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编古代汉语教程
定价:48.00元
作者:毛远明,陈志明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303156610
字数:635000
页码:46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系列教材针对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教学而编写,具有以下三项鲜明特色:1.全面覆盖本科阶段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整体性。2.参编院校和作者众多。本系列中每个选题都由主编邀请十所左右院校的教师参编,而且不同选题邀请的作者和院校尽量不会重合,这样就*限度地保证了丛书参编作者和院校覆盖面,对教材的后期使用和推广非常有利。根据前期与主编联络情况,每册书的年使用量在3500—5000册之间,包括本科、自考和函授等层次,以及考研推荐用书。使用年限保证在五年以上。年使用数量和少使用年限在出版合同中体现。3.在丛书整体编撰体例上,与目前市场上及我社出版的同类型丛书均有明确区分,即注重学生课堂讨论和课外延伸阅读的引导性,不是纯粹的课堂理论讲授,降低了课程学习的难度,而代之以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改革。考虑到师范院校学生的就业实际,特别注重帮助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提高自身作为教师的授课能力的提高。本书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古代汉语”而编写的教材。
目录
作者介绍
邓明,晋中学院副院长,教授,兼任九三学社晋中市委主委,晋中市政协副主席,山西省语言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古代汉语的教学和研究,先后在国家、省级出版社出版著作3种,先后在《中国语文》《语言文字应用》《语文建设》《古汉语研究》《辞书研究》《文史知识》《语文研究》《古籍整理与研究学刊》《语文月刊》等刊物发表论文49篇,其中有12篇论文被各种文摘转载、转录、摘录。1994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三等奖,1998年获山西省人文科学论文一等奖。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注释系统可以说是其精髓所在,它的详尽程度和考据的严谨性,展现了编纂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很多基础教材往往会轻描淡写地处理一些关键的疑难点,但在这本书里,即便是看似简单的虚词活用,编者也会追溯其在先秦、两汉的早期形态,并辅以权威学者的不同观点。我发现,即便是同一个例句的解释,它也常常会提供不止一种合理的解读路径,并且会清晰地指出每种解读的依据是文献考证还是语法推演。这种开放而又审慎的态度,对于志在深入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不是在“告知”标准答案,而是在“引导”思考过程。更让人惊喜的是,对于一些重要的专有名词或典故,它会用小号字体在页边或脚注处附带简短的背景介绍,这极大地降低了我们查阅其他工具书的频率,使得阅读的连贯性得到了完美的保护。这种对细节的偏执和对学术规范的坚守,让这本书在众多学习资料中脱颖而出,值得信赖。
评分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在内容选材的广度与深度上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点,这是很多同类教材难以企及的。它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基础的“之”、“乎”、“者”、“也”进行机械的讲解,而是非常巧妙地引入了大量具有时代特征和文学价值的古代语料。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历史时期汉语特点的区分处理。例如,在讲解汉魏六朝的文风时,所选的例句就明显带有魏晋风度那种清峻或晦涩的风格,而在涉及唐宋八大家或明清小说的部分,语言风格又迅速转向了更加成熟和流变的状态。这种“语境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习者不仅仅是掌握了语法规则,更是体会到了“语感”。那些看似枯燥的“通假字”和“一词多义”的梳理,也并非孤立地列举,而是穿插在具体的语境分析中,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的词汇会产生那样的引申义。这种“用中学,学中用”的思路,让枯燥的语古学习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让人愿意主动去挖掘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评分从教学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本书的章节设计体现了极强的逻辑性和递进性,简直是一部精心编排的武林秘籍,层层深入,绝不揎(hūn)进。它不是一次性将所有语法难点倾泻而出,而是遵循了古代汉语的演变脉络,从最基础的主谓宾结构和基本句法开始,逐步引入介词结构、状语的灵活运用,直到高级阶段对特殊句式如判断句、比较句以及复杂长难句的拆解分析。每一课的结构都非常标准化:先是核心知识点的点拨,接着是大量精选的对照例句,最后往往会设置一到两组需要读者主动参与的“辨析练习”。这些练习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们往往是针对两个易混淆的语法现象进行对比,要求读者不仅要判断对错,更要解释“为什么错”以及“如何修改”。这种设计,有效地锻炼了学习者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了死记硬背的弊端。这种环环相扣的训练模式,使得学习的知识点能够被牢固地“锚定”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稳固的知识体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布局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首先,封面那种淡雅的米黄色调,配上烫金的古典花纹,一下子就将人带入了一种沉静而庄重的学术氛围之中。内页的纸张选用了偏暖色调的优质纸张,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它的字号和行距的设置。中文部分,尤其是那些需要反复推敲的文言实词和例句,采用了恰到好处的宋体加粗,清晰易辨;而注释部分则采用了略小但同样清晰的字体,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层次感,使得学习者能够迅速将注意力集中在核心内容上。版式设计上,作者或编者显然对古代汉语的学习规律有着深刻的理解。例词、释义、出处和例句被巧妙地安排在左右或上下不同的区域,布局疏朗有致,绝无一般教材那种拥挤不堪、让人望而生畏的感觉。特别是那些长篇的古代文献节选,他们采用了分栏或者缩进的格式,清晰地区隔了引文和译文、注释,这种用心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阅读和查找的效率,对于自学者而言,无疑是节省了大量摸索时间,让人感觉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旁边随时提供指导。
评分这本书的配套资源和辅助材料的质量,也让我感受到了编者团队的专业与良苦用心。虽然我们讨论的是书本本身,但其内容的系统性延伸是无法忽视的。例如,书中很多古代诗文的引用,如果能够配合其声韵格律的简要说明,或者在后续的拓展阅读中给出相关朝代的文化背景概述,将更臻完美。我个人特别希望未来能够看到与此书配套的“古代汉语语音语音学导论”或“训诂学基础导读”,因为这本书在文法结构讲解得淋漓尽致的同时,对于古音和词义的演变追踪,虽然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如果能有一个更系统的理论框架来支撑,相信会帮助学习者跨越从“识字”到“理解”之间的那道鸿沟。总的来说,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扎实、可靠、且富有启发性的学习起点,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人性化的设计,使其成为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教材,足以伴随我们走过初级到中级的学习旅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