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观赏树木栽培与养护
定价:75.00元
作者:刘建斌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1221976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包含300多幅彩图,对主要的274种园林树木形态分布、习性、栽培养护、园林用途进行了详细阐述,每种树木都附有黑白图片及彩色图片。是手册性用书。对园林专业学生、教师,园林设计师,园林建设人员,园林树木爱好者等人员都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内容提要
刘建斌主编的这本《观赏树木栽培与养护》共分七章。篇绪论简要介绍了观赏树木的概念、中国观赏树木资源的特点、观赏树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第二篇总论分为两章,章是观赏树木概述,介绍了观赏树木的分类、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第二章是观赏树木的栽培管理,介绍了观赏树木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观赏树木的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第三篇各论按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和木本攀缘植物来编写,共五章,介绍了274个常见树种的中文名及别名、拉丁学名、科属、形态及分布、主要习性、栽培养护和园林用途,其中重点是观赏树木的栽培和养护。
本书可作为园艺技术专业人士的重要工具书,也适合于业主、设计者、建设者以及园丁等不同类型的专业和非专业人士阅读与参考。
目录
篇 绪论
一、观赏树木的概念
二、中国观赏树木资源的特点
三、观赏树木资源的保护
四、观赏树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二篇 总论
章 观赏树木概述
节 观赏树木的分类
一、按植物进化系统分类
二、按观赏树木的特性、用途和应用方式分类
(一)按树木的习性分类
(二)按树木的观赏特性分类
(三)按树木的用途分类
(四)按树木的主要经济用途分类
第二节 观赏树木的观赏特性
一、树形及其观赏特性
二、叶及其观赏特性
三、花及其观赏特性
四、果及其观赏特性
五、枝干、树皮、刺毛、根等及其观赏特性
第三节 观赏树木的园林应用
一、造景
二、联系景物
三、组织空间
四、增添季节特色
五、控制视线
第二章 观赏树木的栽培管理
节 观赏树木的繁殖
一、有性繁殖
(一)种子采集和处理
(二)种子贮藏
(三)种子的休眠与催芽
(四)播前准备与播种
(五)播后管理
二、无性繁殖
(一)扦插繁殖
(二)嫁接繁殖
(三)分株繁殖
(四)压条繁殖
第二节 观赏树木的栽培管理
一、观赏树木的栽植
(一)栽植成活原理
(二)栽植季节
(三)栽植技术
(四)施工程序及要求
二、观赏树木的土、肥、水管理
(一)观赏树木的土壤管理
(二)观赏树木的营养管理
(三)观赏树木的水分管理
三、观赏树木的整形修剪
(一)观赏树木整形修剪的目的
(二)观赏树木整形修剪的原则
(三)整形修剪的技术与方法
第三节 观赏树木的病虫害防治
一、观赏树木病虫的危害性
二、观赏树木病害发生的原因和症状
(一)观赏树木病害的病原
(二)观赏树木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
(三)观赏树木病害的症状
三、观赏树木病虫害综合防治
(一)植物检疫
(二)园林技术防治
……
第三篇 各论
第三章 常绿乔木的栽培与养护
第四章 落叶乔木的栽培与养护
第五章 常绿灌木的栽培与养护
第六章 落叶灌木的栽培与养护
第七章 木本攀缘植物的栽培与养护
附录一 树种中文名索引
附录二 树种拉丁学名索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在关于观赏树木的施肥管理部分,我觉得可以更加贴近实际情况,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建议。书中确实强调了施肥的重要性,也介绍了一些常见的肥料类型,如氮肥、磷肥、钾肥,以及复合肥和有机肥,并且提到了根据树木的生长阶段进行不同比例的施肥。但是,我感觉它更多的是在说“是什么”和“为什么”,而对于“怎么做”的指导,则显得有些笼统。比如,当提到“根据土壤肥力情况调整施肥量”时,却没有提供具体的土壤检测方法,也没有给出不同肥力等级下,不同树种的参考施肥量。我家的土壤可能偏酸性,或者可能缺乏某种微量元素,但我很难通过这本书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我希望能看到一些更具体的建议,比如,如果树叶发黄,可能是缺铁,那么应该如何补充铁元素?是使用螯合铁,还是其他方法?在施肥的频率和时间上,不同的观赏树木,比如落叶乔木、常绿灌木,它们在春季、夏季、秋季的施肥频率和用量应该是怎样的?书中没有详细区分。而且,关于有机肥的使用,如何判断有机肥是否腐熟,以及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也介绍得不够充分。有时候,我总感觉施肥就像是“凭感觉”,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明确的指导,这让我有些不安。
评分我对本书中关于不同观赏树木的品种介绍部分,觉得可以更加深入和广泛。它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观赏树木,比如樱花、枫树、玉兰等,并简要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和观赏价值。但是,对于一些我比较感兴趣的、或者在特定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树种,书中却提及甚少,甚至完全没有介绍。例如,我生活在一个南方地区,对于一些耐热、耐湿的观赏树木,如凤凰木、紫荆等,它们的栽培习性、品种选择、以及在当地的栽培注意事项,书中就几乎没有涉及。而且,即使是书中提到的那些常见树种,对于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也介绍得不够细致。比如,樱花,书中只是简单提及有早樱、晚樱,但对于不同早樱和晚樱品种的花期、花色、树形、抗病性等方面的具体差异,就没有详细阐述。这导致我在选择合适的品种时,信息量有限。我希望能够看到更全面的品种信息,包括它们的学名、别名、原产地、主要观赏特征(如花、叶、果、树形)、耐寒性、耐湿性、对土壤的要求、以及适宜的栽培地区等。如果能针对不同品种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或者推荐一些在特定环境下表现优异的品种,那就更好了。目前来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入门级的介绍,对于想要深入了解特定树种的读者来说,还有很大的信息缺口。
评分这本书在介绍观赏树木的修剪技巧方面,我个人觉得可以更进一步。虽然书中详细讲解了修剪的目的,比如整形、促花、控制树形等等,也罗列了一些基本的修剪方法,如短截、疏剪、抹芽等,但对于不同树种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独特修剪需求,似乎有些忽视。例如,在处理像松柏这类常绿乔木时,修剪时机和力度会直接影响其整体形态和健康。书中对于松柏的修剪,更多的是从“保持美观”这个角度出发,但没有具体说明什么时候是最佳的修剪季节,是春季新芽萌发前,还是秋季休眠期?对于一些需要进行特殊造型的树木,比如盆景中的松树,它们的修剪就更加讲究,需要精细到每一根枝条的走向和长度。此外,对于一些观花树木,如丁香或者紫薇,它们的修剪直接关系到第二年的花量和花期。书中虽然提到了“回缩修剪可以促进开花”,但对于如何准确判断回缩的程度,以及不同品种的丁香或紫薇,它们适合的回缩比例和方法是否有所不同,这些细节都没有详细展开。我期望看到更多图文并茂的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树木图片,展示修剪前后的对比,并详细讲解每一个修剪动作背后的逻辑和效果,这样对于理解和掌握修剪技术会更有帮助。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园艺爱好者,我一直对各种观赏树木的繁殖方法很感兴趣。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我觉得还可以更丰富和细致一些。它大概介绍了扦插、嫁接、播种等几种常见的繁殖方式,也列举了一些适合这些方法的树种。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有很多我感到困惑的地方。比如说,扦插繁殖,书中提到了不同树种需要不同的扦插介质和生根激素。但我却找不到关于如何选择最佳扦插介质的具体指导,是泥炭土、珍珠岩、河沙,还是它们的混合?不同介质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如何影响生根率?而且,关于生根激素的使用浓度和频率,以及不同品种的树木对生根激素的敏感度,书中也只是简单带过。对于嫁接,它更像是一门技术活,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比如砧木和接穗的选择、削皮的技巧、绑缚的方法等等。书中对此的讲解,虽然有介绍,但感觉还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足够多的图片或者视频演示来展示关键的操作细节。我曾经尝试嫁接玉兰,但尝试多次都没有成功,不知道是我的技术不行,还是砧木选择有问题,或者是操作的时机不对。如果书中能提供更多关于不同树木嫁接成功率的经验分享,或者一些常见嫁接失败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对我来说将是极大的帮助。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关于观赏树木栽培与养护的书,虽然这本书的主题很明确,但我发现其中关于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部分,无论是针对常见病害的识别,还是那些令人头疼的虫害,似乎都提得不够深入。举个例子,书中提到了白粉病,也描述了症状,但对于不同品种的观赏树木,比如月季或者海棠,它们感染白粉病的具体表现和不同,以及针对这些差异的有效药剂和非药剂的防治手段,感觉只是泛泛而谈,没有提供足够细致的指导。我曾经遇到过一种很难缠的介壳虫,它依附在枝干上,吸食汁液,导致树木生长衰弱,叶片发黄。书中虽然也提到了介壳虫,但对于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介壳虫(比如蚧壳虫、绵粉蚧等),以及每种介壳虫的最佳防治时期和相应的物理、化学防治方法,描述得比较模糊。我希望能看到更具操作性的内容,比如不同时期针对不同害虫的喷药方案,或者一些家庭自制防治介壳虫的偏方(当然,需要有科学依据支撑),甚至是一些关于天敌昆虫保护和利用的介绍。感觉在这一块,这本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让我这个园艺新手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会感到有些捉襟见肘,需要另外查阅很多资料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