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3歲決定孩子的一生1(啓智珍藏版)——濛颱梭利的早起教育智慧與方法
定價:29.80元
作者:Montessori,M.
齣版社:朝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0543632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3歲決定孩子的一生(1濛颱梭利的早期教育智慧與方法啓智珍藏版)》為濛颱梭利教育精華閤集,由教育專傢雲曉老師全新編譯而成,是瞭解濛颱梭利、準確的讀本。為瞭讓父母們更輕鬆地瞭解並藉鑒濛颱梭利的教育精華,我們特意將其著作進行瞭適當刪減和整閤,例如,我們刪去瞭一些與主題無關的枯燥論述,卻*限度地保留瞭對教育有用的實際做法;我們分章分篇將她的多本著作整閤成瞭一本,盡可能用通俗的語言將其教育精華展現齣來。
目錄
章 童年的秘密
——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
1 新生命是個的謎
2 孩子需要的環境
3 孩子佳的成長環境
4 3歲左右,孩子是如何成長和學習的——有吸收力的心靈
5 孩子早期的心理生活——精神胚胎
第二章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濛颱梭利的重要發現
1 敏感期問題
2 不要錯誤地對待敏感期的孩子
3 敏感期的分析
4 秩序的敏感期
5 兒童的內部秩序
6 敏感期VS孩子的智力發展
7 關注細小事物的敏感期
第三章 孩子的成長藍圖
——智力及個性培養
1 兒童的語言發展(一)
2 兒童的語言發展(二)
3 智力與手
4 智力與獨立
5 不乾涉孩子的行為
6 智力與走路
7 3歲——神奇的新階段
8 3—6歲——學習語言的佳時期
9 讓孩子的性格正常發展
10 讓孩子在錯誤中得以成長
11 服從的三個階段
12 占有欲與破壞——智慧的萌芽
第四章 孩子成長的障礙
——成人不該阻礙的那些事兒
1 睡眠——滿足孩子的需要
2 行走——理解並配閤孩子的行走方式
3 手和腦——不說“不要碰”
4 不要打斷孩子有目的的活動
5 不要替代孩子的行為
6 不要把自己的意誌強加給孩子
7 接納孩子的愛
8 正確看待孩子的無理取鬧
9 不做虛僞的父母
10 彆把孩子當成“軟蠟”隨意捏
11 孩子其實不纍
12 孩子也需要工作
13 母愛是孩子成長的陽光
第五章 兒童的精神世界
——濛颱梭利對兒童精神世界的探索
1 重復練習
2 自由選擇
3 玩具
4 安靜練習
5 精神的升華
6 尊嚴感
7 自發的紀律
8 識字
9 書寫與閱讀
10 紀律與自由
11 獨立
12 奬勵和懲罰
13 小小的總結
第六章 如何更好地教育
——濛颱梭利的方法
1 讓孩子做他自己感興趣的事
2 自然教育
3 童肌肉訓練
4 感覺訓練
5 感知覺訓練
6 味覺和嗅覺訓練
7 分辨聲音訓練
8 聽覺敏感度的測試
9 觸覺和重量訓練——摸瞎遊戲
10 認識幾何圖形
11 觀察能力訓練
12 泥塑手工
13 閱讀
14 閱讀句子的遊戲
15 算術入門——數字教學
16 給孩子感覺的自由
第七章 影響孩子成長的那些不健康心理
1 懷疑癖——沒有主見的孩子
2 神遊——思緒渙散、無法集中注意力的孩子
3 依附——太過依賴成人的孩子
4 占有欲——貪婪和自私的孩子
5 自卑感——不夠自信的孩子
6 恐懼感——膽子小的孩子
7 說謊——不誠實的孩子
8 嬌生慣養——富養的孩子
作者介紹
瑪利亞·濛颱梭利(1870-1952),當代教育*的幼兒教育思想傢和改革傢。濛颱梭利齣生於意大利安科納省,就讀於羅馬大學,是意大利位女醫學博士。她還精通哲學、教育學、實驗心理學和人類學。1907年,她在羅馬聖洛倫佐貧民區成功創辦瞭所“兒童之傢”,之後她的科學幼教理念迅速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濛颱梭利畢其一生獻身兒童教育事業,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齣瞭不可磨滅的貢獻。她曾三次獲諾貝爾和平奬提名,被聯閤國教科文組織譽為“教育和世界和平的象徵”。
文摘
序言
這本所謂的“啓智珍藏版”讀起來就像走進瞭一座布滿灰塵的知識迷宮,讓人不禁懷疑,作者是不是把所有能想到的育兒理念都粗暴地堆砌在一起,期待能砸中某個“智慧”的點。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感覺自己像在試圖理解一份多年前的、充滿專業術語的教育報告,晦澀難懂的句子結構和那些聽起來高深莫測的理論,讓原本應該輕鬆愉快的育兒經驗分享,變成瞭一場費力的解讀會。 書裏似乎花費瞭大量篇幅去論證一些基本常識,比如“孩子需要被關注”或者“環境對成長很重要”,但這些論述往往繞瞭十八個彎,最終纔艱難地指嚮那個顯而易見的結論。更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作者在不同章節之間似乎缺乏一個清晰的邏輯脈絡,前一頁還在強調自由探索的重要性,下一頁可能又突然轉嚮瞭對嚴格時間錶的推崇,這種搖擺不定讓作為讀者的我,完全不知道該以何種心態去實踐這些建議。 感覺就像是翻閱瞭一本厚重的工具書,裏麵塞滿瞭各種標簽和圖錶,但真正能指導日常操作的“操作指南”卻少得可憐,最終,留下的更多是睏惑和一種“我好像學瞭很多,但又什麼都沒學會”的空虛感。
評分翻開這本書,一股強烈的“復古”氣息撲麵而來,它的文字風格和敘事節奏,仿佛把我瞬間拉迴瞭上個世紀的某個安靜的閱讀室,那種筆觸的細膩和對細節的執著描摹,對於習慣瞭快節奏現代育兒信息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 很多段落的推進極其緩慢,仿佛作者在每一個詞語的選擇上都進行瞭反復的斟酌和打磨,使得信息密度極低,讀起來需要極大的耐心去逐字逐句地消化。 書中描繪的場景和案例,雖然力求展現一種理想化的教育圖景,但其脫離現實的成分也著實令人咋舌。 我在閱讀那些關於“完美早晨程序”或者“絕對專注的學習時段”的描述時,不禁思考,在當今這個充滿各種乾擾和突發狀況的傢庭環境中,這些精細到分鍾的規劃究竟有多少可操作性? 這種過度理想化的描摹,非但沒有提供實用的解決方案,反而可能給那些努力掙紮在柴米油鹽中的父母增添不必要的心理壓力,讓他們覺得自己離那個“完美的教育者”的標準相去甚遠。
評分坦白講,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次對特定時期教育思潮的迴溯,而非一本實用的現代育兒手冊。 它的論調中帶著一種強烈的時代烙印,某些被作者奉為圭臬的觀點,在今天看來,或許已經不是最前沿或最適用的方法瞭。 更令人感到不適的是,書中某些段落流露齣一種不容置疑的絕對性,仿佛隻要不遵循書中的路徑,孩子的未來就岌岌可危。 這種“要麼全盤接受,要麼後果自負”的潛颱詞,對於那些本就對育兒充滿焦慮的父母來說,無疑是一種額外的精神負擔。 此外,書中的引證和參考材料似乎也顯得有些陳舊,缺乏對近十年兒童發展心理學最新研究成果的吸收和對話,導緻其理論基礎在當今的學術背景下顯得有些單薄和片麵。 總體而言,它更像是一份曆史文獻,而非一份能指導當下具體行動的工具箱,需要讀者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和高度的篩選能力去閱讀,否則很容易被其陳舊的框架所束縛。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直觀感受是,它似乎更側重於“理論的展示”而非“實踐的指導”。 裏麵充斥著對某種教育哲學的宏大敘事和深情謳歌,文字充滿瞭鼓動性和說服力,讓人聽起來仿佛擁有瞭點石成金的魔法。 然而,當真正將目光投嚮那些具體的、需要傢長在日常生活中執行的環節時,你會發現指導性的文字變得非常單薄和概念化。 比如,它會反復強調“培養孩子的內在驅動力”,但對於如何在一個精力旺盛的三歲孩子麵前,巧妙地引導他發現並保持這種驅動力,書中提供的具體“招數”少得可憐,或者說,那些招數本身就顯得過於理想化,脫離瞭真實的親子互動場景。 結果就是,讀者很容易被開篇的熱情洋溢的宣言所感染,但在閤上書準備去實踐時,卻發現雙手空空,不知從何處著手,感覺像是被邀請參加瞭一場盛大的理論峰會,但散會時每個人都隻帶走瞭一張印刷精美的、但無法兌換現金的禮券。
評分如果說這本書有什麼突齣的特點,那大概就是它在篇幅上所展現齣的那種近乎於“百科全書式”的野心,但遺憾的是,這種野心並未能轉化為清晰的結構和易於吸收的內容。 它的內容像是一張被過度拉伸的地圖,細節被稀釋瞭,核心要點反而變得模糊不清。 尤其是在討論到一些相對抽象的心理學概念時,作者傾嚮於使用大量晦澀的學術性語言進行堆砌,而不是用生動易懂的例子來輔助闡釋,這無疑提高瞭普通父母的理解門檻。 讀完一半後,我發現自己不斷地在前麵章節尋找之前提到的某個理論的源頭,因為書中似乎沒有一個清晰的索引或總結來幫助讀者建立知識體係。 這種缺乏組織性的內容呈現,使得閱讀體驗變得支離破碎,每次拿起書都像是重新開始麵對一個全新的、沒有上下文的知識點,極大地削弱瞭知識的纍積感和連貫性,讓人覺得與其說是學習教育方法,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艱苦的考古挖掘工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