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自序
达磨以前的中国禅学?
禅宗的创立?
禅宗的传法授衣?
中华五祖旁出尊宿简介?
禅宗门下的楞伽师?
禅宗的五家七派?
调和五事助参禅?
参禅的入门方便?
参禅宜观心?
曹洞临济参禅方法的差异?
见性成禅?
公案的启示?
顿悟渐修?
《心灯录》谈三玄三要?
内容简介:
本书为正果法师在中国佛学院、福州鼓山涌泉寺等处多次讲授禅学的讲稿。法师认为,在菩提达摩之前,中国已有禅学的滥觞,其发展的轨迹隐然可寻。同时,禅宗与法相唯识也有密切的关系,达摩所传禅法并不轻视经典,楞伽师所学历然有据。法师考证,禅的起源,在于世尊的正觉。禅的教法,是用公案来推动和弘传的。禅宗“拈花微笑”公案后,历代祖师承继了传法付衣的真传。禅宗有正传旁传的差别,南宗慧能以下有五家七派之分,五祖旁出尊宿之血脉与正传是一统的。后世“临济将军,曹洞士民”之说,就是对两宗参禅方法差异的评论。法师始终坚信,参禅是学佛人修行办道的正行正道,见性是参禅者必须透过的关门,“即心是佛,无心是道”是参禅的入门方便。禅定一行,zui为神妙。修禅之法,以结跏趺坐为要道。修禅之人,须植诸善根,领会三玄三要心法,心性无染,方可悟道而成为“见性成佛”的无位真人。
作者简介:
正果法师(1913—1987),四川自贡市人,生前曾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北京广济寺住持等职。作者年少出家,先后在天台教理院、汉藏教理院等地学习,师从太虚大师、法尊法师等研究佛学,是一位“学问僧”。法师曾在北京菩提学会、三时学会工作,长期在中国佛学院主讲佛学,教学相长,行解并重,造就了大批弘法人才。编写有《辨了不了义论讲义》,著有《佛教基本知识》、《止观讲义》等。正果法师终身以禅为归,矢志寻求佛法真理,精于法相唯识之学。其一生戒行精严、戒品高洁、禅定功深,是一位道高德重、爱国爱教的佛门耆宿,深得教内外人士的尊敬。法师示寂后,赵朴初居士曾撰挽诗:“辩才无碍万人师,不倦津梁见大慈。”可谓知言。
基本信息
作者:正果法师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6-30
ISBN:9787300082585
字数:
页码:224
版次:1
装帧:平装
编辑推荐:
本书是正果法师一生研习、讲述禅宗的结晶,广受推崇。这部禅宗的讲义,要言不烦,是禅宗入门的津梁。法师为佛门中人,在修持上以禅为归,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习禅打坐,对禅宗的实修,有深刻的体会和精深的见地。本书对禅修的阐扬尤有可贵,此亦为现今一般禅书所缺而习禅之人所需者。
最近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籍,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所探讨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宗教本身,更是延伸到了哲学和人生层面。书中对于“缘起性空”的解释,让我对事物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开始意识到,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并非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这种“空”的概念,并非是虚无,而是充满了生机和变化。它颠覆了我以往的许多认知,让我不再执着于事物的表象,而是去探寻其内在的规律。书中的语言充满了力量,每一句话都仿佛经过精心雕琢,能够直击人心。它引导我反思自己的人生,审视自己的行为,并鼓励我以一种更加平和、包容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宁静,对生命的理解也更加宽广。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实在是太震撼了,我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我的阅读体验。从翻开第一页开始,我就被书中那种深邃而又平和的智慧所吸引。作者用极其精炼的语言,却能触及到内心最深处的疑惑和不安。尤其是在探讨“无我”这个概念时,书中并没有进行枯燥的理论分析,而是通过一些生活化的例子,将这个抽象的哲学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我常常在读到某个段落时,会停下来反复咀嚼,仿佛有某种顿悟在心头闪现。书中对“禅”的阐释,更是让我看到了另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去体悟,去感受当下。那种超然物外,却又与万物融为一体的感觉,是之前从未体验过的。我想,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来自心灵深处的指引,它帮助我拨开迷雾,看到了生命更本真的模样。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在生活中感到迷茫,或者对生命有更深层次探索欲望的朋友们。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评分我是一个对哲学非常感兴趣的人,但总是觉得市面上的哲学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晦涩。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一股清流。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深刻的佛学思想融入其中,让我得以在阅读中体会到哲学与宗教的融合之美。书中对于“心”的阐述,让我对自己的内在世界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它告诉我,很多烦恼和痛苦,都源于我们对“心”的误解和执着。通过作者的引导,我开始学习如何去观照自己的念头,如何去安抚焦躁的情绪,如何去培养一颗平静的心。这种内在的修炼,比任何外在的成功都更加重要。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慈悲”的讲解,它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智慧,一种能够化解冲突,连接彼此的力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幸福,并非来自于物质的满足,而是来自于内心的丰盈。
评分我一直对佛教的某些方面抱有好奇,但又觉得很多经典过于晦涩难懂,难以入手。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以一种极其友好的方式,为我打开了佛教的殿堂。书中的内容,虽然涉及了“止观”和“禅宗”,但作者的阐述却非常清晰易懂,没有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通俗的比喻和生动的描述,将复杂的佛教义理讲解得明白透彻。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定慧”的讲解,它并非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与我们日常的修行息息相关。通过阅读,我开始理解到,原来佛教并非是教人如何去“信”,而是教人如何去“悟”,如何去观照自己的内心。书中对于“放下”的阐释,也让我豁然开朗,很多束缚我们内心的执念,原来是可以被轻易化解的。这本书让我对佛教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宗教,而是能够指导我们安顿身心,获得真正平静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洗礼。我一直以来都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能够帮助我摆脱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和压力。而这本书,正是为此而生。它以一种非常系统化的方式,为我揭示了佛教的核心思想。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修行”的讲解印象深刻。它并不是一种苦行,而是一种对生命智慧的探索和实践。作者用非常清晰的逻辑,将“止”与“观”的精髓展现在我面前,让我明白了如何通过内观,来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书中对于“因果”的阐述,更是让我深刻理解到,我们今天的果,都源于过去的因。这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更加谨慎自己的言行。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位智慧的导师,它引导我走向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我愿意反复阅读,并将其中的智慧融入到我的生活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