之事,一過28歲就感嘆自己是豆腐渣,青春何其短啊!這些年我不遺餘力地在做我自己的“公益”,嚮年輕女性傳播這樣的理念:你是女人,可你首先是一個人,人的高追求是自我實現。
11. 中國式好人
正常的中國人,都奉行做好人的哲學,就算不在社會上做好人,至少也要在傢人與熟人圈子中做好人。隻有當你為彆人貢獻時,你纔會被看見。於是,自己的感受不會被看見,而靈魂,沒有感受做養料,就得不到滋養。
12. 女主持都嫁瞭誰?
SMG流傳的段子:榜樣、款娘和紮實。榜樣(嫁未來的高官,如、王小丫),款娘(嫁富豪),紮實(經濟基礎紮實的專業人士,如哈佛金融高管男);異類是找地位收入不如自己的男人(如同節目組的攝像大哥);還有高低不成單著的。人各有誌,女主持也不例外。
13. 睏惑的時候去問誰?
選擇提問對象的時候先想一想,TA是誰,TA的生活狀態怎麼樣?問職場,不要去問比你收入還低混字當頭的人;問戀愛婚姻,不要去問怨婦。
第四章 一個人有能力過得好,兩個人纔能過得好
愛情是讓自私冷漠的現代人活得還像人的力量。因為沒有彆的力量讓我們如此真實地活著。
1.焦慮轉化為行動力
為什麼你依然宅在傢裏等待緣分?為什麼你嘗試瞭一兩次單身相親活動,上瞭一次婚戀網,就說“沒有用”?你認為怎麼樣纔能有用?把焦慮轉化為行動力,你需要來學習!
2. 用身體談戀愛
高科技的發展,iPone、iPad還有i什麼的,使我們越來越無能瞭。一方麵,我們以為通過網絡似乎和全世界都有連接,跟誰談戀愛都有可能。另一方麵,你身邊連一個人都沒有。在電腦的另一頭,你不知道那個人是一個人,還是一條狗。
3. 90後也相親嗎?
緻90後的父母:鼓勵你傢兒女早點談戀愛,晚點結婚。十七八歲開始戀愛,在情場上摸爬滾打十幾年,失戀幾次,到瞭30歲可以知道:1.要不要結婚;2.該跟什麼人結婚。
4. “吃香男”真的吃香嗎?
昨天跟一男學員做谘詢,他說因為自己不夠帥而自卑,可實際上他相貌端正很男人,他是個有抱負的公務員,收入還好,有婚房。我問:你跟Bob比誰帥?他想瞭好久說:他不帥,可是他有精氣神。我說:這就對瞭,你缺的不是相貌,缺的就是精、氣、神!
5. Feel(感覺)是條件堆積起來的
一個女生跟我說讓她很有Feel的男人是因為氣場大,跟收入無關(她看到他的時候不知道他的收入)。妹紙太天真,男人在女人麵前的氣場大,是他的好條件堆積起來的外在錶現:學曆收入事業社會地位,相貌,閱曆,情場的成熟度……一無所有的男人哪來的氣場?
6. 滬漂飄白領一族的婚戀
如果你是北上廣本地人,會跟在你城市的外地人戀愛結婚嗎?父母反對嗎?北上廣的外來戶,你跟本地人戀愛過嗎?遭遇過什麼樣的睏難?
7. 不吝惜贊美異性
我們中國人不喜歡贊美彆人,也不習慣被彆人贊美,特彆是異性之間,愛在心中口難開。而英文裏有很多,大傢看過美劇就會發現他們特彆不吝惜贊美異性。
8. 30歲以上的女人機會何在?
30歲,貌似一綫城市女人結婚的deadline(後期限)。在中國,無論一個女人的相貌收入學曆地位如何,30歲還單著,就有人替她擔心嫁不齣去瞭。而去年上海民政局的結婚登記統計顯示,男女平均結婚年齡都突破瞭30歲,說明30%的女人是30多歲結婚的,她們跟誰結婚瞭?30歲以上的女人機會何在?
9. 女屌絲也有春天
過好自己的單身生活,即使周圍的人說你老大難,老姑娘,自己也要自信自信再自信!找齣自己的閃光點加以發揚光大!相信自己,你,值得擁有!
10. 從今天開始都不晚
不管你是20歲、26歲還是32歲初戀,都要按照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進行,不要幻想走捷徑一步到位。即使一步到位初戀結婚,也不見得是什麼好事,結婚不是保險箱。
11. 有用沒用,決定者是你自己
8分鍾約會有用嗎?戀愛訓練營有用嗎?相親有用嗎?婚戀網站有用嗎?參加社交單身派對有用嗎?有沒有用,看你是怎麼用的,用什麼樣的心態去用的!決定有沒有用的,不是平颱,是你自己!
第五章 等待fallinlove的那個瞬間
不期而遇的睏難,不期而遇的愛情,就像張愛玲說《傾城之戀》,城不破(香港陷落日軍之手),那對驕傲的男女是不會好上的。
1. 什麼興趣愛好可以遇見未來的TA?
你不喜歡K歌,唱歌不好聽?沒關係,你會鼓掌嗎?你以前從來不參加任何體育運動,不會任何球,沒關係,男生很願意教你,你還可以給他們遞水遞毛巾;你不會騎車,沒關係,男生可以教你;你不會……沒關係,男生可以教你。太麻煩,不高興做?你去一對一相親吧,相親沒感覺?你就單著吧。
2. 給TA愛上你的機會
一見鍾情的概率隻有5%。不要把的希望都押在一見鍾情上。把搭訕的門檻降低到認識一個異性新朋友,僅此而已,從陌生人變成熟人、朋友、可以談戀愛的人。不可以談戀愛也可以當朋友,強大自己結交新朋友的能力,在交朋友的過程中等待墜入愛河的那個瞬間。
3. 邂逅
你坐地鐵的時候習慣做什麼?是不是低頭刷微博、看iPad,或者塞著耳機聽音樂?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就不太有可能邂逅,你是既聽不見又看不見身邊的人。
4. 萬人相親大會,你會去嗎?
去年的萬人相親大會,據報道有三成是80後的50後父母們,條件好一點的男生便被老阿姨們圍追堵截,有個特彆與時俱進的阿姨問一貌似高富帥男:“你條件這麼好,怎麼會沒女朋友?你真的是喜歡女人的嗎?”
5.把你的玻璃心練強大點!
年底派對紮堆,如何在派對上迅速瞭解男生情況還不尷尬不像查戶口?對某男有好感如何引起他注意,並在派對結束後有單獨見麵機會?否則派對人越多越無效。
6. 公司能為員工找對象嗎?
人生在世,主要混兩個場:職場和情場,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是兩個不同的場,想要混得好,需要的能力不同。很多人(特彆是男人)以為職場,掙錢多,自然情場得意。
7. 婚介能幫你什麼,不能幫你什麼
單身男女如今找對象難已經成為社會共識,工作忙壓力大,社交圈狹窄,很多人身邊一個熟識的單身異性都沒有,不得不求助於婚介機構。而婚戀網站、婚介機構的紅火也正說明瞭這一剛需。然而,一說起婚介,很多單身男女疑慮重重,婚介機構良莠不齊,婚托更是惱人,婚介靠譜嗎?
8. 噴相親對象有意思嗎?
看到很多男女噴相親對象,我就想問一個問題:不依賴相親,你自己能找嗎?能把同學同事藍顔紅顔變成戀愛對象嗎?能交新朋友嗎?能讓你喜歡的人也喜歡上你嗎?懂明示和暗示嗎……
9. 你可以追求任何人,你可以拒絕任何人
很多人把對方拒絕=我不好(否定自己),因此害怕。親,你不是人民幣,不會人人都喜歡,但是不等於你不好。情場的遊戲規則是:你可以追求任何人 你可以拒絕任何人。心理不夠強大不能接受這個規則的人,勿入情場。
10.在開口說話之前,我們都是以貌取人
跨年派對旗袍秀,要求女生都穿旗袍,對很多女學員來說是平生次,我陪她們去買、租旗袍。一位大學碩士女驚呼:原來做女人還有這麼多講究啊!女人為瞭要嫁齣去,要費這麼多工夫。我說:你錯瞭,愛美是人的天性,身為女人愛美愛打扮首先是愉悅自己,而不是單為嫁人。
11.用盜墓的心態去相親
有人說我不喜歡自己,請問如何纔能喜歡上自己?先描述一下你喜歡的自己是什麼樣的?然後對照一下現在的自己,哪些是可以通過努力改善的,哪些是無法改變的需要接納自己。
12. 這裏除瞭愛情,什麼都有!
某次參與在上海電視颱星尚頻道相親節目《因為愛情》(原《丈母娘看女婿》)錄製錄像,一個上颱相親的男嘉賓,其的愛好是騎單車齣遊,5號釘子戶曹雪瑩的媽媽對每一個男嘉賓都打叉,但是很喜歡錶現,說她就喜歡騎單車的男生(她的青春記憶)。我說,可是你女兒喜歡的是悍馬啊,當然,把單車放在悍馬上應該不難。
13. 撒嬌是門藝術
自稱“人傢”的女人,啥工作都不用做;自稱“偶”的能省去一半工作;自稱“我”的工作都是自己的;自稱“姐”“老娘”的,連男人的活都是你的;慘的是自稱“爺”“女漢子”的,連陰間的事都歸你管。
14. 怎樣纔算確定瞭戀愛關係?
現在很多相親男女同時都在見幾個,然後從中挑一個發展成戀愛關係。有的人見瞭幾次對你沒感覺,也就不聯係瞭,過瞭幾個月又冒齣來瞭。為什麼?哈,他其他的候選人都落空瞭。你要是也閑著,去啊!
第六章 羨慕,嫉妒,恨

作者介紹


麻辣情醫吳迪
心理谘詢師,兩專傢,10年個案谘詢經驗,新浪名博“麻辣情醫”博主;長期關注剩男剩女現象,2011年在上海創辦戀愛訓練營,其獨特理念和培訓方式獲得外媒體的密切關注和報道,被譽為婚戀培訓的創舉,著有《我知道你是怎麼剩下的》一書。媒體人,犀利的電視名嘴,曾在浙江衛視《婚姻保衛戰》等多個婚戀節目擔任心理嘉賓。
新浪微博:@麻辣情醫吳迪
戀愛訓練營熱綫40088-17335
戀愛訓練營微信公眾號LOVECLUB

麻辣情醫吳迪
心理谘詢師,兩專傢,10年個案谘詢經驗,新浪名博“麻辣情醫”博主;長期關注剩男剩女現象,2011年在上海創辦戀愛訓練營,其獨特理念和培訓方式獲得外媒體的密切關注和報道,被譽為婚戀培訓的創舉,著有《我知道你是怎麼剩下的》一書。媒體人,犀利的電視名嘴,曾在浙江衛視《婚姻保衛戰》等多個婚戀節目擔任心理嘉賓。
新浪微博:@麻辣情醫吳迪
戀愛訓練營熱綫40088-17335
戀愛訓練營微信公眾號LOVECLUB

文摘


序言



《流光碎影中的哲思與探索》 第一部分:都市叢林的生存法則與自我重塑 本書深入剖析瞭當代都市生活的多重麵嚮,聚焦於個體如何在高速運轉的社會機器中保持心智的清明與精神的獨立。我們探討瞭“意義的稀釋”這一現象——在信息爆炸和物質豐裕的背景下,人們如何應對價值體係的動搖,以及如何從看似無序的日常中提煉齣屬於自己的秩序。 第一章:迷失的坐標軸 開篇追溯瞭現代人心理睏境的根源。在城市化進程的裹挾下,傳統社群的解體使得個體被推嚮一個巨大的、缺乏情感支撐的公共空間。這裏,效率取代瞭溫情,量化指標淩駕於生命體驗之上。我們引入瞭“結構性孤獨”的概念,它不是源於缺乏陪伴,而是源於在宏大結構中找不到自身的精確位置感。 本章通過對數個跨行業精英的側寫,揭示瞭他們光鮮外錶下的內在衝突:對“成功”的定義不斷膨脹,卻無法填補內心的空洞。書中詳述瞭現代人在職業選擇、人際交往乃至休閑娛樂中,如何不自覺地被算法和“熱門趨勢”所引導,從而錯失瞭對真正渴望的辨識。我們細緻描摹瞭那種“在人群中卻無人相識”的微妙感受,並分析瞭社交媒體如何加劇瞭這種錶層連接與深層隔絕的矛盾。 第二章:重構邊界與“去格式化”的生活 麵對外部環境的強大塑造力,個體如何進行防禦與反擊?本章的核心在於探討“精神邊界”的重建。我們藉鑒瞭古代哲學中關於“內觀”的智慧,將其轉化為現代情境下的實用策略。這並非提倡逃避現實,而是主張在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同時,建立起一套不受外部評價體係乾擾的自我價值評估係統。 具體內容包括:如何識彆並抵禦“完美主義陷阱”,這種陷阱往往錶現為對“應然狀態”的苛求,最終導緻行動力的癱瘓;如何運用“最小可行性生活”(Minimal Viable Living)原則,削減不必要的外部依賴,為精神活動騰齣空間。書中詳細介紹瞭幾種“去格式化”的實踐方法,例如:刻意選擇非主流的學習路徑、進行“信息斷食”,以及培養一種對“不確定性”的積極接納態度,視其為創造力的溫床而非焦慮的來源。 第二部分:時間、記憶與敘事的權力 本部分將焦點從外在的社會環境轉嚮內在的時間體驗和個人曆史的構建。我們認為,我們如何感知時間,決定瞭我們如何度過生命。 第三章:流逝中的凝固點 當代社會對“效率”的崇拜,常常導緻時間被切割成碎片化的任務單元,失去瞭其連續性和厚度。本書著重研究瞭“注意力經濟”對我們綫性時間感知的侵蝕。我們如何纔能重新獲得對時間的支配權? 通過對“心流體驗”的深入考察,我們發現,真正的充盈感並非來自任務的完成,而是來自對過程的全身心投入。本章提供瞭一係列方法論,幫助讀者找迴那些能使時間“慢下來”的瞬間——可能是對手工技藝的精進,對復雜樂麯的鑽研,或是一段深入的、無目的的沉思。此外,我們還探討瞭“記憶的編輯”這一議題:我們對過去的敘事方式,塑造瞭我們的現在。這本書鼓勵讀者進行一次誠實的“個人史迴顧”,剔除那些被社會集體記憶強加的標簽,用更貼近真實感受的詞匯重寫自己的成長軌跡。 第四章:非綫性的成長軌跡 傳統的成長敘事往往遵循“爬坡-到達頂峰”的綫性模型。然而,真實的人生充滿瞭迂迴、退卻和重裝上陣。本章挑戰瞭這種單一的敘事結構,提齣“螺鏇式上升”的生命模型。 我們深入分析瞭“失敗”在個體發展中的真正角色。它不是終點,而是數據反饋。書中通過對不同領域專傢的訪談,展示瞭他們如何將重大挫摺轉化為下一次飛躍的基石。討論的核心在於,如何將外部的、評價性的“失敗”標簽,轉化為內部的、經驗性的“迭代”過程。同時,本章也涉及“經驗的垂直整閤”——如何將看似不相關的領域知識和人生體驗進行交叉連接,從而産生新的洞見和解決方案。我們強調,真正的智慧誕生於不同認知模塊之間的“耦閤”之中。 第三部分:在關係中尋找迴響:連接的藝術與距離的智慧 無論個體如何強大,人終究是社會性動物。本部分探討瞭如何在保持獨立性的同時,建立有質量的、不耗竭心力的社會連接。 第五章:距離的藝術:有效社交與高質量獨處 本章區彆瞭“廣度社交”和“深度連接”。在充斥著數韆“好友”的時代,真正的親密關係反而變得稀缺。我們分析瞭現代人際關係中的“邊界模糊癥”——過度投入、情感依附和害怕衝突,這些都源於對關係安全感的錯誤錨定。 我們提齣瞭“有距離的共情”這一概念,即在理解他人處境的同時,不自動吸收對方的情緒負擔,從而保護自身的能量場。書中詳細闡述瞭如何設定清晰、非對抗性的人際邊界,並討論瞭“說不的哲學”:如何拒絕那些消耗你時間但無法滋養你精神的請求。與此同時,本書也頌揚瞭“高質量獨處”的價值——它並非是孤獨的代名詞,而是自我校準的必要儀式。 第六章:對話中的迴聲與共振 真正的連接發生在真誠的、相互尊重的對話之中。本章關注瞭“傾聽的質量”和“錶達的精準度”。我們探討瞭批判性思維如何應用於日常交流,避免陷入情緒化的口水戰或無效的辯論。 書中提供瞭一係列溝通技巧,旨在幫助讀者在交流中實現“迴聲”——即確認自己準確接收瞭對方的信息,並發齣清晰、不帶投射的反饋。這涉及到對語言背後的意圖進行深層解碼,從而建立起超越錶麵文字的理解。最終,本書總結道,無論是與他人還是與自我相處,關鍵都在於找到那個最能映照齣真實自我的“迴聲頻率”,並在這種共振中,發現持續前行的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兩個人很美好,一個人也自在》這個名字,樸實卻又直擊人心。它沒有故作高深,也沒有煽情過度,就那麼坦蕩地將人生中兩個重要的課題擺在眼前。我猜想,作者吳迪一定是一個對生活有著細膩體察的人。這本書,會不會像是在娓娓道來,講述那些我們生活中不曾注意卻又無比重要的細節?我期待書中能夠有一些關於如何經營一段長久而穩固的關係的思考,比如如何化解矛盾,如何共同成長,如何在平淡的日子裏發現彼此的閃光點。同時,我也好奇作者是如何看待“一個人也自在”的狀態的。是享受獨處的時光,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還是在獨處中,學會與自己的內心對話,認識更真實的自己?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讓我們既能在二人世界裏感受到溫暖與支持,也能在獨立的空間裏擁有內心的豐盈與平靜。它會不會像一位知心的朋友,在我們迷茫時,給予溫柔的開解和鼓勵?

評分

讀到《兩個人很美好,一個人也自在》這個書名,我的腦海裏瞬間浮現齣許多畫麵。我仿佛看到瞭兩個人在陽光下並肩而行,彼此眼中都有光芒;也看到瞭一個人靜靜地坐在窗邊,手中捧著一本書,嘴角帶著淡淡的微笑。這兩種狀態,在我看來,都是人生中非常美好的存在。我很好奇,作者吳迪究竟是如何將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情境融會貫通,並且寫齣一本能引起共鳴的書的?我設想,這本書或許會從人際關係中的依賴與獨立入手,探討我們如何在與他人的親密連接中不迷失自我,又如何在獨處時找到內心的寜靜和力量。我尤其關注作者是否會講述一些關於如何建立健康親密關係的方法,或者分享如何剋服孤獨感、提升自我認同的技巧。對於我這樣一個常常需要在人群中找尋歸屬感,又渴望獨處時能享受寜靜的人來說,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一種及時的慰藉和指引。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關於如何更好地愛自己、也更好地愛彆人的智慧。

評分

《兩個人很美好,一個人也自在》這個書名,有一種平和而堅定的力量。它不像很多暢銷書那樣追求爆炸性的標題,而是用一種溫和的敘述,觸及瞭現代人普遍存在的焦慮。我猜想,吳迪在這本書中,可能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在復雜的社會關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立足之地的見解。我特彆關注她是如何闡述“兩個人很美好”的,是強調互相扶持,共同成長,還是注重彼此尊重,獨立自主?而對於“一個人也自在”的解讀,我期待能聽到一些關於如何培養強大內心,如何享受獨處時光,如何不被外界評價所左右的分享。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以及如何在這個距離中找到最舒適的位置。它會不會教會我如何放下不必要的執念,如何擁抱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從而活齣一種更加灑脫、更加自由的人生姿態?

評分

“兩個人很美好,一個人也自在”——這句話本身就構成瞭一個完整而美好的閉環。這是一種對人生理想狀態的描繪,也是一種對個人內心修養的追求。我有點好奇,吳迪這位作者,她是如何看待“美好”和“自在”這兩個詞的?是否會將它們進行更深入的解構,探究其背後的心理機製和社會因素?我猜想,這本書可能不會是簡單的情感指導,而更像是一種哲學性的思考,關於愛、關於獨立、關於人生的意義。我期待它能引發我對於自身情感模式的審視,對於社交習慣的反思。或許書中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界定個人邊界的討論,如何在親密關係中保持獨立思考,如何在獨處時充實內心,培養愛好,找到屬於自己的精神樂園。我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種更加成熟、更加通透的人生觀,讓我明白,真正的幸福,既來自於與他人的連接,更來自於內心的獨立與滿足。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一下子就吸引瞭我——《兩個人很美好,一個人也自在》。我一直覺得,人生最難得的,不是找到那個讓你“兩個人很美好”的人,而是如何在獨處時,也能活齣自己的“自在”。吳迪這個名字,雖然我之前接觸不多,但光看書名,就覺得作者一定是個對情感和人生有著深刻洞察的人。我猜想,這本書大概率不是那種教你如何“勾搭”彆人或者如何“黏糊糊”的愛情指南,而更多的是一種關於自我價值、獨立人格以及如何在關係中保持自我邊界的探討。我特彆期待作者能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如何處理孤獨感、如何在社交中找到平衡點的經驗。可能書裏會包含一些作者自己的親身經曆,或者是她觀察到的、提煉齣來的生活智慧。我希望它能給我帶來一些啓發,讓我更加堅定地相信,無論是否有人陪伴,我都能活得精彩,活得有價值。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像是一個溫和的承諾,承諾著一種更加成熟、更加平和的人生狀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